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太原县城与晋阳古城的人文渊源

2016-10-19 张德一 太原道



明建太原县城继承了晋阳古城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晋阳文化的延续。


人文内涵一脉相承


太原县城肇建以来,历经明、清、民国500余年,一直是今晋源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池建于古晋阳遗址上,所以在祭祀、建筑、民情、风俗等各方面凸显着晋阳古城的人文传承或者烙印。

尹铎是春秋晋国卿大夫赵鞅(一名赵简子)的家臣,早年与创建晋阳城的董安于相厚。董氏自杀后,尹铎受命于赵鞅继任晋阳宰,采取许多收揽民心的措施,将晋阳治理为赵氏与晋国诸卿进行军事抗争的大本营;以致赵鞅临终时告诫继承人赵无恤(一名赵襄子):“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国语·晋语九》)。果然后来智伯围灌晋阳城时,城外“不浸者三版”(《战国策·秦策四》),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战国策·赵策一》),而众百姓无叛意;赵无恤所以能败中取胜,离不开当初尹铎治晋阳之良苦用心。由于以上原因,太原县城西关路北建有尹公庙,专祀晋阳宰尹铎。



█ 石雕:赵简子放生


█ 晋源金胜赵简子墓出土的车马坑


赵襄子是赵鞅的庶子,继位后公开扩展地盘,丧服未满即北登夏屋山宴请姐丈代王,席间令宰人用铜勺击杀代王,吞并代国。他还自行纪年,建立国中之国,将继位的第一年定为“赵襄子元年”,公开与晋公室分庭抗礼。当晋国正卿智伯借口伐越,让其他卿大夫各献地百里时,唯赵襄子抗命,遵父嘱退守晋阳。智伯攻晋阳失败后,赵襄子与韩、魏二卿瓜分智氏的土地,随后又经过“三家分晋”,将中国的历史带入了封建社会。由于赵襄子常年在晋阳居住,所以太原县城南门外建有赵襄子庙,旧志有载:“赵襄子庙,县南,祀晋无恤。”(明嘉靖《太原县志》)



█ 连环画《水灌晋阳》中的赵襄子


 

█ 话剧《刺客》中的赵襄子


汉文帝刘恒曾任代王,在晋阳度过17年的时光,实行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仅将代国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为日后治理国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刘恒入继大统后,始终保持着在晋阳养成的谨慎、节俭、关心民众等诸多好作风,是封建社会有名的“贤明帝君”。刘恒曾四次巡幸故地晋阳,史有“因幸太原,见故旧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留游太原十余日”(《前汉书·文帝纪》)之载。今太原县城南关龙天庙(一名刘王祠),正是晋阳人民缅怀刘恒而建的庙宇。


█ 晋源龙天庙


█ 龙天庙内刘恒及群臣塑像


另外,太原县文庙名宦祠里还供奉着晋阳城时代董安于、张孟谈、刘琨、辛公义、张祥、刘文静、李世勣、崔神庆、富嘉谟、吴少微、谷倚、李暠、裴宽等人的牌位。


█ 明太原县城文庙大成殿


除上述建筑、祭祀以外,太原县城还有地方与晋阳古城有关联。北城门上的“德化”匾额,无疑是汉文帝刘恒“专务以德化民”(《前汉书·文帝纪》)的缩写,从中可以看出晋阳人民对这位“宽厚仁慈”的代王念念不忘。南城瓮城门上“桐荫晋阳”四字,则进一步说明太原县城与晋阳古城之间的一种文化延续。至于民情风俗等方面的传承,另有专文论述,这里恕不赘言。


█ 明太原县北门


关于“凤凰城”


中国古代建筑城池时,有模仿动物造型的习俗,如平遥“乌龟城”、忻州“卧牛城”等。明初所建之太原县城,模仿的却是传说中的凤凰。


█ 1943年《北支蒙疆的居住》中的明太原县城航拍照片,拍摄时间大约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感谢水锅锅供图


