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tydaocom Intro 山西地域文化网站太原道的公众平台,致力于三晋文化的传播,这里有山西的文化、历史、民俗、旅游、民歌、戏曲、名人、晋商…… 大年初一•农村的节日         2月初,全连工程结束后,大家就盼着过年了。那些天,街道上的人熙熙攘攘,商店里的人出出进进,镇上的居民、远近村里的农民都在忙着采办年货。从商店、副食店、肉店出来的人手提着、胳膊夹着大包小包的年货,从新华书店出来的人手拿着一卷卷的年画。人人兴高采烈、喜气洋洋。连队里除留守人员外,全部回太原过年,因此大家也都忙着采买一些太原买不到的年货,每个人的手提包都鼓了起来。 受热闹气氛的感染,自己心情也十分喜悦。春节对农村来讲,是一年中最“红火”的节日,我想留守古交镇,看一看农村过春节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农村过春节。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佳节——春节了。 年三十晚上喝了酒,睡的很晚。噼噼啪啪的的鞭炮声夹杂着“叮咣”、“叮咣”的“二踢脚”声,睡得晚的、熬夜的、起得早的孩子们使鞭炮声不绝于耳,震耳欲聋。我虽然没有熬夜,也让这些节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搅得没有睡好。 吃完早饭,就去逛街。古交镇不大,只有一条贯穿全镇的东方红大街。街道并不宽,说是大街,只是相对镇上的小巷而言。不过,这条大街基本为东西走向,每天早上太阳从街东头的山背后升起,“东方红”的名字倒也十分贴切。 天气很阴,下了小雪。地上的雪已经化了,路面很湿,有些泥泞。街上的人很少,三五成群的,大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和孩子们,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新人”,全身新衣裳:男的是一身蓝制服,小孩子多是一身“红卫绿”。女的就花样众多了:红的、花的棉袄、头巾,花枝招展,喜气盎然。两边的商店都关了门,虽然没有什么去处,这些穿着新衣服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也愿意到这镇上最宽阔的地方来,展示着一年在这个时候才能穿的新衣服,他们的欢声笑语给古交镇带来了春节的喜庆。 整条街道上,只有文化馆的橱窗前是人们可以逗留的场所。文化馆为了庆祝春节,把橱窗里的旧照片全部更换一新。新的照片综合报道了古交的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医疗各条战线上的新成就。人们在橱窗前议论着照片及里面的熟人。 到了下午,天气更加阴沉,整条大街空空荡荡。除了偶尔响起的鞭炮声,街上显得很寂静,这与平日人来人往、车马喧闹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去古交村一走,就很有春节的气氛了。村子位于古交镇的西南,大多数社员分布在两个山梁间。从远处观看整个村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小巷中、院子里,孩子们蹦蹦跳跳,叫叫嚷嚷,放着鞭炮,孩子们都转移到村里来热闹了。大人们则互相串门拜年。 这里有一个风俗,大年三十夜里,每家都要在院子里垒一堆炭,成宝塔状,中间空,叫“塔火”,从三十一直燃到初一早晨,以祈愿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有的还在门洞里挂上一只纸灯笼,或在院子里接一只大灯泡,都是表达这个美好的愿望。可惜今天早晨未能早起,不然的话,趁天还不亮时爬上山顶,就可以一览万家灯火了。 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院子里、屋门上、窗户上张贴着红红绿绿的对联、窗花,满院生辉。门洞上贴着的横联一般是四个字,如“欢度佳节”、“认真读书”,每个字占一块方纸,共四块方纸。每张纸下,还连着精美的剪纸,随风飘舞。有的屋门上也挂着这样的横联。对联内容除了反映农村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外,还有不少传统的内容。我住的院子,门洞上的横联上写着这样四个字:“靝、南元、方便,财主。”字都未曾见过,也不解其意。在西厢房门上的对联是:“守孝难还周公礼”,“恩亲勉贺太平年”。东厢房门上的对联是:“守孝不知红日尽”,“思想不忘母的恩”。我住的耳房门上的对联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院墙上还有许多小红帖子,写有“天高地厚”、“中央戊己”、“禧逢壬子”、“满院生财”,等等。 在新糊的窗户上贴着精细的窗花。有麦穗托着的粮仓;有头上、身上带花的猪;有身穿花衣裳跳舞的猪;有带花棚子的马车;还有各种花草树木------图案都是成双捉对的,大大小小,样式繁多。 有趣的是,在水井和石碾上也贴了上了红纸条。