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火遍全球的新片,到底戳痛了谁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19-09-22

美国总统们与好莱坞有着亲密的关系。


里根总统是最著名的「好莱坞-白宫」跨界典范。


电影演员出身,从政后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再一路坐到了第40任总统的位置。


豆瓣上还有他的条目。



虽然演的片子都没什么大水花,但如果去刷他的剧照,就会发现作为演员的里根,确实一表人才。


再加上极强的演讲能力,也难怪能收获民心。



川普也涉足过娱乐圈。


曾主持过一个名叫《飞黄腾达》的真人秀节目(B 站上有全集)。



收视率非常好。


从 2004-2013 年,播出了整整 13 季,赶得上长寿经典美剧了。


另外,巨石强森也曾公开表示过,自己有意角逐未来的总统竞选。



按照一般情况,总统是个职位天花板。


候选人们大多是娱而优、商而优、法而优则政……


奥巴马却是逆向行走,是政而优则娱


最近他投资拍摄了一部影片,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巨大讨论——


《美国工厂》

American Factory 



这部片子噱头非常足。


一来,是奥巴马夫妇投资制作的第一部影片。



因为前不久,夫妻俩刚成立了一个制片公司。


名叫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高地)。


已经与网飞签订了长期合约


有望制作大量的电视剧、纪录片、电影等等。


可以说,这位前美国总统,正式进军好莱坞



二来,题材很陡峭。


聚焦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在美国开设工厂的故事。



可以预想的,话题定然逃不过中西在文化、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冲撞与割裂。


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期,这部片子能被广泛传播和讨论,也是蛮意外的。


更意外的是口碑。


但凡涉及「美国眼里的中国」这样的主题,大多难逃各种挑刺和口诛笔伐。


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辱华」的帽子。


但本片却在国内外收获了一致好评。


在烂番茄上,专业评分 96%,观众评分 85%。



豆瓣也有8.5



说实话,这确实很让鱼叔好奇。


自2010年起,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的logo遍布全世界。


大量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工厂外迁,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对企业来说,成本自然是大幅降低了。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大量下岗工人陷入困境,美国失业率逼近红线。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制造业回流」的声音在美国开始越来越响。


2016年,刚刚上任的特朗普就与蒂姆·库克对话,希望对方考虑让苹果制造业回流美国;


也就是在那一年,「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把玻璃厂搬到了美国。


当时,大批中文媒体惊呼「曹德旺跑了」。



他跑到了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


这是个什么地方?


1930-1970 年代,代顿是「美国梦」的代名词。


有句话这么说的:


俄亥俄代顿,就是当年的硅谷」。


它是航天制造中心和汽车发明中心,聚集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企业。



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就是代顿人。


两人最初在老家开了家自行车店,以此作为资金来支持制造飞机的兴趣。



一个普通汽车厂工人,可以挣到 30 美元的时薪(210 人民币)。


只要遵守规矩,努力工作,几年内就可以跃升为中产阶级。


所以当时美国其它地区的人都大量涌入,在这里建造了宽阔的街道和辉煌的建筑。


可之后,代顿市连续遭遇 2 次沉重打击


第一次是 1970 年代。


全球化发轫之初,政府和华尔街鼓励企业转移到劳动力廉价的墨西哥等地。



第二次就是 2000 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了。


广阔的中国大地和海量的人口,吸纳了全球的制造企业。



随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大量当地企业撤出,昔日辉煌的工业城市沦为了政府口中的「铁锈带」


2008年通用汽车的倒闭,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代顿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之下



伴随而来的是人口骤减,商业停滞和毒品泛滥。


曾经繁荣的都市,萧条到连一袋新鲜的蔬菜沙拉都很难买到。



当地最大医院的婴儿 ICU 房间里,每出生 10 个婴儿,其中一个就有毒瘾戒断反应(来自吸毒的母亲)。



所以,当曹德旺决定在代顿建厂时,政府连同人民都是摇旗呐喊欢迎的。



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


中国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


「美国天然气每立方相当于 7 毛钱人民币,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中国卖 2 块 2,这还是政府对我很优惠的前提下;电价,美国 3 毛钱左右,中国 6 毛多;高速公路,美国不收费,中国过路费一吨 5 毛钱。」


