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书评展示|续写读书分享旅程




优秀书评展示

·2022 SPRING·


历时四个月的“给年味儿添一瓣书香 | 寻找寒假读书达人”活动,即将结束,我们收到了许多同学的书评,有照片,有录音,有摘抄,有随笔,小编在这里对所有的参与者表示深深的感谢,拜大家鼎力支持,真的是随着大家一篇篇书评温暖着小编,从寒冬来到了如今花开满地的春天。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不能一一展示小编深表歉意。还有同学询问活动结束后还想写书评跟大家分享怎么办?我们也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自助借还机处留下笔和纸,欢迎乐于分享读后感,愿意交流心得体会的同学继续书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分享的美妙旅程。


Chapter.1

吴冰倩

《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评



索书号:G792/A0309-1

心得体会:

这本书能够帮助广大读书爱好者解决以下两大痛点:无脑读书,读完一本书不知道在讲什么?读完就忘记之前所读的内容? 

读书不仅要读懂书,也要学会评价,给出自己的理性判断,主动实践有益于自我提升的内容或者理论,当心不可把一本书视作绝对的正确。




Chapter.2

汪心怡

醉比簪花,梦了一生

——赏析《红楼梦》之林黛玉

索书号:I242.4/C1813

     

千回百转,岁月迢迢,几千年来,溯游从之,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名著,至今给中国的群众们仍然带来了不凡的影响,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那个时代的特征,它以封建贵族青年之间的悲欢离合为书引子,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当时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而它的爱情悲剧是别的文学作品所没有的,它以此区别与其他的作品,并且有着自己的光芒和特点。

在那个颠倒混乱的时代里,有思想的人逐渐发声,在迷离与徘徊中向前,在挣脱与痛苦中向前,《红楼梦》便是这样一个时代的社会缩影,书中有很多令人遐想的场景,而且在书中采取的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仍然值得我们分析和探索。

众所周知,林黛玉是比较脆弱的,她的行为处事都是情绪化的,这也为人物后续的发展进行了铺垫,而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我们无法阐述谁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我们只能够根据人物成长的背景进行分析和探索,这样才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林黛玉从小生活在水生火热中,她不够自信,却足够敏感,在贾府的生活更是令人难以理解。

很多人都觉得林黛玉的性格比较奇怪,弯弯绕绕,和贾宝玉的相处也比较令人惊讶,然后这样的人物却成为红楼梦中最令人费解的角色,在研究林黛玉这个人物过程中,我们要理解她生活的背景,由此才能综合地分析人物的异同,葬花的一幕似乎仍在眼前,哭哭啼啼的林黛玉令人心疼不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林黛玉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群的缩影,她们敏感多疑,只期待唯一,与人相处时,也总是令人难以接近,一旦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就会一闷头走下去,后来得病的林黛玉更加脆弱,其心理特点与个人事迹生活离不开关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光芒时刻,也有每个时代的黯淡时刻,当我们退出这一小段的时代背景,站在中国发展的几千年历史的平台上来看时,就会发现,封建主义这一部分的历史是极其具有研究价值的。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头脑清楚,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进行研究如此进行剖析才能够综合全面的反映出一个书籍的真实状态。



Chapter.3

蒲姝

《一个人的朝圣》书评

索书号:I561.45/J1219

一个人,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是自我救赎,自我发现,以及爱的回归之旅。哈罗德•弗莱,六十岁退休,与隔阂颇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淡地重复着,直到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多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写给他的信,信中写自己患癌症,故写信前来告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而悲伤的他给奎妮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也引出了自己和奎琳之间的往事,奎琳与他十分合拍,哈罗德可以把任何事说与奎琳,而后来奎琳因帮哈罗德承担罪责而被老板开除后,他俩就失去了联系,直到这封信的到来;他感受到了人的善良友好,客店旅人,酒保,没有孩子的女人,远足的男人,喜欢简奥斯汀的女人,骑自行车的母亲,医生,著名演员等等,当他在与这些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去与人相处,如何去爱人,因此他也缓和了自己与妻子的关系,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继续向前走着,最终凭借着自己走下去奎妮就会活下去的信念,哈罗德由南到北,横跨整个英格兰,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和悲伤疗愈。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很不幸,哈罗德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母亲在他小时候便离家出走了,父亲酗酒之余还会带回各种阿姨,畸形的家庭关系无法让人拥有爱人的能力,父亲没有,他的儿子哈罗德同样没有。婚后的哈罗德希望能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他的妻子也在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家的温暖,然而哈罗德依然缺乏爱人的能力和勇气,他和儿子戴维的相处方式同样畸形,他没有从父亲那里获得应有的爱,他的儿子也没有。而埋葬一切的是二十年前哈罗德亲手埋葬了他的儿子,那一刻开始,随之逝去的不只有他们的孩子,还有和妻子莫琳之间的爱,他和妻子同样失去了自我,他们陷入了各自的孤独。