在水井旁贴的是:“井泉龙王”、“井泉大吉”、“井水长胜”、“井通四海”……还有“勤俭节约”、“讲究卫生”等,新旧词结合;在石碾上贴的是“青龙大吉”、“白虎大吉”、“日碾万担”、“五谷丰登”------还有“自力更生”等新词。老乡解释:“青龙”指的是石碾;“白虎”指的是磨盘。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农民盼望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淳朴愿望。今年的降雪量不少,隔几天就下一场雪,想今春是不会旱的。 听老乡说,初二才是人们正式外出游玩的开始。过去是大搭戏台,大演古戏。人们成群结伙上街看戏,一连几天,很是热闹。不知今年怎样,估计明天会转晴,会更热闹吧。   留守的日子   11号那天,天气阴沉,天空下着雪。五十辆满载全团铁建战士的卡车一辆接着一辆驶离古交镇,长蛇蜿蜒般地钻进了雪花飞舞、漫天皆白的大山之中。当最后一辆卡车离开古交镇,街上就几乎看不见“绿棉服和皮帽子”了。 从这时起,就开始了我们的留守生活。从大部队腊月二十七返城到正月初八上山,共有十天留守的日子。我也从山上搬下来,住在食堂对面的连部。在街旁的一个小屋里,连长召集了全体十一名留守人员开会。会上布置了许多工作,自然是这十天的安排和要求,乃至过年的准备和食谱。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食谱。食谱从初一到初七都订上了。订的时候充分发扬民主,你一言我一语,都拣最好吃的说,订完后看到纸上的食谱,一屋子的人都高兴得哈哈大笑,大部队走后的冷清孤寂感顿时无影无踪。开完会,个个精神头十足,一齐动手,把食堂用不着的炊具归放到一起,掏尽了炉灰,打扫了厨房和食堂,面貌焕然一新。不知怎的,食堂一干净了,心情就非常愉快,精气神儿都来了。是啊,把吃喝的地方弄利索了,不就是说明春节要吃好的喝好的了吗?那能不高兴吗?第二天,就开始了紧张的过年准备工作。除有专人采购年货外,每个人都具体分工:剁肉馅的、切菜的、炒菜的------我啥也不会,就只能干些粗活。看来留守生活还很挺有点意思呢! 初一早晨,按传统习惯,全体留守人员挤在炕上包饺子。吃饭时,从小饭馆借了十一个凳子,大家围坐在面案旁,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很是热闹。就这样,从初一正式开始,顿顿吃好的。连长酷爱喝酒,几乎每顿都要喝酒,有时光喝酒吃菜,连饭也不吃。开始几天大家还很能吃,可到后来,都吃不了多少了,无论吃什么好的,都没味道,要喝些醋解解油腻,连长亲手做的糖醋白菜墩,酸甜可口,成了抢手菜。每顿的剩饭,不能留着的就喂了猪,都说猪过年也应该改善改善。 虽然是过春节,这里也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原来说初二有文艺汇演不知为什么也没有搞。每天上午吃完饭,大家三三两两或上街闲逛,或找老乡闲聊,等肚子饿了就都跑到食堂开饭。晚上就聚在一起打扑克。留守的生活很平淡,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吃和玩。 也会有一些事情打破这种死板和平静。大部队走后的第二天,食堂刚买的那头猪死了,原来的那几头猪欺生,趁人不备,夜里愣将这头猪咬死。别看是家畜,宗派活动也蛮厉害呢。这头猪刮毛后身上伤痕一道道的,有好几处红肿块,耳朵也咬了几个窟窿,真是惨不忍睹。好不容易收拾了一天还不敢吃,怕是“米猪肉”。还发生了一件“闹鬼”的事:在食堂住的两个炊事员说,每天半夜里有人敲门,好像有人在窗户底下站着,大有非偷即抢之势,他们也不敢出去弄个明白,结果引起了众人关于鬼的谈论,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再就是上午饭要到12点左右才能吃上,两个炊事员不知是让鬼闹得还是发懒,都起得很晚,弄得大家老是饿半天肚子。下午饭也不能按时开,往往要到晚上六点。后来习惯成自然,成了“作息时间”。 留守生活的整个组织管理还是十分严密的。除了古交各连队及团部都有留守人员,在太原也都各设值班点,全由团指挥部统一指挥。年三十晚上,王政委还到古交镇附近的几个连队跑了一圈,表示慰问。连里还组织了一次政治学习,连长从古交大队借来一份中央4号文件,关于林彪 “571工程纪要”的,看后人们都很吃惊,议论了很长时间。 这几天自己没有浪费时间。抓紧处理了个人内务,洗衣服、缝床单、拆棉袄等;写完《鲁迅传》第一章笔记,开始学习第二章;了解当地春节的习俗,做了一些笔记。过得还是挺充实。 这就是我们的留守生活,眨眼间已过了八天,只剩两天,留守生活就要结束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铁建故事 | 大家喊我“二百二” 铁建故事 | 忆苦思甜会 铁建故事 | 那双白塑料底一带布鞋 铁建故事 | 笔记本的故事 铁建故事 | 我身边的铁建人 铁建故事 | 那些记忆的碎片 铁建故事 | 铁建生活二三事 铁建故事 | 铁建第一课 铁建故事 | 那年,我十八岁 铁建故事 | 我去铁建第一天 铁建故事 | 去铁建兵团的“上山下乡”背景 铁建故事 | 山西为何成立铁建兵团? 蒋言礼:恰同学少年,去当铁建兵 代号3201:铁建人重返京原线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