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宫院刊 | 赵国英:画家与收藏家:王鉴与南北鉴藏界的关系网络

赵国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09-15

本文以清初画家王鉴的交游创作为脉络,梳理了明末清初南北方书画鉴藏界的关系网络,其中既包含传统文化世家、收藏家,也包括古董商和好事者。一方面,他们相互观赏或买卖书画,在民间形成一定的鉴赏风气和商业网络;另一方面,画家通过参与鉴赏活动,得以开阔视野,促进了其艺术风格的变化。王鉴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由追仿董巨“元四家”向泛宗多家绘画风格的转变。


画家与收藏家:
王鉴与南北鉴藏界的关系网络



赵 国 英



王鉴与收藏家的交往在明末就开始了。王鉴观赏他们的藏画有几种情形:一是随董其昌一起观画,如观张修羽的藏画;二是在官署时,收藏家携画上门相示,如周敏仲;三是王鉴到藏家处所观赏,如袁环中、王仲和。王鉴所观赏到的这些明末鉴藏家的作品,多属于南宗的董巨与“元四家”一系的,除了董其昌的藏画,这些作品是王鉴早年得以建立董巨与“元四家”绘画风格的原型之一。入清以后,王鉴与收藏家、好事者及古董书画商人的往来更加频繁,而新接触的这些藏画,则是王鉴绘画发展进入泛宗多家风格的原型和渊源。

一 王鉴与鉴藏家及文人的交游

现所知曾为王鉴绘画风格提供过作品原型的明末鉴藏家,大约有张修羽父子、周敏仲、袁环中等。

“张修羽名觐宸,字仲钦,丹徒人,修羽其别号也。所藏法书名画甚富。其子名孝思,字则之,世传古书画常见其藏印。”[1]〔图一〕张修羽与董其昌交好,董其昌不但自己常在其家中赏鉴,且介绍王时敏前往观画,也曾带王鉴一起借观书画。


〔图一〕 明张孝思跋五代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卷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董其昌《致王时敏八札》,其第八札中提到张修羽,云:“宰工犹在事,亦老亲家为知己颂德之会。且刘侯未与考选,固亦无所嫌也。张修羽会见致意。不一。二十四日,名正肃,左冲。”

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记载:“《法华经》七卷,白厚宋纸,阔大梵本,本色字,朱丝界行,不款。京口张修羽所藏还当,商之高明者。”[2]将张修羽列入鉴藏家中。

从现所知的资料来看,王鉴与张修羽的关系算不上密切,王鉴仅随董其昌一起前往张修羽家中借观黄公望《秋山图》轴[3],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这仅有的一次来往,却被与传为神话的《秋山图》紧紧联系在一起,且令王鉴自此与《秋山图》结下不解之缘,一生中多次仿《秋山图》之意而创作〔图二〕。张修羽父子的藏画是王鉴早年学习董巨与元四家风格绘画的来源之一,《秋山图》则为王鉴认识黄子久另一绘画风格的启蒙。


〔图二〕 清王鉴 《秋山图》 轴

上海博物馆藏

王鉴与周敏仲的交往也是在明末。王鉴画跋称:“云林《幽涧寒松图》,周敏仲曾携过余秣陵署中,相与叹赏,同观者为王遂东佥宪、李小湾宗伯,屈指二十九年矣,今归郡中友人处。昨小春望日,复得纵观,不胜欣幸。因思衡山先生题自画诗句中有‘三十年来头白尽,画中犹作故人看’。恰为余七日赋也。雨窗戏仿倪意,并书数语,以志感慨云。辛丑冬十二月望后二日,王鉴。”[4]〔图三〕按二十九年前,约为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此时王鉴尚在南京刑部任上。


〔图三〕 清王鉴 《仿云林幽涧寒松图》 轴

上海博物馆藏

周敏仲与明末书画鉴赏家张丑来往频繁。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记载:“周敏仲新装王维《雪霁捕鱼图》一,绢本,浅绛色。笔法秀雅,布景清逸,后有班惟志、仇远、白珽、张雨等七跋。虽未敢定为真右丞,决非宋元画史可及。堪比王敬美家《江干雪意卷》也。”“敏仲又示赵幹《江行初雪图》,前有赵幹题名,字奇古可爱。”[5]

袁环中,即袁枢,对其生平的记载以张庚《国朝画征录》最为详细:“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别号石寓,睢州人。父可立,明大司马,即万历中直言销籍,天启时忤铛再销籍者也。吴次尾《剥复录》所载不同。枢以荫官刑曹,终养在籍,崇祯末‘流寇’犯境,枢破家资,大募乡民御‘寇’,保城有功,南都起为睢陈道,归之任,未几复还南都卒。枢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工书画,为华亭董宗伯、孟津王觉斯所推许。山水出入董巨子久间,光华清寂,其摹梅花道人所临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气韵冲淡,绰有古趣,今藏同里蒋郎中家。所写折枝花,有白阳山人风致。余游睢见先生遗墨及所藏旧迹,皆精雅,其风期?略可想见,而郎中又为余述先生生平,遂慨慕景仰无已云。白苎村桑者曰:黎君袁君,皆前明人也,而向之辑谱者未之及,黎君虽为竹垞朱太守收入诗综,而不及其画。余以二君既不可入是编,又恐或湮没,故附著之,以备后人采取焉。”[6]

