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8分的年度巨坑,烂得可真够彻底

马香玉 独立鱼电影 2020-11-07

诈骗,赤裸裸的诈骗。


说的就是昨天上映的《花木兰》。


本来以为海报已经够难看了。



万万没想到,正片比海报还难看!


豆瓣4.8分,它值得。



废话不多说,香玉这就开始吐槽。


《花木兰》

Mulan



说实话,原版动画片也就是中上水平。


所以对这部真人电影,我一开始没抱多大期望。


但还是出乎意料地,被雷到了。



首先,距离动画都过去二十多年了,迪士尼还是没做好功课。


各种背景设定错误百出,仗着是奇幻片就瞎糊弄。


这多少说明了一些态度问题。


电影一上来就给了木兰的老家一个大全景——


福建土楼,老《大鱼海棠》了。



遥想冷战时期,土楼一度被美国当成秘密核弹发射井。


这都过去半个世纪了,还是没能在西方国家祛魅。


随便拍拍就是惊艳老外的中国式奇观。



但问题来了,木兰不是福建人,也不是南方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根据考据,木兰应该来自河南商丘。


乍一看,这是个细节问题,可以忽略。


但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迪士尼又自打脸了


电影里的大反派自称柔然人,也就是说,故事是发生在北魏对柔然战争时期。



但那时候福建根本就不是北魏的领土啊。



好吧,这对于迪士尼来说不重要。


接下来,郑佩佩饰演的媒婆出场了。



比这一身扮相还要惊悚的,是她背后那副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


蛤?这也太能糊弄了吧。



看到这儿,香玉明白了,迪士尼分明是在告诉我们:


认真你就输了。


《花木兰》虽然取材自中国,但并没有真正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


只不过是利用这些陈旧刻板的东方符号,拼贴出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古代中国。


李连杰饰演的皇帝造型很像傅满洲


对此,萨义德老早就看透了:


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


但就算如此,电影对东方情调的展示也不及格。


动画片好歹还化用了水墨画等等中国元素。



而真人电影只剩下空洞的视觉符号。



还时不时乱入一些西方元素,搞得中不中、西不西。


巩俐的角色就是其中最大的败笔。



她的名字「仙娘」让人联想到迪士尼童话祖传的「仙女教母」。


但这位仙女教母不走寻常路,出场就是恶毒反派待遇。


锋利的爪子轻易就能夺人命,还可以在人鸟形态之间无缝切换。


动画原型就是那只和大反派出双入对的老鹰,最后被木须做成了蒙古烤肉。



老鹰出现在《花木兰》里并不违和,但换成鹰身女妖就相当违和了。


因为这个形象实际上出自希腊神话,通常被叫做哈耳庇厄(Harpy)



和东方没有半毛钱关系,反倒像低配版《沉睡魔咒》的玛琳菲森:



同样因为异于常人而遭到迫害,同样为了复仇而黑化,也同样和善良的女主相爱相杀。


这个角色的行为动机是西方式的,追求自由平等、自我救赎。


她总挂在嘴边的「女巫」也是西方说法,暗指历史上迫害女性的猎巫运动。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她舍身为木兰挡下一箭,非常潦草地领了便当。



这本应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但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编剧一点前戏都没做啊。


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里仙娘都是个恶毒反派,到最后突然180度大转变,让人很难信服。



迪姬尼搞姬没有错,但不能舍本逐末,丢了最基本的剧情合理性。


中不中、西不西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


迪士尼的价值观,和中国古代的木兰故事完全不同。


无论是动画版《花木兰》还是如今的真人电影,本质上都在讲女性的觉醒和解放


两个版本都用相当多的篇幅,描绘木兰如何闹翻媒婆的礼仪课。



她对封建礼教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恶和抗拒。


所以,替父参军自然多出了一层反叛的意味。


而中国古代诗歌传说中的木兰,是一个普通的传统女性。


她更多代表的是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



还记得《木兰诗》的开头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木兰在家做着织布的女红,却因为征兵的事情而烦恼不已。


既担心父亲的身体,又深知征兵的迫切,于是不得不选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这个纠结的过程,在电影里完全没有得到表现。


