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诞生了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科学家,还有一位标准白胡子老爷爷!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日中午,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将一半授予阿瑟·阿什金(美国),“用于光学镊子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另一半授予热拉尔·穆鲁(法国)和唐娜·斯特里克兰(加拿大),“为他们生成高强度,超短光脉冲的方法”。三人的获奖理由是:“用于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间隔55年后,女性终于迎来118年史上第三个诺贝尔物理奖。
阿瑟·阿什金生于1922年9月2日,于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了他通过用激光操纵微粒的研究工作,这直接导致了 1986 年光学镊子的发明。在光学捕获和小介电粒子操纵研究中,他是第一个观察到原子上的光学梯度力、第一个对原子进行激光冷却、也是第一个观察原子光学俘获的人。Ashkin 还将这项工作扩展到了捕获和操纵细菌、病毒和细胞等生物材料中。用于固定材料的激光技术被称为“光学镊子”。利用这种方法,Ashkin 探索细胞内部,操纵其内部结构,并为理解人体正常和患病状态的新方法奠定基础。
热拉尔·穆鲁,法国ENSTA极端光研究所所长和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教授,作为国际激光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顶尖学者,他在超快激光、高速电子学及其应用等领域做出许多杰出贡献。唐娜·斯特里克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发明者之一、美国光学学会前主席。她曾获得过隆研究学者奖、科特雷尔学者奖和总理杰出研究奖。
热拉尔·穆鲁与他的学生唐娜·斯特里克兰共同发明了啁啾(音:周究,指光脉冲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脉冲放大技术(CPA)。这项技术使得短激光脉冲(约10~15秒)的扩大成为可能,使其达到极高的峰值功率,相当于太瓦。它使激光科学领域产生了空前的革新,该项技术发明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分支,包括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学。其在相关的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促进了白内障和眼屈光手术的发展。
趣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诺贝尔写于1895年、要求设立五大领域奖项的遗嘱中,物理学是他最先提到的领域。诺贝尔要求物理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自1901年至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项已经颁发111次。其中,仅一位得主获奖有47次;两位得主共享有32次;三位得主共享有32次。此前历届得主,仅有2位是女性。最年轻得主是1915年的布莱格,当时他才25岁,与父亲一起获奖。最年长得主是戴维斯,以88岁高龄于2002年获奖。只有巴丁一人获奖2次。平均获奖年龄是55岁。
物理学奖在全球华人诺奖成绩单中占据重要位置。据统计,自诺贝尔奖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物理学奖是华人拿奖最多的奖项,共有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
1956年,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提出“李-杨假说”,成功挑战爱因斯坦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于1957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与美国物理学奖伯顿·里克特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7年,美籍华裔朱棣文与克劳德·科恩-坦诺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美籍华人崔琦与两位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现象”,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华裔科学家高琨因在光学通讯上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9月23日,高锟在香港辞世,享年84岁。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201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