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流媒体看綦江】好穿越!古代綦江竟是这个样,认得出哪儿是你家吗?

2017-07-07 綦江微发布




众所周知,

綦江古时曾属巴郡、南州、渝州、

重庆府等,继而为重庆市所辖。

它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与云贵高原接合部,

南与贵州习水、桐梓两县接壤,

与城同名的綦江由南到北贯通全境,

是重庆通往贵州的交通大动脉,

因此,綦江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

古时的綦江究竟有多美

“綦水一带环,瀛岭千峰矗。”

清代诗人吴宗衍在其诗作

《癸亥重九日登崇山步捷墀黄少府韵》

当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依水而生的綦江

吴宗衍吟诵的瀛岭在哪里

古时还有哪些诗人为綦江作过诗

重庆日报《重走古诗路思君下渝州

——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大型系列报道

日前走进綦江,为你揭秘!



綦水一带环,瀛岭千峰矗——探寻古诗中的綦江


位于交通要塞的綦江,谁为这里写下了第一首诗?“我认为是南宋抗蒙名将王坚。”说这话的是綦江区政协退休干部、作家胡世博。

胡世博告诉记者,据《道光綦江县志》记载,王坚曾在綦江做客,并登上观音岩(位于綦江城边,上世纪30年代因修建公路被毁)留下《游观音岩》一诗:“两载南州客,悬岩此日登。翠环千丈壁,红映一龛灯。索句拈枯笔,凭高倩老藤。闲身何所托,抛剑欲依僧。”


至于王坚之前有没有文人墨客为綦江作诗?没人能确定。因为在宋代,綦江分属两地,北边属南川县,多为汉人居住;南边则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双方冲突不断。

“战乱频繁,加上县辖地域的变动,没有史志资料证明宋代之前綦江还有诗歌记载。”胡世博说。


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不乏文人学士汇聚綦江。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时,见綦江李公坝景色迷人,故在此居住多年。后人为了纪念李白,将此处取名“李公坝”。

“李公坝”一名延续至今,如今已成为綦江花坝旅游景区的名片之一。至于这一地名是否真的为纪念李白到此来过,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据《道光璧山县志》所载,“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也曾来到綦江,写下“行到蜀南欲尽头,江边深处隐扁舟”的诗句。


綦江留存诗作数量最多的是明清时期,达百余首。这一方面是因为明清时期距离今天时间不长,便于史料留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明清时期,綦江进一步繁荣,这也促进了诗歌的蓬勃发展。

除了是交通要塞外,綦江秀丽的山水也是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到来的一大缘由。100多年前,清人杨荣就曾为綦江的老瀛山作诗:“谁挈瀛洲妥帖安,浓云蒸处影漫漫。落花流水三春暖,古木高风九夏寒。”

位于綦江东南部的古剑山,因景色宜人,古代文人也频频造访。清代诗人陈锟就在登山时赋诗:“古剑高难拔,森然势插霄。”清朝綦江贡生张先达也为之倾倒,写下诗句:“危梯盘屈路潜通,绝顶频教眼界空。”

为延续綦江诗脉,目前,綦江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等单位正在编写《綦江历代文人作品选》一书,挖掘、梳理涉及綦江的诗歌,并加以注释与鉴赏。




杨慎曾路过綦江写诗怀古留佳句


说到綦江这个地方,就绕不开一条河,那就是与城同名的綦江。


清澈的綦江穿城而过,蜿蜒顾盼,玉带飘柔。




綦江,古时又称夜郎溪,因它发源于贵州省桐梓县华山乡,经桐梓县夜郎乡形成夜郎溪,再经松坎至木竹河进入綦江境内。

古代有哪些文人为美丽的綦江留下诗歌?


杨慎在綦江写下《夜郎溪》


綦江区原政协主席张健告诉记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曾挥毫泼墨,为綦江留下《夜郎溪》一诗。


该诗首句写道:“行到蜀南欲尽头,江边深处隐扁舟。”在杨慎眼中,悠悠綦江水,濯濯涟漪,一艘小船停泊在江中,构成了一幅安静的画面。

綦江赶水镇,一位当地居民在夜郎溪洗衣服。 谢志强 摄

为何杨慎会来到綦江?


“古时交通不便,出川要么走水路,要么走古驿道。”綦江区政协退休干部、作家胡世博推测,这首诗应该是杨慎在出川途中路过綦江所作。诗人眼见潺潺江水,不禁怀古感叹:“不知孟获巢何处,料无烟芜避武侯。”


胡世博称,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地点就在夜郎溪附近。


碧水扁舟让人醉


自古以来,綦江就让众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看着这一汪绿水,清人李天英抒怀:“碧水沿綦市,扁舟过几城。全家荷安稳,树色隔江迎。”


清人李楫在游綦江时生出几分感触:“不见南平军,金戈和铁骑,当途瓦砾荒,怆然下远泪。”


作为长江右岸的一级支流,綦江也曾是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张健介绍,在古代,销往贵州和南川的盐茶糖果以及川黔边境一带的土产山货,大多是通过綦江运输。直至清代,从江口经綦江境到贵州新站都还通木船,这条运输线路也被称为綦岸。目前,綦江仍有120多公里可以通航。

近年来,綦江区投入资金对城区河道进行综合整治,不仅提升其防洪功能,还打造了水岸小景和亲水设施。经过整治的綦江,水质更加清澈,两岸建有观景健身、休闲娱乐、垂钓戏水的滨江公园。

夜 郎 溪

——(明)杨慎

行到蜀南欲尽头,

江边深处隐扁舟。

不知孟获巢何处,

料无烟芜避武侯。



宋代官员留下残诗传世 记录老瀛山四十八面险


綦江区老瀛山山顶的白云道观,游客在峭壁上观景。谢志强 摄

在綦江目前留存的古诗中,描写哪里的诗歌最多?答案是老瀛山。


相传,老瀛山是老子修炼之地,四周皆悬崖峭壁,云雾翻腾。


那么,古代文人为老瀛山留下了怎样的诗作?


