查看原文
其他

风云浩荡楼子营

2016-07-24 秦文理 太原道


 

 

楼子营,位于河曲县县城东北二十里处。北傍黄河,东连大峪、马连口;西接河湾、罗圈堡,南有香山紧靠陈家梁和柏鹿泉。东西长6里,南北宽5里,总面积约692.233公顷。

楼子营地临黄河,《中国古生物志》考:楼子营马连口、吴峪村、大峪村、梁家碛等地早在2.5亿年前,松柏长青,是恐龙等野生动物繁衍活动的区域,是最早适于人类生息的生物地带。至今在高峁吴峪梁上经常发现散落的石刀、石斧及陶器。

楼子营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民间称楼子营:地形如同簸箕湾,北临黄河南靠山;西盘高岭罗圈堡,东踞高峁吴峪山,南孕宝刹香山寺,北怀长城一平川。


█ 风云浩荡楼子营


从汉以降,在这片土地上,黄河沿晋蒙大峡谷从龙口喷涌而下,至此展开平阔的河面,孕育了吴峪石窟、太子滩、娘娘滩、寿圣寺、香山寺等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回望历史,汉刘邦妃子薄姬、明武宗正德皇帝、大总戎林桐、佛家晓庵上人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向我们一路走来,带给这片圣土以传奇和荣光。历经千载,巍巍楼子营大地上传承着历史的血脉,已然以从容淡定的姿态屹立于晋北大地。让我们走进历史尘封的记忆中,去寻找那些过往的精彩。 


一位皇妃的潜居教化


滔滔黄河水,流不尽黄河儿女情。汉娘娘的英名,至今流传在楼子营边地人民心中。汉娘娘即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

流传于当地的民间故事说,娘娘怀文帝时,宫闱内斗,遭吕后的仇视,汉高祖刘邦听信谗言,将薄姬贬于代边荒野。民间传说薄姬带随从一路向东,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后此岛得名娘娘滩。相传娘娘来到此岛后,在附近另一黄河岛上生了汉文帝刘恒,此岛故名太子滩。


█ 电视连续剧里的蒲姬形象


薄姬虽出身卑贱,其父为江南织室小吏,但自幼受江南文化的熏陶,知书达理,聪颖灵巧,并深得黄老之道。在岛上的数年间,母子两偏处一隅,谨小慎微。终于,在薄姬的潜心教化下,公元前197年,刘恒7岁,由众朝臣推荐,被封为中都(今山西晋中)代王。而此时吕后仍专权朝政,所以薄姬难于回京,仍流落河岛。但刘恒与中都好友们,背着吕后,为薄姬在岛上建了行宫一处,使薄姬生活较为安定。


█ 电视连续剧《美人心计》中的代王刘恒与窦姬


公元前180年,吕后专权八年后暴毙。朝内清除奸党。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控制朝政。代王刘恒为人仁孝宽厚,成为继位最佳人选。闰九月,周、陈二人暗派飞将军李文、李广二人到代郡,迎接刘恒即大位。

为保护薄姬娘娘的安全,相传李文、李广二位将军即在水滩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故有滩上居民自今全为李姓,说为汉代李将军的后代子孙。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黄河上所有滩地尽归娘娘滩李家所有。


█ 黄河娘娘滩


汉娘娘在岛上的数年间,乐善好施、引种丰菜、改进染织、办学明仇、联姻胡汉、为民医疾、针砭庸俗,深得百姓爱戴,改进了楼子营的农耕稼穑。刘恒即位后,派人接母回京,当地百姓苦苦挽留,而娘娘也不愿离开乡亲们,几次拒绝接她回京的官兵,致使文帝生气,怨母不归,下令派人将岛上娘娘行宫放火烧毁,强行将薄姬娘娘接回京城,尊为太后。


娘娘走后,在美丽的娘娘滩上,丢下一堆废墟,后人常在废墟中发现有汉瓦砖石遗物出现,在瓦头上刻有“万岁富贵”字样。至今在一方约米余的柱础孔内残留有当年大火烧后的余烬。


█ 如今的娘娘滩,已经成为一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虽然按照正史的记载,刘恒是在太原当的代王,可能从来都没有来过娘娘滩,但民间的这些传说仍然长久的流传在楼子营的黄河边。 


