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立新品评三国人物:情深义重的诗人曹操

2017-02-17 重庆青虫论坛

导读:三国是在汉末乱世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乱世是豪杰蜂起,也是混账横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人物往往很多,正负面的都不少,但是真正上档次,够重量等级的其实并不多,大多也只是浑水摸鱼,侥幸获利而已。三国时期,政治人物、军事人物、智谋人物、人文人物,隐逸、医巫、怪妖等等,什么人物都有,忠奸杂陈,能否相间,正邪各有其场,人鬼俱现江湖。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得世界斑驳陆离。

曹操两次大败袁绍之后,也稍事修整,腾出手来于建安六年九月进攻汝南龚都、刘备。龚都败散,袁绍既已败北,刘备无法再去依靠,只得逃到荆州,暂时依附“同宗”刘表。

曹操尽得河南之地,看到白骨遍野,房屋破烂,满目疮痍,连鸡狗的叫声都很难听到了。再看将士们,也都疲惫不堪,伸手朝破衣烂袄里面挠抓寄生虫。悲悯之情,油然生于心中:

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胜利来的是多么不易呀!曹操正在心里想着,近臣报告曹操,说是找到了枣祗的儿子枣处中。

曹操见到枣祗的儿子,想起了旧臣枣祗,也想起了当年创业的艰难。

曹操还回忆起从前枣祗坚定不移地跟随自己讨董卓,剿黄巾,击吕布。还有建安元年,枣祗坚持主张屯田济军,诸多近臣、谋士都不同意,曹操自己也因此产生了犹豫的情绪。枣祗却坚持己见,毫不动摇,把几次驳回的上书,不断送给曹操,并且坚持说服曹操,极论屯田的大利在将来。曹操几乎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同意了枣祗的主张,任命枣祗为屯田令,募民屯田于许昌近郊。当年即获大丰收,得米百万斛。一年后,枣祗又扩大屯田规模,使得曹操在诸多军阀缺米少粮的情况下,仓廪皆足,既解决了军队吃饭问题,又免去了运粮之苦,同时也维持了朝廷的正常运转。枣祗不幸,英年病逝。想着想着,曹操竟然留下热泪。曹操决定给枣祗的儿子加官进爵,还亲自写了一道饱含深情的《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

故陈留太守枣祗,天性忠能。始共举义兵,周旋征讨。后袁绍在冀州,亦贪祗,欲得之。祗深附托于孤,使领东阿令。吕布之乱,兖州皆叛,惟范、东阿完在,由祗以兵拒城之力也。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力也。……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祗子处中,宜加封爵,以祀祗为不朽之事!

这道命令,不仅是给有功者封赏,字里行间,流露出曹操“心念旧恩”和对枣祗的无限深情厚谊。可以说,这封嘉奖令,是曹操真性情的一次大泄露。

建安七年(202)正月,曹操驻军谯郡,回到自己的家乡,见到的一样是满目疮痍,行走在街巷之间,连个熟人都没见到。曹操伤心动情,下达了如下一道命令: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以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田土,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随后,曹操率军赶赴河南睢阳,整治睢阳渠水,以便利浇灌农田。

睢阳(今在商丘市内),是汉末名臣桥玄的老家。

曹操年青时,并不太为人所知。桥玄正当晚年,看到天下将乱,辞去司徒(丞相)回睢阳家中养病。曹操往见桥玄,桥玄见而奇之,放胆预言说:“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

曹操深自感叹,感激桥玄的知遇之恩。桥玄还把曹操介绍给当时的政要和文化界名人,说是“我不如也。”曹操大约是在桥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两人很快成了忘年交。老桥玄以75岁卒于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其时,黄巾起义还没爆发,桥玄就真切地感觉到“天下将乱”,而且预测到未来能够平定天下之乱,使百姓重新过上安稳生活的历史人物,竟然是站在自己眼前的才只二十几岁的这个唤作曹孟德的年轻人,真可说是“火眼金睛”了。

