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院刊︱晋宏逵:故宫建福宫花园的赏石台座

晋宏逵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09-15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最北部,1923年毁于大火,2000年开始复建。其复建工程可分为三大部分:台基和地坪实施建筑遗迹的保护;台基上的木结构建筑实施复建;建筑室内根据现代需要实施装修。在此过程中,花园中原有赏石和台座也得到了保存和保护。作者根据文献和档案记载,与石雕纹饰类型的比较,判断它们中有少量属于明代,大部分为完成于清中期的作品。


故宫建福宫花园的赏石台座



晋宏逵




20年前,丁文父先生邀请我为他主持的《御苑赏石》[1]一书写作“台座”一章。那时建福宫花园还是一片“火场”遗址,当时虽然也搜集了资料,拍摄了部分残存赏石的照片,但因为缺乏研究,最终没有收入书中,故宫的赏石分布,留下了空白。如今建福宫花园早已经复建完成,记录工程过程的大作也已出版,但是其中缺少对赏石与台座处理的记载。


其实赏石与台座,也是故宫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虽微小而不可或缺。2003年制订《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时,“露天陈设”作为故宫不可移动文物,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据我所知,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中,严格地保护了各座建筑的台基和地坪遗址,对于“过火”的砖石构件,虽然残破,但只要不影响其功能,都保存在原位,让我们能够看到建福宫真实的历史。也因此园里的花石子路,在故宫的同类历史遗迹中最为真实与完整。赏石与台座的处理,也是在同一个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所以我希望有机会把它介绍出来。今年是故宫诞辰600周年,我以这篇小文作为纪念,也用来补《御苑赏石》之缺憾。


既然是补缺,那么拙文的写作思路也当一如原书。尤其是对台座的历史分期,与利用雕刻自身艺术形象的各元素试作年代推断,还是使用原书中的方法。这样原书里已经比较完整论述的,就不再重复了,免得篇幅冗长。


一 建福宫花园


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的最北部。紫禁城内廷建筑的核心部分全都围在一周高大的宫墙之中。南侧的乾清门和北侧的顺贞门,是内廷的南北正门。南北向的东一长街和西一长街,将内廷分割成中、东、西三路。中路后三宫两侧建东六宫和西六宫,为妃嫔之居。御花园两侧建七所规格相同的小院,称为乾东七所和乾西七所,每座小院都有前、中、后三座正房和各自的东西厢房,在南侧小巷开门。七所是皇子之居,明中期以后改为五所。


清康熙五十年八月(1711)爱新觉罗·弘历在雍亲王府出生。十一岁的时候,他在父王的赐园圆明园牡丹台见到了祖父,康熙皇帝很喜爱这位皇孙,命将其养育宫中,于是弘历住到了紫禁城的毓庆宫东所。雍正四年(1726)皇父将圆明园桃花坞赐予他为书房。次年,为十七岁的弘历赐了婚,赐居乾西二所。1736年,二十六岁的弘历继承了皇位,住进养心殿。随即将二所升格为重华宫。后来又将头所改建为漱芳斋。弘历自幼就有园居的美好体验,做了皇帝后在为父亲守孝的27个月当中,从没有离开紫禁城。盛夏酷暑难熬,使他萌生了将重华宫以西的四所、五所改建为一座较有私人趣味花园的想法。改建工程在乾隆七年(1742)已经初见眉目,所以乾隆说,“初葺建福宫,乃在壬戌岁”[2]。这个时间记录与很多清代官私著述是不同的。另外,整座建筑群也是“渐次”完成的。比如碧琳馆,是乾隆十七年添加的[3]。慧曜楼,是乾隆二十三年完成的[4]


建福宫花园地盘为刀把形,实际占地南、西两边都超出了原乾西四、五所的范围,西墙还突破了宫墙。其布局,东侧沿一条轴线,安排了宫殿和佛楼。从南往北,依次是建福门、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存性门、静怡轩、慧曜楼。东侧是以楼阁为中心的花园,即:延春阁为主楼;北部吉云楼、敬胜斋;西部碧琳馆、妙莲花室、凝晖堂;南部堆一座大假山,山顶正中立积翠亭;东南有转角楼玉壶冰和静室;西南有值房。园内建大量游廊,串连起各座建筑。花园广植花木,仅写入乾隆御制诗的,就有红梨花、地栽和盆栽的梅花、牡丹花、芍药花等观赏花,还有翠竹、桧树等常绿品类。碧琳馆的对联“参得王蒙皴法,写将杜甫诗情”,恰当地描述了这座园林的文化意蕴〔图一〕


