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安没有失败,这依然是最好的李安

2016-11-12 鱼叔 独立鱼电影

鱼叔收到不少留言,希望讲下李安的新片



其实在5天前,鱼叔就已经刷过120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过,今天又刷了一遍24帧版本的。


如果要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除了射出来的子弹,放出的烟火,高于真实之外,真的就没有别人说的那么玄。



至少鱼叔的肉眼,真没感受出太大的区别。


也压根没感受到很多人说的清晰到超!现!实!


以及所谓的视觉革命。



可能就是因为技术带来的争议性,很多外媒不看好这个片子,甚至评分不高(IMDb评分6.4)。



技术只是拍电影和最终呈现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但是看这部电影,我们仿佛忘掉了电影的初衷就是电影本身


我们都太纠结于120帧的画面,纠结于「电影感」,而忘了,我们是在看一部电影啊,而且是李安的电影。


那个带给我们《卧虎藏龙》《色戒》《断背山》《饮食男女》《少年派的李安!


因此,除去关于新技术的喧嚣,鱼叔静下来,谈谈电影本身。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上映第一天,豆瓣上拿到了8.5的分数。为安叔开心。




本片中,李安对于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细腻,一如既往


影片根据畅销作家本·方丹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伊拉克战场上,19岁的德州士兵比利·林恩,为了保护受伤的班长,单手射击敌人。


这个场面被摄像机拍了下来。




之后视频燃爆网络,一夜之间他成了美国英雄


因此,他与其他七名幸存的队友,被邀请参加超级碗的中场休息,演出亮相。


以作为伊战成果的展示品




在这场授予荣耀的球场庆典中。


碰到了心爱的姑娘(一个啦啦队队员),体会到了短暂的爱情。



还碰到了一个想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的黑人制作人。


疯狂的狂欢气氛烘托下,人们不断从四面八方过来,恭喜他,祝福他,这个国家英雄。


但是没人在乎他想说什么。


他只被当作一个符号,一个被媒体塑造、大众意淫出来的英雄


而不是他自己。




在与「真命天女」组合同台的一刻,他按照要求,呆呆地站在舞台中央。


四周喧哗如国庆,他却静默如国哀



庆典的烟花炸裂声,让他不断想起战场上机枪扫射的声音。


多么强烈的对比和讽刺!


他的姐姐希望他能借这个机会,留下来,陪伴自己,照顾这个家。



而不是再次回到战场上。


作为授予嘉奖的英雄,他有留下来的机会。


而为了爱情心动的他,原本也打算放弃战友,留下来。


然而。


喜欢的女孩也只是把他当做美国英雄这个符号而已,女孩喜欢的是这个符号,而不是他的人。



他和他的战友们,和这场秀一样,被大众消费


这场秀里,没有人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被消费的对象


而这场秀,又像极了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消费和被消费


士兵们被安排接受媒体采访、录制视频、演出,当利用结束之后,没人安置他们的去处,还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驱赶。



这个情节让鱼叔觉得莫名的熟悉,在无数个晚会上、庆典上都看到过士兵的身影。


主持人请他们出来,介绍他们的事迹,接受我们的敬仰,然后鼓掌。


可是,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不知道


感同身受从来都是一句安慰人的好听话,没经历过如何感同身受


就像。


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赞美他,他却认为,为自己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接受赞美,这太荒谬了。




比利林恩全程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该回还是该留


回到那个残酷的伊拉克战场,还是留在家乡。


有趣的是。


影片中不断制造的小冲突,已经替他做了回答。


他们一直处于被驱赶的状态。


他们从来都不属于这里。




演出开始前。


年轻的士兵们在绿茵场上玩意大发,互相扔起了橄榄球。


结果,遭到了管理员的大喊大叫和驱赶


演出结束完。


被展览之后,舞台要拆下来。


他们再一次遭到了工作人员的驱赶


最后还动手打了起来。


动手之后,旁边的人都说,没想到我们的美国英雄们是这样的


英雄?是人们意淫出来的称号,扣在一群士兵的头上。


士兵就应该做他们眼中虚伪的圣人


而讽刺的是,他们是士兵,是被训练杀人的。




最有趣的是,想要花钱买断他们故事的商人。


他开了个价,你猜多少?


5000美元。


就像林恩的战友说的:我奶奶去ATM取一次钱,都不止这个数目。


侮辱他们的不是战争上的敌人,恰恰是这种想他们身上牟利的人。



一心想为他们拍电影的黑人制作人,最终也没找到投资人。


他明白:


“人们很健忘,过了两个星期就不记得你们了”。


安叔在这里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他用这部电影,把比利林恩眼中的真实展示给我们看,是颇具意味的。


电影中说,以故事改编的电影,并不代表真实。


看电影的我们,也无法理解真实。


而李安做的,不管是120帧也好,还是拍这个故事也好,都是为了无限度地让人接近真实




这是个谬论,一方面,导演在本片中明确地告诉你:


比利林恩拒绝拍电影是因为,他知道电影是故事而不是真实。


而安叔却尽最大努力真实地把这部片子展示给你看。


懂了吗?


导演真实地展示了一种虚伪。


这是一种矛盾。这也是李安藏在里面的小心思。


他说,他喜欢藏一些东西进去,也喜欢表现一些东西出来。这对于自己是乐趣,对于观众也是乐趣。



这部电影延续了李安之前电影的主题,关于人性又做了诸多的探索。


战争在其中只是一种元素。


安叔让我们,利用士兵比利林恩的视角,无限接近他的真实。



他在矛盾中做出选择的过程,一旦他想明白了到底是该走还是该留,做出决定意味着成长。


喜欢这样的李安,喜欢这样的电影。


冯小刚说这部电影最打动他的就是结尾:


原来觉得战场特别危险,现在通过这次,走了这一遭之后,觉得回到战场才是最安全的。


美国影评人为什么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他们觉得李安对战争的理解,比之前一些描述伊拉克战争的电影退步了


比利·林恩回到了战争上,无形中意味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鱼叔认为,这个结尾并不悲观,也不涉及反战或不反战的主题。


李安弱化战争的残酷性,正是在于他想讲的人生哲学




在本片中,安叔延续了《少年派》中的哲学主题。


死去的班长这个角色,在与比利林恩谈话的过程中,提到了象神。


象神,在印度教里面主管智慧和战士的命运


战士的宿命,就是你不要想对错和道德。


你什么都不要管,你要把自己交出去,然后神会告诉你该做什么事情。


你就专心地做你的展战士,干你战士该做的事情。


这与比利林恩需要思索的问题是一样的。该去还是该留?把自己交出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李安说自己比较注重内在美,在这部片子里,最想做的不是战争,而是人的脸部特写。


再大的场面,再精彩的动作,都比不过人脸的表情丰富


他的演员不化妆,没有化妆品遮掩,气是从内到外的,更加接近安叔要求的真实。


安叔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人的宿命感,主角比利林恩离开了血缘意义的家,才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他找到了新的归属,新的认同


说到底,还是在说人,人的归属。


所以在鱼叔看来,李安没有失败,这依然是最好的李安。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部拿命拍摄的电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她为了一个人,颠覆了整个世界

今年逼格最高的剧,你们怎么还没看

了不起的小李子,拍了一部令人震惊的新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