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力哥眼中的《芈月传》(21世纪中国改革的命运)

2016-02-06 力哥 力哥说理财


记得2012年4月,力哥和力嫂一起去各家亲戚送结婚请帖,看到各家亲戚家里的电视上都在放《甄嬛传》,然而力哥向来不喜欢国产电视剧,更不喜欢清宫戏,而像《甄嬛传》、《步步惊心》这种架空历史的虚构清宫戏,寡人更是灰常不感冒。所以尽管当年出现了“家家争睹甄嬛传”的收视盛况,但力哥至今也没看过。


不过最近在各大卫视热播的《芈月传》,力哥却有一集没一集看到现在。主要是因为芈月是历史真实人物,战国的时代背景也比清朝好玩得多,而看到现在,《芈月传》的内容基本上还算五分实,五分虚,大的历史事件和脉络基本还是忠于史实的。


但看着看着,那个中国史学界极为重要的问题再次跳入了力哥的脑袋:为什么最后一统天下的是秦国?


历史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常见的是两种理论,一种是地理决定论,一种是改革决定论。


地理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秦创国之初就占有地利之便,驻守雍州,帮周王室挡西边的子弹,不让西戎游牧民族(比如和芈月有一腿的义渠王)再往东进犯中原。雍州就是关中,关中就是四关中间的肥沃的渭河平原,东南西北各有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天险,易守难攻,在与西方游牧民族的征战中,秦的兵力不断扩张,战斗力不断变强,越战越能打,当然也越打越野蛮,文化上长期落后于山东诸国。而在与山东诸国争霸的时候,秦在强大的时候可以出击关外,攻城略地,弱小的时候可以退守关内,休养生息,进退自如,所以从春秋到战国,500年间始终能在列强征战中处于第一梯队,而山东六国之间互相没有像秦国那样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你打我,我打你,最后相互消耗,就容易让西边的秦国悄悄借机崛起,而当秦不经意间崛起成第一大国,最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和实力,其他国家想要联合起来对抗的时候,又由于地理原因,往往难以攻破函谷关,而每次五国伐秦联盟溃败,都会引发秦乘机反击,攻城略地,几次下来,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就成就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力哥一直认为在决定历史走向的时候,地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秦统一天下的问题上,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人。


而改革决定论实际上说的就是人的作用。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说白了,就是人治社会,一朝天子一朝臣个,法律神马的都是跟人走的,皇帝换了,什么法都可以推翻,什么法又都可以新设,先帝明明说好的事情,新上台的皇帝就可以赖账。晚晴之所以会打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实和鸦片真没关系,是因为中国皇帝习惯了自己签下的条约协定可以不遵守,人家英国人是为了惩罚你违约才再来打你一次的,把你首都占了,圆明园烧了,这才知道……哦,原来天真的变了。


所以一个王朝要持续崛起,就需要N代明君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不断给这个王朝积攒正能量。这在汉、唐、宋、明、清的前期,都能发现。而秦、西晋、隋都二世而亡,和二世皇帝的错误执政方向都有直接关系。


让我们回到秦崛起的历史语境中——


春秋时代,周王室多少还是保留了一些权威的,仁义礼乐这套东西各诸侯国多少还是有所顾忌的,加上并没有哪个大国可以强大到超越其他大国合起来的实力,所以根据博弈论,大国之间的征战必然会反复走向实力再平衡,既不管是齐强、晋强还是楚强,其他次强国家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首强,首强就会被削弱,导致大家轮流称霸,排排坐吃果果。


加上当时周分封了很多国家,柿子总是先捡软的捏,所以大国自然会优先歼灭周围那些小国。但就像甲午战争后,日本想一口气吃下辽东半岛,所以俄国就联合法德来制衡日本,作为弱国,中国就一直在各大国之间不断周旋,“间于齐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国就是大国争霸的棋子,一会儿被灭国,一会儿又为了成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被复国,而大国之间为了保存实力,互相的征战就会有所尺度,往往打的都是有限战,而不是灭国战,即以削弱你的实力,让你割点地皮,然后大家继续修好外交……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情况变了。


一是因为在不断的征战过程中,国家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十多个国家,其中最强的就是我们历史课上都知道的战国七雄,外加鲁、宋、卫、越、郑、中山什么的,最后也都被七雄灭了。再要争霸下去,缓冲的余地就更小了,强国就不得不和强国硬碰硬,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各个大国其实都已经意识到,再这样发展下去,天下必然会被某个最强国家重新一统,而各国的明君强主其实都有这样的野心报复,所以战争的惨烈程度大幅提高了,而到了战国后期,秦逐渐发展成单独一强的时候,战争就更惨烈了,最典型的就是秦赵长平之战。


