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抛开撕逼,让我公平地谈谈「我不是潘金莲」

2016-11-21 鱼叔 独立鱼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首映当天,鱼叔推过一篇文章:


怀念「不撕逼」的冯小刚


讲真。


鱼叔对冯小刚这些年为新片炒作的手法,越来越厌烦。



他对票房看的太重了。


作为一个商业片导演,在乎票房本没什么。


但以各种撕人的方式去宣传,看着着实别扭


鱼叔比较喜欢何平导演的这段话:


就电影本身这件事,一经完成,就是作品的诞生,如果能公开放映,就存在于历史中了…作者们不必为她再操心了。尤其不要为了利益而改变她的生命轨迹。


本来,鱼叔不打算写《我不是潘金莲》的推送。


但看到豆瓣7.0分,还是打算写一下。




因为我觉得,这分给低了。


至少相比同样是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那真不知道要高出几个层次。




抛开撕逼,让鱼叔不带偏见的说说这部电影——


我不是潘金莲

 I Am Not Madame Bovary



本片的主人公叫李雪莲,不叫潘金莲。


为了能在城里分一套房子,和丈夫假离婚。


没想到,丈夫变了卦,居然跟另外的女人结婚,住进了新房子里。


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这比出轨更可恨,丈夫不止变心,还摆了她一道。


因此李雪莲觉得非常气愤


难道还没地方说理了吗?


告!


首先,她先去找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法官,王公道。


开庭判决,离婚有效。


你这为了房子离婚,不是骗政府嘛,而且离婚证都有了。


所以,她输了。


李雪莲不服,接着告。


法官判输了,找法院院长!


院长推诿。


再去县政府门口找县长。


县长溜了。


她再去市政府门口坐着,举着喊冤的牌子。


不好,省里马上要来检查,让省长知道这种情形,怕是要受处分。


所以市长吩咐底下人,处理好这件事。


结果李雪莲就被请去「喝茶」



经常在香港电影里看到警察请喝咖啡,但在内地电影看到喝茶这个事,还是头一遭。


在警察局被拘留了几天后,李雪莲算是想明白了:


不告了。


但就想听前夫一句实话,他们是假离婚。


前夫不但没说这句,还说出李雪莲婚前不是处女,直接给她扣上了潘金莲的帽子


这使她更加气愤。


不行,还要告。


这小地方告不赢,就上北京。


北京肯定能有明白人啊。


恰好赶上了人代会,拦下了首长的车子。


首长发飙了,市长、县长、院长一干人等全给撤职了。



按理说,她这个状也算告得成功了。


可是她最开始的初衷一直没有达到:


没人给她平反潘金莲的这个名声


不行,她还要继续告。


这一告,就是十年。


十年过去,她已经变成了当地官员们都巴结奉承的人。



每次人代会,都怕她上京告状。


这一年,他们还使出了美男计


李雪莲的小学同学王大头,负责把她睡了,然后结婚。


只要李雪莲一结婚,怎么还会去告离婚的案子呢!


这条美男计本来成功了,李雪莲也不打算告了。


可王大头请功心切,结果还是露了馅。


伤心的李雪莲,义无反顾的再次上京。



本片改编于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刘震云的小说,从《塔铺》、《官场》、《一地鸡毛》、《官人》…


再到拿了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


刻画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生活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价他的小说,说过这样一句话:


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国风”久不作矣。


意思就是,在刘震云的小说中,看到了中国小说,也是中国式生活的国风,中国人一直在奔走。


说得真对!


从《我不是潘金莲》中,潘金莲从来没停止过奔走,一直在四处奔走。


她从法官、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省长一路向上告到北京。


状告对象也由最开始的丈夫秦玉河一个人,变成了各级官员。


一告十多年。



很多人看完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官场现形记”,但殊不知,它是一部“中国社会现形记”


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被李雪莲这一条线,都串起来了。


跟李雪莲打交道的这些官吏,你就听听名字,王公道,贾聪明,储敬琏,史惟闵。。。


公道,聪明,敬廉,为民…每一个都是讽刺至极。




这些人,其实都是一个个符号,代表了官场上的每一类人


十分脸谱化,以至于你看着屏幕上的事,总能想起自己,哪次盖章中见到的什么科长、处长、秘书之类的人。


这些男性角色的演出,也十分出彩。




大鹏、张嘉译、于和伟、郭涛、张译、范伟,这些男性角色,各有特点,角色各有各的功能。


站在一起,就是一副官场众生相




冯小刚把中国几千年的官场生活缩在这部片子里,滴水不漏


而且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


例如冯小刚的旁白,就加强了故事感,拉开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把观众从真实生活中拎出来看。


明摆着就是我给你说个故事,你可别当真。


再当真,可就是你的不是了。




通过一个小女子李雪莲,我们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官看了个遍。


本来这事情起因就荒唐。


因为分一套房就离婚,结果房子也是幌子。


其实是想要个二胎。


可是丈夫变了心,自己也流了产。


李雪莲为了给未出生的孩子讨个公道,所以才会坚持不懈的上告。


到最后,告状成了她活着的唯一理由。


这多荒唐啊?


可是荒唐如此,却不是凭空捏造。


因为多要一套房子离婚、多生一个孩子离婚的不在少数啊。




事情起因的荒唐,更奠定了本片之后发展的荒唐基调


这个故事,也只能荒唐地去讲,才能成。


疯子的话,谁能当真,李雪莲在这里就是那个疯子。


《红楼梦》里有句话,假到真时真亦假,无到有时有还无,也是说了这个意思。


讽刺现实,总要让你分不清真假才好。


这部片子,还真有点《红楼梦》的感觉




圆形画幅、方形画幅的相互切换,也是在形式上呼应影片的内蕴。


古语有云,天圆地方


李雪莲在老家的时候,天高皇帝远,用圆形,小人情社会,一切都像打太极,可以转圜


李雪莲进了京城,四四方方,地上的实在规矩,用方形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回是,有了方圆,照样没有规矩




李雪莲的一层一层状告打破了官方意义上的规矩,而她想讨要的公道,直到她的前夫去世,都没有要到


对于她,这过程和结果都不符合她的规矩。


对于这些打交道的官们,李雪莲是个不懂规矩的农村妇女,这事情也不符合官场规矩。




全片的冲突,就是方圆之间的规矩,和,


《我不是潘金莲》最深刻的一点是,它揭露了中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还是法治的社会。


本该法院管的事,变成了县长,市长,省长的事。


所有人都把李雪莲告状当做一项工作、一个麻烦来解决。



最关键的是,首长一发飙,省长把市长,县长,院长都撤职了。


这难道不是践踏法律吗?


官员的意志,要比法律更有效。


法院院长要接受县长的工作指导。


冯小刚敢把这种怪现场拍出来,确实不容易!


这部片子能过审,更是不容易。


冯小刚采用圆形画幅,并不是想偷看李雪莲的生活。



而是官场生活。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冯小刚高明的地方是,配上自己的解说,挺像古代说书的跟你说一回戏,眼前给你配上连环画。


又强调了这是出荒诞戏,不是真实故事。


不是真实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怀念「不撕逼」的冯小刚

不是每一种出轨,都应该被讨伐

把人笑劈叉的新神剧,豆瓣9.1还是嫌少

必须深夜自己一个人独自看,忍不住舔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