图一   建福宫花园赏石位置图


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和珍惜这座花园,乾隆三十七年在为自己“归政”预修宁寿宫的时候,西路后花园的北部完全模仿了建福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后来人们称乾隆花园为东花园,建福宫花园为西花园。乾隆帝专为保存它而发布训谕:“朕为皇子时,于雍正五年大婚。自毓庆宫迁居西二所。践祚之后,升为重华宫。其后渐次将四五所构为建福宫、敬胜斋等处,以为几余游憩之地。建置规模,已极美备,无可复加。临御五十五年以来,仰荷昊苍眷佑,寿臻八袠,五代同堂,是重华宫等处实为兴祥所。自即归政以后,亦尚思年节重临,奉时行庆。世世子孙惟当永远奉守。所有宫内陈设规制,亦应仍循其旧,毋事更张。若皇子皇孙,果能善体朕怀,谨守此制,几暇优游,年节行庆,传之奕禩,实为朕所深愿。”[5]因此,终清之世,建福宫花园一直保持了乾隆时期原状,而且收藏了无数古籍珍玩。


1923年6月26日晚9时,一场突发的大火吞噬了这座文化宝库。火灾殃及了花园的北部和西部,东南烧毁至存性门,西南则延伸到中正殿和香云亭。28日凌晨大火才被完全扑灭。过火范围内的全部建筑文物都化为灰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史照片中,还保存了火灾后令人扼腕痛惜的现场景象[6]。此后70余年,“火场”就成了这里的代名词。


200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福宫花园的复建工程正式开工。这项工程,由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故宫博物院与基金会合作管理,故宫古建部设计,故宫修缮中心施工。工程并非简单的建造,而是贯彻了取得国际社会共识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将工程分成三部分:建筑台基以下至地坪的砖石构造,实施遗址保护工程。台基以上的建筑结构和彩画、外装修实施重建工程。建筑室内,按照现代使用需要进行布置和装修工程。重建必须有确切依据,不允许发生主观臆测。建福宫花园的设计依据有两个来源,一是历史文献与清宫档案,故宫博物院组织专业人员查阅,辑成一部数十万字的《紫禁城建福宫花园资料汇编》。二是测绘宁寿宫花园的建筑,既然当年东花园模仿了西花园,现在也可以核验东花园的数据来指导西花园的复原设计。这样,建福宫花园木结构建筑的外观恢复了乾隆初期的景象,还原度极高。遗址保护过程中,建筑台基、柱础、踏跺、栏杆、室内地面的花斑石和金砖,以及室外的假山、地面铺砖和花石子路,凡是历史遗物都尽可能得到了保存和继续使用,当然也包括赏石与各类台座。


二 建福宫花园中赏石的数量与位置


清嘉庆七年,建福宫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挑顶修缮。内务府官员为工程经费呈报过两张清单,一张是经费估算,一张是经费销算,其中准确地申报了石活的类别和数量。估算单有:“添安鱼缸石座二分。换安紫塘石座二分。旧有鼎炉盆瓶缸座七十五分。石桌二张。绣墩四分。仙桥栏板八堂。巡杖柱子十七根。须弥座花台七座,树池二座。沟漏沟盖八分。俱扁光见新。并⋯⋯各作抬运物料、拉运车脚。遮盖剑石、鼎炉、盆景,成搭棚座厂圈等项。⋯⋯御制诗文另行交武英殿镌刻填青。盆景剑石字文扁光剔做填硃见新交御书处办理。”[7]销算单有:“添安青白石鱼缸座二分。换安紫英石炉瓶座二分。并各院内日晷、鼎炉、盆瓶、山石、缸座、试风旗座、棋桌、绣墩、仙桥栏板巡杖柱子、花台、树池见新。......遮盖剑石鼎炉盆景、成搭棚座厂圈并山道展宽等项。”[8]清单告诉我们:1. 建福宫花园石座的种类,可分为露陈鼎炉等座、鱼缸座、山石座、盆景座、须弥座花台,还有试风旗等座。2.旧有各类石座75份,嘉庆七年添、换四份。3. 剑石鼎炉盆景在工程过程中得到了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现场还有数量较多的灯座,档案中并未提及。显然只有这些实用的物件才可以“扁光见新”,而有艺术雕刻的台座是不允许的。


