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建故事 | 去铁建兵团的“上山下乡”背景

2016-08-04 王乐意 太原道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对于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我来说,这首歌特别亲切。46年了,现在回忆起铁建兵团生活,我才觉得那段生活虽然短,但却永远永远的不会被新的东西代替了。每次坐在太原去北京的在火车上,我总会自豪地和认识不认识的人说:“这条京原铁路是我们修的。”望着窗外的依然熟悉景致,总会勾起我对那段铁建生活的回忆……     

     1970年我算正式参加工作,进入了山西铁路建设兵团,工作就是修建京原铁路,北京至原平的”战备”铁路。现在大半人生道路已经走完了,铁建兵团的日子,是幸福?是痛苦?是壮美?是虚幻?确实不好说清楚,很难有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结论。然而,它却是在祖国大地上唯一由当年的“老三届”男男女女城市学生“知青”组成的铁路建设兵团,虽然我们的共和国现在还没有能为铁路建设兵团这段历史“著书立说”,但它却仍然是历史,历史可以过去,却永远不会死亡。有人说,只要京原铁路在,这段历史就就会与之长相共鸣!

      铁路建设兵团,属于太原市近20000名(第一批8000多人)学生自己的名字,与这一代人的人生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透露这一种伤感的老成,但生命的真实,岁月的真实,时代的真实,人的真实,都会让每个人有一种无法舍弃的亲切感萦绕于心。

     话说到1968年下半年,文革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全国几百万大中学生面临着一个重 要问题:大多数工厂、事业单位处于瘫痪状态,国家工作人员、工人正在闹革命不上班;大学和中学停课闹革命,大学生无法分配 ,中学生也不能升学。全国几百万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面临困境。

我记得 1968年12月21日下午,我们宿舍区里(当时都是平房)四个高音喇叭反复播送通知:“今天晚上有最新最高指示”。当时,凡是毛主席说的话,都称为“最高指示”。毛主席刚刚说的话,就是“最新最高指示”。

那时几乎形成一种惯例,如果下午单位或者街道居委会通知大家,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纸摘要节目有重要广播,晚上吃饭时人们端着碗,各家串门,都说毛主席要发表最新指示了。

那天晚上,接到通知,人们好像等到了后半夜了,突然听到宿舍大院里锣鼓喧天,人们觉得可能是“最高指示”快来了。看着有人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边系衣服扣子,边小跑。不一会儿,我们宿舍大院的四个高音喇叭下都聚了许多大人和大点的孩子。一会呼喊的人群突然的静了下来。喇叭里发出了电台播音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的播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在播音员庄重而严肃,穿透力强、铿锵有力的播报刚刚结束,就听的远处人群一阵欢呼鼓掌声,紧接着又人高喊“热烈欢呼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

口号“战”罢,又响起以“叉处处”为主旋曲的太原传统锣鼓:“叉处处”和“处处 衣处 〡衣处 处”。路灯下,看见一面由四人用木棍抬着的大敲,周围几个人在拍嚓。有人用黄纸剪出的“热烈欢呼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的大字,用大头针别于红布标之上走在前面,庆祝最高指示发表的游行开始了。热闹场面便火爆起来,手持喇叭的水泥厂子弟学校的老师一遍一遍地高诵毛主席最新指示,领着大家喊口号的是高年级的同学,声嘶力竭地鼓动大家高呼。我们边奔跑,边喊口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巴不得第二天就到农村去。

“最高指示”的发布,全国开始了“上山下乡”。据说,当时全国有几百万高、初中“知青”在家待业。“上山下乡”成了解决“知青”待业问题的权益之计。当时我们学校的同学就是十几二十岁 ,正值人生的的“黄金”时段,正是应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进行准备、进行奋斗的时候 ,但因为这个指示,我们及我们的家长不得不考虑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为文革中我们把毛泽东当作神,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按当时太原市规定,高、初中毕业生,除一户留城一名青年外,其余都要上山下乡,城市劳动工作的重点是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一批一批的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被动员上山下乡,走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路子, 先去的都是比我大两三岁的。邻居家已经有走的了,为表示自己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有的甚至写了血书。走的时候欢送仪式比较隆重,所在的公社(社区)敲锣打鼓到家门口来接,去的“知青”胸前戴一朵大红花,手里拿一本毛泽东选集精装合订本,还戴一个印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草帽,挎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书包,(都是公社和学校送的)工厂派大卡车来送到要去的农村。

    记得一次送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同学“上山下乡”,我们班的同学都来了。前几天,“批准”她上山下乡的大红喜报,在一片锣鼓声中,早早的就贴在她家的门上。看着那张红彤彤的喜报,我们羡慕不已。她自己及全家也高兴的出来进去的脸上总挂着微笑。能不乐吗,比起三年前贴在她家门上的“批斗通知”,简直就是一个飞跃了。因为现在你可以去“革命”了,在这之前你想“革命”是没有资格的。很多人的那一天都从哭开始,她却没有哭。她的眼泪早在1966年7月随着贴在她家门上的“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开始流了,现在已经流干了。

    那天,一辆大货汽车停在我们宿舍区的路上后,一帮同学早已经七手八脚抢着把铺盖卷和脸盆之类的行李放在了车的前边。记得车快开了,她妈妈才从家里出来,哭着喊着,手里举着一件少了色的红色烂毛衣,硬硬的塞在她的怀里。这是她家里比较好的东西了,其他像样的东西在红卫兵抄家时已经被拿走了,妈妈给女儿的也就这一颗抄不走的心了…..

    其中有一个同学被轰轰烈烈的锣鼓声和握手道别的场面感染了,激动地喊了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车上准备去的同学们接着回答:“我们!我们!我们!”。又有同学喊:“数风流人物”,车上的同学们又高声音喊:“还看今朝!还看今朝!”。

    我当时正好是68届初中毕业生,在下乡之列。但当时作为学生的家长都觉得我们还太小,确实都不愿意让去,各家基本上都是能拖就先拖着。每当我们看到有的同学毅然决然地离家远行时,总是唤起自己美丽浪漫的遐想,我还试图偷家里的户口本去公社报名,满怀热情、憧憬去“广阔天地”,因为我们相信“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和我想法一样的不在少数,资料显示,到1970年太原市就有4066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当时“上山下乡”有两种方式,一是到农村去插队落户,一种就是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和当时其他没有下乡的"老三届"同学一样,参加了“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我们这些“知青”就成了光荣的修铁路的“兵团战士”。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铁建故事 | 山西为何成立铁建兵团?

蒋言礼:恰同学少年,去当铁建兵

代号3201:铁建人重返京原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