刘亦菲版木兰,从一开始就是个勇士了。



至于十年征战,诗里只用三句话带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而电影恰恰相反,把最多的篇幅放在了军旅生活上。


更准确地说,是性别错位带来的特殊体验。


木兰初入军营最大的感受是生理不适:


不习惯和男人同床共枕,不喜欢参与油腻的直男社交。



但为了混下去,她只能通过模仿男性气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直男。


可惜的是,电影只拍出了最表面的尴尬,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和困境。


所以从军应当是木兰女性意识渐渐觉醒的历程。


因此到了最后关头,冒着欺君的风险也要做出忠于自我的选择,卸下伪装露出长发。



这种心境的转变本来应该是自然渐进的。


但是编剧非旦没有描写木兰的成长,还强行安排巩皇来「点化」一番。


硬是把闪光点给掐灭了。


电影的结尾,木兰成功解救了皇帝,拒绝了官职。



皇帝御赐的佩剑上,刻着一个「孝」字。


有意思的是,英语原声台词把它说成「对家庭的奉献」(devotion to family)


这是非常西式的解读。


而中国式的「孝」指的是孝顺(obedient),有一层家庭内部的等级纲常在里面。



所以说,电影不仅在视觉上乱炖东西方元素,对于人物的理解也非常错位。


给西方的内核套上东方的外壳,无论对哪边的观众来说都很别扭。


回过头想想,木兰为什么能够成为世代传颂的巾帼英雄?


光是骁勇善战还不够,她还必须得是传统女性美德的化身。


不争不抢,淡泊名利,打了胜仗之后解甲归田远离朝堂。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冒犯到掌权的男性,才能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



所以木兰本身所代表的一部分价值观是落后于时代的,当代女性拒绝三从四德。


但她身上也有超越时代的坚韧勇敢,敢于挑战社会禁忌。


早在民国时期,一些中国女权先驱就用木兰的事迹来鼓舞同胞。


到了当下这个Metoo和反歧视运动复兴的时代,木兰当然可以承载更现代化的女性议题。


而对于迪士尼而言,木兰是重要的一步棋。


二十多年前,她就代表着变革,是迪士尼动画史上第一位不需要王子的公主



时至今日,真人电影更加需要这样的女英雄。


于是迪士尼踌躇满志,但第一步就迈了个空:


小木兰飞檐走壁,靠的竟然是玄之又玄的「气」


普通女孩木兰一下被改写成了天选之女,一路开挂如有神助。



于是这个故事带给普通女性的震撼少得可怜,彻底沦为老套奇幻片。


用《星球大战》的方式打开《花木兰》,也毫无违和感。


「气」就像是原力一样的存在,把木兰变成了「木兰·天行者」。


巩皇代表着原力黑暗面的诱惑,就差把皇帝赐的佩剑换成光剑了。


微博网友@漫港湾的PS作品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也注定遭遇和星战一样的冷遇。


动画版《花木兰》虽然也不懂中国文化,但它很好地发挥了迪士尼自己的优势:


搞笑段子信手拈来,歌舞段落赏心悦目。



木兰纠结时唱出的《Reflection》,至今都算神曲级别。



对于女性身份的彷徨迷惘,这首歌给出了东方式含蓄细腻的表达,可以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真人电影去掉了木须龙,去掉了歌舞,但它的真实感增强了吗?


没有。


不仅如此,莫名其妙加上的凤凰还有点网页游戏的山寨感


电影砍掉了木兰的纠结和困惑,也没有用心描绘她在军营里的奋斗。


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天选之女开挂升级最后获得加冕的故事。



她比老版的木兰更强大了,活脱脱一个东方面孔的神奇女侠。


但是这有意义吗?


观众没法产生共情,对任何电影来说都是致命打击。


哪怕请来巩俐、李连杰、甄子丹、郑佩佩,也于事无补。


《花木兰》口碑崩盘,预测总票房也不超过3亿。


迪士尼调动全球最顶尖的资源,打了一场盛大的败仗。


每一步都想投机取巧,注定弄巧成拙。


两边都想讨好,结果就是两边都不待见。


说白了,这就是披着东方外衣的美式超英片。


但木兰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恰恰因为她不是一个超级英雄。


而是一个普通人。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