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升职令竟成催命符,山西末代巡抚陆钟琦的家族悲剧

2016-10-28 张珉 太原道


 

1910106日,陆钟琦来到太原,接任山西巡抚。对于陆钟琦而言,这一次的擢升完全是一个意外。前任山西巡抚丁宝铨素称能吏,中枢其实从来没有撤换他的意图,但是,为了平息因“文交惨案”而引发的舆论风暴,只得将其去职。事实上,继任者的第一人选当初也并非陆钟琦,而是陈宝琛,但是,由于陈宝琛因故无法离京,这才改由江苏布政使陆钟琦接任。



█ 前任山西巡抚丁宝铨,素称能吏,同盟会视其为革命的最大障碍,利用“文交惨案”和桃色新闻制造舆论风暴,使得丁宝铨去职


我们现在很难猜测出陆钟琦当时的心境,颇感意外大约是免不了的,可以肯定的是,陆钟琦当时绝对不会想到,在此后短暂的二十三天,还会有更多的意外接踵而至,而这些意外带给他的,将不再是升职的喜讯,而是延及整个家族的悲剧。


█ 辛亥革命前的山西巡抚陆钟琦

 

陆钟琦,出身于书香门第,光绪十五年进士,做过溥仪父亲载沣的老师,曾负责直隶赈灾事务,在湖南任上整顿司法工作,澄清积案,用封建社会的眼光来看是一位比较称职的官员。虽然陆钟琦较之晚清那些腐朽的保守派还算开明,但仇视革命,极端顽固,当时剪发的男子已经很多,陆钟琦已经剪发的次子陆光熙每次进见父亲却都要戴上一条假辫子。

 

陆钟琦抵达太原四天之后,也就是永载史册的191110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022日,长沙、西安同日响应,对山西产生强烈冲击,陆钟琦忧心忡忡,预感到革命的风暴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命令平阳清军布置河防,预防陕西革命军进入山西,同时决定将不受信任的太原新军调往蒲州。


█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油画与雕塑

 

从历史上看,在每一个大厦将倾的末世,那些熟谙政治动态的高级官员对于时局往往比普通人有着更清醒和更准确的认识与判断,所以,他们在惯性的推动下继续维护腐朽王朝的同时,很多人也在为自己预留后路,或是审时度势以期做一个贰臣,或是送走家眷随时准备“弃船”。然而,陆钟琦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据《清史稿》的记载,陆钟琦曾对三子敬熙说:“大事不可为矣!省垣倘不测,吾誓死职。”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陆钟琦决意以死报答知遇之恩,同时,他和众多专制王朝那些短视而自私的官员一样,愚昧的迷信暴力的谎言仍有可能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陆钟琦育有三子,除了身边的三次敬熙,长子仁熙在两年前因愤世蹈海自尽;次子光熙,字亮臣,中国千年科举史中的末代进士,在北京任翰林院侍讲。


█ 山西巡抚陆钟琦的儿子陆光熙

 

1027日,陆光熙突然从北京来到太原。对此,流传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受其父或其弟之召前来商议对策,二是山西的中间派金应豫、姚鸿法希望利用他来说服陆钟琦“和平让渡”以避免革命。当然,保障父亲的地位和家族的利益,肯定也是他考虑的重要问题。


█ 前排右一为金应豫,辛亥革命前夕为晋阳中学监督,兼任山西新军执法官。1962年金应豫去世后,《山西日报》在新闻中尊称其为“辛亥老人”

 

和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留学国外的官宦子弟一样,陆光熙并没有被一帆风顺的锦绣前程所羁拌,而是以一腔热血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做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陆光熙虽然与阎锡山没有深交,但他不仅知道阎锡山是同盟会会员、同盟会秘密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成员,而且是山西革命的关键人物,因此,陆光熙回到太原的第二天就拜会了阎锡山,从阎锡山和陆家后人的回忆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见,而是一次秘密谈判,双方甚至初步达成了某种意向。


█ 民国初年的阎锡山

 

和平过渡,无疑是实现共和的过程中将暴力与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一个途径。就在陆光熙为此积级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对阎锡山等同盟会同仁的身份始终都守口如瓶。陆光熙既没有因为自己的革命信念而抛却人伦,也没有为了父子亲情而背叛事业,然而,如此优秀的一个热血青年,他的建议却得不到父亲的采纳,自己也最终倒在了起义士兵的枪下永不瞑目,而他同盟会员的身份直到几十年后仍然众说纷纭,相当多的研究者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 电影《辛亥革命》剧照,图文无关

 

阎锡山对陆光熙难免存在着猜疑与戒备,如果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运作,在山西实现和平过渡并非没有可能。按照同盟会“南响北应”的既定计划,山西同盟会要等到南方起义成功,革命军北伐至河南后才举兵响应,并不缺乏运作时间,但陆钟琦的顽固与愚忠却将这一希望化为泡影并促使山西革命提前爆发。

 

