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副美好肉体,不该被杀死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0-11-07

如今,各个卖座系列都在建构自己的小宇宙。


《王牌特工》前两天也刚刚发布了前传预告。



这次,电影的主角不再是科林叔,而是曾主演《哈利波特》系列《辛德勒名单》拉尔夫·费因斯



将在片中担当王牌特工组织创始人的身份。


伏地魔先生,又一枚极有味道的英伦男神。



从电影银幕到戏剧舞台,该拿的表演奖都拿遍了。


演而优则导,如今的他,早已是幕前幕后两手抓。


今年,他就有部新作,颇有看头——


白乌鸦

The White Crow

 


本片由拉尔夫·费因斯自导自演


曾在去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艺术贡献奖 ,还于上个月在上海电影节展映。


拉尔夫·费因斯在片场


这已经是他第三部亲执导筒的长片作品了。


令人不解的是,身为英国人的拉尔夫,这次却选择执导一部俄语电影


在俄国,「白乌鸦」这个昵称通常被用来描述特立独行的离群者



影片中,指代的正是苏联传奇芭蕾舞男演员鲁道夫·哈米耶托维奇·纽瑞耶夫。


鲁道夫本尊


1961年,鲁道夫遭克格勃抓缉,叛逃法国,震惊世界。


对于这个如今已经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本片进行了详细展开。


年近花甲的拉尔夫·费因斯,显然无法塑造当时仅有二十岁出头的鲁道夫。


他选择饰演鲁道夫的舞蹈老师亚历山大,并且在片中全程飚俄语


只要有气质,秃顶什么的都不是事儿


而饰演鲁道夫的,是乌克兰新人演员奥列格·伊万科



剧组起初决定聘用知名演员担当主角,再用后期换脸技术来展现芭蕾舞戏份。


奈何影片成本有限,实在没钱做特效,最终只得启用有舞蹈功底的新人。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无比正确,奥列克精湛的舞技,完美还原了鲁道夫的神韵。



他的传奇故事要从1938年一个寒冷的春日说起。


鲁道夫出生在一列疾驰的火车上。


独特的出生经历,让他从小就对火车十分着迷。



可鲁道夫并没有成为一名机师或乘务员,而是表现出非凡的舞蹈天赋



不过由于二战的影响,他直到1955年才得以进入列宁格勒的芭蕾舞学校进修。



此时的鲁道夫已经17岁,接近成年,早已错过了学习芭蕾的最佳时期。


但也正因为「半路出道」,让他更敢于挑战芭蕾文化传统。


数百年以来,女性一直都是芭蕾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一提到芭蕾,大家都会想起《天鹅湖》中女舞者曼妙的身姿,和整齐划一的大长腿。



而男性舞者,虽要经历同样严苛的训练。


但在舞台上,却只能展示一些简单的动作。


沦为女舞者的陪衬。



鲁道夫对此很不服气。


因此,他重新编排了一些经典的舞蹈,将现代舞元素融入芭蕾之中,为男性舞者加入更多的动作,均衡了两性舞者的表现力。


他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了长期以来芭蕾舞中男舞者的配角地位



对芭蕾格局的改进,让他在50年代末期迅速蹿红。


很快就成为了苏联家喻户晓的国民偶像。


正因如此,鲁道夫才被允许在冷战的白热化时期,随舞团出访法国进行演出


名义上是向西方世界展现东方舞者之美。



一踏上资本主义土地,鲁道夫的张扬个性就暴露无遗。


擅自离团,游历巴黎的大街小巷。



还时常早起参观卢浮宫,驻足欣赏伟大的画作。



他相信这些艺术作品,会给自己的舞蹈带来灵感。



不过随行的克格勃特工们可没这个雅兴。


他们开始盯上了这个不听从组织安排的「危险分子」


不过鲁道夫捉摸不定的行踪,总把他们累得够呛。



这种蔑视权威的性格,在与别国友人交流时也有所展现。


在那个东西方对立的年代,苏联代表团成员就算身在法国,也无法自由地与当地舞者进行交流。


在演出主办方开设的盛大晚宴上,法苏两国舞者自觉地站成两队,只与本国朋友交谈



但血气方刚的鲁道夫却不在乎这无言的规则。


他主动前往法国队列,与自己敬仰的舞者皮埃尔攀谈起来,打破了场内微妙的平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鲁道夫在皮埃尔的带领下,结识了一众法国名流。


