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里是印度 ▏八城记——德里不被熟知的风景(下)

2016-03-21 小婧儿 印度通


德里这个古城,历史上屡被占领,屡遭侵略者焚城,又屡次凤凰涅磐,焕发青春。

孤独星球上记录着如何用1天、2天、3天走完德里,作为游客,这本指南极具参考性。

真正的旅行者,需要有大把的时间和一颗安静的心,穿越大街小巷,搜索历史的蛛丝马迹,与当地人交流互动,体会不一样的市井人情。

但即使如此,距离真正的了解还很遥远。因为不属于这片土地,我们总是在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审视另一种文明,更注重猎奇,更喜欢记录下那些让人惊讶的素材,于是所见所言不由自主地偏颇起来。

但愿凭借脚下的路、谷歌地图和英文版wiki写成的《八城记》,能尽可能客观地勾勒德里。谨以此文做一个正式的告别。

 

(上)(中)两篇,分别记录了公元前的德里作为天神因陀罗的地盘和般度族故土的光辉历史,记录了德里苏丹国的五个王朝,记录了考古发掘的德里第1城Lal Kot,第2城Siri,第3城Tughlaqabad,第4城Jahanpanah,第5城Ferozabad(这些城都有遗址,可循谷歌地图前往)。这一篇就让我们走进莫卧尔帝国,一起回忆那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吧。


在印度所有外来统治者中,莫卧儿帝国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帝国,它行政制度完备,疆域扩张达到顶峰,宗教关系较为融洽(上层信仰伊斯兰教,普通大众信仰印度教),经济和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这个帝国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封建时期(1526-1707),2)殖民时期(1707-1857)。封建时期有6个重要的皇帝,见下表(其中有一个断档,舍尔沙一度推翻第2任皇帝胡马雍的统治,建立起苏尔王朝)。他们任上辉煌的建筑几乎都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成为我们窥探历史的窗口。

莫卧尔帝国

帝王

相关建筑

第1任

(1526—1530)

巴布尔

(Barbur)

Ram Bagh等多个皇家花园

位于阿格拉

第2任

(1530—1540)

(1555—1556)

胡马雍

(Humayun)

胡马雍墓

(Humayun`s Tomb)

断档:苏尔王朝

(1540—1545)

舍尔沙

(Sher Shah)

德里第6城Shergarh,

以旧堡(Purana Qila)为中心

第3任

(1556—1605)

阿克巴

(Akbar)

胜利之城(Fatehpur Sikri)

王中王墓(Khan-i-Khana)

第4任

(1605—1627)

贾汗吉尔

(Jahangir)

64柱陵(Chausath Khamba)

第5任

(1627—1658)

沙贾汗

(Shahjahan)

德里第7城Shahjahanabad,

以红堡(Lai Qila)为中心

第6任

(1658—1707)

奥朗则布

(Aurangzeb)

Badshahi Mosque,在拉合尔

Lalbagh Fort,在达卡

殖民时期

(1707—1857)

一些平庸的皇帝

大英帝国

德里第8城New Delhi


首先说说开国元勋巴布尔Barbur)的故事。话说德里苏丹国被蒙古大汗帖木儿攻陷后,并没有建立统治,一番掠夺后,帖继续开拓中亚疆域,留下一片狼藉;杀回来再建统治的是他第五代孙巴布尔。“巴布尔”是老虎的意思,巴也像老虎一样骁勇善战,野心勃勃。相传他曾在5分钟内单凭打斗杀死5个敌人,2天之内骑马飞驰160英里,2次游泳横渡恒河。巴布尔11岁时父亲就病逝了,他非常早熟,立志仿效先辈,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1526年,巴布尔以一支12000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击败了洛提王朝10万大军,占领德里。

但此时他的势力范围只限于北印度,仍需提防盘踞南方的拉其普特人(之前说过,拉其普特素有“印度武士”之称,宁死不屈)。巴布尔大军久攻不下,双方都死伤惨重。1527年发生了著名的“坎奴村战役”,巴布尔砸碎金杯,向部下发表演说:“拥有荣誉,即使死了,也感到满足!”经过激烈的战斗,拉其普特人再也抵挡不住莫卧尔军猛烈的炮火,饮恨败北。巴布尔在乱世中建立了莫卧尔帝国,3年后逝世,遵照他遗嘱,他最疼爱的长子胡马雍继位。



胡马雍(Humayun)名字的意思是“幸运者”,开始时他运气也确实不错,一年内迅速征服了两个大省——马尔瓦和古吉拉特,但好运气持续了不到十年。1539年和1540年,他两度被阿富汗族酋长舍尔沙击败,军队丧失殆尽,印度斯坦的统治权再次转入阿富汗人之手。走投无路下,胡马雍逃到波斯,在宫廷中作了客君。忍辱负重15载,直到舍尔沙死后,政权动荡,他趁机向波斯皇帝借兵,杀回德里。但这次的好运气只陪伴了他一年——1556年,凯旋后的胡马雍在旧堡的图书馆天文台(Sher Mandal)夜观天象,一不小心从楼梯上摔落,不幸身亡。每晚旧堡上演的灯光秀(英文表演:晚830分)都会重现这个场景,观者不禁为这位一波三折的皇帝嗟叹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流亡期间,胡马雍娶了一位波斯学者的女儿,这位夫人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在他死后,还主持修建了一座陵墓(Humayun’s Tomb),这是印度现存最早的莫卧儿式建筑。整个陵园实际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坐北朝南,芳草如茵,棕榈纵横。主体建筑是一个高约24米的正方形陵墓,陵体四周有4座大门,白色大理石双层穹顶彰显着皇室的高贵,两侧分别有八角形宫室作为陪衬,胡马雍和妻子的墓冢就在精细镂花的寝宫正中。据说闻名于世的泰姬陵就是仿照胡马雍墓建造,游客们也很容易看出二者风格上的师承。娶妻如此,相信长眠于此的“幸运者”一定泪流满面——原来这位不离不弃的波斯姑娘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运气。