那么在失火之前,这些石座在什么位置上?据观察,御苑赏石的布置有这样几种方式:1. 建筑檐口的台基之下,明间两侧对称布置。2. 在院落一侧的居中位置或是正对门口,独立布置,即“门屏”。3.与假山组合,形成“点景”。建福宫花园也符合这些规律。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清代宫廷画师丁观鹏所绘《太簇始和图》[9],细致地描绘了建福宫的景色。图画中并没有慧曜楼,因此可以断定绘制于乾隆二十三年以前。画面中静怡轩前檐台基之下,东西一字排列着瘦高的石座,上面陈设着鼎炉彝器。延春阁南檐台基下,在明间的台阶与栏杆两侧,对称地排着赏石、铜缸和另一对赏石。四座赏石台座的平面均是椭圆形,台面四周围有铜栏杆。这是与花园建成年代最为贴近、也最为详实的赏石及其陈设位置的形象资料。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史照片中,有一张表现了延春阁东南转角部分。编辑者认为拍摄于1920-1923年。其台基之下东端陈设赏石,然后是铜缸。赏石之座,正是椭圆形的须弥座,上边沿赏石围着铜栏杆,证实《太簇始和图》是完全写实的[10]


1999年我们拍摄的资料当中,延春阁南台基下的陈设,从中间到两侧,铸有“大清嘉庆年造”字样的铜炉一座居中、缸座一对、赏石一对。其赏石形象与历史照片完全一致。我们同时拍摄的大假山北沿的点景陈设中,正好有一对与《太簇始和图》所绘形制相同的椭圆形须弥座赏石。可以推测,在嘉庆年间,赏石被铜缸替换掉并南移,组合成新的景致了。也正因此而未遭回禄之灾,保存状况远好于延春阁下那一对赏石(图片参见后文提到〔图十九〕、〔图二十〕)。


这些石座在建福宫修复工程中是否改变了原来的位置?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驻故宫博物院的邱筱铭小姐提供给我工程档案里的两份资料,一是建福宫花园各院地面的测绘图,一是园内各类残毁石座照片的总汇。对照图纸与现场,可以看到:1.复建工程中园内并未添加任何新的石座。2. 现存石座中,相当多是经过拼对粘接的。3. 一些石座下的地面铺砖,还保留着原始的面貌。比如吉云楼前的院落。乾隆二十一年的档案中有一份奏销工程银两的奏案,工程项目中包括了“吉云楼前成堆黄太湖石点景”的项目[11]。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260多年前的遗迹〔图二〕


图二  吉云楼前黄太湖石点景


我统计,今天的建福宫花园共存赏石台座26处。其中石、座俱全的12处,有座无石的10处,石、座俱残的四处。


三 建福宫花园中赏石台座的年代推断


现存清宫档案中,散见少量随工程同步安设陈设石座的记载。如乾隆九年“今奴才等遵旨将建福宫殿宇地面油饰烫蜡。敬胜斋、凝晖堂改做天沟。惠风亭添做花池、木栏杆等项,销算银一千五百五十七两一钱二分五厘。⋯⋯头所、二所房座改安装修,拆墁地面,粘补油画,糊裱见新,并成做嘉量、石楼、日晷、鼎炉、盆景、陈设石座”[12]。更可贵的是还可以从中见到对石座名称、用途和形制的描述。如:


乾隆十年牙作。十月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内大臣海望、内务府大臣三和奉旨,建福宫前现安石头大钵白世秀带人去收什。钦此[13]