█ 晋剧《龙兴晋阳》中的刘恒与薄姬,讲述了代王刘恒与母亲造福代地的故事

 

一位皇帝的神秘巡幸


史载:楼子营堡,宣德四年(宣宗朱瞻基1429年)建设土堡,万历五年展拓砖包,周一里零三百二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原设操守,二十二年裁革,改设守备一员,所领见在官军六百三十名,马骡一百四十一匹。边墙墩楼除议派河曲营防守外,止管边墙沿长五十六里,边墩砖楼二十八座,火路墩三座,边口六处,内牛角口、吴峪口等一十四处俱极冲。嘉隆间大举,曾经入犯董家庄、辛家坪等处。边外出羊会,小水口等一带,皆酋首麦得气、买得、赤铁兔等部落各驻牧,河西即陕西黄甫川,清水营,正对套虏袄儿都司庄秃赖等巢穴。本堡紧逼黄河,当北虏、套虏之交,河外虏帐星列棋布,历历在目。而沿河大峪村等处居民繁富,虏素垂涎,向徒以一操守率三百疲座守之,真可寒心,自改官添兵以来,地方居民始不恃以无恐。顾新军斗系乌合,休养生息,扶绥精练,是在守备之得人耳。明武宗(正德皇帝)曾驻跸于此。《边防考》:堡东南至偏头关六十里,逼近黄河,当北虏套寇之交,沿河有大峪村等处,居民向称繁庶。


█ 明正德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十月初五日曾驻跸于楼子营。在这期间,为迎接正德皇帝的到来,吴峪石窟曾在石窟半山腰平台上增筑正殿,规模盛大。至今犹残存正殿柱础十余个。虽然后来的正史上没有详细记载这次皇帝的西巡。因这次西巡本身就是正德皇帝在江彬的带领下偷偷进行的,这与他的小王子情节不可分的。《山西通志》载:正德十年,小王子进犯偏头关,十一年,复入;连续数次的进犯,促使明初休兵后怯战的朝野上下寝室不安,但偏偏武宗朱厚照这个人虽贪玩但却绝不怯战,而且好战。于是朱厚照皇帝克服重重阻力,偷偷潜出皇宫,出居庸关,于正德十三年从大同一路南下沿明长城边西巡,侍机与小王子来一照面决战。因小王子出没不定,故明皇的行迹就在小王子频繁闹事的几个边口迂回往返,正德皇帝来楼子营这个时机正当此时,后经唐家会越河入陕进入延绥。

有关野史和地方志上明确地留下了这次武宗皇帝西巡的踪迹。史载:唐家会举人李翰士当时接待了这位皇帝,并在当时为了防止皇帝的行迹扰民而大费周折妥当安排。

今天,我们在吴峪石窟千佛洞的门柱上可以看到刻有“佛慈广大千圣喜,圣德恩深万姓安。”的楹联,表达了边民对佛慈皇恩的感激之情。


一位将军的苦心坚守


明“土木之变”后,处于九边重镇山西镇第一防线的楼子营边地,防卫骤然紧张。

《皇明九边考》载:正统以来,东胜、开平俱失,三关独当其卫,无往牧之虏,防卫尚易。弘治十四年后,虏住套中,地势平漫,偏头关逼近黄河,焦家坪、娘娘滩、羊圈子地方皆套虏渡口,往来蹂践,岁无虚日,保障为难,今三关要害虽同,偏头尤急,河岸渡口虽同,娘娘滩、太子滩尤急。终明一代,楼子营戍边官军白天目不交睫,夜晚寝不帖席。


█ 黄河边的明长城


此时,一位守边的大总戎林桐出现了,他为楼子营边地的防卫及建设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这位明代万历年间的守将林桐,对外防虏侵扰,对内苦心经营,对楼子营沿边一线贡献颇大,并深受边民爱戴,在楼子营香山寺正殿二层一神厅里,至今供奉着这位林大将军,侧墙上详细记载了林将军远涉包镇,几次与套虏交战的事略。香山寺大殿侧壁大总戎林老大人德政记:公率众追逼....一鼓而平....独履深险... 多为公戄  ...惠政频频.. 民不忍忘...雄才大略...修整边垣...民纷纷乐戴...恩赏兵民...施益庙宇,攻守兼备....依稀可辩的文字记载了林公的雄才大略及德政。

作为一名守边的将士,能让边民敬为神灵,与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一样享受人间香火近300余年,在周边绝无仅有。