更大头的是税收


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 35%。


因此从长期看来,他认为这是一笔稳健的投资。


更别说,当地政府还给了他 3000 万美元的优惠。


「等于厂房不要钱。」



于是,曹德旺接盘了通用汽车的废弃工厂。


先后共投资 10 亿美元,创造了 2000 多个工作岗位。


定厂名叫「福耀」(Fuyao)。



当地人积极求职。


大多是通用汽车等大公司曾经的员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另外,母公司还派了 200 多位中国员工,去指导美国人的工作。


曹德旺许诺,会将福耀建设为一个「美国工厂」。


聘请美国人组建管理层,尽量遵循美国规则。


工人做五休一,8小时工时,到点下班。


他说,要「入乡随俗」



一开始,所有人都对这个新兴工厂充满了期待。


中美两国工人之间也相处融洽,迅速建立起了友谊。


这位胖胖的大叔,在感恩节邀请了中国同事一起体验美式节日。


一起骑马,烧烤,玩枪。



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矛盾很快凸显。


首先,是薪酬


过去在通用汽车公司上班的老工人们,曾经的时薪是 30 美元,如今却只能拿到 13 美元


巨大的落差一时难以接受。



其次,是安全


工人频繁进出 200 度高温的房间,没有任何降温和防范措施。


某些厂房里只有一个门,发生火灾会有安全隐患。


有个熔炉工人在通用公司干了 15 年,从来没受过伤。


但在福耀干了几个月,就负了工伤。



而令中方头疼的,是美国工人效率太低下


建厂一年,却仍迟迟达不到产量标准,公司在不停亏钱。


于是,曹德旺安排美方的中层员工来参观中国总部


以「培训」名义,让他们学点经验带回去。



结果一参观,就把美国人看呆了


早上正式开工前,工人们排排站报数,接受班长的训导。


鸡血式管理,纪律性极强。



中国工人被要求强制加班。


一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 1-2 天。


一年也只能回家一两次见儿女(留守儿童的日常)。



安全措施更是不到位。


分拣碎玻璃,没有戴护目镜,手套也不防割。



美国人直言「太疯狂」。



所以这纪录片是在一边倒地批评中国工厂制度?


并不是。


片中很多细节值得砸味。


有个汉语很好的美国员工跟中国员工交谈。


中国人说「你们周末双休,一天 8 小时,已经很爽了」。


对方频频点头,语气激烈地抨击美国人就是



还说如果拿胶带把美国人的嘴封起来,工作效率就能提高一倍。



但美国人的生活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舒服」。


借一个中国员工之口我们得知,其实美国工人同样很辛苦。


在玻璃厂干完活之后,还会去打第二份工。


他们也都有家要养,有日子得过。



福耀举办年会,是我们常见的中国大厂式套餐


美食,文艺汇演,集体婚礼。



我们都清楚,这不过是些作秀。


是对于「企业荣誉感」的精确培养。


但一位美国员工看到这里时,却禁不住眼眶湿润


他动情地说,「世界如此分裂,但又是一个整体,今天我在这里感觉到到了」。


流下的「这是幸福的泪水」。



是幸福还是忧伤,作为观众,鱼叔一时间也搞不太懂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福耀工厂内部的矛盾仍在愈演愈烈。


也是非常美式的,厂内燃起「成立工会」的声音。



在美国,工会代表工人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主要目标是改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监督雇主的管理行为。


多出一个机构来管我?


企业显然都很讨厌工会。


曹德旺更是明确表示「工会进来,我就关门不做了」。



根据美国的劳动法,如果超过半数的人投赞成票,那么就可以成立。


反之亦然。


拉锯战就此打响。


一边,是工厂门口每天举着牌子的游行者;


另一边,福耀管理层则开始了一系列「反工会」的操作


花费 100 万美元聘请了「反工会咨询公司」,进行舆论上的造势。


枪打出头鸟,把闹得最凶的几个活跃份子以各种借口开除。


还允诺给投反对票的工人提高薪水,每小时增加 2 美元



最终投票结果出来,868票反对,444票支持。


工会没搞成,福耀大获全胜



从2018年开始,长期亏损的福耀终于实现了盈利。


公司管理高层已经全部替换为中国人,员工的时薪依然停留在14美元。



在中美工厂的管理方式之间,这部纪录片并没有要评选个孰优孰劣。


而只是客观呈现了一个至今无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工人勤劳乖顺,是他们的吃苦和退让,撑起了中国「第一制造业」的头衔。


代价也是明显的。


人越来越被异化为麻木的劳作机器,按照指令重复体力劳动,丧失了诸多个体的自由与利益。



相比之下,美国人更有个性,更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


毕竟就是因为他们积极争取工会,才逼得公司调高了薪资待遇。


但结果呢?


