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影视 | 这部小孩子的纪录片,狂揽十二项国际大奖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也没有退路的跑道。”
——本片导演干超
“不行!没有!再来!”
一声声命令,砸在一个个跳入画面的小男孩身上。
镜头固定在红色的背景前,像是这个发出口令的男人的双眼。
“我跟你讲了一百遍了!”
影片一开始,用几个词就把气氛基调定下——
严肃,压抑,辛苦,是这里的常态。
《红跑道》
豆瓣8.3,却只有一千多人看过。
这部46分钟的纪录片,获得了十二项国际大奖。
2009休斯顿电影节白金奖(Platinuma ward)
上海国际电视节社会类金奖
巴塞罗那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奖
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美国电影学院SILVERD OCS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第68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墨西哥国际纪录片节特别奖
韩国EIDF国际纪录片荣誉奖
黑山电视节纪录片单元银奖
……
一部记录练体操的小孩子的影片。
他们大多是学龄前的小娃娃,带着自己心中的渴望,父母家人的期盼,来到这里。
在教练的训斥下,几个穿着短裤的小男孩依次翻入画面。
原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耍赖的年纪,却在教练的斥责声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影片围绕着四个家庭,讲述了他们出于家庭环境而走上体操这条路。
阿南,从幼儿园开始练体操,自尊心强,爱哭鼻子。
一次动作没做好,被教练说了几句,站在一旁哭了起来。
但他们都知道:“在这里,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于是,他哭着鼻子继续完成下一组动作。
阿南家是开小商店的,妈妈刚过三十,岁月的磨砺使她苍老很多。
阿南的两个哥哥曾经也练体操,但都被劝退,所以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阿南身上。
阿南妈妈会上香祈祷,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平安安。
保佑阿南可以练好体操。
还有一对梳着小辫子的兄弟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下训回家的他们俩,会被爷爷检查“功课”。
“连续做!不要落地!”
他们的爷爷不慈祥,反而像教练一样严格。
爷爷的工作很辛苦,为了抚养两个孙子。
任劳任怨干着别人嫌脏嫌累的活,为的是多挣一点钱。
有一次,在队里的比赛中,哥哥得了最后一名没有零食奖励。
小伙伴们都在谈论着自己得到的零食,只有他鼻子一抽一抽的站在一边。
为了更专心的练体操,爷爷带着他们来到了理发店,削发明志。
女队里的王露凝,家里让她练体操只为增强体质。
但小姑娘个性要强,肯吃苦,对自己要求很高。
练习臂力时,咬紧牙关,虽然已经累的没有力气,但还是不停的向上扒,争取撑得久一点。
教练按着她的手,给她掐着表,帮助她养成和自己较劲的习惯。
另一个小姑娘邓彤,练单杠的时候,手磨破了皮。
爸爸给她上药的时候,她疼的哭了起来,妈妈说,那我们不要练体操了好不好?
她哭着摇了摇头,还要练。
因为她想长大后得奖牌,给爸妈买大房子住。
受伤的地方会结成茧,是我们的盔甲,也是我们的徽章。
爸爸每天会陪着她坐船去训练馆练体操,在船上小邓彤也不忘记压腿。
在幼儿园上美术课时,她得到了一枚金牌,在小朋友们都出去后。
她站在小板凳上,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带着金牌,不时整理着头发。
最后和镜子里的自己鞠了一躬,仿佛这样会和颁奖台上的情景更像。
夺得奖牌,似乎在她的梦想中,扎下根基。
影片运用固定镜头,来讲述这些孩子们的生活与训练。
以旁观者的视角,平和地反应了他们在“体制”下,在家人的期盼和教练的训练下,是如何成长蜕变的。
影片把特写放在了他们稚嫩的面孔上。
训练中的迷茫与坚持。
比赛中的认真与努力。
夜晚中的隐忍与泪水。
当他们吃着棒棒糖,在幼儿园和老师一起唱着儿歌的时候,我们方才明白——
他们只是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子。
但当电视里播放着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365天的晚会时,他们欢呼雀跃。
当他们坐在观众席上,看着比自己大很多的体操运动员在比赛时,他们目不转睛。
他们不仅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也是一群心有冠军梦的运动员。
红色,这个充斥着影片的背景颜色,代表活力,生命和不屈,更代表朝阳。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他们当然知道,顶尖的奖牌只有三块。
生活不可能顺遂人意,辛酸和不易总是相伴左右。
影片借这些练体操的孩子,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
一种我们感同身受的现状。
我们从小又何尝不被父母期待,背负着责任与期盼,站在生活既定的跑道上。
同样,这条跑道没有尽头,也不能回头。
转自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