他甚至还与美丽的富家女克拉拉,展开了一段甜蜜的恋情。



同时,皮埃尔也尽力将自己的舞蹈知识,传授给这位异邦友人。



皮埃尔认为,鲁道夫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芭蕾奇才。


可惜苏联死板的表演模式限制住了他。


只有作为芭蕾诞生地的法国,才能够完全开发他的舞蹈潜能。



鲁道夫对此并没有作出明确回应,只表示自己将克服一切恐惧。


很快,法国访问之旅临近结束,苏联舞团将前往伦敦继续巡演。


然而,在机场候机时,随行的克格勃却突然将鲁道夫强行带离队伍。


他们宣称,鲁道夫将为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做节日表演。


所以必须在两小时后搭乘飞机赶回莫斯科。



据多年后解密的文件显示,当时赫鲁晓夫是亲自下,要除掉这个过于亲近西方的「叛徒」,因此克格勃才千方百计要带他回国。


鲁道夫虽然性格直率,但也不是傻瓜。


他清楚地知道近期没有任何节日庆典,表演只不过是缉捕的幌子。


回国,那就死路一条。


于是,他当即向前来送别的皮埃尔求救。


并在候机大厅内大声吵闹,试图吸引前来报道舞团启程的各国记者注意。



见势不妙的克格勃立马更改口径。


又声称其实是鲁道夫的母亲病危,因此才决定临时让他回国。



频繁更改理由,这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趁鲁道夫与克格勃纠缠拖延时间,皮埃尔则打电话向克拉拉求助。


克拉拉身为权贵阶层,很清楚该如何处理这种敏感争端。


她以告别的名义,对鲁道夫耳语,告诉他只要向身后的两位法国刑警提出政治庇护,就能留在法国。



一边是投奔法国、「背叛」祖国的罪名;


另一边是返回祖国、生死未卜的险途。


走投无路之下,鲁道夫该如何选择?




结局我们早已知晓。


转瞬之间,这位大红大紫的国民偶像,就变成了「叛国罪人」。


「抛弃高压管制的独裁苏联,投奔自由开放的西方世界」,这是很多人对鲁道夫这个人物的政治解读。


确实,鲁道夫渴望自由


但这份渴望,并不是由于政治理念与立场的不同,不是被物质或利益所诱惑,更不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叛变。


一切不过只是为了舞蹈。


在鲁道夫叛逃后,作为老师的亚历山大被克格勃请去喝茶


克格勃认为,鲁道夫的行为是对国家层面的袭击。


但亚历山大却对此表示反驳:


无关政治,而是因为舞蹈



爱徒的行为并非提前预谋的叛逃计划,而只是个性使然,临时起意。


这是他的个性使然。


克格勃官员对此不能理解:「他在苏联也可以跳舞啊。



亚历山大想反驳什么,终究还是没开口。



鱼叔帮他把后半句说完。


但是,他不能跳自己真正想跳的舞蹈。


别忘了,鲁道夫可是个在火车上出生的孩子。


他就像《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一样,自由是沁入他生命的。


他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不过是想和世界各地的舞者自由交流。




可惜在苏联当局看来,自由意味着失控,必须严格加以限制。


交流是危险的。

 


讽刺的是,这和舞团「增强见闻」的出访目的完全相悖。


克格勃曾要求鲁道夫收敛一点,别再和法国舞者接触了。


鲁道夫自作聪明地,称自己只是遵循命令增强见闻,政府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指控。



克格勃则冷笑着回应:


「别低估我们的创造力!



如果不想被他们的「创造力」杀死自己,那就只能先「创造性地」逃离。


除了对舞蹈的热爱之外,鱼叔还挖出了驱使他出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俄国长久以来是世界上恐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而鲁道夫是带有同性恋倾向的。


当年他在男性芭蕾舞中添加的动作,就曾被苏联政府视为一种同性恋暗示


时至今日,鲁道夫的作品也依然无法在自己的国家被接纳。



吊诡的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在片中没有任何体现。


你猜为什么?


因为早在五年前筹备本片时,拉尔夫·费因斯就被迫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反同协议」



若在片中过多展现同性内容,剧组在拍摄时将无法得到俄罗斯相关部门的协助。


21世纪的俄国政府都如此敏感,遑论冷战时期了。


因此鲁道夫寻求政治庇护,与其说是叛国,更像是一种解脱



这不是他的错误,而是时代的错误。


鱼叔相信,真理最终都会站在人性的一边。


可在那之前,有些人注定无法被理解的人,不得不选择逃离。


当舞者的四肢被装上镣铐,智者的咽喉被巨掌掐住,失去了希望的人民,就只能用脚投票了。


无论是乌鸦,还是凤凰。


那些向往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点一个「在看」,请不要让政治杀死艺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