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 印度】科钦:沉淀中国记忆的印度海滨之城

印度通 2019-11-07



本文经授权转刊自 贵州新闻联播


今年6月,为了配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的举办,贵州卫视派出一只报道团队来到印度,将印度作为此次采访报道的对象。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们从南到北,深入印度,近距离观察印度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出了《你好印度》和《筑梦丝路》两个系列报道。印度通团队也有幸在上个月接待了来自贵州卫视的几位记者们。


今天开始,印度通将配合贵州卫视跟踪发布印度行记者们的系列报道。在中国媒体的镜头下,印度会是什么样?关注印度通的粉丝们,同样可以通过微信的菜单栏【热门查询】【贵州台印度行】查看该系列报道。


第一期将带您一起走进一个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而又让我们感到十分陌生的印度港口城市——科钦。




科钦,位于印度南端,面朝阿拉伯海。虽然是印度重要的港口城市,这里却处处显露着难得的宁静和闲适。



原本以为要在这里寻找到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留下的遗迹,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进城不久,我们就有了意外的发现。




记者  何吟迪:“这里是科钦当地一家小型的牛奶站,在桌上我发现店主有一个这个,咱们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上面是金元宝,除了正反两面刻着龙凤呈祥之外,每一个金元宝的上方还刻着招财进宝,老板说这个礼物是在当地的礼品店买到的。每当新店开张的时候,朋友之间就会互送这样的礼物。”





我们无法了解当地送元宝的习俗究竟源自何时。但在科钦,人人都知道有一种称为“中国网”的大型渔网,的确和中国有关。当地的渔民说,这项技术是六百年前由中国水手带到科钦的。



“中国渔网”经营者  约瑟夫:“这个可以追溯到600年以前,中国的一个探险家叫郑和,他的船队来的时候带了这个网,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大的钓鱼网,就叫‘中国网’。”


 
相较当年印度人垂钓或叉鱼的方法,这种渔网既高效又安全,于是,迅速在当地普及开来。




记者  何吟迪:“现在就是收网的时间了,上方挂着的15块石块就会依次地落下,因为它们加起来的重量一共是两千五百公斤,和前面网架的重量是一样的。渔民们通过把它拉下来,让前面的渔网能够升起来。 ”


 
通过这种网打上来的鱼,种类丰富。不过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这种近海的捕捞方式也逐渐被淘汰。在科钦的海岸边,目前还保存着21张中国渔网,它们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科钦,有关中国的遗迹还真不少。在一家私人博物馆里,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主人立即搬出了一件珍藏品。




记者  何吟迪:“在这家博物馆里面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件作品,结合了中国的九龙壁以及八仙过海传说,整个物件是用透雕的方式完成的。工作人员说在科钦的人家,只要能够拥有一件中式的这样一些物件的话,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在他们也还在考证这件作品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它已经在科钦存在150多年了。”



在今天的科钦,青花瓷依然是品位不俗的装饰品,“中国瓦”是人们建筑房屋时一定要选的材料,“中国灯”、“中国罐”,至今都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博物馆工作人员  维什诺:“六百年前,中国船队到来的时候,把这种储藏食物的罐子也带到了科钦,我们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这种罐子,也还是用‘中国罐’来称呼它。”



据记载,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曾有六次在科钦所在的喀拉拉邦停留,把众多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器物和生活方式带到了印度。




科钦市原市长  印度文化艺术保护委员会委员  索汗(K.J.Sohan):中国瓦,中国吊灯、中国瓷碟,很多东西的名字前面都有“中国”两个字。那时的中国和印度,在建筑风格、服装样式、饮食习惯等各个层次上进行了交流和融合。这是科钦和中国源远流长的缘份,每一件物品,都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点击下方视频可观看完整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308igcc4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印度通的粉丝们,有没有去过或是生活在科钦的呢?欢迎在这里留言分享你在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用你的文字带大家去旅行。




点击查看印度通往期相关精选:

印度南国风情科钦堡——带你走进美丽科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