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将被处罚或追责!
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安全防护要做好,法律意识也不能少。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李国文法官,对疫情防控期间的法律红线进行了权威解读。
接受流调时,我没有如实说明,甚至还隐瞒情况,会有什么后果?
去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称“《决定》”),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居住、工作、生活、学习、旅游以及从事其他活动的个人,不得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疫病史、疫情严重地区旅行史、与确诊或者疑似病人接触史。
个人有隐瞒病史、疫情严重地区旅行史、与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接触史、逃避隔离医学观察等行为的,除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有关部门还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将其失信信息向本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依法予以惩戒。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个人,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广州11个区已通知全员核酸检测,如果我不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如何处理?
《决定》提到,对不服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依法采取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等疫情防控措施,阻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形和情节轻重依法作出处理。
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要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隔离治疗期间,患者不配合,擅自翻墙逃离,如何处理?
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拒绝接受隔离治疗、擅自脱离隔离治疗,或者来自病毒感染高发地区,与病毒感染高发地区人员密切接触,不服从隔离管理、故意隐瞒经历,造成病毒传播的,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如实际已经携带病原,处于潜伏期,误以为自己没有感染该病毒的,并且在主观上没有故意传播传染病的,但不服从管制,擅自逃离,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还不听劝导并且抓伤民警,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根据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
此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含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有关疫情防控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疫情防控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疫情防控公务的人员。
而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的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以袭警罪定罪,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人民警察人身安全的,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发到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上,会承担什么责任?
要依法严惩造谣传谣犯罪,这是《意见》明文规定的。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而对于那些因轻信而传播虚假信息,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
在封控区,如果有商家恶意涨价出售生活物资、必需品等,有什么法律后果?
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的行为,要严惩。《意见》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在做核酸检测时,撕扯医护人员的防护装备,如何处理?
《意见》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的严重后果,或者对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装备、吐口水等行为,致使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随意殴打医务人员,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将患者信息到处转发到微信群、朋友圈,泄露个人隐私的,有什么法律后果?
疫情以来,流调信息、涉疫病例个人信息在微信群、网络平台传播的事件不在少数。
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泄露他人相关信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严重情况是要入刑的。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来源丨广东普法
(本文转自中国广州发布)
编辑:林继欢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