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流媒体看綦江】这个綦江老乡不得了,在非洲种水稻,亩产创了个第一

2017-01-13 綦江微发布

他出生在綦江的一个农村家庭

小时候缺衣少粮的经历

让他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农业专家

种出更多的粮食来


如今,他的梦想不仅实现了

而且还在非洲创了个第一

他和他的团队种植的水稻,

亩产高达800公斤,刷新了当地记录

他就是我们綦江老乡

王  骞



■人物

王骞,重庆綦江人,作为我市知名的农业专家,2010年他肩负起国家使命,带领重庆的农业技术团队前往非洲坦桑尼亚,于2011年建起了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该中心已成功建立了水稻、玉米等众多农业高产示范片,为解决当地粮食问题、增进中非友谊、扩大中国农业国际影响力、加强中非交流合作,发挥出巨大而独特的作用。


■声音

耕耘非洲,收获不一样的“果实”。




对话

重庆晨报:作为农业专家,在非洲亲自下田耕作,为何如此拼命?


王骞:当地人看到我亲自下田,最初也觉得奇怪,但为了改变当地耕作方式以及他们的思维,下田耕作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况且,我代表的是中国人、重庆人的形象,对我来说是肩负着国家使命。


重庆晨报:听说说服当地人很难,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王骞:除了亲自下田指导,我们还曾承诺产量不佳进行赔偿,并且赠送化肥。我做的事能增进中非友谊,并解决当地粮食问题,所以一切都是值得的。




水稻亩产800公斤 重庆专家在非洲创造纪录 

6年多来,王骞从未忘记自己的赴非使命:用中国的水稻技术,帮助当地人解决粮食问题


“我们基地栽植的水稻,目前亩产最高达到了800公斤。”2016年8月27日,记者来到非洲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千里马村的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农业专家王骞,正在为来自日本的农业大学师生团队,介绍中心的农业技术发展和推广情况。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承诺的十四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之一,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由重庆负责对口援助。中心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以王骞为首的多名农业专家远离祖国来到坦桑尼亚,为增进中非友谊及解决当地粮食问题发挥着巨大作用。



开荒拓土,重庆农业专家海外艰辛耕耘


1969年,王骞出生在綦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缺衣少粮,王骞总是将有限的米饭让给弟妹,从那时起他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做一名农业专家,种出更多的粮食来。通过努力,王骞如愿进入了西南大学农业专业。


1990年,大学毕业的王骞进入了重庆市农科院,专攻水稻种植与研究,并成为市农科院的高级农业师、我市的水稻专家之一。


2010年,王骞被选派前往非洲,参与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而他的使命就是:用中国的水稻技术,帮助坦桑尼亚当地的农民,在非洲的土地上种出优质水稻,解决当地人的粮食问题。


“由于初到非洲,很多设备不完善,我们只能自己动手,一株一株地人工栽种水稻。”


王骞说,虽然精心呵护,但2011年第一批水稻的产量却让大家很失望:亩产仅190公斤,这和国内400公斤/亩相差一大截。


经过查找原因,发现坦桑尼亚的气候、土壤与重庆不同,同时更多的鸟害也限制了水稻的生长。王骞带领自己的团队卷土重来,解决水稻播种时机、土壤微量元素等准备,当年试种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最高的达到800公斤,创造了当地水稻亩产的纪录。




推广技术,他用真诚打动了当地人


示范中心的建设,其意义不仅在于栽种出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更重要的在于推广相应的优秀种植技术,但在当地进行推广时,却遇到了预料之外的“麻烦”。


“当地人更愿意使用原始、传统的方式耕作。”王骞说,当地农户长期以来适应了自己的耕作方式,对他们高产优质水稻并不信任。为了解决这个窘境,


王骞带领团队成员挨家挨户上门解释,并亲自下田,与当地农户一起栽种水稻,帮助一些较为开明的农户掌握和使用新技术栽种水稻。


慢慢的,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当地农户,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试用他们的栽种技术和水稻品种。三年时间过去,示范中心周围形成了近万亩的水稻示范片。


水稻亩产也达到400公斤左右,使千里马村一跃成为这一地区有名的水稻高产基地,引得周边地区的农户争相前来学习和观摩。




完善产业链,从根本解决粮食问题


“虽然示范中心在水稻种植和推广上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整体解决坦桑尼亚的粮食问题。”王骞说,坦桑尼亚粮食的淡旺季非常明显,农作物收获时,大量粮食的集中上市,造成“粮多价低”的假象,但过不了多久不少地区又会出现缺粮的问题。其根源除了粮食总体供应量有差距外,还在于相关产业链缺失,缺少粮食加工、粮食储藏等功能。


“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希望能解决的问题。”王骞说,如今他正想办法通过引入国内的资本,将重庆的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复制到坦桑尼亚,建立起集科研、示范、生产、加工、储藏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完善当地的粮食产业链条,解决当地粮食“短缺”的一个短板。


“其实非洲有着很多的优势,在这里呆久了你会发现它的魅力。”王骞说,在坦桑利亚这么多年,他已经爱上了这片朴实的土地,他会继续在这里做好自己的科研示范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当地人正确认识中国,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发展。





消息来源 重庆晨报 记者 傅柃畅


綦江人都在看  

恭贺新年,綦江区“四大家”领导给他们拜年啦!

这个10分钟不到的短片,看哭千万中国人!故事竟发生在綦江……


【聚焦】綦江这5年→城市新坐标


【聚焦】綦江这5年→最美乡村公路


中国人!一定记住这个电话号!






如您有新闻线索请拨打023-85888236;

投诉建议等方面的问题,请拨打023-85888226。

编辑:王瑜  值班:刘克洪  总编:代文鸿

长按二维码关注綦江微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