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起情色片,岛国拍这种「人间真相」才叫厉害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1-02-20

每一年都说自己是史上最难求职季。


不过,这个2020年是真的实惨。


正在进行秋季招聘的应届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


而疫情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更要命的是,就算在求职季闯关成功,也不意味着幸福到来。


等着你的是996、修福报、打工人……


于是,也有不少人干脆选择不就业:啃老,打零工,混吃等死……


当然这只是暂时性的逃避。


找工作的压力迟早会来。


几年前,日本NHK的一部纪录片,就将镜头对准了东京求职中的年轻人们。


不妨让我们看看,他们都是如何面对的——


《纪实72小时:年轻人的求职青春》

ドキュメント72時間「若者ハローワークの青春」




日本年轻人失业率非常高。


东京有一家专为35岁以下年轻人服务的青年职业介绍所。


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持续增多的尼特族(即啃老族)和飞特族(即只做兼职)。


在这里现身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一脸迷茫。


他们为了找到第一份合适的正式工作,要花上很长时间。


最先接受采访的是一名28岁的小伙子。



他找工作的原因十分简单:


身边的朋友纷纷结了婚,自己也老大不小,就想着自己应该找个正式工作了。


但问题是,他对于自己要找什么工作一无所知。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快一年。


一共面试了20多家公司,通过了其中3家。


但他对这几家又都不太满意,给拒了。


因为他希望头份工作,有一种「冲出起跑线的冲击感」。


这份「冲击感」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跟这位小伙子有着相似想法的不在少数。


但凭借直觉来判断工作是否合适,可没个准数。


「感觉公司不靠谱」「就是感觉不对劲」……


直到有一种心动的感觉才可以。


听上去有点不像是在找工作,而是在谈恋爱?



期望月薪:21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6万


另一名25岁的姑娘,则处于更加空白的状态。


她毕业后,基本靠父母寄的生活费。


当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时,才发现自己对工作的事情一无所知。



在形形色色的工作种类中,她茫然地寻找。


但看上去还是那么的开朗、无畏。



只是这份乐观,没能为她带来好运。


「面试糟透了。」


她就是栽在了毫无想法这点上。



「为什么想来我们公司工作?」


面对面试官这样一个问题,她完全不知所措。


只能坦白地回答:「因为离家近。」



看上去是有那么些不靠谱,但这位姑娘的内心还是很坚强的。


她说父母和身边的朋友都在为她鼓励加油。


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了想回报他们的想法,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成功。


即便多次面试屡战屡败,但她仍然坚持来职业介绍所学习、咨询。


「总之,自己一个人能坚持下去的。」



偶尔也看到求职成功的。


一名男子就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便利店正式员工


母亲还特意陪着他一起过来,领取录用通知书。


然而,一问他的年龄,已经34岁


从20岁找到现在,找了十几年。



不管怎么说,终于帮一位年轻人在35岁前找到正式工作,介绍所也算是完成了一项业绩。


只是,还有许多困难户摆在眼前。



有人好不容易才拿到一份offer。


也有人轻易就放弃了从事多年的事业。


一位21岁的骑马训练师在赛马场工作两年了。


如今,他坚定地想要跳槽,换一份营业方面的工作。



「你为什么辞职?」


这个问题也是他面试时最担心的地方。


在模拟问答里,他准备的答案是:「自己在那里没了自信」。



接着,咨询员反问了一句;


「没有自信也不至于离开那里吧?」


男子一下子慌了神,脸上充满了焦虑。

 


真实的辞职理由,其实没办法说出口。


他隐晦地向咨询员表示,与上司有关。


「肯定不能说,说出来就得说上司坏话了。」


他是个性格直率的人,也是个单纯善良的人。


但这样的性格在成年世界中难免碰壁。

 


在随后的正式面试里,他果真卡在了「离职理由」这一步上。


再次面对镜头的他,多了些沮丧与无奈。


「已经不算面试了,都在聊人生。」


对方直接建议他可以再坚持做一做原来的工作。



他没有反驳对方的建议。


因为在他看来,他需要学会接受批评,学会接受不中听的意见。


这也是长大成人的标志之一。



「好像人只要过了30岁,社会上就会把她当做成人对待。」


一名32岁准备跳槽的女士,就不赞同这个观点。


她不太愿意遵循这套成人法则。



毕业时正遇上了求职冰河期。


求职的焦虑使她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在工作了若干年后,决心定下心来重头开始。



「虽说绕了点远路,但人生只有一次。」


带着这样的想法,她这回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另一位29岁的年轻妈妈,也同样决定重头来过。


