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院刊︱杨爱英:试论术语要素及其文化语境对文物名词汉英译介的影响—— 以“窑”和“画”为例

杨爱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09-15




“术语”或者“专业名词”,是特定学科领域中用来标志概念、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词语和复合词。由于文物领域术语建设较为薄弱,大量使用“类术语”、“准术语”,故在客观上增大了文物研究汉英译介的难度,译者在细致、小心地辨别词义之外,还需要结合其所表达的文化语境,通过恰当选词用词来避免翻译出现偏差或失误。本文通过“窑”、 “画”、 “样”等类文物名词的汉英译介,分析了术语诸要素及其文化语境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说明文物名词“术语化”的重要性。




试论术语要素及其文化语境对文物名词汉英译介的影响
——以“窑”和“画”为例



杨爱英



各个学科、行业的特定语词和专门用语概称为“术语”或者“专业名词”,是在特定学科领域用来标志概念并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词语和复合词,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作为各个学科的专门用语,术语具有专业性、单一性、科学性、本地性和系统性等特征[1]。相对于机械、船舶、铁路、环保、农业、计算机等领域和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医学等学科,文物领域的术语建设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涉及具体文物类别的术语方面,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的成果,实际上是以一些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中的词条、词目发挥着术语的作用。这些词目的撰写注意了材料的新颖、涵盖的广泛和释文的详尽,或可称之为“类术语”或者“准术语”,它们的使用,对文物研究的开展起到了较好作用,但同时也因为它们在严谨、明确、科学方面尚未达到术语的水平,也在客观上增大了文物研究汉英译介的难度,译者需要细致、小心地辨别这些“类术语”的词义,特别是那些具有“泛指义”和“特指义”[2]特点的专有名词,结合其所表达的文化语境,通过恰当选词用词以避免词不达意,甚至完全错误的释义。


本文试以 “窑”、 “画”、 “样”等类文物名词和词组为例,分析术语诸要素及其文化语境对文物名词汉英译介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说明文物名词“术语化”的重要性。


一 “窑”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窑”的释义有:1. 烧制砖瓦陶瓷等的建筑物:砖窑,石灰窑。2. 指土法生产的煤矿,即煤窑。3. 窑洞[3]。无论是哪种解释,都把“窑”定义为建筑物。但在古代陶瓷研究领域,“窑”又有别解。据《中国古陶瓷图典》:“窑”的释义有:1. 窑炉,焙烧陶瓷制品的一种设施;2. 生产陶瓷器的窑口,如邢窑、定窑、龙泉窑等;3. 窑器,即陶瓷器,如称官窑、哥窑制品为官窑、哥窑[4]


从术语的角度看,可以说古代陶瓷研究中的“窑”是一个泛指义和特指义较多的名词。“窑”前面冠以表示性质、产地、年号、朝代、特征、造型、用途、风格的名词,构成一个词组或复合词,表示概念和具体事物,如“官窑”、“民窑”、“汝窑”、“柴窑”、“龙泉窑”、“宣德窑”、“成化窑”、“安溪窑”、“龙窑”等。在“窑”后面加上抽象名词,组成专有名词,则又表示抽象的概念,如“窑系”、“邢窑文化”、“磁州窑文化”等。这样一个在汉语言环境中可能会引起歧义的专有名词“窑”,其在汉英译介过程中更是容易形成翻译陷阱,译者要特别注意对两种语言进行词法和句法以及语言环境的对比分析,以正确理解“窑”的泛指义、专指义和指代关系,按照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完成对等释义。


