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流媒体看綦江】春节发生在綦江农村的几件事,简直不敢信!今天报纸都登了……

2017-02-03 綦江微发布

这个春节,

郭扶镇骑龙村发生的真人真事!

今日《重庆晨报》5版用半版刊登讲述

↓↓↓



讲述人: 重庆晨报记者 任明勇 


3年前的冬天,最疼我的婆婆走了。大概3个月后,爷爷也离开了人世。之后我便很少回老家,每逢过年就和家人以及朋友,选择一个较为暖和的地方,过个异乡年。


今年,是我这些年来在老家呆得最长的一个春节。7天假期,5天都在綦江的大山里。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几个人几件事,久久不能忘怀。



春节出游成了新风尚,綦江古剑山风景区游人如织。


村里有了停车场满山都是轿车跑


在城里还是晴天,到了老家却已云雾缭绕,如入仙境,汽车行驶在山路上,能见度已经不足20米。


沿途还多次出现了城里才有的景象——塞车。最初,我以为是天气原因,因为山里有雾。后来发现我错了,是车辆太多,25公里的山路遇见不下500辆小汽车,其中还不乏奔驰宝马等豪车。


“如今村里的路修好了,大家都把车开回来了,村子里的不少年轻人也买了车。”同行的堂弟告诉我,不只是在外打拼的“逐梦他乡骑龙人”开车回村,小汽车也进入了农村家庭。


在老家,我还偶遇了正下村检查安全的“父母官”——郭扶镇党委书记罗雨,他告诉我,在村口还修建了一个停车场,有大约40个停车位,专门供村民们停车。“很多家庭都有车了,总得有个地方停放。”


满山都是轿车跑,村里还有停车场,这是我儿时梦想里都没有出现过的景象。这背后,是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农村交通的大变化。“要致富,先修路。”这句看上去有些像口号的宣传语,对城里人来说,也许没多少直观感受。但对世代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来说,却是句大实话。


乡亲们的新共识要送娃娃读大学


难得回一趟老家,走家串户,和村里相熟的亲戚和邻居聊天,成了我这几天干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有的亲友,和我聊到了孩子上学的事情,包括中学文理科如何抉择,大学的专业又该怎么选择等等。


记得当年我义无反顾地选择读高中,备受争议,好多亲戚都反对,我父母还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读高中就意味着还要考大学,离工作的时间至少得6年,而其他选择读师范或者中专的孩子,两三年后就可以参加工作了。


另外一方面,当年我选择到重点高中读书,还要交择校费。


我是那些年,整个村子为数不多选择读高中考大学的孩子之一,这10多年过去了,大家的观点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似乎送娃娃读大学,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


春节“吃酒”的礼金少送了个三五千


这些年回老家过春节的朋友,或许都有这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参加各式各样的酒席,有的娶媳妇,有的嫁女儿,有的办“满十酒”。去“吃酒”的同时,就要随分子钱。


父亲告诉我,这些年春节回老家,最大的开销,就是“分子钱”。不过这两三年的“分子钱”,比以前少了三五千。有此感受的,不只是父亲,还有其他乡邻。


为啥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呢?乡邻们告诉我,主要还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改变。另外,如今大家条件好了,以各类名目办酒席敛财的也少了。


相反,春节在老家我还遇到了好几次免费吃团年饭的。情况大致如此,生产队有几位在外打拼多年混得较好的乡邻,回乡请客。


为啥要这样干?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如今年轻人都在外打拼去了,农村的邻里关系比以前更加陌生了,趁着过年大家聚一聚,增进感情找回儿时吃“坝坝儿饭”的感觉。


父辈们赶新时尚用上了智能手机


今年回村子,好多人都在讨论老家前不久的一条新闻:恐龙脚板印。


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离我们村不远,在一个叫“牯牛背”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是驴友们眼中的“綦江华山”。


“牯牛背”的山下,有块超大的岩石上,石头“开了花”,后经专家证实,这是綦江直径最大的恐龙足迹化石。


大家看新闻的来源,就是如今绝大多数城里人都有的智能手机。这两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滚动实施的一批民生实事,老家所在的村有了光纤和4G通信网络。智能手机,也成了今年回村的年轻人们,给父母买的重要过年礼物之一。


在村子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亲戚,春节期间还在相互探讨和学习如何利用微信视频通话、发朋友圈以及发红包。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彻底成为了过去。





消息来源  重庆晨报 记者 任明勇


綦江人都在看  

习近平最牵挂的人是谁?这些画面很多你从未见过...

从大队支书到总书记,习近平矢志不移一件事

綦江村民只花4万元,建了套120平的大房子!背后故事惊人……





如您有新闻线索请拨打023-85888236;

投诉建议等方面的问题,请拨打023-85888226。

编辑:王瑜  值班:夏昌铭  总编:代文鸿

长按二维码关注綦江微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