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阳石马寺,深藏在大山里的惊艳

2016-03-10 毛旭初 太原道



去昔阳大寨的路上,有人说,石马寺更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马上打开手机百度,一看才知道,石马寺果然不同凡响。2005年,石马寺石窟正式选入《中国名窟》,被中外石窟专家称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石窟的悬空蜗牛式悬顶造型更被建筑专家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这座以石刻造像与寺庙建筑相结合的宗教建筑群,距今已有1470余年历史,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刹。

石马寺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西南15公里处的石马村,距大寨旅游区只有8公里,参观完四星级红色景区大寨,我们立刻前往充满着神秘色彩的石马寺。

在大山的臂膀里一路前行,清泉绕流,青山翠岗,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处便是传说中的石马寺。


█ 昔阳石马寺


石马寺坐东向西,依山借势、层层砌殿而成,重楼玉宇,亭榭台阁,显得非常地藏风得水,清雅秀静。一座古色斑斓的石桥跨河而过,桥头有石牌楼一座,气宇轩昂,我们由此步入景区,一级一级的阔大台阶,可以从容拾级而上,顿觉尘念一扫,禅意渐生。

石马寺早叫落鹰寺,北魏石窟建成后,取名石佛寺,到唐朝传说李世民在此遇难由神马营救。赐石马一对,易名石马寺。寺山门不远处果然有两匹石马,太阳底下静静地站着,让人对石马寺的传说深信不疑。


█ 石马寺石窟


石窟为我国佛教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它最早出现在我国东汉后期(200年)。南北朝时期,凿岩造窟之风最为盛行。北魏时期,西北地区大肆开凿石窟,如甘肃的敦煌莫高窟(366年),大同的云岗石窟(460年),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493年)相继开凿。据考证,石马寺属于此时之作,石窟开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寺内所有石刻造像均分布于三块巨石的七个崖面上,共有3个石窟、178个佛龛、1300多尊造像,佛像最大的5米,最小的5厘米,造型优美,刻工洗炼,与云岗、龙门石窟造像有异曲同工之精妙。导游介绍说,石马寺摩崖石刻造像,艺术价值极高,其雕刻之精细,着色之艳丽,造型之逼真,是其他石窟无法与之媲美的,只是规模小了一点,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所以有了“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美誉。


█ 石马寺石窟,风吹四野拍摄


一处处石窟造像间,除了从北魏到隋唐的佛像,寺庙内最具有价值的便是悬蜗卧顶的建筑构造了。我们来到大殿后面的石窟廊屋间,只见迎崖的一面,是满壁的石刻造像,另一面则是留了门窗般孔洞的土壁。土壁上,一幅幅明代的壁画精美绝伦,有怀抱琵琶的乐者,有细观表演的佛教人物。土壁与磨崖间的顶部,便是举世无双的悬蜗卧顶。

根据记载悬蜗卧顶修造于明代,是为保护石窟、石佛像等不被风雨剥蚀而建。古代的匠人,在四五米高的石崖和土壁间,一层层用整齐、均匀的砖石等砌起来,最顶部高,两面逐渐耷拉下来。站在石窟回廊内,我们抬头细看,层层整齐的砖石,仿佛披着色彩的蜗牛壳。顺着回廊向内看去,仿佛就是一只巨型的蜗牛横在眼前,我们则如在蜗牛壳里行走,感觉奇妙无比。史料记载,建于明代的这段拱券式廊屋,不仅保护了石刻、石窟和壁画,也给世人留下了据记载全球绝无仅有的悬蜗卧顶特色建筑结构。


█ 石马寺,风吹四野拍摄


最后,我们攀上石马寺的铁佛楼俯瞰全寺,更感小寺的神奇。以铁佛楼、大雄宝殿、前亭、石台阶、石牌楼、戏台为中轴线,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二郎殿、一对石马的对称,建筑群与石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几乎可以称得上完美绝伦。


█ 白马寺地图


整座石马寺红石铺院,白砂石砌墙,摩崖石刻造像,石马、石桥、石碑、石牌坊,仿佛是石头的世界,如同用积木垛起来的一样,全然没有一般寺庙葱茏掩映的“禅房花木深”,石马寺白露无隐,尽享阳光沐浴,也算是天下寺庙的奇葩了。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十大经典人文名胜地标

中条山,它塑造了“中国”

远眺水神山,凭吊奇烈的后周公主

与沁河相依相偎

太和岭口行营,追寻阎锡山周恩来的历史性握手

太行之巅访金灯,水光潋滟间凝望绝壁石窟

巍巍太行走八陉,纵览天下之脊的壮美与峻伟

西山狼虎寺——鲜为人知的晋阳文化遗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