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倒闭,和代顿市极高的失业率。


当他们抗议福耀的管理不够人性化时,没有考虑到的是,如果失业,他们会连14美元的时薪都没有。


片中有一个女工,因积极呼吁成立工会而被辞退。


当失业后举着牌子喊「保护劳工权益」的时候,她也陷入了迷茫:


「这一切是否真的值得我如此投入?」



在宣讲会上,也有个老哥激昂陈词:



语毕,台下掌声雷动。


但鱼叔笑了。


笑他的天真。


他们或许没有搞清楚的一个现状是,在全球化尚不活跃的七十年前,工厂为了保持运转是需要当地劳动力的。


所以工会有谈判的余地。


我罢工,你就得停产。


今天在福耀,有人罢工,立马就可以有新的人顶上。


薪水是比不上当初的30美元,但在0和14之间,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选择14。




鱼叔当然不是觉得追求劳动权益没有意义。


而是你想要战斗,至少得先看清局势,看穿对方的谎言。


真正抓到对方的软肋,才能真正翻盘。


像上面那位发言的老哥,就还沉浸在对过去不切实际的幻想中。


他所谓的「既能赚钱又能公平对待员工」,不过是公司在各项成本考虑后的一个妥协。


是基于特定时代的。


曹德旺不是什么「黑心资本家」。


相反,他热衷慈善,捐出了一百多亿的资产,用来扶贫救灾等工作。



但他终究是个商人。


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能。


很显然,曾经代顿发展起来的那些公司们,就是觉得在这里赚的钱不够多了,才会离开。


而曹德旺当初也是考虑到美国其他成本低,才会进驻。

但后期他也是有过后悔的,没有考虑到这里的隐形人力成本高出了他的想象。


谁都不是傻子。



同样的矛盾还将在美国继续出现。

去年传出消息,富士康也决定在美国建厂,承诺将投资100亿美元,提供13000个岗位。


作为回报,美国政府将提供30亿美元补贴,并放开工会政策限制。


预想是乐观的,但现实是困难重重的。


特朗普靠高喊着「让制造业回流」赢得大量工薪阶层的支持,但如何在制造业回流、增加岗位的同时,保证劳工权益,平息众怒。


他现在似乎并没有答案。


如此想来,也就能明白奥巴马为什么会投资拍摄这部纪录片了。


因为他看到了这层矛盾的存在。


保持高薪高福利,制造工厂将继续外流;


降低平均薪资缩减福利,无疑又是牺牲民众的权益。


如何平衡两者,才是真正该考虑的问题。


很可惜,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答案。


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呢?


现在我们仍是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工人仍在靠12 小时连轴转,没有休息和充分福利保障,来换取成本上的优势



但这样的优势又能持续多久?


影片的末尾提出了一个更危险的信号:


还有机器呢。


它们高大强壮,优雅而精准地处理一片又一片玻璃。



最近一次,曹德旺视察代顿工厂。


下属报告说,引进了新的机械臂,已经取代了原有的工人。


把这些人换成机器,他们太慢了



这才是最令人恐惧的未来。


在制造业,效率和成本就是王道。


美国工人与中国工人,终究还是人之间的竞争。


但人跟机器相比,几乎没有胜算。



如果说,2000 年美国工人面临的对手,是价格便宜的中国工人。


那么如今中国工人的对手,除了东南亚更为廉价的人力之外,还有越来越逼近的机械臂浪潮。


后者一旦涌来,将是毁灭式的。


可以确定的是,体力劳动者的未来都将处于阴影之下。


我们需要为自己和后代考虑的是:


在世界即将变得更为残酷之前,


你,准备好了吗?



助理编辑:姜弹弹


点个「在看」
你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