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撤档的国产电影,最可惜的是这部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0-11-07

说起这部国产片,鱼叔满是遗憾。


遗憾没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它。


原本已经定档,临近上映又撤档。


盼了一年,好在总算线上播出了——


《春江水暖》



这是去年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


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


并在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情长片」两个最重要的大奖。



这更是极具野心的华语电影处女作。


导演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三部曲的准备。


纵观影史「三部曲」,多是首章大获成功,才有了续集。


可《春江水暖》的导演顾晓刚——这位年仅32岁的新人,把野心写在了起点。


《春江水暖》的片头字幕写道:「春江,经钱塘,汇入东海。」



以江水流经的地名,为三部曲命名:「春江」、「钱塘」、「东海」。


分别讲述三地的「时代人像风物志」。


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流经富阳。


三部曲的第一卷《春江水暖》,就发生在杭州富阳



2016年的夏天,顾晓刚从北京返回故乡富阳。


G20峰会和2022亚运会,让富阳正处于剧变前夜。


顾晓刚观察到这种现象:「我知道有些东西过了就不会再来,我想把它们记录下来」。


导演顾晓刚


所以,用了两年时间,辗转于富阳大街小巷拍摄,完成了这部电影。


尝试留住时代褶皱中,被折叠的人和事。



故事始于一场喜庆的寿宴,终于一场平静的葬礼。


顾家母亲,七十大寿。


各路亲戚前来祝贺,伴着戏剧的唱念做打,现场好不热闹。



饭局上聊的尽是家长里短。


左念叨一句他家有女未出嫁,右寒暄一声最近身体可无恙。


镜头跟随着饭局上说话的人,循声而去,缓慢地小幅横移。


一镜到底,始终未剪。


开场的调度,颇有些侯孝贤导演《海上花》的感觉。



可寿宴唯一的问题就是,饭店停电了。


每张桌子上都摆着蜡烛,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就在众人拜寿的吉时,顾母突然就晕倒在地。



待她被救护车接走后,电来了。



顾母是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情况不乐观。


出院后恐怕无法继续独立生活。


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她的四个儿子身上。


在评估四个儿子谁最适合照顾老人的同时,也顺势交代了四兄弟各自的情况——


老大,开了一家饭店,经济条件最好。


其女儿顾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家里人正忙着给她介绍对象。



老二,常年出海的渔民,家中房子拆迁在即。


其儿子阳阳在造纸厂上班,马上要结婚了,二老正攒钱给他买婚房。



老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欠了一屁股赌债。


还带着一个患了唐氏综合症的儿子。


老小,岁数不小,至今单身,心智上还像个孩子。


母亲痴呆后谁都认不出来,唯独记挂着老小。



每人的处境一对比,结果也很明朗,老大是最佳人选。


他决定把母亲接回家里照顾。


尽管妻子不乐意,但也没理由拒绝。


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家里人轮流陪伴着她。



母亲成了一面镜子,在看似平静的日常中,反射出家族中的秘密。


也让家里人渐渐学会审视自身。


这个设定,让人一下就想到了杨德昌导演的《一一》——


婆婆在瘫痪后,家里每个人每天都要轮流来陪她说话。



接下去的剧情,围绕着四兄弟间相互的牵连,各自展开。


他们的下一代,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在很多观念上,两代人时常会产生冲突。


多线叙事藉由顾母这个角色,最终汇拢在一起。



一位母亲、四个儿子,以及四个儿子的家庭,三个孙辈。


这个大家庭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三代人以孝道相连。


再折射出城市的「有机更新」,展现时代变迁中的的众生相。


从春天到冬天,四季一轮回。



雪花的出现,让人能真切地感知到时间的流逝。


顾母到底还是没能挺到下一个春天。


从寿宴走到葬礼,众人去扫墓时,朗读的是顾母生前的日记。



写的都是她初嫁到富阳时的事。


顾母在老年几乎忘了所有事,唯独记下了那些最开心的时光。



若是跳出母亲这条主线,从整体来看,整部电影包含了三大主题。


时间、家庭、城市。


这些看似宏大的命题,在电影中都以极其细腻的方式被呈现在眼前。


分别具象为老人赡养、儿女婚嫁、房屋拆迁。


这三件事,解构了一个传统中国家庭的现状。


上有老,下有小,三代人在面临动荡时,于城市的缝隙中该如何自处?


