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5G-Advanced三大方向构建5G崭新未来
6月6日,在中国移动携手华为举行的5G-Advanced(以下简称5G-A)双链融合产业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介绍了中国移动在5G-A技术上的最新成绩。
中国移动引领5G标准
2019年5G商用以来,5G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移动扎实推进5G部署,打造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5G精品网络。
精品网络背后,则是中国移动在5G标准上领先构建起的深厚底座。据丁海煜介绍,中国移动在3GPP主导了超81个立项标准,提交了超7000个研究文稿,在技术贡献和组织影响力方面,居全球运营商首位。
比如,在Rel-15标准中,中国移动牵头提出5G新架构及新空口标准化;Rel-16标准中,中国移动夯实能力“三角”,主导的标准数位居第一;Rel-17标准中,中国移动牵头网络及无线智能化项目,拓展网络空天地覆盖,促进网络智能化升级;Rel-18标准中,中国移动牵头时频统一双工,5G与AI融合等7项5G演进关键技术。
在5G-A技术发展中,中国移动成为业界首次将5G-A系统性立体呈现的运营商,其主持的5G-A技术文献,参与公司最多。
十大技术,构建5G崭新未来
丁海煜介绍到,中国移动从卓越网络、智生智简、低碳高效三大方向,通过X-Layer、UDD、空天地一体、AI自智网络、网络节能等十大技术,加速5G-A赋能数智化社会发展。
也许很多人好奇,十大技术到底能带来怎样的价值?对此,丁海煜以卓越网络方向的X-Layer、通感融合、UDD技术,智生智简方向的eloT技术,低碳高效方向的网络节能技术,详细介绍了相关技术的价值。
X-Layer技术跨层融通赋能元宇宙
预计到2025年,VR软件应用的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全球范围内活跃的VR头显设备数量将达到7000万台。但目前5G网络却无法满足百Mbps和5ms时延要求,更无法满足未来元宇宙高达10Gbps的速度,以及毫秒级的低时延要求,网络容量成为阻碍元宇宙发展的瓶颈。
中国移动提出的X-Layer技术,深度赋能元宇宙,实现XR类应用网速达到Gbps级,端到端时延在5-10ms,网络容量提升5倍以上。
中国移动更是基于X-Layer技术,打造了业界首个XR业务跨层融通产业样板,形成端-网-云-业务四维一体协同创新。
通信感知融合共生助车联网发展
车联网具有百亿级经济及产业价值。但道路监管、自动驾驶、高清地图构建等业务,具有通信和感知双重需求。
丁海煜表示,5G网络通过软硬件升级,便可满足通信感知融合需求。“5G在构建成本、高精度、无缝泛在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丁海煜讲到。
据悉,中国移动提出的基于5G的通感知融合共生,利用现有5G波形进行一体化感知信号设计,实现软硬件设备共享,并提供超越普通雷达的感知性能,构建灵活敏捷感知架构网络。
UDD开创频谱应用新范式
中国移动一直深耕双工技术,从4G TDD/FDD帧结构融合,到5G灵活时隙调整,再到时频统一全双工,助力行业利用TDD频谱,满足工业场景低于1ms时延需求。
中国移动提出的时频统一全双工UDD技术,借助S-UDD(单载波子带全双工)的干扰消除、子间干扰抑制等技术,满足低于1ms时延,以及上下行带宽灵活调整等需求;D-UDD可有效提升上行速率及覆盖范围,更可满足极致时延需求。
丁海煜讲到,基于时频统一全双工UDD技术,中国移动实现业界首次小区上行峰值突破3Gbps;2021年12月,中国移动发发布的双载波互补TDD样机,端到端设备时延低于4ms。
eloT构建无源物联网,
开启千亿连接新空间
在零售、工业、电力、医药、畜牧、物流等垂直行业中,身份识别和微型传感信息传输典型应用,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达到122亿美元。但RFID通信距离不足10m,部署与人工运维成本高、不支持高精度定位,无法完全满足垂直行业需求,限制其大规模应用。
中国移动提出eloT技术,实现基于5G网络的无源物联,打破传统RFID瓶颈。据悉,eloT技术能够集中式收发与分布式激励,规避读写器间干扰,提升传输距离;极简协议栈与信令设计,降低无源物联网设备成本与能耗;基于5G定位技术,可提供高精度室内定位;端到端网络架构设计,拓展蜂窝系统支持无源物联能力,实现广域标签与传感信息采集。
据丁海煜介绍,中国移动提出的分布式激励延伸覆盖方案,覆盖距离首次突破200米,相比传统RFID技术,提升超20倍。
网络节能助双碳目标实现
5G基站能耗是4G的3到4倍,急需绿色升级措施。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5G基站绿色节能更是重点。据丁海煜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累计建设5G基站数超过85万座,实现全国100%市县城区及重点乡镇农村覆盖,5G网络覆盖10亿人口。
丁海煜指出,为推动5G基站绿色升级,助力行业双碳目标实现,中国移动通过新能源、新硬件、新技术、新角色等维度。
以下分享《5G-Advanced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图片,如需PDF请加微信:hhfamous,或者回复:5G-A获取
黄海峰,独立科技评论员,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采访。
《通信世界》原副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等。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多个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曾获2017年度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称号。
覆盖今日头条、百度、搜狐、凤凰、新浪、网易、知乎、腾讯快报、一点资讯、微博、大鱼等。
微信号:174455367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