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州旧时的风月场所,不是所有妓女都是婊子!

2018-04-08 雨汐 福州小鱼网


当年的上下杭作为福州的十里洋场,每每夜幕降临就会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声色犬马的景象。那些青楼的女子只剩下了纵情声色和妖冶放荡的印象,她们的身影早已湮没在风尘之中。


△民国时期的妓女陪客人打麻将


历史的季风或许能够吹散重重迷雾,却始终无法揭开她们脸上轻薄的面纱。只能从遗世的书画,传奇的故事中去品位她们独有的风雅和气节。我们只能透过那些残存的建筑,穿越尘封的历史,领略下杭“青楼一条街”里发生的爱恨情仇。


△杏花天旧址


福州排在第一的青楼才女:慕碧云



“斜照搴珠箔,飞花糁玉杯。

春潮将旧恨,一日一回来。”

                    ------慕碧云


"一过清明倍黯然,万愁俱到落花前。

通辞婢让红鹦鹉,抱病人如白杜鹃。

南浦阿谁还送别?东风似此又孤眠。

从来不下伤春泪,也算无情负少年!”


------慕碧云


“懒向红窗理玉笙,禁烟才过便清明。

碧桃开尽,还有几多春?

风过难寻飞絮影,雨余怕听卖花声。

阴阴天气,容易是黄昏。”


------慕碧云


△《南浦秋波录》的目录页


“秦淮八艳”的故事因《板桥杂记》而流传于世,但我们福州人可能还不知道清朝的张际亮先生,曾经为几十位福州的青楼女子做过传,即《南浦秋波录》一书。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叫慕碧云的青楼才女,“能为诗词”,但多病善愁,每每茉莉花开,就持花而泣。


慕碧云的家住在闽江边的苍霞山,现在的闽江大桥西岸,再往西就是洪山桥了。养母叫林秋霞,是当年色艺冠绝一时的名妓,慕碧云就是在她的丽春院里长大的。慕碧云从小就聪明灵俐,皮肤白蜇,五官美艳,见到她的人,都认为是图画里才有的美人。




养母秋霞在福州城里早已艳名远播,前来丽春院寻欢猎艳的公子哥儿络绎不绝。而一见慕碧云,都为其倾倒。所以许多富贵文雅人士前来访问,她从来都是卖脸不卖身。


养母秋霞多次迫其接客,她都宁死不屈。她说:“那些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不足与我为偶。婚姻必须由我作主,若相逼,只有一死相酬。”


直到一南京书生姓余,年仅20岁,才貌出众,与福建巡抚有世谊,故来游福州。仅数月,即有人介绍与慕碧云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见面数次,即私订婚约。但养母提出非要数千金,方可让慕碧云脱籍从良。


余生只得回家筹款。临行前,以半年为期,即要在当年8月1日前赶到福州,办理脱籍手续。余生回家后,过五个月筹得5000两银后来福州接慕碧云完婚。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余生坐的船至钱塘江口,一时风雨大作,船不得不抛锚,以此耽误了半个月。


福州这边,慕碧云望眼欲穿,苦等至8月1日还不见余生来,养母迫使慕碧云在8月14日夜登上台湾盐商江某之船。并说:“此盐商家财万贯,若嫁他一生荣华富贵。”慕碧云见约期已过,只得陪酒唱歌,歌声婉转凄凉,满座皆惊!歌罢,慕碧云即缓缓走向船头,抬头看月道:“今晡月色皎洁。”说罢,遂投入闽江中,盐商急派人泅水救捞,无奈波涛汹涌,徒唤奈何。


翌日中午,余生风尘仆仆地赶到,见院内人声鼎沸,才知道慕碧云已为自己殉情。于是拿出数百银子,令人在万寿桥捞出遗体,为之备棺收殓。另以3000两银给老鸨,说:“这是碧云赎身之款,遗体应归我所有。”乃雇人将棺材运至南京,葬于莫愁湖畔,并立碑镌刻“爱妻慕碧云之墓”。余生可谓情痴。



福州头牌名妓花怜卿竟因染鸦片而自尽


从前,福州有位头牌名妓叫花怜卿,有闭月羞花之貌。榕城狎客称她为“花国总统”。


花国选举,是旧时妓女的选美活动。所谓“花国总统”,无非是其中最美妓女之“雅称”。对于参加评选的青楼女子来说,是她们改变命运的大好时机,因为一旦走红,便如女明星一般,不但身价上涨,财源滚滚,而且找到了踏入上流社会的捷径。



“花国总统”花怜卿来往会客之中,选中本埠一石姓缙绅之子,石少爷当时在法院任法官。两人情投意合,私定终身。


当时花小姐久有从良之志,故私蓄颇充。婚期之日,榕垣报刊以《君须怜我,我怜卿——记花国总统花怜卿女士结婚韵事》为标题,进行了报道。一时洛阳纸贵。花怜卿于结婚当日,坐花轿过门,婚礼隆重。当时银镶浦婆奶山一带,人山人海,争睹新娘花容月貌。


婚后不久,花怜卿寂寞难耐,染上鸦片烟瘾,石少爷被其熏陶亦不能自拔。夫妻双双坠入销金窟。数年之内,石少爷财产尽数典当光。花怜卿羞愧不敢见人,遂悬梁自尽。


△民国妓女


双杭地名潭尾街的由来


最后,再说一个双杭地名故事。潭尾街有家妓院,里面有个风尘女子杏花和富家子包少爷相好多年,相约结成伉俪。某日,包少爷要回家取钱,和杏花分手一段时间。等到两人再相见时,包少爷衣裳褴褛,一副落魄相,杏花拒绝相见。


包少爷见杏花如此势利,一气之下,烧毁了同船运来的檀香床。顿时,檀香气味弥漫了整条街,连街尾气味也很浓郁。因“檀”和“潭”福州话读音相近,从此,这条街便被称为潭尾街。而这个故事也被编为闽剧,名为《纱窗外》。


△如今的潭尾街依然带着当年繁华的印记


所谓如花美眷,也只是在那时的星空下,如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就这般,付与了似水流年。


走在承载无数记忆的上下杭巷弄里,我们再也看不到当年热闹非凡的“白面厝”。我们只能透过今天这些门牌号:中平路61号、中平路143号、中平路145号、元春巷2号、状元弄15号、牛弓街、保家弄……去探寻当年那些在命运中苦苦挣扎,谋生谋爱亦谋理想的青楼女子的爱与恨。



资料来源:福州晚报/福州城事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雨汐


点击图片查看对应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