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彭博经济学家:重庆模式或可解中国楼市之困

2017-11-27 彭博 彭博Bloomberg


彭博经济学家万千和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撰文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发表的讲话赢得了不少掌声,而其中最使人振奋的莫过于关于楼市的讲话。习近平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房价上涨使许多城市居民对购房望尘莫及,不满情绪浓厚的情况下,此言直击人心。在中国西南部地区,拥有3,050万人口的重庆提供了潜在可行的解决方案--重点通过扩大土地供应和提高城市密度,来控制住房地产价格。


重庆,成都和郑州的房价


白线为成都房价,橙线为重庆房价,蓝线为郑州房价


从2012年到2016年,重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房价涨幅只有19%左右,远远低于48%的工资上涨幅度。相比之下,成都房价上涨了47%。重庆相对成功地控制了房价,背后关键因素有二:土地供应充足,密集的城市规划:


  • 从2012年到2016年,重庆市政府拍卖了足够建设2.22亿平方米住宅的土地,比二线城市平均水平高出96%,比成都高出22%

  • 富有远见地对工农业用地的处理方式,也是土地供应充裕的一项支撑因素。从2002年起,当地政府开始将国有企业搬出市中心,转移到工业园区,腾出土地用于开发

  • 2008年起实施的一项土地流转计划--“地票”制度,允许农民将宅基地出售给开发商。到2017年,通过这项制度转让的土地面积达1.593亿平方米 - 相当于数年的土地供应量

  • 这项制度的关键在于,根据中国的规定,农用地建设受到严格控制。这项制度将农民的住宅用地汇集起来,既增添了建设空间,又不会侵占农用地供给

  • 城市规划比中国其他主要城市更为密集。2015年,重庆容积率高达1.02,远超北京的0.82和上海的0.87。更高的城市密度进一步增加了土地供应。另外,与北京等特大城市的单一中心规划相比,重庆采取了多中心的城市规划,意味着更高的城市密度也可以保证宜居性



彭博用户在彭博金融终端上输入BI ECON<GO>

即可获取更多彭博经济学家的

深度分析和最新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