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月最高分国片,不必捧杀

鱼叔 独立鱼电影 2021-04-17

近期讨论度最高的新片,一定是它:


《第十一回》。


毕竟,这片拥有神仙阵容


陈建斌、周迅、窦靖童、春夏、大鹏,全是熟面孔。



更难得的是,这些演员都在片中颠覆了以往形象。


比如,周迅用脏话和暴力塑造了一个泼妇。



窦靖童更是收起帅气,穿上长裙演叛逆少女。



再有,本片是陈建斌第二部导演作品


7年前,他的讽刺喜剧《一个勺子》在金马奖上摘得4项大奖,一鸣惊人。


所有人都好奇,他下一部电影要拍什么?


没想到,一等就是7年。


《第十一回》依然走的隐喻讽刺路线。


但评价却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豆瓣评分一路从8.4降到了7.5


有人夸它高级、先锋。



也有人骂它是烂片,让人如坐针毡。



究竟是好是烂?


鱼叔今天就来聊一聊——


《第十一回》



这部电影最让观众疑惑的点在于:


它到底讲了个啥?


的确,本片涉及到的元素繁多,形式复杂


但故事本身,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个误杀者为自己洗白的过程。


30年前,马家沟发生了一起命案。


老马(陈建斌 饰)开着拖拉机,压死了老婆和她的情人


看上去就是一起故意杀人案。


但实际上,这是刹车失灵导致的意外,老马并不是凶手。


他怕自己被戴绿帽的事传出去,丢面子,便向警方认了罪。


坐了15年的牢。



15年后,老马出狱。


他与金财玲(周迅 饰)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了继女金多多(窦靖童 饰)


一天,他听说自己的案子被改编成了舞台剧《刹车杀人》。


慕名前去观摩,却发现舞台剧里的凶手,就是在讽刺自己。


为了澄清无罪身份,老马踏上了「洗白之路」。



单从故事而言,它既有命案情节,还有入狱之冤,已经具备强烈的悬疑色彩。


但导演却没有按悬疑片的路子来拍。


老马澄清自己无罪,只是一个大背景。


真正的主题,是过程中牵扯出的爱情。


没错,在鱼叔心目中,《第十一回》其实是部爱情电影


为啥这么说?


因为电影用四对情侣,诠释了四种不同的爱情形态


第一种是老马与金财玲。


这对市井小夫妻,生活来源就是卖油条,虽然日子苦了些,天天吵吵吵闹,但感情依然很坚固。


他们代表了人间烟火的平凡爱情



第二种是话剧导演胡昆汀(大鹏 饰)和老婆甄曼玉(宋佳 饰)


结婚多年,感情暗淡,同床异梦,若有似无。


他们代表了貌合神离的夫妻。


婚姻名存实亡,该放手还是坚持?



第三种是胡昆汀和情人贾梅怡(春夏 饰)


俩人是在话剧团里发展出的地下恋情。


贾梅怡沉醉于胡昆汀的温柔情话里,却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男人,有贼心没贼胆。


最终还是被胡昆汀抛弃。


这段感情状态,是在暗指情比纸薄的背叛



最后一种也是影片的重中之重——老马前妻及其情人的爱情


老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


前妻和情人并不是什么狗男女。


而是被迫拆散的鸳鸯,是情比金坚的真爱。


老马才是真正的第三者


这段感情讲的是,流言蜚语并非真相,所谓「悖德之恋」可能才是真爱



对这四段感情状态的描述,占据了正片80%的体量。


所以说,它的主线其实就是爱情。


导演自己也做过类似的解释。



在鱼叔看来,陈建斌借这部电影,展现了自己的感情观


为什么要拍四种截然不同的感情状态?


