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法国到印度的刺绣之旅,被香奈儿收购的手工作坊让人眼前一亮

手作之美 印度通 2019-11-07

隐身在巴黎第 9 区小巷内一栋法式旧建筑中的Maison Lesage 刺绣工坊,自 1858 年成立以来,一百多年间已经创作了超过 60,000 件刺绣作品。


在第三代传人François Lesage领导下,不仅与数不清的顶尖品牌合作,更被CHANEL在2002年收购,成为旗下七个顶级传统工作坊之一。










然而,就像许多非遗传承人的后代,第四代继承人尚(Jean-François Lesage),虽然在老作坊中长大,却从没有想要继承家学。


大学学艺术史的尚(Jean-FrançoisLesage),毕业后在一家拍卖行工作。〝年轻的时候,完全不想与刺绣、面料、闪耀的亮片有关。〞尚说。








也因此,本身是技艺精湛老匠人的François Lesage乾脆就在2002年把老店卖给了香奈儿(CHANEL)。




然而跌破许多人的眼镜,这位从来没有拿起针刺绣的第四代,却在1993年在印度一个偏僻的农村金奈(Chennai)中,创立了自己一个刺绣作坊品牌Vastrakala 刺绣工坊。





印度金奈,一个看似与巴黎高级订制难以联想的地方,却与 Jean-FrançoisLesage 却有着不解之缘。


二十年前Jean-FrançoisLesage 在印度南部旅行时,19岁的他发现金奈这个村里的农民,平时务农,但是有刺绣活儿时,就立刻变成了工艺精湛的刺绣匠人。












不像高度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充满了紧张的节奏,这个村子里的每个人都慢悠悠的过生活,也因此,百年的老工艺还是缓慢的传承下去。


尚回忆父亲的名言:〝失去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地方,这地方也将逐渐凋零(Acountry that loses its craftsmanship is a country that is dying)。







结合著美丽的工艺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让尚(Jean-François Lesage)

念念不忘。


1992 年27岁的Jean-François Lesage再次回到金奈,次年他与当地的刺绣老作坊,共同成立了Vastrakala 刺绣工坊。











这个作坊雇用了超过一百位工匠,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村民,一个个都是刺绣高手。


Vastrakala刺绣工坊多年来专注于如窗帘寝具等家具和室内设计装饰上,尚(Jean-François Lesage)引入了许多欧洲的纹饰,并充分发挥印度刺绣的特点,创新出许多令人惊艳的创新作品。
















位于印度金奈的Vastrakala 刺绣工坊,位在一栋1910年兴建的殖民地大花园宅第Apparao 中,有着迷宫似的走廊、高楼板的这栋宅院是金奈的地标。


在 Jean-François Lesage 的翻新下,大宅与 1992 年相比改变甚多。原本墙壁尽是粉色、绿色、蓝色的粉嫩色调,管灯无处不在的平凡建筑物,增添了些印度旧时代的魅力,如同出现在旧南印度房舍的风格;这些偶尔出现的细节都是线索,循线追溯就回到那从前的文化色彩。




拥有精湛工艺的Vastrakala刺绣工坊,接了许多高难度的修复活儿,如十八世纪著名法国财政大臣夫人MadameFouquet 的床,修复缺失的一部分并补上一模一样的刺绣,需要采用 69 种颜色的羊毛和棉花,采用高难度的佛兰芒刺绣,总共花了 25000 多小时的工夫。





而另一项 Vastrakala 工坊令人惊艳的作品,则是修复百多年前由 CharlesGarnier 为摩纳哥歌剧院设计的华丽帷幕。


这绝非容易的任务,对前人所采用的技巧与其理解、认识决定修复成败,挑战着工匠们刺绣的深厚底子。而最终歌剧院包厢的展现,再次证明了 Vastrakala 工坊的精湛手艺。







虽然对印度不太了解,尚(Jean-François Lesage)凭直觉所做出的这个大胆决定,让Maison Lesage 走出欧洲,又开拓了另一个市场。


2011年老父亲François Lesage过世,已经卖给香奈儿MaisonLesage 与Lesage家族再也没有关系了。




然而,足以告慰父亲的是,几经周折,百年老店的Maison Lesage,在第四代的尚的手中,重新又满血复活。


2013年Vastrakala 刺绣工坊与著名品牌Christian Louboutin合作一款高级订制男鞋Mikiraja,这款有著华丽刺绣的男鞋,不仅时尚又高贵。






这个由第四代传承人在印度所创立的Vastrakala 刺绣工坊,不仅打入巴黎的高级订制的圈子,甚至青出于蓝。







中国各地的传统工艺博大精深令人赞叹,但逐渐凋零的命运犹如日暮西山、江河日下,似乎再也无法挽回。


虽然有种种非遗项目以及公益团体大力的推动保护,却不能让这些传统技艺获得生机。


就像印度小乡村的传统刺绣,透过尚(Jean-François Lesage)与时尚圈的沟通,重新获得了生机。





混血与跨界是创新最重要的机制,但这需要引入开放、共享的系统。


就像盛唐之际,中国文化融入了许多国外的技术,因此在工艺制作与文化的复杂度上得以再创新高。


清三代的盛世,也有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国内,许多工艺的创新也有赖于这些混血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转转会(zhuanzhuanhu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戳一下链接阅读编辑部往期精彩文章~

【2017年度文章总结】——印度通陪你走过的这一年

我打赌这五个地方即将成为2018印度热门景点

2017秒杀泰国的创意广告我只服印度

2017印度发生了这些惊为天人的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