而这封信的到达,这场旅行的出发,改变了哈罗德,也改变了莫琳,哈罗德在前行的路上并非没有遭遇挫折,并非没有想过放弃,身体的伤痛,前路的未知都让他想要退缩,但加油站女孩给他的启发,路上遇到各形各色的好心人,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妻子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都让他收获了前行的动力,同时他也变得越来越有名气,一时间各地新闻媒体大肆报道,众人争相成为朝圣者,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也许离自己本心中的那个朝圣越来越远了,于是他趁着夜色悄悄离开人群,重新踏上一个人的朝圣之旅。最后他终于到达那家医院,虽然奎琳已经离开了,但也许因为他一路走来的信念支撑着奎琳在弥留之际仍然带着笑容,保持活力,最后走的也很安详,我想这就是朝圣的伟大之处吧。



Chapter.4

 蒲汇汇

《撒哈拉的故事》书评


索书号:I267/S10

大概是在二月里一次部门值班等校车的时候,看到逸夫图书馆外石墩上的撒哈拉,我果断的买了下来。高三看完了三分之二,如今想把她当做一本新书来读。

 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爱她的勇敢,爱她的善良,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却又有我行我素之美,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她勇敢,热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于是,她果断的踏上了沙漠之行。不是旅游,是打算久住。沙漠的环境令我毛骨悚然,三毛只身前往,我服气;沙漠的封闭,令我望而却步,三毛过出了不一样的浪漫,我服气。我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我想正因为不知道和许多的无法解释,所以她是勇敢的,一个女人,如此这般勇敢,我爱了。她善良单纯。她让我更加相信世界上是存在电视剧女主角般善良的人的。

她在《芳邻》中写到了和撒哈拉威人做邻居的经历,他们总是来要千奇百怪的东西,又偷吃天台上的水。不过,三毛并不气恼,反而感谢这些邻居让她沙漠的日子变得五光十色。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在被周围的人不断地索取,不断地压榨,没有一丝回报的情况下,是怎样还能做到不破口大骂,淡如止水的。我就在想,现在好像没有这样无目的的帮助别人的人了吧。毕竟太难做到了。而在《哑奴》中,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和哑奴一家人成为了好朋友,一直无私地接济他们,却在羞愧自己无法帮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同时,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哑奴全力的回报,也令我动容。然而,让我惊呆的是娃娃新娘这一篇。给我的感觉就是极其气愤,极其的无耻下流。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居然已经到了要结婚的年纪,这一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撒哈拉威结婚的经过,这个过程简直难以相信,结婚不挣扎,事后居然要被人取笑,这居然还是个风俗,这叫一个生长发育还不成熟的小女孩如何承担这一切,她幼小的心灵就由挣扎这一刻起被划下了深深的一道痕迹。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等到阿布弟拿着一块染着血迹的白布走出房间时,他的朋友们就开始呼叫起来,声音里形容不出的暧昧。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没错,三毛说的一点也没错,所谓的结婚仪式,就是摧残女人的身心,不过,对于撒哈拉威人来说,女人的地位十分卑贱,即使如此,也不可以这样子来对待一个小女孩,姑卡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啊!对于这种我永远也无法理解的习俗,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反正我也不能改变什么,我也不能过于愤怒,毕竟生活在这种大沙漠里,这种奇葩的习俗的养成也不是不可能的。站在撒哈拉威人的角度去想这个奇葩的风俗,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个习俗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奇葩,而是十分的正常。只是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也就不同了。我不知道如今二十一世纪的撒哈拉人是否还是这样,我只知道我不喜欢,我非常厌恶。

整本书结束后,我为姑卡的早婚感到震惊,为沙仑的痴情感到悲哀,为哑奴的善良感到温暖,也为他悲剧性的结局感到不忍;我为那个无名军曹感到伤感,为巴西里和沙伊达的苦恋感到心悸,为鲁阿感到叹惋,为荷西感到惋惜,为三毛感到无奈与痛心。如今大多数人接受的版本是三毛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再一次被她的勇气所折服,我也觉得无比的惋惜,但是正如三毛所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她或者是去追随荷西,又或者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续写她久违的乡愁情书。

我真的非常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或许我可以感应到我久违的乡愁。


Chapter.5

部分优秀书评照片合集


END

往期推荐

科普防疫十五问

图书馆清明节开放安排通知

“七秩校庆”好声音赏|专业评分98.5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馆长邮箱:lib@swust.edu.cn

制作:阅读推广部608923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