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发现】 中国第一所大学为何诞生在天津

2017-06-30 上官婉婉 天大神经工程

1844年,在常州青果巷附近的龙溪,盛宣怀出生了。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是个较为开明的官员,从小就教导盛宣怀要致力于“有用之学”。盛宣怀三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于是弃学而经世,从此与经营洋务结下了一生之缘,还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



初涉教育因经营电报需要

1870年,经人推荐,盛宣怀进入李鸿章的团队,成为幕僚之一。而就在这一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开始了洋务运动。

李鸿章到任后,即接管、整顿、扩充了天津机器局,使其发展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近代化兵工厂。1872年,李鸿章创立轮船招商局;1879年,首先架设从北塘到天津的电报线路,次年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洋务运动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地位,这当中都能找到盛宣怀的身影。

1880年9月,李鸿章奏准设立南北洋电报,盛宣怀参与了电报创设的全过程,并成为总办,全权办理。这一年,盛宣怀37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盛宣怀开始涉足教育行业。

筹办电报局时,他就建议设立电报学堂培养人才,李鸿章采纳了。毕竟电报是新鲜玩意儿,原计划这个学堂只办一期,但是在架设津沪电报线时,盛宣怀发现电报局对于电报学堂很依赖,如果没有毕业学生,电报局的工作将变得很麻烦,于是他申请将天津电报学堂增办一年。一年后,人才需求骤增,盛宣怀赶紧又请求延续一年,并申请扩招。

办学期间,盛宣怀明确提出,必须在电报技术上替代洋人,因此要求学生不能仅仅会打电报,还必须学会测量远近、实验电力、修理机器、修理电缆等各种技术。盛宣怀还选了8名优秀学生,责成洋教习专门教授“测验之法”;选3名优秀学生派到大北公司(当时的外资公司,经营对外电报业务)学习修理电报机器之法。

盛宣怀满怀信心地认为,照这样下去,一年以后,群才毕集,可以逐渐撤掉洋匠。后来事实证明,盛宣怀做到了,天津电报学堂也因此长期办了下去。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变成了培养人才的教育内行。



“甲午”战败促成教育救国

1894年盛宣怀整整50岁,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对战争全局的了解,对战争失败的感触,让他“病榻拊膺长叹”,他对李鸿章说,中国必须乘时变法,发奋自强。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开办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堂。

盛宣怀创建北洋大学堂,绝非偶然之举。早在1892年,他就与在中国开办学校的美国学者丁家立研究在天津按照美国大学模式建立一所大学。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隆隆的炮声使中国人振聋发聩,使中国的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震惊和醒悟。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急于寻找“自强”“求治”之道。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公车上书”,主张改良政体,“废科举,兴学校”,并指出目前学“西学”是“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认为学“西学”应建立高层次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

康梁的思想得到盛宣怀的认同。1895年他拟《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呈直隶总督王文韶,提出“拟请设立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各一所以资造就人才”。王文韶据此上奏给光绪皇帝的《津海关道盛宣怀创办西学学堂禀明立案由》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



天津是现代教育的沃土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之所以落址天津,不能不说当时的津沽大地存在着适合的土壤。

洋务运动让天津成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城市,先进的科技、先进的工业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这需要大量新型人才,于是在天津就有了新式教育的基础,比如中国第一个电报学堂、第一个水雷学堂、第一个水师学堂等都在天津诞生。新式教育还培养了新思维的人才。中国第一批留学生——120名留美幼童是从天津派往美国的,当他们回国服务时,超过80%的学子被安排在天津。



天津有多国租界,往来中外人士很多。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己建造的铁路诞生在天津,建造铁路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李鸿章的洋顾问德璀琳就曾向李鸿章建议创办现代大学,培养新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这样一个创办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动议,终于在十年之后,由盛宣怀变成了现实。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津大学神经工程与康复实验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