二是因为东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农耕技术有了提高,铁器和牛耕开始广泛运用,生产力有了明显提升,耕地多了,粮食多了,人口也就逐渐多了,但人口增速又很快超过了粮食增长速度,就会导致人口外迁,所以中原农耕文明的传播范围也大幅扩张了,尤其是向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扩张了,而各地区特产不一,贸易也在不断扩张,但接下去就要说到历史书上评价秦始皇功绩时说的了,那时候各国车不同轨,书不同文,度量衡不一样,货币也不一样,这就给各国交流和贸易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这也是《芈月传》中,秦惠文王赢驷和芈月交流时多次提到的,所以从经济学家角度看,天下一统是最符合经济理性的选择,能增进天下人的福祉,用政治正确的话说,叫统一是历史潮流。


然而发展到了战国中期,各国其实都遇到了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难题,这个问题也是欧洲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遇到的,并且欧洲用了1000年的中世纪也没有很好解决,那就是封建社会体制对社会动员能力的巨大限制。


我们今天说封建社会,一般指从战国到清这两千多年时间,但这是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结果,中国历史上如果要说出现过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封建社会,那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加上缺乏统治技术,周王朝在灭亡殷商后,无法有效统治那么广大的地区,所以就采取分封各路诸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封同姓诸侯,后来各种异姓的达官显贵军功显赫之人也都领了自己的封地,而这些被封了属地建立了自己的“国“的公侯们,随着自己封地的不断扩大,又开始继续分封“大夫”,而每一级下属只对自己上级负责,即国君只对周天子负责,而大夫只对国君负责,即领导的领导不是我的领导。那发展到最后,各诸侯国的君主就会越来越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而各诸侯国内部,各个实力越来越强的大夫就逐渐发展成了这个国家的贵族阶层,他们互相通婚,垄断官位,吞并土地,成为了一个一个小国王,这样国君想要征发全国之力的时候,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用今天的社会学术语,这叫阶层板结化,权贵垄断社会资源。


而三家分晋是国君权力衰弱,大夫乘机崛起的标志性事件,这也成了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到了战国中期,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在这场国与国的竞赛中,最后总有一家会打破实力再平衡,成功胜出,而想要成为最终崛起的那一家,就必须要整合国内的资源,已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就必须要打破国内贵族的世袭垄断特权,从而激发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只有拆除了挡在人民和国君之间的这道阻拦,才能征到更多的兵源。


所以各国都开始了变法。


最早是魏国李悝变法,后来是楚国吴起变法,然后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公孙仲连变法几乎都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同步启动的。


当时的天下格局是,最早变法的魏国是实力最强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就是因为三晋中魏实力最强,所以东方第一大国齐国就要帮助实力稍弱的赵韩来削弱魏国,秦在这个时候也一直被魏国欺负,魏国很长一段时间跨过黄河,把秦国的陕北都给占了,秦国被压制在关中,战略形势非常糟糕,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秦魏之间的战争是最频繁的。而楚国在吴起变法之后,到了小霸星芈月他老爸赵文瑄楚威王执政的时候,实力也达到了战国时期的一个巅峰,楚国的面积超过了其他山东五国的总和。


到了战国中后期,天下归属其实依然有很大变数。《战国策》说:“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也就是说,到了芈月生活的年代,其实秦和楚依然是当时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两强。


而齐秦互帝发生在更晚的公元前288年,说明至少在这时,齐依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东方大国,而今天我们以为连横只是秦国的国策,实际上连横一段时间内也是齐国的国策,合纵的五国联军不仅攻秦,也攻打过齐,只不过秦被联军打了几次都没打败,齐被打了一次就差点亡国了。


而到了始皇嬴政登上历史舞台的前夜,在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强大起来的赵国依然是秦国面前最强大的一个敌人,也存在统一天下的可能性,但赵国依然没能阻挡秦国前进的脚步……


也就是说,在秦崛起成单级强国的过程中,最早的魏,到后来的楚、齐、赵其实都有机会阻挡秦的崛起。


那为什么最后这些国家都没能阻挡秦的崛起呢?


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变法有没有得到持续贯彻!