建福宫内添建碧琳馆歇山楼一座,耳楼二座,敧游廊二座,石洞游廊一间。⋯⋯随开旱白玉石八方门桶一座,添做石座三分。铺墁石子地面,成堆太湖山石〔图三〕[14]


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静怡轩现安龟鹤炉四座,照重华宫三所龟鹤炉一样烧古。钦此[15]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内遵旨,碧琳馆八方门添安玉盘石座。......碧琳馆八方门添安旱白玉石碗座二分,各高二尺七寸五分,径一尺六寸。面做细,露明凿做圭角、番荷叶、鸡子混、如意云。上下八达马、珠子、上莲瓣,做细扁光[16]


图三    碧琳馆及旱白玉八方门桶


这些档案为理解石座的名物制度与制作技术提供了思路,也说明建福宫台座有相当一部分是清中期作品。


在《御苑赏石》中,综合宫廷建筑历史与石刻艺术形象的演变,将明清两代的编年历史各分为三个阶段。明代:早期,从明初到天顺朝,积年96年;中期,从成化朝到隆庆朝,积年107年;晚期,万历以后至明亡,积年72年。清代:早期,从顺治到雍正朝,积年91年;中期,含乾隆、嘉庆两朝,积年85年;晚期,从道光到清亡,积年90年。本文延续这个分期。


通过《御苑赏石》的分期实验,可以发现赏石台座艺术形象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变表现出一定的趋势,大约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1.早期以须弥座形式为主,平面主要采取矩形和圆形。以后则形式多样化起来。如须弥座出现多种平面,束腰部分出现多种变体。还有如山形座、器物形座,以至多种层次的器座叠加,只好称之为“复合式”。2.雕刻线条由圆润丰满逐渐发展成纤弱无力。3. 缠枝花卉、流云等形象由灵活生动发展成呆板和程式化的图案;龙纹由粗壮有力发展为细长瘦弱。4. 雕刻深度,早期接近“压地隐起”,以后向“剔地起突”发展,即花纹凸出得越来越高,成为现代所谓的高浮雕。5. 乾隆朝纹样丰富,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因素。一种将“汉文”与夔龙结合的图案盛行,青铜器纹样也被模仿到石刻中来。


至于书中被选作断代标志的因素,都是变化最为敏感的形象,各自的演化规律更为明确。试举数例以图表〔图四〕说明之。


图四   石雕纹饰演变示意图


1. 圭角的剖面尺度和卷云花纹的演变。从石材的剖面观察:圭角做法有两种体系,一是从宋代“龟脚”(清代常写作圭角)延续而来的体系,明中期以后很罕见了。二是从凤阳、南京诞生的新体系。将石材厚度分为三部分,中间一份形成凹槽。早期的上边一份高度大,中间凹槽深;而且石刻的“掏空”也深。大约从清康熙朝开始三份高度基本相等,掏空也越来越浅。从圭角卷云纹的形态观察:早期卷云线圆润流畅疏朗,大约从明晚期开始,两个相邻卷云之间出现直线条。清乾隆时彻底直线化,云纹成了折角方形,最后期变为以直线为主体,而且图案繁复。


2. 莲瓣的形象。台座使用的大多是“宝装莲花”,即莲花瓣用卷云或花瓣来装饰。装饰部分的花瓣凸起来,很像真实花瓣的形态。在凸起的左右和前边刻成花瓣边缘。早期花瓣长度略长于宽度,凸起较低,边缘较窄,前端雕出花瓣的尖。晚期花瓣凸起很高,边缘较宽,前端的尖高高翘起,反过来插到宝装当中。这种翘起的形态在明穆宗、神宗时开始发端,清代乾嘉时期到达顶峰。清代晚期,花瓣长度明显加长,花瓣呆板疲软。


3. “带状纹饰”,是指须弥座上枋、下枋常用图案,一般是从宋代“枝条卷成”类发展而来,现代常称之为“缠枝花卉”,没有花头的“忍冬”“卷草”也应属此类。明代早期,是“两方连续”式结构,花纹圆润,构图丰满,应用非常广泛。明中期,花纹有简化倾向,开始出现“单位纹样”自身对称的构图。大约从雍正朝开始,花纹简单、单位纹样自身对称的样式成为主流。