曹操这次来到桥玄家乡,听说桥玄的坟墓就在附近,曹操因军务缠身,还要赶着去追剿袁绍,虽然没能前往,但却亲自写了一篇祭文,委托礼官,前往致祭。曹操在祭文中,首先赞美桥玄博学明德,爱苍生,容异见,奖励并帮助后学的高贵品质,然后回忆自己年轻时幸登其堂,倍受看重。当过司空、司徒和太尉的70多岁的桥玄,竟然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后生处成了忘年至交。曹操也把桥玄当成了至亲至密的知己,一直没有忘怀。曹操接着回忆起,桥玄当时跟自己开玩笑说:“将来我死了,你要是从墓地旁边经过的话,得来祭祀我,哪怕是斗酒只鸡也行。如果不献物祭祀,车过散步,你就会肚子疼,到时候可别怨我呀。”(“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写到这里,曹操不免感慨地自言自语道:“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

写着写着,曹操禁不住潸然泪下:“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曹操珍重友情,不忘旧恩,真人真情怀,再次表露无遗。

建安七年(202)五月,袁绍因屡次兵败,心情烦郁,呕血而死。小子袁尚得到继承权,长子袁谭等不服,兄弟开始内斗。曹操顺势进攻,连续击败袁氏兄弟,兄弟两人于建安八年三月远遁而去。建安八年七月,曹操接受郭嘉建议,装作要去攻打刘表,回军至西平。袁氏兄弟果然如同郭嘉所料,乘机争抢冀州,再度自相残杀起来。袁谭败绩,请降于曹操。曹操回师击袁尚,至建安九年八月,攻占袁绍老巢邺都,袁尚逃走。曹操将所获袁氏家人、宝物,一并还给袁绍之妻,然后前往袁绍墓地,亲自拜祭。

虽然曹操曾经对刘备讲过:“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袁绍也确实不是曹操的对手。但在曹操的心目中,袁绍也还算个有志之士,且有相当本领的人。同时,曹操毕竟与袁绍有过战友之谊。曹操回想起当年跟袁绍一同在朝为官,想起一道兴师讨伐董卓,当时被推举为盟主的袁绍曾经问曹操:如果讨伐董卓不能成功,什么地方可以当作据点?曹操问袁绍这话是什么意思。袁绍坦白的对曹操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曹操回答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两位“心怀篡逆之志”的有为之士,也可以说是当天下大乱,两位心存宏图远志之人,相视哈哈大笑。笑得好坦白,好爽利,好无拘束。后来的袁绍和曹操,几乎都是按照自己当年的说法做的,他们都在践履当年的诺言。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是坦诚的,曹操因此而敬重袁绍。几经联合战斗,曹操与袁绍的个人感情一定不浅。同时,曹操也是惋惜袁绍,以四世三公的雄厚社会基础,曾经备受天下英雄拥戴,胸有远志而未能如愿,栖栖遑遑,丧命黄泉。

曹操想到这里,不免悲从中来,性情无法抑制,痛哭流涕起来。

不要认为曹操哭袁绍,并不出自真心,而是在练习演戏技巧。曹操原本跟袁绍是很要好的朋友(袁绍本传中说:“太祖少与交焉”),除了曹操对袁绍的情谊、敬重和惋惜之外,击败了对手之后,胜利者往往会一时情绪低落。再也没有懂他的人了,这是一种胜利后的孤独,没经历者自然不会理解。

乘着曹操攻伐袁尚,袁谭又乘机抢夺州县,背叛曹操。曹操返身征讨袁谭,于建安十年春正月,擒斩袁谭。之后,下令不追究以往跟随袁氏,共同作恶者,同时下令被杀者家属之间,不得报仇。因战争死难者,均予厚葬。

袁绍的另一个儿子袁熙手下将领焦触和张南反叛,攻击袁尚和袁熙,袁尚和袁熙无奈,逃入乌桓。接下去,黑山贼张燕率十余万众投降曹操。曹操举兵征讨乌桓,已经投降的袁绍外甥高干,又乘曹操远出,举兵反叛,抢州夺县。曹操回师,讨平高干。其时,东海贼寇管承又乘机作乱,攻拔州县,曹操又举兵讨平之。

乘着曹操回师南征,乌桓又乘机南侵,占领了幽州,掠走汉民十余万户。而袁尚和袁熙,投靠了曾经受到袁绍厚待的辽西单于蹋顿。在袁尚和袁熙怂恿下,蹋顿数次出兵,搅扰曹操北部州县。曹操欲举兵前往征讨,众臣皆劝谏,怕远出以后,刘备说服刘表偷袭许都。只有郭嘉一人,力赞曹操出师,认为刘表一定不会听信刘备,起兵袭击许都。于是曹操起兵。