她放弃了曾经的护士工作,再次考上大学,学习英语和社会学。


如今,她还要一边带小孩,一边来求职



镜头下的这位年轻妈妈总是一脸微笑。


她明知道很难平衡工作与家庭,但依然坚持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一句「妈妈在努力呢,要加油哦」


尽是不服输的样子。

 


年轻人对梦想的渴望与执着,远远不能被小看。


有位21岁刚毕业的女生,也正在艰难的寻梦之路。


原本为了不让远在福岛的双亲担心,踏实地以保育员为目标读了相关专业。


但她还是放不下自己钟爱的服装设计梦。


在毕业后毅然决定放弃所学专业,来找与服装相关的工作。


她兴奋地谈起自己的宏图大志:


要成为一名像武藤静香一样的模特和设计师



初入社会,难免碰壁、走弯路。


好在,还有不少年轻人,愈挫愈勇。




当「找工作」变成全民操心的事,这背后的原因变得值得深究。


总不能片面地归结于「这届年轻人不行」。


就日本来说,目前的就业环境非常严酷。


先看一组数据。


根据日本官方发布的信息,9月失业率为3%


相比去年同期,完全失业人数增加42万至210万


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日本今年就业环境不断恶化,失业人数持续增加。



不同于我国,日本企业普遍盛行「终生雇佣制」。


因此年轻人毕业后如果进入一家大公司,往往一干就是一辈子。


这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


员工不会轻易离职,公司也不会轻易炒人。


这样的文化直观体现在了日本许多职场剧中。


剧中人物即使受尽职场屈辱,也难以提出辞职这样的事。



而在「终身雇佣制」的背后,还有「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制」,三者并称为日本企业的三大神器


员工的职业、薪水、福利等等完全由工作年限决定。


制度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奉献理念,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在内部滋生了越来越多的「闲散富裕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拿高薪不干事的老员工。


另一方面,在外部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难以找到正式岗位,只能被迫做非正式员工。


人才得不到流动。


年轻人承受着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满怀憧憬走向社会的年轻人,被一次又一次地泼冷水。


逐渐丧失斗志,成为低欲望一员。


而另一边,则是许多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年打工人。


老龄化问题的愈加严重,使得日本政府不断调整退休年龄。


低欲望和老龄化,已然成为日本社会面临的双重困境。



而日本的当下,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未来。


相似的问题正逐渐在我们的社会中显现。


刚出校门年轻人都怀揣着进入大企业的梦想。


但各行各业都想要高材生,门槛越来越高。


可能三年前还是普通本科就能进的企业,今年就必须清北复交。


行业内卷化不断加重,使得不少毕业生选择那些门槛不高的工作。


这么比较下来,究竟是这个行业变厉害了,还是名校毕业生贬值了呢?



不仅如此,国内互联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后,近年来趋于饱和。


再加上「996」「修福报」这类行业属性颇重的话题经常进入大众视野。


不少年轻人的心里也变得越来越犹豫。


过去常说:「努力就会有回报。」


但是年轻一代的打工人们早已发现,努力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甚至有人调侃:


「你的熬夜加班,拼死拼活赶项目,只是帮助老板更快换车而已。」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付出与收益的不对等……


种种原因使得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努力工作了。


「丧文化」「社畜」「打工人」……


年轻人自嘲的背后,亦是对现状的不满,是对大环境的抗议。


在苦难的日子里笑出声来,成了当代年轻人普遍的一种处世态度。


其实他们心中,又何尝不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畅想呢。



很多人都会发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加班?


其实不然。


年轻人只是不愿意加无意义的班罢了。


工作是必要的,但并不是生活的唯一。


而如今,年轻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找到自我,找到真心喜欢的一份事业,才是年轻人最应该思考清楚的事。


这个问题,可远比求得一份offer,有意义得多。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