王鉴在画跋中多次提到与袁环中一起赏画、易画的情况,此人可以说是明末时王鉴在书画鉴藏方面的挚友。袁环中与董其昌、王铎的关系也很密切,董其昌所藏名画不少都转归于他所有。袁环中得到董其昌的藏画,现所知者多为精品,其中不乏王鉴先后见于董其昌、袁环中处的画作,如董源《夏山图》卷及《潇湘图》卷、巨然真迹、吴镇《溪山深秀图》等。这些书画是王鉴早期认识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宗绘画风格的原型,王鉴对于董巨画风的认识最初就是建立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的。

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小春,王鉴时年四十六岁,由于在袁环中署中再次见到曾为董其昌所藏的巨然绘画,王鉴非常感慨,次日便作《仿巨然真迹图》,并于上题跋曰:“董宗伯所藏巨然真迹,今归袁环中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余丙子年曾见于宗伯斋头,今得复还旧观,为之三叹,漫仿其意,不识合作否?壬午小春,王鉴识。”[7]

王鉴《仿董源山水》卷跋:“董文敏原藏北苑画卷,乃贾秋壑故物。余丙子九月,谒文敏公于华亭,出此鉴赏,真稀世之宝。后归袁环中司农,每形于梦寐。已亥秋仲,雨坐弇园,返师其意,愧未能仿佛万一,掷笔为之汗流。王鉴识。”这件贾秋壑旧藏董源,就是董源的《夏山图》卷[8]〔图四〕 。


〔图四〕 五代董源 《夏山图》 卷  

上海博物馆藏

 “梅道人《溪山深秀图》轴为董文敏所藏,余曾借观数月,后归袁环中宪副。”[9]

此外还有原为王鉴所有,后归袁环中的作品,如王鉴《德溪隐居图》卷跋中提到:“余向年得董源长卷于长安,后为袁司农易去,三十年来未见有真迹,深悔曩时轻相弃也。今岁戊申仲秋,寓居半塘,因追思前卷,漫作此图,带一漏万,不能仿佛,掷笔惘然。王鉴。”[10]

“余昔年有巨然《赤壁图》,归之袁副宪已三十余载,尚能记其笔法,闲窗漫师之,恐未免桓司马似刘司空,无所不恨耳。”[11]

此外,王鉴早年在南京徐六岳处观董源绘画。王鉴《溪山萧寺图》轴自题:“余昔年在白下许六岳上公借观北苑《溪山萧寺图》,笔法遒美,元气灵通,时形梦寐,客窗昔纷,漫师其意,不敢求形似也。辛丑秋初,娄东王鉴。”[12]

明清之际与王鉴交往频繁的鉴藏家还有孙承泽,二人同为王铎、王仲和的好友。孙承泽(1592-1676)在明末清初改朝易代的社会动荡中,经历相当复杂。他曾为明给事中,后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中任职,入清以来又在清廷中供职多年,官至吏部左侍郎,顺治十年引退[13]。南明弘光时定入“从贼案”,清初列入《贰臣传》。退居之后,潜心著述,在清初学术界颇负盛名。作为学者和大鉴藏家,孙承泽著作等身,著述达43种之多,涉猎范围囊括经、史、子、集四大部[14]。清初的士人多与之论交,被誉为遗民典范的顾炎武亦与之交往频繁[15]。孙承泽最有成就的领域是史事、舆地和书画及古器物鉴赏。成书于顺治庚子的《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著录所藏及寓目书画的专著。此书乾隆时选入《四库全书》中,四库馆臣虽对孙承泽身事两朝之行为漫加攻击,但对此书却颇为看重,称“其人可薄,其书未可薄也”[16]。该书至今仍为艺术史界和鉴藏界的经典之作。孙承泽的收藏及其鉴赏水平,在清初北方的私家收藏中,可谓首屈一指。缪荃孙言:“京师收藏之富,清初无逾孙退谷,盖大内之物,经乱皆散逸民间。退谷家京师,又善赏鉴,故奇迹秘玩咸归焉。”[17]

王鉴与孙承泽的交往建立在鉴赏法书名画的共同兴趣之上的。王鉴在画跋中多次追忆在孙承泽处赏其所藏古代名家画作的经历,以及自己观感和事后对这些名作的反复临仿。王鉴结识孙承泽,大约是在明末出任廉州太守之前,但是真正得以纵观孙承泽的藏画,应该是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王鉴前往北京之时。这次王鉴观画范围极广,不但有属于南宗正脉的董源、巨然、元四家的绘画,还有属于北宗的李唐等人的绘画。

王鉴所观孙承泽藏画,据现所知的王鉴画跋资料有董源《溪山萧寺图》轴、巨然《溪山无尽图》轴和《林汀远渚图》轴、燕文贵绘画、王蒙《溪山仙馆图》轴等,此外还有北宗绘画如唐寅《仿李唐白云萧寺图》轴,是对王鉴认识北宗绘画产生过很大影响的风格原型。这些名作对王鉴入清以后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学曾名列“画中九友”之一,既是画家又有古书画的收藏,他与王鉴、孙承泽都曾交往密切。据陶元藻记载[18]

