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二十中我的母校

2016-08-11 赵丽娜 太原道



很久以来,一直有个心愿想写写我的母校太原二十中,想写写卅年前那个让我激情肆意的地方,想写写那个让我成长,让我获取知识的地方,还有学校的操场,教学楼后面的食堂,还有大礼堂……

说不清楚为什么,也许一切给予我的东西都代替不了那个地方给我的爱。但我怕我笨拙的笔委屈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所以一直迟迟未动笔。

通过这次同学聚会,我有了一种冲动想把这个地方描述给大家,想让我自己的心情定格在这轻舞飞扬的下午。




太原二十中,位于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过了汾河桥,一直往西走,毗邻一个叫严家沟村的地方。校园不是很大,一进校门正面是教学主楼,东边是操场,西边是我们李老师住的宿舍楼。我们班就在一层东边的那个角落里。站在校园的操场,往远看,西山如云,兀立的山峰一座一座,景致有种别样的美丽。

记得我们班当时是70多个学生,我是开学后一个多月才转进班里的。那天早晨,李老师把我领进了班里,俞国勤正领着同学们高唱:“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让我记住了这个个子不高,学习非常出色的班长。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更出色。开运动会的时候,当他跑步经过我们班的时候,我们的呐喊声可以让整个校园为之一动,他是我们班的骄傲,是我们班的精品,为我们班争得了很多的荣誉。

还有孙以刚同学,他就在我的前排,可是我们却很少说话,或许是那个年代的闭塞,亦或许是李老师对我们的管教,总之我们就是在那种不谙世事,懵懵懂懂的状况下渐渐地长大。这次的见面虽然仅有三天,但我们不知道说了多少话,相聚恨晚,远比上学的那几年说的多得多。

还有我的同桌周丽萍,那个时候她皮肤黑黑瘦瘦的,现在变化很大,俨然是一个贵妇人的样子,她和贾铁峰的结合是我们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真诚的祝福他们。

记得教学楼后面有几个水泥台的乒乓球案,一下课我们就跑出去抢着打乒乓球。如果人满了我就和同学们玩捉迷藏,绕着教学楼跑,直到清脆的上课铃音响起。微风吹着那满脸的汗水,快乐的笑声响彻在楼道的各个角落,那情景,那分迷惑至今清晰如昨。

记得我们几个离家远的同学中午在学校吃饭,食堂就在教学楼的后面,食堂里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是自己带饭。下课后,去食堂把饭拿回教室往往都已经冰凉,以至于我患了慢性胃病,一直延续到现在。

还有那个破旧大礼堂,记得76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们全校的师生在那里开追悼会,默哀,那悲凉的曲子,女同学哭的泪水涟涟,男同学也默默流泪。那情景至今还印象深刻。

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在地道里搬砖头,同学们排成一排,相互传递。现在想想,那每一块砖头的后面,都有一个色彩斑斓的记忆和故事,因为我们的青春岁月,因为我们的少年壮志,也许这微红的色彩只在弹指一挥间,可却填充了我的整个记忆。

今年元旦和同学的聚会,感触很深。其实和他们有的不仅是同学的情谊,更多的是亲情。因为我们最值得记忆的青少年时代同在一个学校,同在一个班级。母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水,无不饱含着亲情,土亲,人更亲。




青少年的回忆,虽然有的清晰,有的淡去,但那背景也好,旷野也好,教学楼也好,操场也好,食堂也好,大礼堂也好,都是青少年的影子。平时总是疏忽了,细细回忆,才发现那时的欢笑和快乐是那么的真挚。

那天我们回了母校,如今的母校和我们上学的时候已经是大相径庭,学校不知何年何月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过去的建筑早已不在,那些模糊记忆早已荡然无存。虽然我很留恋当年的那些建筑和当年的那些记忆,可历史前行的脚步谁也阻挡不了,崭新的太原二十中已经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梦里常常回到我们的母校,回到那个曾经让我难忘的教室,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操场。现在想想,其实我们从上学的那天起,就注定根在这里,注定要迷恋这里。

这时候,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同学,我们就再也不是个体了,而是一个整体。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有了种归属感。几百年后,当我们一朝此身化为灰尘,永恒的是这片土地。后人或许根本不知道我们曾经在这里读书接受教育,但他们一样会热爱这片曾经给与我们知识的热土。

又快过年了,过年后我将步入人生的第四十八个年头,看到蔚蓝天空,看着那些枯掉的树叶,看着那熙熙攘攘的公路,于是一切又都清晰起来了,呼吸到了清馨的空气,看着我QQ群里二十中的同学。很想说点什么了,想来想去,就说一说我们的母校太原二十中,没有什么原因,也许,不需要任何原因……


直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家在太原07: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09: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