楼子营大地上,在吴峪有将军桥,罗圈堡有将军墩,罗圈堡西梁下有将军饮马的后马泉,饮马口等流传自今的地名均是和林桐将军的行迹有关的。可见,在楼子营区区692.233公顷的山川土地上,林桐大将军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并且深入人心,为边民膜拜,万世景仰。

至今在高峁梁上存有一大型墩台,史志载此墩与河会墩形制相类,河会墩为明代西北地区形制最高的烽墩。此二墩皆为林桐大将军所修。另有娘娘滩薄姬庙在明代由滩上迁罗圈堡山脚下修葺时亦为林桐大将军所增修。

旆返荒郊细雨遭,驰驱何处解征袍;

墙边路转红泥滑,河畔风生碧浪高;

烛剪三更辉古寺,声传五点肃闻曹;

朝来莫欢衣衫湿,黍稷芃芃遍九皋。

这首流传在清代的楼子营诗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守边将领的魂魄与心迹。

 

一位僧人的神奇造化


同治版《河曲县志》载:县东北二十里,山形静秀,春泉出焉(每逢立春之日,泉必溢,平时不缩不溢,斯亦可奇矣。),山有新旧二寺。最古之刹,为晓庵上人卓锡处。

神人向来来无踪,去无影。关于这位晓庵上人史书上这样记载:上人不知何处人,相传为文殊化身。明末至县城,居大寺,后居海潮庵。工书,与苗凌汉广善,凌汉从之学书。

书中记载了明末崇桢年间王嘉胤之乱时,上人持杖立寺外,贼望见金刚现身,不敢近前。城中民众无一受扰。后有陷城前数日,凌汉访上人时,不见上人踪迹,只在壁间留偈语:分付犬猫随我去,休教流落野人家。这两件事,突显了上人的无畏与机智,救了城中百姓与凌汉。后来上人迁居楼子营香山寺。尝云:此地但得羊驼粮,则人富足。意为楼子营傍河而居,可用羊皮做浑脱即充气结筏运载粮油,为当地百姓谋生开出一条新路。在当时实属高见。又香山寺中有静室一间,系上人所建,窗甚小,社中人欲观之,上人不可,每夜诵经,木鱼声可达河西数十里。后人启窗使大,而木鱼声不能过河矣。楼子营演戏,村人观戏回者,上人问曰:“今日所演甚戏?答曰:“铁冠图”。上人泪涔涔然。所至皆供万岁牌,人不知其故。《铁冠图》为当时反映崇桢末年农民起义的一部戏剧,所以后来推测上人为崇桢皇帝第十三子。

在楼子营周边百姓心中,晓庵上人的神奇往事举不胜举、口口相传,什么“马到成功、屙饺子.....”这位神通广大的僧人以佛教的因果报应、人心向善、大园满觉教化了当地边民并一直影响至今。


█ 娘娘滩

 

薄姬圣母、武宗皇帝、林桐将军、晓庵上人共同串起了楼子营从汉代起至明末近1700年的历史。他们的足迹深深地影响了楼子营。由皇室、官府、寺庙演化的历史,正是中国大历史的一个缩影。千百年的金戈铁马,千百年的烽火狼烟,千百年的社会遽变,千百年武将士僧.......,千百年的烽烟散尽之后,仍然留给我们太多的沉思和回味。 

 

荒滩缥缈暮云隈,昔日何如今草来?千古涛涛滩外水,夕阳影里断鸿哀。

苗朝阳——《望见太子滩》 

 

黄河迤逦渺无端,忽向中流露两滩。麦穗连云迷雁字,杨花坠雪冒鱼杆。

平安惯引扁舟渡,富贵时寻片瓦刊。太子娘娘看不见,至今犹说汉宫残。

曹春晓——《娘娘太子滩》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王保忠:娘娘滩上,回望寂静

李存葆:飘逝的绝唱——普救寺与西厢记的美学诠释

李存葆:祖槐——洪洞大槐树与大移民的文化考证

蒋韵:太原,远去的“天府之国”

李元洛:客舍并州——怅往千秋的太原唐诗之旅

梁衡:太行深处情意浓,麻田有座彭德怀峰


欢迎加入太原道微信群交流山西地域文化,长按下图二维码或添加太原道客服微信wwwtydao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