以“官窑”为例。首先,“官窑”是一个表示机构性质的相对广义的概念。所谓“官窑”,即国家中央政府兴办的窑场,专门为宫廷和王室生产用瓷。据《中国古陶瓷图典》,官窑是指古代由官方营造、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产品专供宫廷使用[5]。译作英文,“官窑”即(a kiln which is) state-run/government-run, or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或者government-run/state-run/official/imperia/court kiln,等等。 这些都可以被理解为“官窑(场)”,但仔细区分,也含有差别:在词法意义上,“官窑”可以被理解为形容词government-run,state-run, 表示官办的、政府运作的或政府经营管理之意。而official形容词作定语,更强调是“国家承认的,国家批准的;正式的;官办的”,如,法定假日official holiday; 官方声明official statement; 正史official history。显然,用government-run或者state-run来释义“官窑”之“官”,更为恰当。


第二,“官窑”所产瓷器,通称为“官窑瓷”[6]。通识知识称,狭义上,“官窑瓷”指朝廷垄断,专窑专烧专供宫廷或官府使用的陶瓷器物(笔者也认同此项),即the porcelain wares fired in the state-run kilns are exclusively for the royal, imperial,  officialuses;广义上,则是由朝廷设定标准,用窑不限,即民窑也可烧造,最后由朝廷派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合格者统一采办,也称“官窑瓷”(依笔者了解,类似此类器物,称“官样瓷”更恰当些),即the porcelain  wares used exclusively for the royal court or imperial organizations are  made in the folk kilns / civilian-run kilns or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government。 


第三,“官窑”作为一个普通名词,既非特指建筑物,也不是具体的器物,而是一个抽象名词。在这里,“窑”就是一个符号意义,表示概念,用英文的kiln(窑场)、ware(窑器)释义都行,但都不如采用汉语拼音和英语语词组合方法释义更恰当,如“官窑文化”采用汉语拼音释义Guan-Yao Culture表达的内涵意义更丰富,“窑”被当作一个准术语名词部分,或完全地脱离与原词的意义联系,而和一般词汇相融合表达一种新的意思。其实,随着对“窑”研究的深入细致,研究者更注重研究对象与文化语境的结合,对于特定含义的术语词语和复合词也开始采用汉语拼音与英语词汇组合的表达形式,例如,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官窑”,当它与其他四类包括汝窑、哥窑、钧窑和定窑(Ru Ware, Ge Ware, Jun Ware, Ding Ware)并列介绍的时候,采用汉语拼音Guan Ware的称谓更恰当。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既是文化传播的形式,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具体论述当中完成与“窑”有关的汉英译介,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以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4期《试论汝官窑青瓷制釉技术的南传与发展》[7]一文中的相关内容为例:


(一) “窑”,原义是建筑物 “窑场”,在陶瓷术语中也用来指“窑炉”或“窑体”,对应英语词kiln,furnace, oven。例如:


原文1: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


分析:从现代汉语句型结构分析,这个句子由两部分组成,以逗号隔开,表达了两层意思:上句的中心词是“窑场”和“官窑”。“窑场”是主语,对应英语单词kiln, 指加工陶瓷器的场所。“为⋯⋯官窑”是谓语,   与主语呼应,实为一体。而从英语的语法意义分析,这里的“官窑”作主语补足语,说明主语的身份、性质、品性、特征和状态,而不是指具体的器物。这句话的英语释义为:The Qingliangsi kiln is state-run in the late Northern-Song dynasty;或者The Qingliangsi kiln is established as a government-run workshop /agency of  the Northern-Song dynasty;或者The Qingliangsi kiln 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ater Northern-Song government。


其次,从整体来看,上句相当于主语,下句中“开创”是谓语,“烧制⋯⋯的先河”是宾语。但翻译成英语,要按照英文论文多用被动语态和第三人称的文体要求,对句型和句子成分进行重置,采用被动语态、转译、合并从句等译法,即把“青瓷”当作主语,与“烧制”形成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窑场”和“官窑“被当作同一个实体,表示地点,作状语。所以,整个句子的汉英译文可以表达如下:


译文:a. The Qingliangsi kiln was run by the Northern-Song government where a   type of thick-glazed sky-blue jade-likeceladon was first created.  