因为爱情本身就是无形的,没有标准的


它可能像老马夫妻一样平淡、日常。


也可能像胡昆汀与贾梅怡一样狗血、荒唐。


陈建斌说过:


真正的爱,会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欢愉。」


他想让观众一次性看到,爱情的各种面相。


它不止有美好的一面,还有不安、苟且与背叛。


真正的爱,是两个人在经历人生磨难后,依然能相视一笑的默契。


所以,影片中最后存活下来的感情关系,只有老马与金财玲这对最接地气的情侣。


导演借这对夫妻的感情,传递了一种价值观:


油盐酱醋茶的守护,是最伟大的爱情。」



爱情故事,总是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它承载了人性、欲望等等普世话题。


但为什么,《第十一回》还是遭到了猛烈的差评?


因为它大量使用了抽象的形式和隐喻


首先是形式,影片分为10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很多舞台剧化的意象表达


它们打乱了影片的叙事节奏,让这个故事看起来更加意识流,反而没有那么写实。


干说没用,鱼叔放几张动图,大家来猜猜是什么意思。



看懂了吗?


第一张图,在表达人物寻找的状态。


第二张图,在放大感情背叛的代价。


第三张图,在营造男女之间的暧昧。


这种利用光影、道具、肢体语言,来强调情绪的表达方式,在舞台剧里十分多见。


演过多年话剧的陈建斌,对此驾轻就熟。


可问题是,普通观众并不熟悉这样的形式,难免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这便产生了观感和理解上的误差。


甚至会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矫揉造作, 有装X之嫌。


在豆瓣给出差评的网友,基本都在吐槽这一点。



说完了形式,再来说隐喻。


很多琐碎的情节,都被导演塞满了社会隐喻。


每一帧都是表达,过犹不及


比如,贾冰饰演的角色。


他就是一个工具人,主要为了引出30年前的杀人案。


出场不到10分钟,愣是被导演填满了隐喻。


第一次出场,是盘佛珠、念佛经的佛教徒模样。


第二次出场,则变成了基督徒的打扮。


第三次出场,又开始说了无神主义论。


在鱼叔看来,导演的这种隐喻,是在讽刺当下人「有事抱佛脚,没事骗佛祖」的信仰状态。


讽刺得没毛病,但这跟影片主线有什么关系?



类似的问题,还体现在刘金山饰演的角色身上。


这是个话剧院保安,主要为了增加老马与话剧团之间的矛盾。


说实话,就是个走过场、打酱油的存在。


但导演偏偏要安排他跟老马吐槽话剧团领导。


狠狠讽刺了一把官场潜规则。


还是那句话:


讽刺得没毛病,但这跟影片主线有什么关系?


类似的隐喻设计,在片中数不胜数。


以至于,不少观众都怀疑,导演到底是在拍爱情片,还是在乱炖人生哲理


这在后半段中更为明显。


什么职场厚黑学、原生家庭的影响、少女意外怀孕的元素,轮番出场。


简直是热点话题大荟萃,但每一个都没有深入讨论的机会。


反倒是拖累了爱情主题的表达。


随着剧情的推进,导演几乎沉醉于揭露个体与生活,梦幻与现实,虚无与真相 ,真实与讽刺的落差。


与主线偏离得越来越远。



不过,即便有以上种种缺点,《第十一回》也绝对不算烂片。


陈建斌比《一个勺子》更有野心了,表达方式也更生猛。


他既希望探讨爱情的真谛,又想融合舞台剧艺术,最后还得讽刺社会现实。


什么都想要,结果就是都什么都做不到最好。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它的观感太满、太碎、太杂


假如只专注于一条主线,想必会好许多。


总的来说,《第十一回》是一部艺术探索的实验品,而不是拔剑出鞘的代表作

直到影片结尾,陈建斌依然在坚持舞台剧式的表达。


他用流动的镜头,跟观众解释片名的由来:


影片叫《第十一回》,但片中只有十个部分。


剩下的第十一个回去哪了呢?


「你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你的电影才刚刚开始,你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第十一回》。」


剧场里的东西可能是假的,电影里的东西也可能是假的,每个人真实经历的一切才是真的。


在陈建斌眼中,这是自己之前做话剧时与观众达成的共识。


这种共识,叫做戏剧的假定性。


但他和电影院里的观众,也达成共识了吗?


恐怕还差得远。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