张学曾字尔唯,号约庵,会稽人。由中书出仕吴郡太守,自幼好画,仿董北苑。尝为周栎园作数幅,极为程青溪所赏,题云:“此道寥寥,得其解者,唯约庵吾友差足与语,不复多见矣。”曹秋岳题云:“笔势空苍,吐纳北苑,不作元人佻薄气。”栎园则称为:“真迂倪画派,萧疏简远,移入诗中,可入香山、苏州两庑。”吴梅村《画中九友歌》,约庵其一也。诗云:“姑苏太守今僧繇,问事不省张两眸。振笔忽起风飕飕,连纸十丈神明道。”又题其画云:“请看韦白新诗句,能作苏州刺史无。”亦倾倒殊甚矣。

王鉴在北京时曾与孙承泽等人一起为张学曾赴苏州太守任饯行,有关这次饯行的记载有两种不同的版本,见于孙承泽的《庚子销夏记》和刘体仁的《七颂堂识小录》,虽对参加的其他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孙承泽、王鉴与张学曾三个主要人物却一直没变。孙承泽在著录巨然的《林汀远渚图》时道:“巨然《林汀远渚图》,见于画谱。巨然师法董源而能出于己意,至老年之笔更造平淡,妙绝千古。此图政老年笔也。⋯⋯张尔唯,名学曾,善画,家藏江贯道《长江图》一卷,赴苏州太守任,携一樽并卷来山中相别,时太仓王元照、东粤陈路若俱在,开樽展卷,极称江卷之胜。余独无言,徐出巨然卷共阅,觉江卷退舍,盖长江图虽得意之作,然无浑然天成之致,故知巨然不易到也。”[19]

刘体仁的记载为:“江贯道《长江万里图》,张尔唯学曾所藏,顺治甲午赴苏州太守任,孙北海、龚孝升、曹秋岳三先生偕王元照、王文孙于都门宴别,各出所藏名迹相较。诸公欲裂而分之,尔唯大有窘色。北海集古句戏之曰:‘剪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一座绝倒。”[20]

王鉴画跋中有与张学曾联舟南下的回忆及观赏其藏画的记载。王鉴在康熙八年《仿古山水册》第四开自题:“余乙未年与张约庵使君联舟南下,出其所藏江贯道长卷见示,妙有幽微澹远之致,得纵观两月,忽忽将二十寒暑矣。此图仿之,不免邯郸学步之诮。何如何如?湘碧鉴。”

王鉴题石谷画中有对张学曾的追念之语,该段跋语亦见于《染香庵画跋》第一条:“今得遇此顿还旧观,不意石谷之艺一至此极。独念白首时移,故交零落,约庵墓木已拱,此余之所以悲喜交集者也。”[21]

张学曾题王鉴绘画中有对两人友情的追忆:“曩在都门,王廉州时为比部郎,余与孙伯观中翰、陆叔度明经、王志石[22]司农晨夕往还,共论琴画。别来廿载,廉州挂冠归娄东,余承乏吴郡。先是廉州游济上,归时,余将解组矣。会晤甚难,动阔旬月,欲如曩日,过从无间,好友追攀,岂可复得也。廉州罢郡在强仕之年,顾盼林泉,肆力画苑,笔墨之妙,海内推为冠冕。吴自沈文后,兹道久已荒榛,得廉州而复震,予获观其盛大,为吴门吐气,故乐得而称道焉。客有持此画来索题,知为得意之作,余不暇论,惟有深服其画品之高,并叙其俯仰今昔之情如此。丙申中春,会稽张学曾。”[23]

王鉴还曾与庄淡庵、韩古洲、王仲和一起赏画。

关于庄淡庵,张庚《国朝画征录》记载,庄冏生“号淡庵居士,武进人。山水小景,荒率有笔趣,画兰亦秀发”[24]

顺治九年,王鉴在半塘(今苏州),与庄淡庵、王仲和、韩古洲等书画收藏家以及古书画商人吴其贞一起活动,共同观赏书画。庄淡庵所藏巨然《烟浮远岫图》对王鉴的画法产生过不少影响[25]。以至于在二十年之后,当王鉴看到王石谷为笪重光所作《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轴[26]时,依然不胜感慨,不但在为石谷画所作题跋中追忆此事,而且在随后的两年中一再临仿此图,其中《仿巨然山水图》轴与《烟浮远岫图》轴[27]仍留存于世。

吴其贞在其《书画记》中也著录了庄淡庵的收藏[28]

董北苑《风雨归庄图》大绢画一幅⋯⋯此观于庄淡庵先生吴门园上。先生讳冏生,字玉聪,武进人。应会先生仲子也,登丁亥进士。长于临池丹青,雅好古玩。家多收藏,大都得于旧内者。⋯⋯ 

壬辰四月二十二日,同庄淡庵、王元照观于半塘韩古周家。古周,宗伯之子,所藏皆宗伯物,尤宝此二卷,寝食不离者数十年。右军卷后为马惟善总戎以千金购去,进奉大内。

王鉴在为亦老年翁藏倪瓒《自书诗稿》题跋时,回忆起在韩古洲处观赏过王右军的《黄庭内景经》,称:“倪云林品行高洁,诗画绝伦,在元季诸贤中推为第一。至其临池,端楷遒美,俨似六朝风格。余曾见韩雷阳古洲珍藏《黄庭内景经》,笔法如天骏腾空,白云出岫,非唐、宋名家所能仿佛。今册中字法,宛然此经,乃知古人学有渊源,不苟且率意。亦老年翁风流逸俊,绝似云林。故同气相感,苦心购求,得其诗百余首,汇成一册,置之邺架,薰以旃檀,供以名卉。此册得所归矣。余何幸衰年俗眼,得展观竟日,惟有合掌顶礼而已。乙卯春初,娄东王鉴谨识。”[29]