 

再说说这位赶走胡马雍、建立起苏尔王朝的阿富汗君王舍尔沙Sher Shah Suri),他的确有两把刷子,在短短五年的统治期间,苏尔王朝的疆域扩张到西起阿富汗喀布尔,东到孟加拉国,称雄一时。他任用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官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还统一了印度货币(今日印度卢比的原型),很多举措都成为莫卧儿帝国复辟后的基石。

舍尔沙任上还扩建了胡马雍的都城Dinpanah,并以自己名字命为Shergarh(舍尔堡)——这就是德里第6城,它的中心位于如今旧堡(Purana Qila)所在地。从前的护城河被改造为船湖,300卢比就可租一艘脚踏船,荡漾在如镜的湖面,一面是爬满藤蔓的古城墙,一面是车水马龙的公路——德里常常带给你这样的时光交错感。

城堡内有很多舍尔沙时期的建筑,比如5座拱门的Qila-i-kuhna清真寺,洁白的大理石和红砂岩交相辉映。据说舍尔沙本来想全部用大理石,后来材料不够了,不得已只好用当地的红砂岩替代,不想营造出了独特的美。其中一块大理石碑上铭刻着:“只要人类存在,这座清真寺就会有人来访,来这儿的人都会得到幸福。”果不其然,50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有很多穆斯林在此礼拜,这儿还一度成为“印巴分治”时期穆斯林难民的避难所。

舍尔沙在第6城中住了5年,胡马雍杀回来后只住了1年,他死后第6城一度被另一位阿富汗国王Hemu控制,但也不到1年就被阿克巴的军队打败。由于住在这儿的国王都很短命,这座城被看作是“不祥的”。尽管它有着18米高的防御工事,但阿克巴登基后便弃城迁都,即便他的孙子沙贾汗重回德里,也没有再启用它。

 

胡马雍之子阿克巴(Akbar)的故事很像我们的康熙大帝。他13岁登基,此时大权掌握在宰相培拉姆汗(Bairam Khan)手里。这位宰相可不简单,他是莫卧儿帝国的三朝元老,16岁跟巴布尔一起攻下印度,胡马雍流亡时陪伴左右,并助其反攻复辟,胡马雍死后帝国未稳,又一路辅佐阿克巴运筹帷幄,助其上位。他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必定也有点骄横傲慢(是不是有点像鳌拜)。逐渐成长起来的阿克巴越来越受不了他的束缚,悄悄培养起自己的势力。只待4年后羽翼成熟,果断采取措施,一举解除了培拉姆汗的职务。培拉姆汗一看大势已去,只好托病告老还乡。从此,莫卧尔帝国真正由阿克巴掌印,并在这位大帝的英明领导下进入全盛时期。


阿克巴虽是一个正统的伊斯兰教徒,在宗教问题上却不抱成见。他不再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人头税,政府中也任用很多印度教徒。他还革除了很多印度教陋习,比如废除寡妇殉葬制,禁止童婚,提倡男女婚姻自主,近亲不宜结婚。这些举措现在看来都具有进步意义。


由于阿克巴的都城不在德里,这里和他相关的建筑不多,但有一座看起来不起眼的陵墓却值得一提。这座陵叫“Khan-i-Khana”,翻译过来就是“可汗中的可汗”。这么霸气的名字,属于阿克巴的一位内阁大臣Abdul Rahim。他是标准的官二代出身,父亲就是那位被阿克巴解职的宰相拜拉姆汗。拜拉姆汗告老还乡的路上,不幸遇刺身亡,君臣一场,阿克巴自然“十分心痛”,于是收养了他的儿子,还娶了他的遗孀做小老婆。“可汗中的可汗”本是拜拉姆汗的,他的儿子世袭了这个封号。如今这座号称“王中王”的陵墓已满目疮痍,破坏者是莫卧尔王朝后期的另一位高官Safdarjung,当时国库空虚,不够再为高官修陵,于是Safdarjung的后人从这座陵和胡马雍陵扒过来不少砖石玉砌。Safdarjung’s tomb的景点介绍牌上写着:这是莫卧尔王朝最后的辉煌。可惜这最后的余晖,竟然建立在盗墓之上!



欲知后事,敬请明日继续关注《八城记——德里不被熟知的风景(下篇B)》。

@印度迷思



这里是印度】是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版块,

印度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此特别。

如果你也曾经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如果你也曾被触动,如果你也愿意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真诚的邀请你联系我们:admin@yindutong.com

欢迎投稿,印度通在这里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