   b. The type of celadonproduct was first fired in the Qingliangsi state-run kil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The Qingliangsi state-run kiln is the first to fire the type of  thick-glazedsky-blue jade-like celadon ware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二) “窑”,表示“窑器”的意思,即烧制的陶瓷产品(products made in the kiln)。例如:


原文:上林湖地区和杭州(的窑场)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它们产于不同时期,但却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本文科学揭示了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南宋官窑之间在制釉技术上存在传承关系。


分析:这段话以句号隔开, 前后三个句子, 表达多层意思:


第一个句子:首先,按照汉语言句型分析,“上林湖地区和杭州”是并列名词词组作主语, 但结合谓语“烧制”和全句所表达的内容分析,这里实际上指的是“上林湖地区和杭州(的窑场)”,被省略掉的“窑场”(makers, kilns)才是主语的中心词。但是,在英语表达中,中心词是不能省略的。所以,在汉英翻译中,要对上下文进行逻辑分析,把源语言中省略或隐含的重要信息在目的语释义中“补充完整”。其次,“烧制”是谓语,  “类汝的低岭头类官和南宋官青瓷”作其宾语,其中“类汝窑的” 作定语修饰宾语。从并列和类比关系来看,  宾语里的这三个“窑”均指“产品”(product),  而非“窑场”kiln。同样,按照英语的词句法翻译,该句子要用被动语态、主语和宾语倒置、合并从句进行释义,即“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作主语,  “烧制”是谓语, 而“上林湖地区和杭州(的窑场)”是表示地点的状语。


译文:The Dilingtou Guan-styled porcelain and the Southern-Song Guan-Greenish porcelain  are fired in the kilns located in Shanglinhu and Hangzhou respectively,  both of which are made after the Ru Guan-celadon product


第二个句子中的“它们”,是代词作主语。从上下文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后一句话来看,这里的“它们”应该是指低岭头类官窑、南宋官窑青瓷、汝窑等三款窑品。该论文的主题是以北宋时期的汝窑为“标准物”,与南宋时期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进行比对分析,由此推断后两者与前者之间存在工艺承继关系。为了把隐含在原文中的内容在英文中表达出来,翻译要采用增词翻译法。这样的译文看上去似乎不够忠实原文,但实则更准确地转达了原文的涵义。因此,该段完整的英译如下:


译文:The Dilingtou Guan-styled porcelain and the Southern-Song Guan-Greenish porcelain both after the Ru Guan-celadon ware in design are fired in the kilns located in Shanglinhu and Hangzhou respectively. They (The three types of porcelainware) are of different ages but of similar features. ⋯⋯It is suggested by the scientific test  that there is a lineage of glaze formulae passing from the Ru Guan-celadon ware down to the Dilingtou Guan-styled porcelain and the Southern-Song Guan-Greenish porcelain.


(三) “窑”、“窑场”、“烧制品”等词同时出现在一个语境中,因叙事中指代关系的转移而带来语词转义,汉译英需要因应变化,做到“对等”释义。例如,


原文1:汝窑南宋官窑分别为北宋和南宋时期设立的官窑,且两窑烧制时间相距不是太远,产品风格颇多相似。因此,关于汝窑南宋官窑的制釉技术传承问题一直备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者关注,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学术问题。


分析:该段落中多次出现“窑“、”官窑“,但在叙述过程中,词义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建筑物”转化为“器物”,从”窑场”转化为“窑器”。参考译文如下:


译文:The Northern-Song Ru kiln and the Southern-Song Guan-kiln as the state-run agencies started operation one after another with the products that are close in style, which then generated the lasting arguments over the formula of glazes passing from the Ru ware down to the Southern-Song Guan-war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o day.