王仲和,曾任金衢道,河南孟津人,王铎(觉斯)胞弟,吴其贞曾在其家观画:“此五图在苏城观于前金衢道王仲和先生之寓。⋯⋯笃好古玩,所得名器多甚。人有借观者,则尽出布于堂上,令人应接不暇。”孙承泽书中亦有关于王仲和居水木清华的记载[30]。顺治十三年,王鉴在《仿范宽山水图》轴〔图五〕跋中提及在王仲和家观所藏范宽画之事。


〔图五〕 清王鉴 《仿范宽山水图》 轴  

上海博物馆藏

二 王鉴与好事者、古董书画商人的交往

曾与王鉴交往的北方“好事者”中,王长安是颇为重要的一位。“王长安名永宁,为吴三桂婿。撤藩事在康熙十二年(1673),此后则王长安死矣”[31]。刘体仁的《七颂堂识小录》中称王长安为王额驸。此人喜好古书画,闻有名迹不惜重金购买,惜眼力欠佳,鉴赏水平不高,收藏品中有精品,也有赝品,可谓当时极富财力的好事者。王长安与王时敏、王鉴、王翚以及恽寿平都有往来,他即是那位在恽寿平的记载中购得京口张修羽所藏黄公望《秋山图》轴的贵戚[32]。后因“滇黔逆作,永宁惧而先死”[33]

王长安的收藏见于刘体仁记载的有“颜鲁公《鹿脯帖》真迹在常州一旧家,今为王长安购得”,“褚河南《儿宽赞》真迹,为王长安所得。岁丁未(康熙六年,1667)见之京师”,“王额驸长安又出一玉杯⋯⋯ ”[34]恽寿平见过王长安所藏燕文贵《长江图》,“向在王长安家见燕文贵《长江图》,其山岚汀渚,树林篱落,人烟楼阁,水村渔舍,帆樯舟楫,曲尽其妙。石谷取意作江岸图致佳,千里江山收之盈尺,可谓能工远势者矣”[35]

当时王长安居住在吴门拙政园,王时敏曾前往其所居的苏州拙政园观赏巨然《烟浮远岫图》[36],王鉴也曾有前往拙政园观画的记载。

吴其贞是与王鉴有所往来的古书画商,他曾到王鉴家中观画,如吴其贞在著录关仝《溪山积雪图》绢画一卷时称:“此过太仓观王元照弇园之上。”[37]吴其贞还曾与王鉴、庄淡庵一起到收藏家家中观画,如“(王右军《内景黄庭经》小楷书一卷、宋徽宗《临卫贤高士图》绢画一幅)于壬辰四月二十二日同庄淡庵、王元照观于半塘韩古洲家”[38]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私家鉴藏界,出身于古董书画商人世家的王越石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人物。他穿插于著名鉴藏家、画家、收藏世家以及古董商人之间,观画、买画、卖画、易画,活动频繁。他“目力过人”,却又“为人狡甚”,善于作假,在王鉴的名作《梦境图》轴的题跋中,就有关于王越石以假充真,将假王蒙《南村草堂图》售与“闲仲叔祖”的相关记载。

而晚明著名鉴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王越石的记载,亦印证了王鉴《梦境图》中对王越石人品的描述,张丑在记载“越石又示云林《雨后空林生白烟》大幅”时,特附小注加以说明:“越石为人有才无行,生平专以说骗为事,诈伪百出,而颇有真见。余故误与之游,亦鸡鸣狗盗之流亚也。”[39]此外,张丑书中多次记载与越石叔侄互相观画的活动:“吴道子《旃檀神像》,神品上,近从吴廷所归之王越石。”[40]“越石示吴道子《旃檀神像》”[41]。“越石舟中瞻对著色僦居城东图,是云林绝品,为之喜而不寐”[42]。“是日又见王越石(按别本无王越石三字)王叔明《南村草堂》一轴,纸本浅绛色,笔法清逸,脱尽画家蹊径,真绝品也。此图为班彦功作”[43]

明末的鉴赏家李日华亦与王越石交往。他在跋赵子昂正书《玄妙观三门记》中道:“越石于天启之元得文敏所书殿记于清溪曹起莘家。展至后段,觉语脉龃龉,深以为惑。后三年又得三门记于五茸何氏,阅之乃悟其首尾互装。向非越石嗜古徇奇,遇即收之,则延津之合难矣。⋯⋯崇祯己巳秋日,东吴李日华。”[44]

吴其贞与越石叔侄的来往更加频繁,《书画记》中多处记载并简单介绍其生平:“唐宋元人小画册二本计四十八页⋯⋯展子虔春山游骑图绢画一小帧⋯⋯王叔明破窗风雨图纸画一卷⋯⋯以上三图观于王越石。越石居安人,与黄黄石为姑表兄弟,系颙若亲叔也。一门数代皆货骨董,目力过人。惟越石名著天下,士庶莫不服膺。客游二十年始归,特携诸玩物访余于怡春堂,盘桓三日而返。时壬午五月既望日。”[45]

