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过“开挂”的生活

2016-12-12 木易 印度通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不可思议这个词的专属修饰下,人们对它充满了花旗。


提到各国的代表性,俄罗斯人常常被誉为战斗民族,而印度人则总是被戏称为“开挂”的阿三,主页君今天带各位分析完印度人的民族特性,可能再也没有人愿意开这种种族性的玩笑了。


许多印度劳动人民充分体现创造性,结合自己工作特点而练就了一项“绝活”,比如这样: 



或者这样:



不难发现,这些拥有“绝活”的人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而他们平时工作的工具也十分简单,没有特别的设置或者机关。这些普通劳动者并非天生就会某项“绝活”,而是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日复一日的锻炼,重复单一的动作,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劳动熟练量


那么,为什么印度人民追求这种劳动简单,只需要熟练量的单一工作呢?大抵有以下几项原因。

工具和机器的匮乏

印度较中国来说,发展缓慢。现在的印度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更像是中国的七、八十年代,节省劳动工具和机器极度缺乏。因此在没有先进工具帮助的情况下,普通劳动人民只能靠自己的双手,熟能生巧。


其实许多工作可以依靠机器来实现,效率高并且节省人力。比如农民用的收割机,每小时能割5分之2公顷稻谷,价格大约在3-13万人民币之间,而手动收割则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些节省劳动力的机器的价格昂贵,印度人民的贫富差异巨大,普通的劳动人民根本无力支付购买昂贵的机器。从而迫使他们在自己的劳动技能上下功夫,通过长期大量的重复练习来提高个体的生产效率,而这种极其严酷的训练最终成为了我们所见的“开挂”神技。




经济结构反应就业矛盾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发展逐渐在世界地位中崛起,但仍然存在问题。根据经济学理论来说,印度的劳动参与率明显要低于中国,反应出了印度就业矛盾、就业机会不足的现象。


由于劳动力供求极不平衡,大量劳动力竞争少数职位,对于雇主来说,他们要在大量的劳动力中选取技能最佳的就业者,因为这些技能娴熟的工作者能为雇主带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利润最大化。从劳工的角度来说,劳动力过于充裕,很多劳工的工资水平维持在最低点。为了生计和其他就业者竞争,他们只能提高自身技能的熟练度从而获取工作机会。然而,假设劳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他们就会失去提高单项劳动熟练度的动力,也不必过“开挂”的生活。



 印度人才招聘市场


城建发展缓慢交通不发达

作为人口基数大国的,印度在城市建设方面发展较为缓慢。


因印度是多党执政,实行公民民主,而这恰恰是阻碍城市建设的原因之一。有的村民认为房屋所有权应该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他们不愿意接受政府给予的拆迁补偿款,从而导致交通线路方面不能及时的建设起来。公共汽车,火车线路的建设缓慢,通往各个城市的汽车和火车车次供不应求,大量人群需要乘坐,而航班的价格又让普通人民望而却步,这就迫使一部分人只能选择“挂票”来到达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开挂”生活。

  

种姓制度被迫的无奈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很早期印度教,公元前600年左右,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也一直被印度人民遵守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一般是僧侣贵族,王亲国戚,拥有解释宗教的经典和祭祀的特殊权利。刹帝利主要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除了四大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有的甚至没有姓氏。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种姓世袭,不易更改。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
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剃头匠的孩子,只能继续做剃头匠,厨师的孩子只能做厨师。这种世袭的观念已经深入印度人民的心里,地位低下的人是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或者从事体面的工作。这些逆来顺受的思想导致这些普通劳作的人不与世人争辩,不与社会争辩,只活在自己的一席之地里。他们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工作,成为了别人眼中“开挂”的奇人。

 

小编在印度生活的日子里,亲眼见到了种姓制度下穷苦劳动人民的现状。


当时打扫卫生的阿姨就属于低种姓人群,她们必须在脚裸处佩戴铃铛为了提醒众人:及时避让。因为高种姓的人认为这类人群是不可触碰的。


她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却做着最脏最累的活。当她们被告知放假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喜悦,而是担心与惊恐。她们担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又或者即将失去这份工作,那种神情是不可表述的。如果社会和人民群众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多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让他们一味的追求单一工作时,也许这种“开挂”生活就不存在了,他们也可以有权利去选择想要的生活。

 
不可接触者佩戴的脚铃

  

最后小编想说,我们不应该嘲笑印度人民的这种“开挂”行为。每个行为的背后都体现了社会体系的现状。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熟练到极致的民族,没有韧性是做不到的,而仅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去敬佩。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过这种社会地位低、工资微薄的“开挂”生活呢?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书面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戳一下链接阅读编辑部往期精彩文章~

惊奇|牛和人有80%相同的基因!我愿化作一头印度的牛......

加尔各答中国城正确打开方式✔️

专栏 | 严肃地探讨为什么印度人爱“开挂”?

印度可不只会开挂,也有足以让小伙伴惊呆的机智(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