原文2: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南宋官窑之间在制釉技术上存在传承关系。本文对三座窑的釉层元素组成、制釉原料和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三座窑青瓷釉层主、次量元素组成类似,制釉技术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分析:上文的第一句,将“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理解为系列工艺产品更合理,即英文three types of celadon products。因为,该论文是以出土的三类瓷片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分配比和原料分析检测来证明它们之间在制釉技术和工艺上存在传承关系,而不是通过其他论据,如窑址、窑具等历史遗存来推断它们各自所在的窑场之间有承继关系的结论。特别是“低岭头类官窑”可以理解为“产自于低岭头的外观与官窑类似的器物”,英文即Guan-styled celadon ware。根据并列成分属性一致的原则,更说明“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代表三处不同窑场的产品,应译为types of celadon  products fired in three different kilns。


当然,这里“窑”也可以被理解为“窑场”,对应英语词three kilns, 译为: The kilns are connected in succession in glaze-making techniques。但是,这样的译文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陈述句而已,所传达的信息很有限,更没有将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涵盖进去,从再现原文内涵意义的翻译目的上讲,这样的译介效果是存在缺憾的。


第二句有两处以“三座窑”开头,量词“座”指义“窑场”,字面意思是“三处窑场”,或  “三个窑口”,对应英语词three kilns,three ovens, three furnaces。但是,从语境和窑品款系的意义上讲,实际应该指“三类窑系产品”。另外,“釉层”通常指的是器物上面所施的釉,有“某器物的釉层”之说,而鲜有“某窑场或窑炉的釉层”之说。因此,这里应该把“窑”理解为该窑烧制的“器物”,以对应上面提到的三类窑品系列,把“对三座窑的釉层元素组成⋯⋯进行科学研究”理解为“对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三类窑系产品)的釉层元素组成⋯⋯进行科学研究”更合理。英文概译为:There is obvious in heritance relating the three types of celadon including the Ru ware, Dilingtou Guan-styled ware and the Southern Song Guan-ware in formula of elements, materials and other processing techniques.


(四)日常关于古代陶瓷的研究中,还经常以外观、设计、纹饰、颜色、材料、款识等突出特征称谓窑器,一般被视为简称,或俗称、惯称、习语等,多用于口语而非书面语,体现了术语名词一般与溯源地、文化地域、词汇和语言表达习惯有关的本地化特征,例如元青花Yuan blue-and-white porcelain、祭红sacrificial-red porcelain,等等,这些在译文中都需要增加语词明确器物属性,特别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对事物的阐述和定义。


原文:珐琅彩是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作工艺繁复考究[8]


分析:在文物名词中经常出现简称、俗称、俚语式的器物和材料冠名,例如,元青花、青花瓷、籽料等。此外,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中,直接用音译对舶来品的定名现象在文物名词术语中也存在,如“珐琅彩”。这里的“珐琅彩“不是正式名称,而是口语上的惯称。 “珐琅”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又称“佛郎”、“法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彩”这里指一种珐琅加工工艺。按照装饰工艺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简称“珐琅彩瓷”,是清代御用瓷器,也是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9]。由此分析,理解了原文中“珐琅彩”和“瓷器”两个中心词的内在关系,是器物的俗称,而不是一种颜料的名称。参考译文如下:


译文:Enameled ceramic ware only for the royal uses is made complex and elegant in craftsmanship.


不管是历史原因还是地域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习语、惯用语等约定俗成的译名在文物术语名词中普遍存在,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都比较常见,比如,blue-and-green landscape  译成“青绿山水”,而不是“蓝绿山水“;blue-and-white porcelain译成“青花瓷”,而不是“蓝白瓷”;misty blue porcelain译成“青白瓷”, 而不是“烟蓝青瓷”或“雾蓝青瓷”,misty blue Jingdezhen ware 译成“景德镇影青瓷器”;prunus vase译成“梅瓶”,而不是“梅花瓶”; “青瓷”用英语词celadon,而不是blue porcelain。