刘望之为老瀛山写诗

綦江博物馆馆长周铃说,綦江美景中,老瀛山最受古人钟爱,留下的诗作包括:明代重庆知府傅光宅的《望瀛山》、明代文人王白云的《山中漫步》、清代文人蒋德馨的《题罗春堂瀛山远眺图》等。

老瀛山位于綦江东部,古人记曰:“老瀛山雄峙府东南,延袤数百里,星峰献奇。虬干呈异,龙头万仞,襟带清流,石笋千寻,撑擎碧汉,雾起山腰,人居山上,极目远眺,俯瞰八荒。”

“正是这样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周铃说,这其中最有名的,是曾任南平军(驻扎在綦江)教授的宋代官员刘望之。


《道光綦江县志》记载:“刘望之,字叙仪,号观堂,合江人,绍兴进士,宰相沈该荐其文无尘埃气,召除学官迁秘书省正字,著有《观堂集》。”


满腹才学的刘望之,曾寄情于山水,游遍了南平军附近的风景。当他爬上老瀛山,发现其山势陡峭,四周都是悬崖峭壁,云雾缭绕,不禁为之感叹,写下诗歌。


遗憾的是,岁月更迭,刘望之的这首诗全诗已失传,仅留下“山盘四十八面险,云暗三百六旬秋”的诗句传世。

“白云观八景”美不胜收

位于老瀛山山顶的白云道观在古代也堪称一绝,为文人争相题咏,成就了“白云观八景”:石笋参天、南岩仙弈、洞天玉井、琼枝连理、龙头云霭、飞泉喷玉、梯步鸣琴、岩波双鲤。

例如石笋参天,在白云观前阳桥崖畔有一巨石,似峰屹立,高数丈,其形如笋。清人方麟就曾作诗赞曰:“突兀擎宵不避风,此君作势已挐空;晚来静捧金茎露,云液潇疏到掌中。”清代举人罗星也留下诗歌:“天半何年长竹胎,亭亭百尺倚云栽;春雷不肯添新笋,疑是娲皇炼过来。”

在白云观南面有一惊险峭壁,上有崖穴,长约4米,宽2米。倚崖远眺,青山如画,穴中石墩上刻有棋盘,昔时上有棋子。


“相传八仙吕洞宾、张果老曾在此对弈,这是‘白云观八景’之一的南岩仙弈。”周铃说,清人李凤曾题诗赞曰:“瞻彼南山石,千秋一局棋。”


洞天玉井则在白云观前,沿两山崖之间石梯而下,狭窄处有一水井,传说清代举人罗星喝了以后觉得甘甜可口,沁人心脾,于是写诗赞道:“凿破云根涌碧澜,岩花长覆石栏杆;夜深听得琼浆泛,疑是金茎落玉盘。”

“老瀛山很多美景都保留了下来,并获批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保护性开发。”綦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孙萍称,綦江正立足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突出“养生、养老、养心”主题,重点打造古剑山、横山、花坝、东溪古镇、老瀛山国家地质公园五大精品景区,使之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綦江古诗选萃

山 中 漫 兴

(明)王白云

城中山林去路赊,

历书颁不到仙家。

社前社后惟观燕,

春浅春深只看花。

全仗酒杯扶道力,

不须甲子计年华。

醉来笑坐东风里,

鬓也蓬松帽也斜。


望 瀛山

(明)傅光宅

瀛岭青天外,

东南翠色来。

云封千树合,

日上万花开。

石笋撑霄汉,

飞泉下蓬莱。

群仙如可接,

相对举霞杯。

瀛山二首次郭炼吾韵

(清)戴琛

晴岚时满郭,

今日始登峰。

虚碧天光迥,

沉青树影重。

泉鸣千点雨,

风袅一声钟。

殊有真人想,

尘心哪许容。

峭拔空依傍,

神山或可俦。

何人开混沌,

有鸟话春秋。

世路乾坤窄,

禅房岁月幽。

少微星正朗,

泉石为谁留。



消息来源 重庆日报 记者  李珩



綦江人都在看  

綦江娃引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曝光!放假了家长们都该看看……


最近发生!这事已在綦江传开,你竟还不知道?


一大早工会体育场就围了大群人,怎么了?


綦江这孩子,太懂事了,看起心酸……


厉害了我的姐!在男人堆里创造10多亿产值!


昨晚在百利威路口的几个人,给自己点赞~







如您有新闻线索请拨打023-85888236;

投诉建议等方面的问题,请拨打023-85888226。

编辑:王瑜 美编:陈利莉 值班:夏昌铭 总编:代文鸿

长按二维码关注綦江微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