王鉴与张先三(又名先山、见阳、应甲)也有交往。王时敏在致石谷书札中多次提及“清河君”到其家访购书画,而王鉴在其中极力周旋以免真迹落入清河君之手:

弟比来窘悴亦甚,质货路绝,计唯旧迹可藉变易。但彼贩者多,真赏者少。凡以访购来言者,概拟丸泥封断,毕此残年。⋯⋯昨胶东清河氏不远千里至娄,炤翁为介,于弟所藏北苑、大痴中欲拔其尤者二帧,赖炤翁极力周旋,幸不折阅。精华既去,画苑无光,晚景更无聊。自念采集良苦,宝不啻性命。今以势迫,割弃阿堵,用之则尽。性命一去不可复得巡回心腑,能不伧然!⋯⋯[46]

清河君又谴人来问关仝真迹、大年《湖庄清夏图》,云不惜重购。弟未忍轻弃,婉言辞之。但此迹藏之甚秘,外人何以闻之[47]

清河君再来娄上,好尚竟成两截。先所赏诸缣概不着眼,惟必欲得《曹娥真迹》,然所许之值不及陈生所言之半,何能轻掷也!

最后,《曹娥真迹》还是归了“清河君”。

此清河君为何人?当代美术史研究者蔡星仪认为:“这位胶东清河氏即是孙承泽,他不远千里来到娄东,找到王鉴(炤翁)介绍去见王时敏,乘王时敏经济窘迫之际,意欲以势将他收藏的董源、黄公望的作品中最精的两幅低价强购,王鉴极力周旋才没能到手。这里孙承泽的霸道、王鉴的人品都宛然在目前了。”[48]且不说孙承泽的人品是否如此,将胶东清河氏理解为孙承泽,实误。所幸《曹娥真迹》现仍存世,藏辽宁省博物馆。卷之后隔水上有一方朱文方印,印文尚可辨析,为“东海张应甲字先三号希逸宝藏书画印”[49],这方印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亦可得到证明:“张应甲(顺治年间),字先山、希逸,山东胶州人。”[50]

吴修的《青霞馆论画绝句》中有论及此事的诗句:“赚兰亭画返娄东,阅百年应爱护同。片语重题归北苑,千秋定论重思翁。北苑赚兰亭图,绢细如纸,其色微有青光。向传是巨然笔,董思翁定为北苑,题识上方。王烟客暮年书画尽归北燕张见阳,惟此图与大痴陡壑密林坚守不与。乾隆间,毕涧飞由吴门缪氏购归娄东,复得南田、石谷二临本,以三轴装为一匣。”[51]

曹溶在跋赵松雪《鹊华秋色图》卷时,提到该卷已归胶东张先山:“卷藏金沙旧家,今归胶州张先三。鹊华两山有灵,故使主人涉江数千里,攫取此卷还其乡也。曹溶题于双溪舟中。”[52]

吴其贞在著录赵松雪《鹊华秋色图》纸画一卷、黄大痴《秋水图》纸画一小幅和马远《梅溪图》绢画一幅三件名画时说:“以上三图是张先山携至吴门,访余于庄家园上,观赏终日不能释手。先山,山东胶州人,阀阅世家。乃翁笃好书画,广于考究,古今记录凡有书法名画在江南者,命先山访而收之。为余指教某物在某家,所获去颇多耳。时癸卯正月十日。”[53]

王鉴与唐宇昭也有交往,并曾作题唐云客(宇昭)像赞,但此条被编入《清晖赠言》中,题目已失,不知所云,容易误解为题赠王石谷,实际是题赠唐宇昭。今依王宝仁《娄水文征》特为指出,并录全文于下[54]

其性好逸,不乘车而带笠;其志倦游,故适陇而骑牛;所未忘者,诗书之乐,遂欲效儿宽之挂角;所最明者,出处之科,亦不为宁戚之扣歌;虽令子绝艺远出乎戴嵩之上,而乃翁高致愿从乎李耳之徒。吾无以名之,强名之曰:古贤托迹之图。


总之,清初画家与鉴藏家的交往很频繁,其中不乏有权势的贵宦阶级。对此,有学者指出:“如果仅就绘画的范围来看,清初的大收藏家及重要的美术赞持者几乎全为这种人物(贵宦阶级)。宋荦在其《论画绝句》中点到的当代重要鉴赏家如孙承泽(侍郎)、梁清标(相国)、卞永誉(中丞)、高士奇(詹事)、周亮工(侍郎)、曹溶(侍郎)都是政府的高官权臣,连他自己亦是久任地方大吏,颇得皇帝的宠信,这种现象实在是明代时无法想象的。清时的画家也确实与这班文化权贵有密切的来往。”[55]

这一时期的古董商与世家、收藏家、画家、绘画史家的交往亦相当频繁。比如吴其贞、王越石、张范我、张先三互相间的观赏、买卖书画,且从他们与姜二酋、庄淡庵、韩古洲、唐云客相往来,与画家王鉴、蓝瑛共同观画之中,均可看出这时民间私家书画鉴藏风气的盛行与活动的频繁。

三 鉴藏家与王鉴本人绘画

王鉴与朋友的交游大多是围绕着书画展开的:朋友生日不能亲自参加,作画遥寄祝贺之情[56];与挚友馨之分手,送画以作纪念,因其腿脚不好,不方便常常外出游玩,特地作仿古画册多页,以供其卧游[57];好友赴任,先是与朋友一起为之饯行,饮酒赏画,吟诗作赋[58];后又两人联舟南下,蓬窗相对,出古书画相与赏鉴[59]