综上所述,由于“窑”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具有“类术语”丰富而多层的含义,所以,关于“窑”的文物名词从源语言向目的语言的转换,只有充分理解和利用源语言表达的语境、句型结构、词语成分与目的语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从语词到语义到文体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二  “画”


从物质材料上看,作为文物术语的“画”,有创作于纸张、绢帛、木材、岩石、崖壁、铜版等不同质地之别,还有墓室、棺椁、石窟里的石棺画、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之分,通常都称之为“画”;更广义的还可以把宫殿庙堂里的壁画、画屏甚至寺观坛庙的画像等,都看作是一种“画”的表现形式。但因作品的题材、材质、构图、技法和表现形式等不同,英语释义的用词也有所区别。这里仅就材质和形式进行类比,分析如何理解和处理“画”的汉英释义。


(一)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主,英语用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比较合适,常见的表达是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in paper/silk。painting的原型是paint, 兼具动词和名词的意义,既表示“画”的行为,也表示“画作”,即作品。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 “Painting is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paint, pigment, color or other medium to a surface (support base). The medium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base with a brush but other implements, such as knives, sponges, and airbrushes, can be used. In art, the term painting describes both the act and the result of the action” [10]。 这段话译成汉语就是:“绘画是用笔、刷子、刀等工具将涂料、颜料、颜色等材料绘于物体表面的行为。”从艺术意义上讲,术语“绘画”包含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两个内容。所以,比较而言,用inkpainting释义能够更恰当地说明水墨画创作的典型技法等特点。


(二)一些用于装饰性的“画”作,比如,贴落画(hand-made painted wallpaper)、画屏(painted screen)、彩画(彩绘painted pattern)、画花(彩花painted decoration)、画珐琅(painted enamel) 等,这些专有名词中, 中心词是被“画”修饰的物,而不是“画”,汉英翻译用painted释义合适。因为painted是paint的过去分词,相当于形容词作定语,与被修饰词之间是被动关系。例如,painted screen = the screen is painted.


但是,“画绢”(picture silk) 虽然也是强调作为物品的“绢”,却是指为作画而专门织造一块绢料,是完全按照作画所需要的尺寸织造的一块料子(apiece of silk especially adapted to painting, particularly ready-sized silk)。如,红边画绢red border painting silk = the piece of red silk is woven for painting a picture on it, which is distinguished by red stripes in the selvage; 花边画绢colored border painting silk = the piece of silk is woven for a painting with multi-colored stripes in the selvage [11]


(三)在“画”类文物中,还有很多创作于山崖、墓葬、棺椁、石窟等地方的作品,如岩画cliff-sidecarving、画像石pictorial stone, stone relief、画像砖pictorial brick, brick relief、壁画wall painting,  fresco, mural等,其创作技法、表现、题材、材料和创作空间都具有独特性。这些题材的作品一般带有叙述内容illustration、象征意义representation,interpretation,以情感和精神为主题。例如:


原文:太原永宁寺明代壁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像,为迄今所知唯一的此类壁画遗迹。壁画由太原县和太谷县僧俗供养人出资绘制,是明代西方净土信仰流行和重视佛教修行实践背景的产物。图像基于南宋王日休校辑《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四十八愿分第六》表现,将山水画人物画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画面具体形象,工致精细,是不可多得的明代壁画精品[12]


译文:The Ming murals thematically representing/illustrating Amitabha’s Forty-eight Vows in Yongning Temple in Taiyuan greatly is the only one ever discovered, which were contributed financially by the monks and laymen from Taiyuan and Taigu Counties as the result of the popularity of the western pure land faith and the emphasis upon self-cultivation practice of Buddhism in the Ming Dynasty. Drawn and design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pretation/illustration in Chapter 6 “Amitabha’s Forty-eight Vows” from Sukhāvatīvyuha vol. 1 collated and compiled by Wang Rixiu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y are ranked among the rare mural arts with the definite illustrated Amitabha’s Forty-eight Vows and such meticulous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tistic landscape and figures.