█ 明太原县城修复效果图


关于太原县“凤凰城”一事,正史未曾有过任何记载,民间传闻却是代代口碑,层出叠现;所谓凤凰城,仅是指城池的整体形状而言,太原县城东西宽,而南北窄,其造型如同一只展翅飞鸟,故有“凤凰”之美称。县城东西长一公里,形同凤之翅膀,南北宽0.75公里,如同凤凰的身躯;北门为凤首,瓮城门面东,好似凤首向东顾盼,取“丹凤朝阳”之意,瓮城之间路两旁各有水井一眼,如凤之双目;南门为凤尾,城门与瓮城门均南向,城外宝华阁(俗称寺楼)好像凤凰高翘之尾;东、西二门为凤凰的翅膀,两座瓮城门均折向南,如同凤之双翅;城中央十字街心有“好汉坡”,象征隆起的凤腹,相传好汉坡下有许多蛇虫,如同凤凰之内脏。古代城垣造型有两种说法,一是讲究风水,另一是与所处地形及战争攻守有关。太原县城建筑于古晋阳废墟之上,而晋阳一直是中原王朝防御塞外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重镇,素有“北门锁钥”之誉;太原县北门瓮城向东,亦是延袭古晋阳之军事功能,不无堵截入侵者长驱直入之意,而南方却是汉民族农耕文化的聚居腹地,建造城垣时自然用不着考虑设险拦堵,故将东、西两门折向南开。至于“凤凰”一说,那不过是一种想象、精神上的寄托或者向往,因为城池形似“鸟”状,总不能舍去尊贵的凤凰,而去以燕子、麻雀命名吧?


█ 修复中的明太原县城


近年,有一些学者说古之晋阳也是“凤凰城”,依据是唐开元十一年(723)玄宗李隆基在晋阳所作诗中有“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俯察依晋野,仰观乃参虚。并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以及“把中城看做腹部,东西二城看做双翼……如振翅翱翔的凤凰”(李海清《唐代太原称凤城》)。如果单凭这一点就说晋阳城是凤凰城,未免有点牵强附会,李隆基诗的大意是:缅怀周成王封唐之地,其实也是我大唐王朝发祥开国所在处。低头俯察这里依然是原来晋国的土地,抬头仰望却是参星的分野。并州的城池,都是我祖先龙跃凤翔之地。林塘和台榭,好像还保持着原来旺盛的模样。此与《置北都制》中“应天受命,龙跃晋水,凤翔太原,建万代之模,为亿兆之主,犹成汤之居亳,有(西)周之兴岐”的意思一样,并不是说晋阳城好像凤凰的形状,何况前诗“并邑”还可解作“并州的城池或城市”。然而近年出土的两块唐代墓志碑上却刻有“葬于凤城之西,龙山之侧”“于北京西五里,左距凤城,面晋祠”(魏金山、姚富生《明太原县城遗迹现状》)等字样,所以不能排除唐代晋阳确有“凤城”之称。唐代晋阳“里三城,外三城”,是由春秋、西晋、北齐、隋、唐历朝先后而建,跨度越千年之久,设计者们是否考虑到将城池建为“凤凰”模样,不得而知。




█ 修复中的明太原县城


叫“凤城”也好,叫“龙城”也罢,都不重要;晋阳城就是晋阳城,太原县城就是太原县城,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不过把唐代晋阳东西二城形容为凤之双翼,起码说明汾水两岸的东、西二城,规模、大小基本相等,可以佐证笔者“唐代晋阳的东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城长约4公里余,东西将近2.5公里,规模与西城不相上下”的观点。


点击下列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太原这座城之四: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太原这座城之六: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太原这座城之九: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晋源:晋水之源,三晋之源,浴火重生凤凰城

晋源古城营,阿育王、九龙圣母、耶稣基督的共存与共荣

梦游晋阳古城国家遗址公园,重回太原隋唐盛世

晋阳、并州、龙城、迎泽……太原这些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你都知道吗

明太原县城复建工程初具规模,航拍照片引网友热议

明太原县城复建背后:耿彦波履新后即启动,称不是文物造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