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号 duliyumovie 功能介绍 承包你全年的电影片单,延长三倍的人生体验。有鱼叔,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江湖流传一个「普通市民」神秘组织。 买菜市民刘先生。 幸运歌迷陈先生。 现在又有朝阳乘客黄先生。 这节车厢里的朝阳群众不行啊,大概伤透了黄先生的心了。 黄先生伤心,也不奇怪。 地铁里所有人都背对背低头刷手机的景象实在太常见。 说实话,能否瞧见黄先生,对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不了实质影响。 但如果连你的基本生活都被手机吞噬了呢? 就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无爱可诉》 Loveless 摘得今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奖。 在场刊上获得3.2的最高分。 影评网站 Metascore 上,飙到9.0。 且已经提名了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但,影评人打分高,不一定符合普通观众的口味是不是? 与「只图氛围不讲故事」的艺术片不同,《无爱可诉》既有好氛围,也有好故事。 论氛围,烈。 产自俄罗斯,自带伏特加的冲劲儿。 全片低饱和度配色,将北国一帧一帧的荒凉摄入镜框,冻僵灵魂。 全裸的豪放船戏,突破尺度。 其中有一场,是男主与孕妇的性爱场面,在昏暗的中景镜头中缓缓演进,极为震撼。 论故事,简练而深邃。 主要情节一句话讲完:一场离婚引发的儿子失踪案。 阿廖沙,12 岁,父母即将离婚。 而且,两人都不愿意要他。 「送夏令营、送寄宿学校、送军队」 阿廖沙躲在门背后偷听到父母谈话,用手狠狠捂住自己的嘴,隐忍啜泣,是香玉今年看到的最令人心碎的场景之一。 按说,大多数离婚夫妇会争着抢着要孩子,这对夫妻咋回事? 很简单,两人都各自有了新欢,儿子自然就成了拖油瓶。 讽刺的是,就在夫妻各自行鱼水之欢的当晚,儿子不知所踪。 影片后半段是找孩子的过程,也牵扯出二人撕裂着的「无爱」人生。 各用一个词汇来形容两人:男主麻木,女主自恋。 男主是一个魁梧的中产男,最日常的活动,就是吃。 跟前妻吵完架,嚼块果酱面包; 陪新女友逛超市,买吃的; 女友问他「你有多少前任?」 他用来搪塞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我想吃东西了,你想吃吗?」 有一段,导演花了超过 10 秒钟来描绘他在公司食堂「取餐」。 整个过程流畅优雅,因食物鲜艳的颜色而充满愉悦感。 相比较而言,工作和性爱的场景是则灰黑色的。 「吃」的动作,是在隐喻一种动物性的存在方式。 他回避关键的情感问题,将自己降维至最基础的感官体验里。 再到女主,容貌姣好,身材窈窕。 自恋是一把双刃剑。 在成长之初,这种特质能够帮助个体确立自我认同,建立自信心。 可惜,社交媒体和滤镜正在以不可控的方式,引诱这种特质生长,最终泛滥。 一个标志是,女主痴迷自拍,时时刻刻不离手机。 陪儿子吃早饭,手指哒哒哒打字; 晚上手机跟着钻被窝; 吃饭,自拍;洗头了,自拍; 就算跟前夫吵架,也是一边刷朋友圈一边骂。 阿廖沙失踪的那天早晨,如果她没有紧盯手机,就一定会发现儿子紧攥的拳头、滑落的眼泪,从而制止悲剧的发生。 自拍这个动作被反复拎出来,在隐喻一种极度的自我沉溺。 在女主与情人约会的那场戏里,镜头扫向另一拨不相干女人,她们也在自拍。 祝酒词是「为了爱和自拍」。 问题是,爱和极度自恋之间,真的可以融洽共存吗? 女主口口声声渴望着幸福,她兢兢业业雕琢自己的外貌,也找到了有钱的情人。 她问情人「你真的爱我吗」时,对方不置可否。 她也心甘情愿接受这种不置可否。 这使得她身上,爱和「往上爬」之间,呈现出一种暧昧不清的关系。 她渴求的,实质上只是单方向的「爱我」,而并没有相应的付出。 社交网络放大了「自我」,病态的自恋正在演变成拒绝感触他人的冷漠。 在一组长达 20 秒的长镜头里,导演令我们看到了一整个车厢的低头族。 看,市民黄先生不就是穿梭于同样类似的列车里么? 在这个时代,好像人们的眼睛里只有滤镜中的自己,看不到真实的他人。 至此,这部电影已经不局限于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描摹。 对社会的刻画,体现在寻找阿廖沙的过程里。 首先,警方的不作为。 再次,社会 NGO 团体看似热心实则程序化的冷酷搜救。 男主问「河里可能有人呢?」 搜救队「我们不找死人,如果有,那也该警察来打捞。」 这种寻找,是真的在解决问题(找到人),还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重复机械动作? 花费在寻找阿廖沙的人力、物力都是大量的,当目标变质时,此前一系列的努力都失去了价值。 回到影片的标题,无爱可诉。 最后,阿廖沙没找到。 两人如愿摆脱了对方,摆脱了儿子。 然而他们也因此摆脱了「无爱」的生活了吗? 并没有。 男主继续独自吃东西,将挡着自己看电视的女儿扔到摇篮里,不管她大哭大闹。 女主呢,与新男友耳鬓厮磨的激情,也最终败给了手机和电视。 人,什么情况下是无爱的? 一段感情结束时,大多人会总结没有遇上对的那个人。 即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讲过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殊的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爱是一种能力) 「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 一语道破。 如果不加自省,换一个伴侣,也依然不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