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人才辈出的印度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再躺枪(上)

莎莉 印度通 2019-11-07

本文共计:3563字 15图

  阅读预计:10分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在管理、经商和科技等领域崭露头角: 山达·皮拆入主谷歌;萨特亚·南德拉掌管微软;英德拉·克里斯纳姆斯统领百事;山特鲁·那仁依领导安卓系统等知名国际公司。


多名印裔登上2017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出色总裁榜,不仅如此,印度人还在历年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中稳占多个全球首富席位。


更可观的是,印度盛产IT人才,据统计,美国硅谷有16%的印度人和印度-美国人。

 

上图:印度裔总裁叱咤风云

 

经济相对落后的印度,是怎么在高级人才的培养上领先的呢?


蕴含一个国家千百年积淀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启蒙的小学教育作为基石,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印度的教育的冰山一角:以中国同期教育的状况为对比,看看印度的早教和小学教育现状。


印度的小学校长说: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他们通过你,但不是从你来到世界上,虽然他们与你在一起,但他们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安置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灵魂……”


 上图:卡里尔.吉本《孩子》全文

中国的校长说:

“请家长放心,我们,是专门做教育的,每天在研究各种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会用最科学的态度,最大的爱心来教育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做为一个人的天性。”


上图:中国某学校

 

这样两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印度启蒙教育以尊重和辅助为本,中国教育以管理和教导为纲”的基调。

中国家长的两难境地

随着中印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开放和合作的密切,不少朋友被公司派到印度工作。

他们犹豫要不要带孩子一起来印度上学? 他们辗转找到我,问起印度的教育,特别是启蒙和小学教育的现状。


上图:一家人在印度


他们似乎很矛盾,一面自豪于中国式教育的传承和优势;一面抱怨当前中国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也变成一碰就骨折的“玻璃人”,变成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人,甚至变成有暴力倾向或者自闭症的患者。

       

上图:中国孩子课业过重

   

我作为家长,亲身经历了两个孩子在印度接受启蒙教育和小学教育,自然义不容辞地向他们介绍这个培育出世界级总裁、富豪和大量科技人才的国家教育的可取之处。

 

虽然,印度的基础教育(主页君暂且自作主张,定位于早教+小学五年,未敢斗胆介绍我尚不熟悉的印度中学教育)也存在很多不足。

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鉴一些值得咱们中国学习的教育理念,能够在我们对已取得成绩的自豪感中看到仍可完善的余地,或能帮上那些徘徊在带孩子到印度上学还是在国内上正规学校,亦或在国内上国际学校的家长朋友,那么,这篇文章也就有价值了。


中国的“国际学校”真的国际化了吗?


在中国很多大城市,国际双语幼儿园和国际学校处处开花。除了鲜亮的校舍,高昂的学费外,最根本的问题是,它的教学是否真的达到国际水平?

    

实际上,儿童在0-6岁这个语言学习期内,融入任何语言环境都能自学该语言,并达到母语水平。

而我们所谓“国际幼儿园”仅仅请一两名外教,其他中国老师根本不具备日常英语交流能力(更不要说英语教学能力),孩子怎么可能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把外语学成母语的水平?


上图:幼儿天生具备语言天赋

 

国际教育不应该是让孩子局限于某一种文化,而应是放眼世界的多种文化共存和融合。不是让孩子学一门外语,而是了解世界上存在多种语言、文化。

它要帮助每个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加以发挥,而不是像流水线一样生产出一批批一模一样的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机器人;它是培养孩子的更强的自学能力,是”授之以渔”的能力学习而不是“刻硬盘”的记忆式读书。

如果做不到这些,根本不能称作“国际”幼儿园或学校。

 

上图:国际学校?

 

印度是怎样经营他们的百年大计的?

