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走访和对比九国监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专访

2017-03-15 崔莹 华文好书

摘要

坦率地说,每个国家的监狱都令我感到吃惊。每次走进监狱,我都觉得监禁是对人类潜能的浪费。从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监禁也不能解决犯罪问题。

文/崔莹


在南非波尔斯穆尔监狱,“修复式正义”项目正在进行

有人旅行为看风景,有人旅行为参观博物馆,而纽约约翰·杰伊学院教授贝兹·卓辛格(Baz Dreisinger)旅行,是为了探访监狱。


在2011-2013年的两年里,贝兹·卓辛格游走于世界各地,拜访了9国监狱。她在牙买加的监狱参与音乐矫治项目,在新加坡的监狱考察囚犯复归社会的方式,在挪威和澳大利亚了解所谓“模范监狱”和私营监狱的运作情况……作为“修复式正义” (Restorative Justice)的强烈支持者,她对目前的监狱体系提出质疑,认为应该采取更好的方式帮助罪犯回归社会。这些经历和感受都被她写进了一部非虚构作品:《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这本书的核心在于人,是作者一路上遇见的那些人。”《华盛顿邮报》如是评价。


近日,《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在中国面世。围绕此书,3月1日,腾讯文化对贝兹·卓辛格进行了电话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每个国家的监狱都令我感到吃惊”

 

腾讯文化:拜访9国监狱时,你的想象和实际所见之间差异大吗?最让你意外的是什么?


贝兹·卓辛格:有时我拜访的监狱正是我想象过的:媒体报道中,有的监狱很拥挤,有些囚犯被关很久禁闭。我看到、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令我想不到的是,在每个国家的监狱里都有进步,都有各种颇有创意的囚犯改造工作。我看到了希望。我还遇到一些人,他们在监狱或为某些组织工作,致力于司法体系改革。他们的工作鼓舞人心。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坦率地说,每个国家的监狱都令我感到吃惊。每次走进监狱,我都觉得监禁是对人类潜能的浪费。从社会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监禁也不能解决犯罪问题。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部分原因。

 

泰国的女子监狱“戏剧工作坊”正在开展活动

腾讯文化:为何选择这9个国家?


贝兹·卓辛格:它们分别代表了我想探讨的部分问题。比如卢旺达呈现的主题是宽恕与“修复式正义”;牙买加在开展艺术矫治项目;澳大利亚代表私营的监狱产业;挪威的社会服务和刑事司法制度被认为是最先进的。


我希望后退一步,从社会最底层去审视这些监狱,探讨其最基本的概念。有些监狱是发展中国家的,有些是发达国家的,同时把它们放进去,是要表明,监狱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艺术和文学可以阻止伤害循环

 

腾讯文化:你在书中强调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了犯罪。马克思主义和阶级理论,以及罗尔斯的《正义论》,对你的理论框架有影响吗?


贝兹·卓辛格: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我的理论框架。在乌干达,人们犯罪是因为贫困而非种族,所以重要的是从阶级的角度去理解犯罪行为。而在很多国家,阶级、不平等往往和种族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南非,要研究犯罪原因,首先要探讨的就是种族和阶级问题。在巴西、南非和美国的监狱,囚犯成为劳动力。在这些地方,是资本主义在起作用。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制度问题与个人犯罪的相关性有多大?


贝兹·卓辛格:大多数情况下,社会体系会导致犯罪。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某人在严重不平等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各种机会,他犯罪的可能性高吗?肯定高。成长环境影响了人之后的选择。

 

腾讯文化:你是否坚信人性的性善论?你如何看待那些“无缘无故的恶”?比如有人因犯罪快感而犯罪。


贝兹·卓辛格:这个问题太难答了。我想,人生下来就有善恶两重性,有做好事的倾向,也有做坏事的倾向。他们的冲动包括破坏性的、好战的。这取决于我们如何通过建构的社会体系来扬善隐恶,让正能量冲动抑制负能量冲动。


《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中文版封面

有些社会推崇善,有些社会推崇自私。自私很容易导致罪恶。在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自私主义盛行,人们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不管整个社区,导致很多负面行为和负面人性,但个人和社区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相信精神病患的存在。(注:贝兹·卓辛格认为因快感而犯罪的人有精神问题)他们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可能是天生的,会让他们做很邪恶的事,并从中获得快感。这些人也的确是危险分子。但我认为,被关在监狱的大部分囚犯不在此列。

 

腾讯文化:你的书中提及了监狱中的创意写作课、戏剧讲习班,也提及有囚犯接受阅读矫正,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在你看来,监狱中的艺术和文学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何在?