从与收藏家的往来看,王鉴时常主动到收藏者家中借观书画。前辈董其昌家[60]、王时敏家、同里王文恪家、苏州拙政园王长安家[61]、白下许六岳家[62],均曾令王鉴“时得纵观”。他也曾在朋友署中观画,如袁环中得到曾为董其昌收藏的绘画,王鉴前往其官署中观赏,回来之后即追思画意而作画[63]

一些知友了解王鉴嗜好古书画之情,得到名品即携带书画上门请其赏鉴。宋荔裳得到黄公望著名的《浮岚暖翠》轴,欣喜之余,携至娄东,与王鉴共同鉴赏达数日之久[64]。鉴藏家庄淡庵收得巨然佳作《烟浮远岫图》轴[65]携画至王鉴处共赏。王鉴于顺治六年游历至武陵(今杭州),晚辈张公祖携示“元四家”绘画观赏[66]

当时的鉴藏家也很看重王鉴的绘画。王鉴曾言尝临董源绘画为孙少宰取去,《临董源溪山图》卷跋:“余向在长安见北苑《溪山卷》,妙有幽微淡远之致,曾一临之,为孙少宰取去。”[67]顺治十一年的北京之行,梁清标、曹溶曾请王鉴画《草堂图》,虽当时未应,亦可从中看出他们对王鉴绘画水平的肯定与欣赏[68]

从现所知的资料来看,王鉴有部分绘画是为生计所作商品画。这些作品基本上是王鉴被动,求画者主动,求画者有些是托王鉴的好友代为求画,更多情况下则是本人即王鉴的知友,直接向王鉴提前定制,如苏州半塘的大千父子就是王鉴绘画的痴爱者,也可以理解为王鉴绘画的赞助人之一。为他们绘画,王鉴很用心。现存王鉴绘画中,为大千父子所创作的绘画不仅数量多,且质量亦属上乘。

康熙八年己酉(1669)新春,王鉴暂住于半塘精舍。大千为其父诞辰而向王鉴预先定制巨幅十二条屏。完成后,王鉴在画上题曰:“己酉新春,寓半塘精舍,大千道兄过访,以尊翁公济先生六十华诞在癸丑(康熙十二年,1673)小春,预出绢素索余拙笔,为时岁华封之祝。特仿古十二帧以应之。娄东王鉴。”[69]竟然提前四年就预约,从中可见王鉴不轻易为人绘画的事实,这也是现存王鉴绘画数量少的原因之一。而王鉴为之所作绘画非常用心,为现存王鉴绘画的精品之一,该画现藏南京博物院。并且,到了大千父诞辰时,王鉴又特意作画赠之。上海博物馆藏有王鉴为济老作《仿赵孟頫山水》。扇页画上自题:“癸丑冬日,仿赵文敏笔,祝济老亲翁大寿。王鉴。”[70]

同年初夏,王鉴又至苏州半塘。大千父子再次向王鉴求画,大千之父公济求得王鉴所作《清溪渔隐图》扇册十六开。王鉴题跋:“己酉初夏,仿赵文敏清溪渔隐,似公济老亲翁。王鉴。”[71]

大千本人请王鉴绘制《仿古巨册》十六开。陆时化道:“宣德纸本,水墨。珍藏如新,皆杰作。”[72]王鉴题跋:“今夏避暑于半塘,禅室大千道兄出笺索拙笔,淹留两月,始得小景数帧。虽有志仿古,竟未能梦见万一,恃大老知爱,自为我藏拙也。己酉九秋,娄水王鉴识。”画中所仿内容除了董巨、元四家绘画以外,尚有范宽、米氏云山、燕文贵、郑僖、许道宁、曹云西、赵文敏诸家。

朋友求王鉴为某人而作画,也是王鉴所作商品画的一种形式。有祝寿者,如孚翁求其为扆老六十初度而作,“乙丑夏五月,孚翁嘱笔奉祝扆老年翁六秩初度。王鉴”〔图六〕。“秋光爽人,戏弄笔墨,漫师其法,不求形似也。友人索赠石倩词兄文寿。已亥秋仲,王鉴”[73]


〔图六〕 清王鉴 《青绿山水》 轴

康熙十四年(1675)作  上海博物馆藏

个别求画人会对绘画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请王鉴为其临摹某件具体作品,如王鉴曾为同里张王治(敉庵)临摹王时敏藏沈周绘画,王时敏题云:“此图旧藏练川给谏玉海李公家,董宗伯数向余称为白石翁生平杰作。余遂从次君彝仲购之,珍袭已三十年。丙申初夏,敉庵大谏借观,属湘碧郡伯临摹副本,笔光墨采,咄咄逼真,百余年后复睹石翁化身示现,亦一奇也,展玩不觉叫绝。”[74]