1029日拂晓,太原新军发动起义,冲入巡抚衙门,从睡梦中惊醒的巡抚亲军卫队未作抵抗即四散逃逸。相形之下,一省长吏陆钟琦身上充满了旧式官僚的迂腐之气,面对蜂拥而入的起义士兵,他愤然责问道:“我刚来一月,有何坏处,尔等竟出此举?!”一片枪声响起,来太原仅23天的陆钟琦饮弹身亡,这时,身穿军服携带手枪的陆光熙怒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又一片枪声响起,陆光熙就这样倒在了革命同志的枪下。起义士兵冲入内室,陆钟琦的妻子唐氏被杀,13岁的长孙陆鼎元也被刺伤。


█ 太原承恩门,因起义军由此入城,辛亥革命后更名为首义门

 

事后,同盟会出于人格上的尊重,对陆钟琦父子以及当时山西新军的最高指挥官谭振德均予以礼葬。阎锡山为此解释说:“我确以为事是事,人是人,革命是历史,忠贞是人格。陆抚之坚贞,谭协统之忠勇,亮臣公子之勇毅,均足为我们敬佩。吾人不能以革命的事业,抹杀他们的人格!”满清王朝虽然几个后就宣告覆灭,但在最后的仓皇之中,也没有忘记对为数不多的殉葬者进行旌表和优恤,诏褒陆家忠孝节义萃于一门。

 

丁宝铨被视为革命的障碍,但他却因此在革命爆发前全身而退,革命后甚至能在国民政府中继续为官。接替山西巡抚之职的本是陈宝琛,但因为他无法离京而得以避祸。清王朝的末代督抚之中,顺应潮流改旗易帜者众,太原起义一周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和平过渡,宣布独立,如果陆钟琦仍在江苏布政使任上,形势的急剧变化未必不能促使他顺应时代潮流,保全家族于乱世。从江苏布政使升任封疆大吏,对于陆钟琦而言,本是他人生仕途的重要进展,然而,当个人命运置身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时,许多事情是自身无法预见和掌握的,命运对陆钟琦是如此残酷,一纸任状成为他悲剧命运的开始,而这一悲剧同时波及到了他的家庭和后代,不能不令后人唏嘘感叹。

 

陆家幸存者此后均移居北京,投靠陆光熙的妻弟施今墨,施今墨是名著一时的北京四大名医,曾在山西大学堂和山西政法学堂就读。陆钟琦的长孙陆鼎元后来以出租小人书为生,陆光熙的女儿陆士嘉则成为著名流体力学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她的丈夫是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当代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是她的外孙。1986年陆士嘉去世后,儿子因故无法赶回,16岁的高晓松站在了舅舅的位置上参加了追悼会,与包括习仲勋、钱学森在内的600余名来宾一一握手。


█ 陆士嘉与丈夫张维,张维后来成为两院院士、清华副校长


█ 陆士嘉的外孙高晓松

 

陆士嘉在国外留学期间,曾偶遇一位来自山西的中国人,此人的父亲,名叫郭登瀛,太原起义时攻打巡抚衙门的先锋队小队长。虽然不能确定向陆钟琦父子开枪的起义士兵里有没有郭登瀛,也不知道陆小姐与郭公子能否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太原起义二十多年之后,两位当事人的后代在海外相逢,也算是一段奇缘吧。

 

陆士嘉回国之后,在特殊年代里也是受尽磨难,封建官僚家庭的出身便是一条天然罪状,胆颤心惊的她后来在档案简历中,对自己的家世叙述得极为模糊,关于父亲,仅以“被山西军阀阎锡山杀害”一笔带过,但后来一些作者不加考证,以讹传讹,在关于陆士嘉的介绍中,出现了“阎锡山率兵进入巡抚衙门将陆钟琦父子杀害”的谬误。


█ 陆士嘉一家拍摄于1956年的全家福,右一为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


陆钟琦是辛亥革命前的最后一任山西巡抚,太原起义之后,为了镇压革命,在清帝退位前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清廷又先后任命高级将领吴禄贞、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命令他们率军进攻山西,因为任命时间都在辛亥革命之后且任职时间极短,所以,陆钟琦被称为山西末代巡抚。


█ 吴禄贞(右三)为清军新军第六镇统制,同盟会员,太原起义后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他与阎锡山秘密商议组织“燕晋联军”反清,事未成即被部下刺杀,此时距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仅仅不到十天。辛亥革命成功后,吴禄贞被追授为陆军大将军


█ 张锡銮,北洋二十四上将之一,1911年11月在吴禄贞遇刺后被任命为山西巡抚,次月率军进入太原,1912年1月两次电请清廷承认共和,清帝退位后任奉天都督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太原这座城17:太原起义与首义门

阎锡山幕府 | 姚以价与辛亥太原光复

剽悍人生:在太原出生成长的英国博物学家索尔比的传奇故事

担任阎锡山英文秘书、山西省国大代表的中英混血美女与电影《被遗忘的时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