建安十二年(207)七月,曹操军至无极,适逢大水,道路不通,熟悉附近地形道路的田畴给曹操献计,希望改道而行,绕道直接可以到达辽西附近。曹操接受建议,并以田畴为向导,回师转进数百里,绕道前往,通过鲜卑领地。在距离辽西二百里处,被蹋顿等发现。蹋顿与袁尚、袁熙等,率数万骑兵前来抵御。又是敌众我寡,又是人心惶惶。曹操再度采纳郭嘉计策,出其不意,勇猛冲杀,大获全胜,斩蹋顿以及二十多万汉、匈兵民,袁尚、袁熙再度逃跑到辽东,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曹操追至秦皇岛,面朝大海,仰望夜色中的天空,感受着海浪撞击礁石的气概,深吸了一口秋天甜朗的空气,诗兴大发,随口吟诵了一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胸襟洒落,气势磅礴,胜利的豪迈,骄纵的文字,在秋天的海风中摇曳而起,弥散在历史的上空,像大海的狂涛一样,撞击着后世读懂者的心胸。

之后,曹操班师而回。

1747年以后,毛泽东主席来到这里,以崇敬的心情,畅想曹操当年,豪迈地写下了“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著名诗句。

曹操这次没有采取“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策略,不去攻辽东,是有仔细盘算的。

辽东太守公孙康,是公孙度的儿子。董卓进京,控制朝政,拉拢天下州郡,授予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就此开始经营辽东,诛杀郡内名豪大姓。站稳脚跟之后,东伐高丽,西击乌桓,占据整个辽东地区。公孙度死后,公孙康继承父业,继续统治辽东地区。父子乘着中原战乱,早就不服天朝管啦。但是曹操当时重要的战略大敌,是盘踞在荆州的刘表和占有江东的孙权,公孙康还没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这里纠缠过久,于事于己,都没有太大好处。再说公孙康,生怕被曹操顺势拿下,已经准备好联合袁氏兄弟,一同抵御曹操。见曹操回师而去,心思转变,生怕袁尚、袁熙久住生变,斩二人首,派人献给了曹操。当曹操回军之时,郭嘉已经病逝,年止38岁。曹操伤悲不已,亲临致祭,哭声动天。

《三国演义》说曹操这次回师,等待公孙康送袁尚、袁熙首级的谋划,出自郭嘉,而《三国志》中的《太祖纪》、《郭嘉传》(全名《程郭董刘蒋刘传》)和《袁绍传》(全名《董二袁刘传》,袁谭、袁尚、袁熙列入其中)都没有明确说明。曹操在写给汉献帝的《请追赠郭嘉封邑表》中,说了如下一段话语:

“夷越险塞,荡定乌桓,振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照此说法,回兵等待公孙康杀袁尚、袁熙,然后把人头送来的主意,可能确实是郭嘉所出。曹操其人,虽然狡诈多端,但却坦率直切,一生始终如一,从不窃人之善,也从不掩饰自己的过错,更没有将属下的功勋、劳绩,强行或者暗自安放在自己的名下。

有关于曹操不忘众人劳绩,不揽他人之功以归于自己,我们还可以从建安十二年,曹操从辽东归来时所下的一道《封功臣令》中得到证实:

“吾起义兵诛暴乱,于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曹操这次把功臣荀彧、荀攸、程昱等二十余人,全都封为列侯,其他未得封侯的,也都各得封赏,已经过世的,就以死亡贤士、将士的子孙、甚至亲戚代为受赏。

曹操这次远征乌桓,直到建安十三年初,才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汉献帝朝廷于此时改官制、官名,罢太尉、司徒和司空三公,重新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建安十三年六月,汉献帝正式任命曹操为丞相,后世称曹操为曹丞相,从这时才真正开始。

*本文系深圳大学王立新教授《品评三国人物》系列第八部分,凤凰国学获独家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交流群 QQ:366039705

  • 主编:蒲雪剑    编辑:李晓诗

  • 投稿邮箱:562275875@qq.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平台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