大部分的求画者则无太多的具体限制与要求,所求多为王鉴最擅长的内容,只是“求其仿古”,而王鉴则有时依据求画者的爱好而决定所画的具体内容。如“穆如社兄喜黄大痴绘画,故仿黄缩本以赠之”。王鉴康熙元年曾于重阳后三日(农历九月)、嘉平(农历十二月)先后两次为穆如作仿古画册。其一为《仿宋元山水》十开〔图七〕,纸本,高一尺三寸,阔一尺二分,题云:“宋元大家皆从右丞正脉,故南宗独盛,然知之者不易。穆如社兄具千金法眼,雅深笔墨之癖。属余仿古,不揣愚陋,勉以十帧应之,不禁小巫气索矣。壬寅重阳后三日,弟鉴。”[75]三月后,又为穆如作仿黄公望缩本册,纸本水墨,高六寸六分,阔四寸四分,王鉴自题:“元季大家皆宗董巨,各有所得。梅道人得其势;王叔明得其厚;倪元镇得其韵;黄子久得其神。然子久风格尤妙,真迹亦不易见,惟华亭董文敏及吾娄王奉常收藏,一一如天球拱璧,余何幸皆得纵观。但云烟过眼不复记忆,有负奇遘,如《浮岚暖翠》、《夏山》、《沙碛》,为子久生平得意之作,更为笔墨至宝,时形诸梦寐,穆如社兄出此册索画,因见其雅好子久,遂追思所见,漫仿十帧请正。不识虎贲,得似中郎否?幸有以教之。壬寅嘉平,娄东社弟王鉴识。”[76]


〔图七〕 清王鉴 《仿宋元山水》 十开

故宫博物院藏

穆如其人虽无太多资料可考,但从王鉴多次为之作画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好朋友。穆如非常喜爱王鉴的绘画,可以说是又一位具有一定西方赞助人意义的王鉴绘画爱好者。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盛 洁)


[1]启功:《启功丛稿》页304,中华书局,1981年。
[2](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二,页58,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3]王鉴《仿黄公望陡壑密林图》,故宫博物院藏,详见王鉴画跋。
[4]王鉴《仿云林幽涧寒松图》轴,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冬十二月,现藏上海博物馆。
[5]均见(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页187,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6](清)张庚:《国朝画征录》卷后明人附录,见于安澜《画史丛书》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7]王鉴《仿巨然真迹图》,(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
[8]王鉴《仿董源山水卷》,顺治十六年已亥(1659)秋仲。黄君璧《白云堂藏画》卷上,页140,台北:国泰美术馆,1981年。
[9]王鉴《溪山深秀图》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0]康熙七年戊申(1668),私人藏画。见郑威:《王鉴年谱》,《朵云》1989年第3期,页107。
[11]王鉴《仿古巨册》,纸本水墨,康熙八年。著录于前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页1160。
[12]王鉴《溪山萧寺图轴》,纸本水墨,藏处不详,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著录于(清)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一三,中华书局,1937年。按:徐六岳一作许六岳。
[13]王钟翰:《清史列传》卷七九,中华书局,1987年。
[14]刘淼:《孙承泽及其著述》,《典籍与文物》1995年第3期,页18-24。
[15]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页348,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三,子部艺术类二,页968,中华书局,1983年。
[17]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页30,商务印书馆,1958年。
[18](清)陶元藻:《越画见闻》卷上,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第二册,页1582,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19](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见《美术丛书》第一册,页58。
[21](清)王宝仁:《娄水文征》卷三九,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
[22]郑威《王鉴年谱》为“王志不”,实误。参见前揭郑威《王鉴年谱》,页98。
[23]王鉴《仿王蒙山水图》轴,纸本墨笔,纵93.3厘米,横40.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王鉴自题:“丙申春初,仿叔明笔于定慧禅寺。王鉴。”钤“玄照”白方。张学曾题跋于诗堂。钤引首“广汉”朱长方,款下“张学曾印”朱方、“尔唯”白方。著录于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六,清宣统乌程庞氏上海刻本;《王鉴精品集》图八,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4]前揭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上。
[25]顺治年间巨然《烟浮远岫图》尚为庄淡庵收藏,可见于王鉴为王翚《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轴跋。
[26]1672年作,美国Morse夫妇藏画,见Roderick Whitfield(韦陀) and Wen Fong(方闻), In Pursuit of Antiquity(趋古): Chinese Paintings of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Earl Morse, Princeton, N.J.: The Art Museum, Princeton University. 1969. p.117.