由于画作的创作环境和文化语境不同,上引短文中多次提到与“画”有关的词语,它们对应的英语释义用词各有不同。同时,结合英语的词法和句法,以及“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13],综合使用翻译法,特别是运用恰当的“对等词汇”区别各类画作,以“对等文体”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原文阐述的内容和作品分析。


类似的事例,还可以再举,例如“样”。这类文物名词常见的包括纹样、样本、标本、烫样,等等,虽然都是表达设计、款式、风格的意思,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其具体特征也有区别。比如,织品中的“样”,指的是纹样、花样(design, style, pattern, motif);建筑构件的“样”,指的是建筑模型、造型、类型、型号(design, mode,  type);器物的“样”,指的是造型,风格(design,style)。还有表示概念性的,如官样、御样,诸如此类。限于篇幅,不再展开叙述。


总之,一个名词术语在特定语境当中原本只能表达其中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是术语的单一性特征所要求的;但对于我国文物领域大量使用的“类术语”名词来说,汉英译介除了准确理解其特指义之外,历史和文化语境是根本性的依据。对源语言内涵的理解角度不同,目的语的译介结果就不一样。 理解差异越大,  译介分歧就越大,最终造成误译。还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窑”等汉英译介中的琐碎细节,涉及到翻译学的问题,涉及到汉英译介中的历史与文化语境的问题,但也涉及到中国文物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术语对于中外翻译的深层影响力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但科学意义上“文物”概念的形成,是近七八十年的事情;今日的文物保护领域,还主要是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而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文物领域术语研究十分薄弱,就是最直接的反映之一[14]。具体来说,在陶瓷、青铜等古代器物研究中大量使用行业用语,大概是与我国对于古代文物特别是器物的品评和鉴赏传统悠长而科学研究的历程较短有关。这些约定俗成的俗语、行话,可能足以满足品评和鉴赏活动的需要,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其词汇来源混杂、基本概念不严密、用语欠规范和缺少中英对照等内在弊病,无疑都会影响到研究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影响到对研究成果的译介质量。笔者在多年汉英译介的过程中,接触过许多“无效翻译”或者差效翻译的事例,越来越感到在今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广泛、日益专业化的情况下,提高文物专业用语、专业名词的“术语化”水平,对于正确反映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对于及时正确传递文物研究的新成果,对于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都带有很大的急迫性,亟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 露)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AF%E8%AF%AD/3038697

[2]刘星谷:《现代汉语词语特指义的释义特点——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例》,《文教资料》2018年第11期,页27-2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页1522,商务印书馆,2016年。

[4]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页267,文物出版社,1998年。

[5]前揭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页267。

[6]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98%E7%AA%91/329622?fr=youdao

[7]丁银忠、李合、王光尧、孙新民、唐俊杰、沈琼华:《试论汝官窑青瓷制釉技术的南传与发展》,《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4期。

[8]高晓然:《珐琅彩烧造过程中的几件物证——从景德镇到皇宫》,《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2期。

[9]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3%B7%E8%83%8E%E7%94%BB%E7%8F%90%E7%90%85/7170911?fromtitle=%E7%8F%90%E7%90%85%E5%BD%A9&fromid=19

[10]维基百科。

[11]王殿明、杨绮华编译:《汉英文物考古词汇》,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2]李静杰、[日]肥田路美、齐庆媛、陈红帅、林志镐:《太原永宁寺明代壁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像考察》,《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第1期。

[13]赵丹丹:《浅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文学教育(中)》2011年第3期。

[1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术语研究”课题组:2007年度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文物术语研究》10-211《文物行业概念体系及术语分类结构研究》,未刊稿。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此为杨爱英:《试论术语要素及其文化语境对文物名词汉英译介的影响—— 以“窑”和“画”为例》全文,原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7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yuankan@dpm.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邮政编号:100009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