以下通过照片来介绍建福宫花园里台座,同时利用上文的认识,试推断台座制作的年代。限于笔者知识不足,赏石不能作详细解说。


1-2. 建福门内一对剑石〔图五〕,栽剑石用复合式台座圆盆(钵)。台座分三段:下段覆莲座,中段花罐,上段盆(钵),雕刻西番莲。时代为清中期〔图六〕。同类作品,还有御花园绛雪轩花台前木变石台座,宁寿宫三友轩西剑石台座。


图五    建福门内剑石

图六    建福门内剑石石座


3. 抚辰殿后西侧英石〔图七〕


图七  抚辰殿后西侧英石


4. 抚辰殿后东侧英石〔图八〕。安放英石用复合式台座圆盆(钵)。台座分上下两段,下段方形须弥座,上段圆形的变体须弥座,用荷叶、束腰和仰莲组成,通体雕刻。时代为清中期〔图九〕


图八    抚辰殿后东侧英石

图九    抚辰殿后西侧英石石座


5.  建福宫后西侧英石〔图十〕


图十   建福宫后西侧英石


6. 建福宫后东侧英石〔图十一〕。安放英石用复合式台座方盆。台座下段是平面正方形的须弥座,束腰上下增加枭混层次。上段正方形盆,足雕莲瓣,身雕卷云。时代清中期〔图十二〕。以上三对赏石均未遭火灾,应该还是乾隆时期原状。


图十一  建福宫后东侧英石

图十二   建福宫后英石石座


7-8. 存性门前一对剑石〔图十三〕。它们的石座用须弥座形式,但似乎只是须弥座下半部,与剑石高度相比也显得低矮。圭角正八边形,其上一周行龙花卉,一周覆莲。从纹饰判断为明代晚期。《故宫藏影》所收火场照片中,存性门已经烧光,但是两侧廊的后檐墙还在,鎏金铜狮也完好,所以火灾中剑石与台座也应该无恙〔图十四〕


图十三   存性门前剑石

图十四   存性门前剑石石座


9. 大假山北盆景。盆正面镌刻乾隆诗句,已经有部分文字漫漶不清。幸好《清高宗御制诗二集》第八卷作了收录:“题盆中偃松树歌  一拳之石泰华同,一勺之水溟渤通。于何见之于盆中,一株天下无真松。问年火劫为始终,问形势欲拏云空。春风秋月郁葱葱,梢为华盖身为龙。不随绮里夏黄公,汉廷待诏来东方,铁干硉矹神以丰。忆我盘山曾道逢,又忆貌者苏髯翁东坡有偃松图石渠宝笈中神品也。前遇定武时在冬,吟哦雪浪兴不穷。石盆宛在翁无踪,松乎松乎翠自浓。”此诗应作于乾隆十四年仲春。另外三面镌刻有汪由敦、梁诗正、沈德潜等人奉和之诗。石盆可能是乾隆时期的仿古之作,因为诗中提起作者在定州吟哦的雪浪石,其石盆是宋代遗物。这里方盆的龟脚正是仿宋代的样式,石案腿和托泥,均是非常耗费工料的做法〔图十五〕。另外,在历史照片“建福宫花园积翠亭与广生楼”中,积翠亭下的山腰上陈设一件铜座玉璧,所在位置似乎正在偃松盆景位置稍高处。而今陈设在养心门前的玉璧与照片极其相似[17]。故宫的铜座玉璧应有几件,与盆景是否发生过置换,因缺乏文献,不能妄说,暂且存疑,附记于此。


图十五   大假山北盆景石盆 


12. 大假山北上水石〔图十六〕


图十六    大假山北上水石


13. 大假山北灵璧石〔图十七〕。两块赏石石质不同,但台座样式大小相同,均为正方形平面的须弥座。圭角的卷云与明代晚期一些带有“圈足”的石供器样式相同,时代为明晚期〔图十八〕


图十七    大假山北灵璧石

图十八    上水石石座 


14-15. 大假山北椭圆形须弥座。这一对须弥座用青白石雕凿,技法精良。上下枋和束腰的纹样构图丰满流畅,莲瓣圆润。可能是明中期偏早的作品,同样台座在今北海团城也有保存。这一对台座现在没有陈列赏石,但是崩裂现象比较严重,需要研究改善保存条件〔图十九,图二十〕