有人总结得很精辟,说印度采取的是精英式教育。

即把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在高种姓的孩子们身上,而儿童失学甚至童工的情况一直得不到解决。

我私认为这样很好,有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因为今天我不讨论关于助学和慈善事业,而是挖掘印度启蒙教育的亮点。

 

上图:印度新德里某公共学校的学生们


01

母亲的爱和陪伴是最好的启蒙

印度女性只有27%参加工作,其中包括大量低种姓的劳工阶层。

中产阶级以上女性婚后多以家庭为重,她们认为孩子在5岁以前必须有母亲的全心的爱和陪伴,才有利于孩子的性情培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公认的的常识。

 

这让我想到电影《最后的武士道》里的日本女性,相夫教子,隐忍自律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性格培养和刻苦学习最好的榜样。

因为在纯真的孩提时代,看到的(父母的行为)总比听到的(教条)更容易直接吸收和模仿。

 

上图:母亲的陪伴


02

师资力量决定教育起点

印度的基础教育和小学分为游戏组(play group),幼儿园(Nursery)+学前班,小学1-3年级,和4-5年级四个阶段。

 

印度所谓精英式教育,最让我震撼的应该是师资力量。

 

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拥有大学学士水平只是起点,很多年轻教师都拥有硕士学位,并曾经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

为什么呢?

我发现在印度中产阶级里,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硕士比比皆是。

很多年轻女性摒弃旧传统,结婚后继续工作,直到迎来第一个孩子。

这时候,女性辞职在家全力以赴养育幼儿期的孩子。按照平均每家2个孩子来算,作为母亲的女性离开职场平均6年-10年。

当两个孩子都上学后,母亲才重返工作岗位。

而这个时候,最理想的工作就要属在孩子所在的学校里任教,不但有寒暑假和较短的工作时间,而且可以减免孩子的学费!


上图:印度某学校教师团队

 

在一个普通的游戏组,也就是1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们白天上3小时左右的一种保育院。老师的英语水平如果和中国五百强雇员相比的话,应该是不在其下。

然而,熟练掌握英语和北印度语或拉贾斯坦邦语,都只是一个工具,最根本的是老师对孩子内心的洞悉和尊重。

孩子们从哭鼻子的宝宝到游戏组毕业表演,仅仅一年的时间,变得合群、开朗,他们围坐在饭桌前祈祷,感谢神赐给我们食物;他们在不同的节日穿上各式的节日盛装庆祝印度教节日、观看基督教舞台剧、自信地唱歌跳舞。


上图:新入学的孩子


寓教于乐,游戏组+幼儿园+学前班,三年不涉猎学术知识。

当孩子们开始适应了集体生活,被有趣的“月话题”吸引,就开始不知不觉的感觉周围的世界并吸取各样的信息了。


上图:孩子们参与制作节日沙画:蓝裹丽


比如,某个月,孩子的“月话题”是农场动物,那么音乐课会学唱Old Mcoald had a Farm”等和农场动物有关的歌曲,美术课会给各种农场动物涂颜色,英文课会学习农场动物的名字和叫声,数学课会数小动物的数量,手工课就会粘贴不同的动物肢体。


上图:农场主题表演


每个月末,学校会组织一次外出活动,学习农场动物的这个月就会带孩子们去农场庄园野餐,观察、抚摸、喂小动物。

家长也参与其中,为孩子们制作农场动物主题化妆舞会的服饰并和孩子一起准备两句话的台词介绍自己扮演的小动物。


我的大儿子曾经在中关村某知名国际双语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的学,有幸体会了一下国内同期精英教育。

学习计划大概是数学1-10,语文若干个生字,英语……

所幸的是,由于我儿子的存在,外教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基本每天就和这一个会英语的孩子聊天。

我向学校介绍了印度的教学方式,希望更多的声音传达到教育者的心中,逐渐完善中国的启蒙教育。


上图:启蒙教育不宜涉及太深太广的学术内容。


印度孩子在四岁以前,就开始申请学校。这个学校是孩子要从幼儿园一直上到高中毕业的,其对孩子一生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在印度,择校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在中国。

关于孩子择校的具体内容,我们放到下一章内容介绍~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翻译作品,戳原文链接跳转原文,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书面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戳一下链接阅读编辑部往期精彩文章~

【2017年度文章总结】——印度通陪你走过的这一年

我打赌这五个地方即将成为2018印度热门景点

2017秒杀泰国的创意广告我只服印度

2017印度发生了这些惊为天人的大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