贝兹·卓辛格:艺术可以帮助人们愈合伤害,也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理智,承认错误。通过艺术和文学,人可以重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我。


我们总是在讨论伤害的恶性循环:囚犯在监狱里受到伤害,出狱后继续伤害别人,如此循环。艺术和文学是阻止这种伤害循环的机制,能帮助囚犯康复。


我在监狱里教写作课,也参与牙买加监狱的音乐项目,观察乌干达的创意写作项目。它们都可以影响、改变囚犯——尽管它们不可能改变所有现状,比如监狱的拥挤、腐败。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和文学像是“创可贴”。

 

不会被NGO误导 

 

腾讯文化:你的合作对象大都是NGO,他们安排你拜访监狱,肯定要展示自己的成绩。如何避免被他们左右?


贝兹·卓辛格: NGO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我认为,通过NGO了解监狱,比通过政府了解监狱的收获多。NGO的目的多是将监狱现状曝光于国际社会,获得更多关注,而政府的目的是展示监狱体系在起作用。


大多数NGO都很真诚,愿意接受批评。和我合作的一家南非NGO在“修复式正义”方面成绩斐然,但我也质疑他们借宗教做项目的方式是否合适。无论在监狱现场还是在书中,我都很真实地表述自己的印象和想法。我不会误导他们,也不会被他们误导。

 

腾讯文化:如果不把犯罪者关起来,更好的办法是什么?这样做,对不愿宽恕的受害者是否公平?


贝兹·卓辛格:在书的结尾,我设想了一种不以监狱为前提的司法体系,归纳起来有两点:一、作为整体,我们要创建更公正、平等的社会,让更多人享受社会服务,有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减少犯罪的人。每个国家对此都有责任。


二、在犯罪行为发生后,我支持以 “修复式正义”的方式回应。它立足于社区管理,通过其他方式而非监禁让犯罪者改过,向受伤害的人道歉、做出赔偿。具体怎么做,取决于每个国家和社会。


对受害者而言,这样做也意味着更公正的司法体系——很多研究表明,如果司法体系就等同于监狱体系,把犯罪者关进监狱并不能让受害者的伤口愈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受害者服务,将受害者放在司法体系的中心位置,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如何真正地弥补他们。

 

让更多的囚犯成为大学生

 

 

腾讯文化:你是“监狱直升班”(Prison-to-College-Pipeline)项目的创建人。请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它的运营情况如何? 


贝兹·卓辛格:“监狱直升班”是我在纽约约翰·杰伊学院创建的项目,针对的是监狱里那些5年内就能刑满释放的人。他们在监狱里就开始学习一些课程,等出狱时,可以在大学继续读书。这个项目希望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囚犯复归社会。


“监狱直升班”项目已经开展了6年,部分资金来源于捐款,部分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资助。项目在运作之初遇到很多阻力,因为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大量的监禁是个问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也获得了更多的帮助。去年我们培养出了第一位大学毕业生,今年将会有4位。随着这个项目的扩大,更多的囚犯会通过大学教育复归社会。


这个项目需要很多资金支持,但和把人监禁起来的成本比,它便宜很多。

 

贝兹·卓辛格简介

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美国“监狱直升班” 计划创办人,著有《近似黑人:美国文化中白人冒充黑人的现象》《把他们关起来,然后呢?》。贝兹·卓辛格也是一位记者,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媒体撰写有关流行音乐、加勒比海地区、种族等议题的文章,还制作过纪录片。


推荐阅读:

华文好书2017年第一期榜单

剖析中国人的弱点,不得不服这本书

《东北游记》:美国女婿记录中国乡村变迁丨专访








最新最全的好书资讯都在这里,扫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