图十九   大假山北东侧椭圆形须弥座

图二十    大假山北西侧椭圆形须弥座 


16. 延春阁南檐西侧奇石〔图二十一〕


图二十一    延春阁南檐西侧奇石


17. 延春阁南檐东侧奇石〔图二十二〕。这一对赏石及台座与《太簇始和图》所绘位置及台座形象完全一致。它们都是椭圆形须弥座,与大假山北的一对非常相似。但是仔细观察,所有纹饰都与前者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圭角卷云,显现出清中期的风格,很可能是乾隆时期仿作。


图二十二  延春阁南檐东侧奇石 


18-20. 延春阁东檐台座〔图二十三〕。其中央正对明间者,形制与抚辰殿后清中期复合座下部相同。南北对称布置的山形座,形制与宁寿宫古华轩前的赏石台座相同,均属清中期。


图二十三   延春阁东檐石座


21-22. 延春阁北檐东西对称布置的花斑石圆形须弥座〔图二十四〕。形制与御花园天一之门左右的珊瑚石盆台座完全一致,是明代早期作品。


图二十四    延春阁北檐石座 


23. 碧琳馆八方门内须弥山形座〔图二十五〕,雕刻在八海水之中的九山。形制与宁寿宫内景福宫西侧灵璧石的台座相似,时代属清中期。


图二十五  碧琳馆八方门内石座 


24. 敬胜斋前台阶西侧复合式露陈石座〔图二十六〕。形制与《太簇始和图》静怡轩前陈列鼎炉彝器的石座形象一致,时代属清中期。现在静怡轩前残石座中也有的属于这种石座的构件,故特别加以介绍。


图二十六    敬胜斋前石座


另外,在惠风亭中,陈列有木变石和“造云石”各一,均无座。这两块赏石何时进入宫廷没有记载。在清宫陈设档中,查到道光十九年和光绪二年均有惠风亭设“木变石一块,木座。造云石一块,花梨木座”的记载。因为现在没有台座,也就略过了。


附记:本文所引用清宫档案,大部分通过故宫博物院内网查阅。原件大部分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号是档案馆的编号。内网上查不到的,从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建福宫花园资料汇编》转引。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为本文写作和拍摄提供了便利。古建部杨新成同志制作了平面图,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宋仁桃)


[1]丁文父:《御苑赏石》,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0年。

[2]乾隆四十四年御制《建福宫题句》,(清)于敏中等奉敕撰:《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六,页24b。

[3]见《内务府奏案》,档案号05-0123-05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

[4]《内务府奏案》,档案号05-0163-026。关于建福宫花园建造始末,本文不过多涉及。请参阅周苏琴:《建福宫及其花园始建年代考》,载《禁城营缮纪》,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

[5]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三四六,乾隆五十五年春正月甲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并见(清)庆桂等著:《国朝宫史续编》卷四,故宫博物院铅字排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3)。

[6]参阅单霁翔主编:《故宫藏影》页214-215,故宫出版社,2014年。

[7]《内务府奏案》,档案号05-0494-075。

[8]《内务府奏案》,档案号05-0499-2-3。

[9]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宫室楼阁之美——界画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2000年。

[10]前揭《故宫藏影》,页213。

[11]《内务府奏案》,档案号05-0145-059。

[12]《内务府奏案》,乾隆九年十一月,档案号05-0067-023。

[13]清《内务府活计档》,85,3407-3410,转引自前揭周苏琴《紫禁城建福宫花园资料汇编》,页375。

[14]《内务府奏案》,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五日,档案号05-0123-050。

[15]清《内务府活计档》,96,3441-3446,转引自前揭周苏琴《紫禁城建福宫花园资料汇编》,页325。

[16]《内务府奏案》,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转引自前揭周苏琴《紫禁城建福宫花园资料汇编》,页140。

[17]前揭《故宫藏影》,页214、154。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此为晋宏逵:《故宫建福宫花园的赏石台座》全文,原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yuankan@dpm.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邮政编号:100009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