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与设计伦理——评《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之一《公民设计师》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公民设计师:
论设计的责任》
专栏
特约书评人
【关键词】设计师 公民性 设计伦理 社会责任
李砚祖主编的《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是一套关于设计理论研究的经典译丛,至今累计出版21本,是目前国内出版的较权威的设计学理论丛书之一。从它的定位来看,该译丛遴选欧美设计理论新锐学说,涵盖了史论研究和设计个案等不同领域的著述。其中,《公民设计师》是该系列中最早刊行的译著,著者海勒曾获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终身成就奖,编写了160多本视觉艺术和平面设计专业书籍,在国内出版过《设计良质:解码平面设计》《平面设计200年》等。我之所以对《公民设计师》感兴趣,乃是因为该书一系列设计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青年教师,我细读该书,引发了以下3个问题的思考:一是设计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它究竟负有怎样的“责任”;二是作为造物者,设计师“社会责任的范畴”意指什么;三是设计师作为公民,其职业道德如何呈现。
《公民设计师》中有9篇访谈录,尤其是内容聚焦于设计师的道德问题的,读后颇受启发。第一篇是海勒与沃尔夫的访谈,沃尔夫认为“设计好的、坏的、丑陋的都是市场的集中展现,有意义的行动意味着市场的行动,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市场”。这是一种市场至上的观念,犹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换壳不换心的样式主义,又如60年代通用汽车提出的有计划的废弃制度一样,虽然通过刺激市场的方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种方式遭到了环保主义者的抨击,也偏离了现代设计的根本价值观。第二篇是海勒访谈斯特林和兰德尔,访谈内容是围绕设计工作的营利问题,二人设立了营利性设计工作室和非营利性基金会,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组织,他们认为“基金会的目的就是扎根创作社群之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事业当中,我们通过资助学生的反馈来衡量我们的成功与否”。他们把成功的定义与社会的反馈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社会的一员置身其中,在设计中他们融入了设计师的道德且对未来生活有美好的展望。相反,同样作为设计师的沃尔夫,以旁观者的态度谈及自己的设计对社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成功与道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正如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中的最高阶段是自我实现欲望,其中就包含道德的完整实现,所以只有有道德的成功才能让我们感到真正的满足感。记得笔者在日本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时,有位日本学生对枪支设计非常感兴趣,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日本老师对这个话题非常反感,训斥了这位学生将近一个小时,他说“作为设计师不能设计伤害人的武器,这是严重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日本战败后对战争极为恐惧,在日本设计界这种现象极为明显,所以我们看到的日本设计通常更倾向和平的、有温度的、人性化的。设计师帕帕纳克指出,在做设计之前,设计师的社会道德判断必须起作用。“设计者、策划者对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都富有一定的责任,因而也就应该对我们在环境上犯的错误富有一定的责任。”我们在解决设计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道德伦理观扎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才有助于设计的意义更实际,不再模糊。
《公民设计师》中的文章大多数来自美国,是关于美国设计师的所想所思,美国作为消费主义的摇篮,它的物质万能主义思想已带给世界很多负面影响。所以诸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越发受到瞩目。近年,国潮热度持续升温,传统文化、中国原创、非遗文化、老字号等成为国潮文化的内核。然而“国潮热”背后的文化心理引人深思,现今的年轻人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加快了中国设计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然而如何让这种“流行”延续和发展下去才是我们该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很多国货品牌中只有“牌”缺少“品”,它们还是更关注包装、广告、营销等方面,对产品的品质、设计的品位、企业品德的考虑有所欠缺,这也是国货走出国门的关键。
最后,我想总结文章开始提出的3个问题,关于“设计的责任”问题体现在设计活动的价值判断中,而设计的价值是贯穿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而并非在结果,设计一方面要受到社会总体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受到设计师和群体价值观的影响。关于“设计师社会责任的范畴”问题,设计师应当有预判问题的能力,且出现问题时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应该避免重复同样的问题。关于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呈现”问题,设计师在社会中充当了走在前列的先知先觉群体,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师应当时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严谨、反思、创新是设计师的责任,也是作为公民的道德。这就是我读《公民设计师》的重要启示。
栏目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