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陕西日报》今日专版报道我校70年发展历程!(文末附校歌MV)
在我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暨建校七十周年纪念来临之际,《陕西日报》今天在第6版刊发整版文章《扎根西北传薪火 砥砺奋进再追梦——写在西安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文章回顾梳理了我校的70年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现了我校的办学成果,传递了全校上下满怀豪情壮志,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坚定信心,为我校送出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以下是文章原文:
扎根西北传薪火 砥砺奋进再追梦
——写在西安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安理工大学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命运,一代代西安理工人用青春和生命淬炼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历经艰难而弦歌不辍。
70载栉风沐雨,70载奋斗不息。西安理工大学秉承“祖国、荣誉、责任”之校训,守立德树人之根本,寻为国育贤之新法,在科教报国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收获满满。
回溯历史,一代代西安理工人扎根西部,砥砺爱国奋斗精神,艰苦创业,用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谱写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壮美篇章;培养了近20万各类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利水电、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经变迁 栉风沐雨传薪火
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中兴起,在科技报国的号角中壮大,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的前身之一,北京机械学院从北京到汉中,最后再到西安,学校数迁其址,几易其名。
1960 年,北京机械学院拥有科研项目 87 项,1961 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拉制硅单晶设备——TDR-36 型单晶炉,填补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西安理工大学的另一支历史脉络——陕西工业大学也在陕西砥砺前行、发展壮大。1960年9 月,陕西工业大学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成立大会,标志着一所立足陕西、面向西北,为地方工业、农业生产服务的多学科工业大学的诞生。这一时期,学校先后承担了三峡、三门峡等水利水电重点工程的科研实验 150 余项。
水利系学生在延河边进行测量实习
“陕工大刚成立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条件有限,大家就自建露天试验场做试验。”回忆往事,亲历学校60余年发展变化的李建中老师感慨万千。
回溯西安理工大学走过的历程,1972年有着至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年,两所高校在原陕西工业大学校址上汇聚为一点:由当时国家重点建设的两所高校——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了陕西机械学院。
陕西机械学院成立之初在教学组织中恢复了系(部)建制,开始稳定教学秩序、恢复重建实验室、图书馆和附属工厂等工作,其附属工厂生产出了第一批新型单晶炉、晶体管中频炉。
填补国家空白的TDR-62型单晶炉
彼时,陕西机械学院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实行校、厂、所三结合,先后与 200 多家工厂、工程建设单位、研究所开展科学研究,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应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1978 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学院同时有7项科研项目获奖。
改革开放初期,陕西机械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进取、锐意改革,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81 年 11 月,学院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及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为学校后来的更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五”期间,陕西机械学院承担的科研课题项目大幅提升、成果显著,其中39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7项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再树里程碑 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1994 年,该校又在其办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4 年 1 月,陕西机械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标志着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诞生。这是学校 45 年坎坷发展后的又一里程碑,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起点。
1994年1月,陕西机械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回首曾经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时一直参与学校更名工作的原常务副校长韩克敬回忆道,“记得快到春节时,我得知国家教委已经批准学校更名的消息后,欣喜过望。我校是经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更名的高校之一,也是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中第一个更名为‘理工大学’的学校!”