先说老人赡养



虽说有四个儿子,但真正可靠的却只有老大。


原本是老大照顾母亲,一定时间后,按理说该轮到老二了。


可老二以房子拆迁为由,请求老大继续帮忙照顾,答应定期付赡养费。



老大不得不接受,但家里关系却闹得不愉快。


众人商议后,还是选择了那条心照不宣的出路——


将母亲送至养老院。



等到冬天的时候,老三从外面回来。


得知母亲被送到了养老院,第一时间去看望。


老三说了好多话,母亲却一句也没听懂。



反倒是一直看上去不务正业的老三,选择把母亲接回家。


连同患了唐氏综合症的儿子一起照顾。


顾喜就曾夸三伯说,「你是最有情有义的,家里的其他长辈都是自私鬼。」



老三听了很不好意思,赶紧打圆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其实我也有过自私的时候。」


再说儿女婚嫁


老大的女儿顾喜,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很好的对象。


可她心有所属,是镇上的英语老师小江。


顾喜和小江,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践行着和上一辈完全不同的婚恋观念。


他们认为长辈在子女身上寄托了过多的期望。


顾喜对母亲说过:「你们的幸福应该建立在你们身上,而不是我身上。」



父亲倒是觉得,女儿喜欢就随她去。


母亲不肯同意,认定女儿必须嫁个好人家。


顾喜左右为难,压抑的心事只能对痴呆的奶奶讲。


奶奶听不懂,自然就会保守秘密。


「奶奶,我喜欢上了一个人。一辈子那么长,万一我跟错人怎么办?」



之后顾喜还带着奶奶去见小江,镜头透过树荫跟随着他们三人,有几分《步履不停》的感觉。



奶奶对顾喜说:「人一辈子,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不然要后悔一辈子。」


只是,奶奶把顾喜和小江两人,错认成了大儿子和大儿媳。



最后来说,房屋拆迁


老二眼看着自家房子,被夷为废墟。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的怅然扑面而来。


夫妻两人就静静地呆立着,落寞的背影胜过千言万语。



下一个镜头,就转到了儿子阳阳的新家。


这部电影中很多这样的表达:上一个镜头出现的意象,延续到下一个镜头。


老二就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样本。


时代洪流冲刷而过,除了旁观与接受,别无选择。



老人赡养、儿女婚嫁、房屋拆迁,尽是平常琐事。


也都是最现实的问题。


不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却让人得以窥见难以预料的戏剧性


恰似一种无声的振聋发聩。


而每个置身其中的人,无论发生什么,都只能继续生活下去。


至于这种家族生活的结症,阳阳一开始就说了:


「家族里活着真是吃力,你为了我活,我为了你活,算来算去。」




在对家庭和城市关系的探讨之外。


整部电影在摄影,以及空间感的营造上,也是一大看点。


导演顾晓刚运用了大量山水画一般的空镜头,来营造写意的氛围。


如同王维笔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



还有几个令人惊艳的长镜头,镜头的移动模拟了观看画卷时的视角。


景随人迁,人随景移。


尤其是顾喜和小江在江边散步的那个长镜头,长达11分钟。



小江和顾喜比赛,一人游泳,一人徒步,比比谁更快抵达对岸。


摄影机架在江中的船上,一路跟随着沿岸行走的人。



从左至右,匀速地缓缓前行,就像是在打开了一幅山水画。


给人一种游览的感觉,岸边众人的生活图景,也随之收入其中,铺展开来。


直到小江抵达岸边,登上客船,还有种「翠色随人欲上船」的延续感。



导演认为,中国卷轴山水画,与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追求的都是「气韵生动」


镜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去记录富春江畔的山水草木和生活百态。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配乐由窦唯完成。


那种山水画的感觉,很多时候是导演对照着窦唯的歌曲来创作的。


若是把整部电影都视作一幅画,那么这幅画的名字就是《春江水暖》。


「上写各家滋味,下写沧海桑田。」



在拍摄《春江水暖》这部电影期间。


导演给自己,以及剧组,写下这么一句话:


「潜入春江,黄金万两。」


他们把这八个字当作了精神支柱,克服万难完成了这部电影。



什么意思呢?


大抵是说:


「在这个碎片而快速的年代,唯有专注才能产生深度,唯有深潜春江,才能接近底下埋藏的真金。」


因此,《春江水暖》这样金子般可贵的电影,不该被埋没。


哪怕无缘电影院,也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助理编辑:万福村村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