[27]1674年作,重庆市博物馆藏,绢本墨笔。
[28](清)吴其贞:《书画记》卷三,页246、25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壬辰为顺治九年(1652),此次所观二卷为王右军《内景黄庭经小楷书》一卷,宋徽宗《临卫协高士图》绢画一幅。
[29]王鉴跋倪瓒《自书诗稿》,《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十五。有关韩世能、韩逢禧与韩古洲之间的关系,以及韩古洲家所藏,王鉴在书画题跋中亦有记载。韩古洲为明朝著名收藏家韩世能之孙,韩逢禧之子。韩世能(明隆庆-万历),号存良、敬堂,江苏苏州人,有《云东拾草》。款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页1513,文物出版社,1987年;韩逢禧(明万历六年-清顺治十年后,1578-1653后)号朝延、半山老人,江苏苏州人,世能子。收藏印有“家在虎丘半塘之间”(前揭《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页1515)。顾复在记载展子虔《春游图》(即《游春图》)时也证实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郡中韩宗伯所藏,其子古周太守宝爱而不轻出示人。庚子春仲四日,得请观焉。”见前揭顾复《平生壮观》卷六,页12。按:韩古洲一作韩古周。
[30]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三,页290;前揭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二、卷一一。
[31]前揭启功《启功丛稿》,页304。
[32]恽寿平有《记秋山图始末》手稿,上海博物馆藏。
[33](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八,转引自前揭启功《启功丛稿》,页304。
[34]以上见前揭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页57-58。
[35](清)恽寿平:《南田画跋》卷二,《美术丛书》第三册,页2428。
[36]“跋石谷《临巨然烟浮远岫图》”,(清)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页79,宣统二年(1910)瓯钵罗室刻本。
[37]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四,页377。
[38]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三,页250。
[39]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355。
[40]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396。
[41]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396。
[42]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354。
[43]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400。
[44]前揭张丑《清河书画舫》,页402。
[45]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二,页193。
[46](清)王翚:《清晖阁赠贻尺牍》卷上,页二。
[47]前揭王翚《清晖阁赠贻尺牍》卷上,页五。
[48]见蔡星仪:《王鉴》,载《中国历代画家大观·清(上)》页19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49]见《晋唐宋元书画国宝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50]前揭《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页1005-1006。
[51](清)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见《美术丛书》第二册,页1046。
[52]曹溶题赵松雪《鹊华秋色图》卷。
[53]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五,页474。此外书中还有其他关于张先三的藏画的记录,如钱舜举《半山桃花图》纸画一小卷、钱舜举《春山游骑图》纸画一幅、小李将军《龙舟图》绢画一卷,“以上三图观于张先三吴门寓。时癸卯正月二十日”。见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五,页476;颜鲁公《刘中使帖》“明季已入石矣。余后游姑苏再观于曹秋岳先生寓,而翼明题识已为人汰去。过嘉禾姚水翁又得观之。今属之山东张先生矣。”因吴书六卷,按时间顺序排列,此条虽未有明确的纪年,但在书中排在乙亥十二月六日之前,故颜真卿《刘中使帖》在张先三手中的时间应也在乙亥十二月六日前。见前揭吴其贞《书画记》卷一,页58。
[54]前揭王宝仁《娄水文征》卷三九,页22。
[55]石守谦:《石涛、王原祁合作〈兰竹图〉的问题》,见《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页775,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56]王鉴为彦博作《云壑松阴图》轴。
[57]王鉴为馨之作《仿古山水册》。
[58]前揭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
[59]王鉴《仿惠崇花溪渔隐图》扇跋,故宫博物院藏。
[60]王鉴《关山秋霁图》轴,康熙九年,广州市美术馆藏。
[61]王鉴《溪亭山色图》轴跋,故宫博物院藏。
[62]王鉴《溪山萧寺图》轴跋,顺治十八年。
[63]王鉴《仿董源山水》卷跋。
[64]王鉴《浮岚暖翠图》轴跋,康熙十三年,南京博物院藏。
[65]见王翚《仿巨然烟浮远岫图轴》上王鉴跋语,前揭Roderick Whitfield and Wen Fong, In Pursuit of Antiquity, P.117

[66]王鉴《四家灵气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67]王鉴《仿北苑溪山图》轴,绢本水墨,高四尺七寸六分,阔一尺七寸四分,藏处不详,顺治十六年己亥秋仲(1659)。著录于前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页13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前揭郑威《王鉴年谱》,页100。
[68]王鉴《梦境图》轴题跋,故宫博物院藏。
[69]王鉴为大千之尊翁公济六十华诞《仿古山水图十二屏》,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八年已酉新春(1669)。著录于《中国名画集》第五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页59,文物出版社,1997年。
[70]王鉴为公济诞辰所作绘画,纸本设色,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冬日,时年七十六岁。著录于前揭郑威《王鉴年谱》,页112。
[71]王鉴为公济作《清溪渔隐图扇》册十六开,纸本设色,纵29.14厘米,横51.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康熙八年已酉(1669)初夏。著录于《清朝书画谱》页6;《名人书画集》第十三册;《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三册,页59。
[72]前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
[73]王鉴《仿北苑溪山图》轴,前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
[74]见王鉴《临石田长幅》王时敏跋,前揭王时敏《王奉常书画题跋》卷上,页21。
[75]王鉴《仿宋元山水册》,康熙元年壬寅(1662)重阳后三日,故宫博物院藏。著录于(清)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卷上;《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二册,页83;前揭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页130。
[76]藏处不详,康熙元年壬寅(1662)嘉平,时年六十五岁。著录于前揭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前揭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页131。

文章由作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读者阅读、选购纸本期刊。

敬请阅读:

此为赵国英《画家与收藏家:王鉴与南北鉴藏界的关系网络》全文,原文刊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10期。


故宫院刊学术期刊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欢迎关注天猫

故宫博物院

出版旗舰店

立即抢购微信

故宫博物院

微信故宫书店

立即抢购长按,识别二维码,选购纸本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出版周期: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452-7402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1202/G2

语种:汉语

开本:16开

国内邮发代号:2-411,国外发行代号:MO101

每期定价:25元

订阅方式:

1、邮局统一订购

     国内邮发代号:2-411

2、线上订阅购买

    天猫淘宝旗舰店:ggcbs.tmall.com

    店内查找“期刊悦读”,选购

    点选上文二维码,通过天猫旗舰店或微信书店下单订购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yuankan@dpm.org.cn

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

邮政编号:100009

更多学术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故宫博物院院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