1998 年,西安理工大学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管理为主”。1999年,响应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号召,作出“以扩促建”的决策,当年本科招生3600人,招生规模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校发展速度和规模步入了“快车道”:2002年曲江新校区投入使用、西安仪表工业学校并入,2005年海军人才培养基地挂牌,2006年科技产业园开园,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研究生院成立,2018年成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曲江校区开园仪式
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理工大学积极把握国家“双一流”战略,自觉承担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恪守学校精神,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步入了新征程。
——人才培养优势不断巩固,2004 年在陕西省率先实行学分制培养,2006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2013 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数量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全国第 18 位,陕西省高校第1 位,省级一流专业入选数量位居在陕高校第 6 位。研究生招生报考规模持续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近五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0余篇,获批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8个。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会
——学科建设硕果累累,现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40%。
首届博士论文答辩
——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32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近十年来,学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7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7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7项,与10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省内外建立多家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
——“人才强校”战略成效明显,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院士工作室19个,万人计划、杰青计划、优青资助,国家级教学名师、教师团队相继涌现,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0余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科技新星等100余人。
我校签约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日本福井大学、日本大学等的友好合作迄今已30多年。当前,学校正积极开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合作。
日本福井大学真弓光文校长一行访问我校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西理工—工创汇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西安理工大学科技园获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
2018年学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家银奖1项、铜奖4项
传承大学之精神 积蓄追赶超越之动力
1998 年 4 月,西安理工大学四届三次教代会确定了“祖国、荣誉、责任” 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回顾历史,学校几经变迁、筚路蓝缕,一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校发展取得不凡成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持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敬业中道,此心可昭日月。尊师助教,其翼可搏云天。”这是1999年西安理工大学全校师生一砖一瓦襄建图书馆时的碑记,也是该校全体师生上下一心,践行学校精神的真实写照。
“正是因为有了像牛争鸣教授这样一批师长的前赴后继,才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始终镌刻在西安理工大学每位师生的心坎上。”去年9月的一天,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内,300多名师生在聆听牛争鸣教授先进事迹报告后,无不为牛老师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
我校举行“赤子心·孺子牛”牛争鸣教授先进事迹报告会
对于西安理工大学而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八个字,既是学校往昔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学校今天蓄势追赶超越的生动体现,更是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一线,他们把讲台作为战场,用一生践行对学生的承诺,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坚持为学生上好最后一节课;在科研前线,他们甘愿坐冷板凳,潜心研究学问,用毕生精力努力攻占科研制高点。
如今,78岁高龄的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黄玉美仍坚持伏案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专注于机械研究,用30多年时间建立了全国首屈一指的数据库。数据库中的5000多条数据是他们耗费巨大精力在数万次的实验中得来的。
春华秋实,精神永扬。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滋养下,西安理工大学的教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近年来,该校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等20余项,水利工程经过长期的积淀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水利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单晶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10余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工程学、材料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
如今,西安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中西部振兴行动计划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
曾在学校任教39年的郭天德见证了西安理工大学的不断发展。“老一辈西安理工大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鼓舞着一代代年轻人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创新。这种精神在学校代代传承。”回忆起往事,郭天德内心充满感慨。
奋进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
“多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广大师生秉承“祖国 荣誉 责任”的校训,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奋斗精神,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建功立业,为西部发展和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作出了卓越贡献”。西安理工大学校长李孝廉说。
爬高山、下深沟,过沙漠、越戈壁,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占斌带领陕西省水土资源环境演变与调控创新团队,历时30余年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秦岭山地面源污染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长期在外工作,要甘于寂寞、甘守清贫,砥砺爱国奋斗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科教报国的理想。”李占斌说。
“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70年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新时代,新征程,西安理工大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祖国繁荣、西部开发贡献智慧和力量。”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说。
爱国重在践履,贵在立行,需要用热血绘就,用奋斗书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理工大人满怀豪情与壮志,将努力传承好、弘扬好老一辈爱国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为国奉献,奋力谱写新时代建功立业新篇章!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们为大家推出了由我校师生拍摄完成的校歌及校园歌曲联唱MV。这个MV呀,小编看的次数不算多,也就翻来覆去看了100多遍吧!随着前奏响起,校园里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慢慢浮现,许多和青春有关的美好记忆也涌上了心头。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小编决定,今天把这个精美的MV再为大家推送一遍!看着MV,一起唱响校歌吧!
MV中的许多场景,你一定无比熟悉,那些地方,你曾经走过无数次。恢弘大气的曲江校区东门、人头攒动的教十楼、设计感满满的逸夫科技信息馆……这些地方,遍布你的足迹,满是你的记忆。
还有一些场景,你可能有些陌生。开馆不久的新校史馆,写满了母校的历史故事;不断完善的曲江校区新图书馆,设施完备、环境舒适,绝对是让人骄傲的“别人家的图书馆”。是啊,你走后的这些年,学校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
回来看看吧,无论是你熟悉的,亦或陌生的,这些都是关于母校的故事,都是最美的风景。回来吧,回来寻找那些难忘的青春记忆。我们等你回家!
树高千丈不忘根|重磅!西理工校史馆落成揭牌!
燃烧吧,青春卡路里!第四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啦!
感动!一位德国老人与西理工30年的不舍情缘!
党委宣传部 单行线工作室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撰稿:陕西日报记者 周明
排 版:焦曼文
编 辑:彭雅兰
责任编辑:张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