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宁波档案——古村遗韵【高桥 · 石塘村】

2016-01-13 宁波档案


前言


鄞州区高桥镇,东依宁波市城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水网密布,是宁波重要的蔺草、蔬菜基地,享有“中国蔺草之乡”的美誉。高桥是鄞州区唯一涉及大运河申遗的城镇,浙东大运河就是从高桥镇大西坝村进入西塘河通往甬城。高桥素称文化之乡,名人荟萃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和著名钛专家、原美国总统顾问翁心梓均从该镇走出。坐落在高桥的梁山伯庙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梁祝》的发源地,自古就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之传说……


塘村,地处高桥镇西隅,东临“宋金大捷”古战场高桥,南毗原广德湖腹地集士港,西接“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隐居地大隐,北抵姚江古渡半浦。江南古村,小桥流水,名宅古碶,老街旧庙,风光秀丽,人杰地灵。


石塘老街


长约80米的石塘老街,始建于明代。昔日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每逢集市,远道而来赶集的人群,带有山区和城乡的物产在此交易,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周志嘉《石壕市》诗,描述了当年老街的情景:“细雨迟山市,乡邻拉伴行。鱼虾衣角裹,鹅鸭担头鸣。白酒喧茅店,红装纳竹籝,亲朋大都在,街口竞呼名。”如今的老街,还隐约可见当年江南古村街巷的独特风韵。石塘河边有座航船码头,这是石塘通往宁波的始发站,每天两班航船往返宁波,余姚等地乡民也是这里上船的。


翁文灏故居

码头旁边有座围墙高耸的老宅,这就是翁文灏故居。故居始建于清朝,占地400平方米,是一座明清建筑风格的住宅。跨进老宅,一种历史的悠深感油然而生:老宅基本保留了原貌,前后二进五间二弄,前有明堂,左右有马头墙。长长的四个木楼梯,楼上楼下足足有几十间。一代名人,就是从这幢老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石塘碶

老街西,有座石塘碶,石塘碶原是广德湖泄入余姚江的一处重要碶闸。据《鄞县通志》载:“石塘碶,长9.65米,宽3.5米,开四道闸门,蓄上河之水面鄞西五隅七乡之田,资以灌溉。涝则启之,由九里浦注入江。明万历中邑令翁宪祥重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监生陆裕居再修。大碶为慈溪人阻毁,鸣于官,郡守杨钜源亲率鄞、慈二县履勘,判令照旧修复。今桥亭上建有石碑三块,其中“重修石塘碶碑记”,高2.4米,宽0.99米,由宁波知府杨钜源撰文,里人张恕篆额,陈掌文书丹,详尽记述碶闸效益、建造纠葛以及宁波府调处意见等。现为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麓 · 资教寺

石塘山南麓的资教寺,因面对广德湖,又称广德院,初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宋太宗端拱元年(988)重修。英宗治平元年(1064)赐额“资教寺”。明洪武二年(1369)圮毁。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殿、山门。后来皇帝下敕书,把吏部尚书屠滽(鄞县人)葬于该寺所在之山,于是资教寺就迁到五岭之东。明末天启年间开始重新兴建。清顺治时建造斋楼,康熙时重修寺宇。咸丰三年(1853)又一次修葺,光绪年间又修后殿。近代有重新修建,前来朝圣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每当晨暮,悠悠的钟鼓声便回荡在山谷上空。


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2),据《鄞县志》介绍:翁文灏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我国现代地质学家的奠基人,他绘制了我国第一张彩色地质图《中国地质约测图》,他也是第一位引介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中国学者。他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翁文灏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翁文波

翁文灏的堂弟翁文波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物理学家,我国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开拓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为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





微信请添加公众帐号“宁波档案”点击关注,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内容



电话联系:057487186979

邮箱:nbdabyc@163.com


按住图片扫描关注



——欢迎关注宁波档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