各国变法推行者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在《芈月传》的一开始,商鞅就被方中信秦惠文王下令五马分尸,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太强大了,国君有志向有抱负支持你的时候,你可以推行变法,但国君一死,就容易人亡政息,新君刚刚登基,人心不稳,政权不固,贵族们可能就会疯狂反扑。


今天看来,这些法家的变法不一定对老百姓有利,但一定对富国强兵有利。具体的,无非就是取消贵族特权,废除无用官位,惩治腐败,不分出身,重用各种人才,奖罚分明,鼓励农耕等等。


所以最后一国能否崛起的关键不在于它有没有变法,而是在变法受阻的情况下,下一代的国君是不是还能继续坚持将变法进行到底。


很可惜的是,在变法浪潮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只有秦国的国君全部继承了法家的这一套治国理念,而其他国家的国君,虽然中间也出过明君雄主,但没有哪家能够持续出现明君雄主……


这就是汉贾谊在《过秦论》里说的:“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也就是说,秦始皇这个一代雄主之所以能在自己手里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是因为他的祖上持续六代秦王都在帮他积攒国力正能量。


其中第一代就是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


最关键的第二代就是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赢驷,正是他坚持变法,不断扩张,让秦国逐渐拥有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主动权。


第三代就是刘涛演的皇后生的熊孩子嬴荡(淫荡?),是为秦武王,可惜执政才3年就在耍酷的时候被鼎给压死了……


随后秦国内乱,这时候如果秦国没能再继续出明君雄主,那可能齐楚就真会取代秦国的霸主地位……


这时候,铛铛铛铛~~芈月带着他的儿子嬴稷王者归来!星战归来!闪亮登场咯~~~~~是为秦昭襄王,前期是芈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垂帘听政,作为一代“雌主”,芈月也就是宣太后继续带领秦国不断壮大,到了后期,秦昭襄王夺回政权,继续带领秦国一路向上狂奔。


秦昭襄王晚年的故事,许多描写秦始皇生平的影视剧里都有介绍过,因为秦昭襄王在位55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因为他太长寿了,他儿子秦孝文王继位的时候也已经是个重病的老头,没几个月就死了,于是吕不韦和赵姬的故事就登场了,吕不韦通过成功的政治赌博,把原本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赢异人成功扶上位,成为秦庄襄王,但没想到,没两年也死了。


接下去,千古一帝,始皇大大就登场啦。


从这个角度看,芈月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她上承启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下接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自己则直接参与了秦孝文王和秦昭襄王时代的秦国政治。


基于这段历史,我觉得用地理决定论来解释为什么只有秦国能一统天下还不是很具有说服力,但用改革决定论来解释更能让人信服。正是秦国持续的出现了一代又一代富有改革和进取精神的雄主,才让秦国从列强变成了单级。


而今天的中国,其实也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今天中国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佳的崛起机遇期,虽然我们今天改革的目标不是为了一统天下,改革的内容也不是按照法家国强民弱,重农抑商的主导思想来进行的,但改革能否成功,实际上还是要看人,看一代又一代的今上是否能够有智慧更有勇气对赵家人真正出手。


从股灾的不期而至,到张育军,姚刚,徐翔的落马,从郭广昌,到最近万科的事情,背后有许多赵家人的身影,我们屁民听到的都是坊间传闻,不可能知道完全的实情,就算知道了也不可能公开说。


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启动,中间经历过多次波折,但总算大趋势上,经过三代今上的持续努力(虽然第三代的改革力度弱了点),今天的中国已经取得了非常令人感慨的成就。虽然这三十多年,中国的财富总量有了爆炸式的增长,但财富的分配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老的赵家人没有被消灭,新的赵家人却越来越多了……所以中国真正伤筋动骨的大改革,也就是像秦孝公那样对国内大夫阶层动真格的削权削财,实际上才刚刚开始……


按照地理决定论,历史发展的轨迹是由先天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也就是天注定,而按照改革决定论,中国未来的走向,还是由人决定的,事在人为。


我们是相信天意还是相信人为呢?


投资获利的来源,实际上真正可持续的是靠经济的增长,如果经济无法持续增长,那不管央行放再多的货币,也只是通货膨胀,继续劫持老百姓的财富。如果经济无法持续增长,那未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泛亚、E租宝、大大和3M这样的庞氏骗局,你的每一分钱获利都是以其他投资者的损失为代价的负和博弈,这种游戏不是真正的投资理财,而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博傻欺骗。


而想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现在看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持续改革,持续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消除各种社会经济壁垒,持续减税,持续制度性的惩治腐败,把赵家人拉下马……


未来的深度改革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运,更关系到你我的财运。一个经济再也无法产生新的上升动力的国家,不管你投资股票,债券还是房地产,都是没有钱途的……


祝福我们的祖国吧,在依然无法摆脱人治的中国,暂时我们还需要宣太后……孙俪娘娘,我们需要你~~~~~~~






那些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瞬间,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片浪花,有人选择逆流而上,有人甘愿随波逐流。没有孰对孰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戳一下
“阅读原文”
可观看【力哥说理财】视频脱口秀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