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史力行 | “艺”心向党,红色寻访云接力

东职团团 团聚东职 2022-12-11


“艺”心向党

 

红色寻访云接力 

_



_

 

团队介绍

“艺”心向党——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是艺术设计系团总支社会实践部成立的一支三下乡队伍,由系团总支书记吕文慧老师担任指导老师。队伍共有14名成员,来自艺术设计系五个专业。此次活动是利用建党百年的契机,重温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以“就地、就近、就便”为原则展开。队员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分头行动,云端交流,调研家乡的红色文化,与其他的队员们接力完成。


STATION 01

红色之旅-第一站

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由张育丹同学前往四川南充的罗瑞卿纪念馆进行调研。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主持过抗日大学的工作,建国后曾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共和国的副总理,领导和组织了建国初期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肃反运动,加强法制建设和治安管理,对开创新中国的公安政法工作、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罗瑞卿纪念馆,1988年建成开放,原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分为住宅、陈列室和放映室。罗瑞卿先辈的光荣事迹与宝贵精神都深深打动了我们,无论是对党的满腔热爱,还是两袖清风的清廉家风,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_


STATION 02

红色之旅-第二站

红色之旅的第二站来到了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的邓小平故居。由队员张育丹前往广安市广安区开展了的社会实践和课题调研活动。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怀着对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队员对邓小平铜像深情鞠躬。队员站在邓小平的铜像前伫立了很久,仿佛在她面前的这个铜像是有灵魂的,在与她对话,她在铜像前好像看到了邓公要对中国改革开放,要使中国壮大壮强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这句话是江泽民主席对邓小平的评价,而本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邓小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为党的建设的加强和改进等丰功伟绩。


_



STATION 03

红色之旅-第三站

红色之旅的第三站来到了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由队员丘董中前往叶剑英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一。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文物、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以5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门前左侧的台基上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的全身铜质塑像,像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_


STATION 04

红色之旅-第四站

红色之旅的第四站,由队员马云倩来到了广西省南宁市邓颖超纪念馆开展了社会实践和课题调研活动。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馆内展厅由邕城记忆、革命征程、妇女先驱、伉俪情深、公仆本色、情系广西6个单元组成,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多种陈展方式全面展示了“南宁的女儿”邓颖超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


_



STATION 05

红色之旅-第五站

红色之旅的第五站来到了广东省广州市,由队员林婉如前往广州起义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和课题调研活动。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纪念馆是为纪念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建立中国第一城市苏维埃政府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展览面积达900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和专题陈列三大部分。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等人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攻打位于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的广东省立公安局,12日下午广州苏维埃政府在此宣布成立。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 


_


STATION 06

红色之旅-第六站

红色之旅的第六站由林婉如带我们来到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恤孤院路3号。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是中共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是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二是并在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使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为大规模培训革命运动骨干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为统一广东、出师北伐、推动国民革命由广东向全国扩展奠定了基础。


_



STATION 07

红色之旅-终点站

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张育丹带我们来到了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厚重红色文化,农讲所就是历史见证。农讲所旧址始建于1370年,原为番禺学宫,明清时期是培养儒家生员和祭祀孔子以及先贤名儒的所在地,也是广州城区现存的唯一学宫。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为革命斗争作出重大贡献。其中,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是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如今,农讲所化身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开笔礼、成人礼、国学讲堂等特色实践活动和讲座,延续着红色血脉


_






志愿者感悟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追随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经典,是件令人久久无法忘怀的事情,相信本次的社会实践给学员们带来了不少学习收获与心得体会。


学员:张梦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广州起义博物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广州起义是在大革命逆流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白色恐怖的一次英勇反击, 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广州起义对于每一位广州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我们都要以起义军、工人赤卫队为榜样,勤奋学习,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学员:汤佩玟

这个假期,我参加了暑假三下乡活动。因受疫情的影响,我们的三下乡改用了线上的方式,每个人分工合作,期待这次难得的机会。

在骄阳似火的八月,负责实地调研的同学,到红色文化地中学习,并把学习到的传授给我们大家,争取在这短暂的时光中成长起来,学习一些课本学习不到的知识。感受爱国情怀,让我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个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丰富且有意义的,让我受益匪浅,既增长见识,又学习了很多东西,人就是要在探索和追求中不断进步。这次的党史教育体验,我们要铭记历史,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要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回报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员:蓝怡婷

今年我们队伍的名称是“艺”心向党,主要是队员到红色文化遗址或者博物馆、故居等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根据分工,我虽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但在负责文案剪辑的同时我也全面的学习到了先辈们在革命事业里的艰辛和无私的付出,让我收获颇丰,对历史重温,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感受到新的力量,让我再一次受到震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财富。” 而铭记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让历史不重演,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再受到他国的侵略和迫害。在进行三下乡活动的同时,我也认真地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爱国剧,其中陈独秀先生有一句话“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去哪一个都是对国家的侮辱。”这句话与伟大的抗日精神相通,让我感受到先辈们在为中国探索道路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个革命者都对自己所坚信的道路和理论充满着未知,他们只是凭着自己内心的信仰,为中国努力探索前行的道路。一条路并不因为它在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美丽,旅行者照旧向前进。每一个革命者都值得我们尊敬,每一个先辈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摧残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学员:袁笑笑

作为当代大学生,或许真正的磨难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大多数的我们一直在安逸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从前的历史中可以知道,有一些人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面对侵略,革命烈士们露出坚定不屈的眼神;面对国家,革命先烈们展示出与旧制度搏斗的精神。谁能不为之震憾,不为之动容呢?此次,我们走进先烈们的故居收获到的是一场心灵的碰撞,一份情感上的冲击。

此次实践活动引导我们走出校园,切身体会到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和为新中国所做的努力。使自己对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专业知识掌握


学员:邱东怡

经过这些天的红色文化调研跟党史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员、对国家、对民族、对自己都有了更新的认知。

百年党史,磨难重重,风雨飘摇,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救国救民决心毫不动摇,是一个有责任有当担的党派。

从前的无数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今天无数的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疫情和灾难面前,党员永远冲在第一线,这种舍身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百年来的传承

中国两千年来都是一个互助友爱的大家庭,在祖国山河破碎的时候,我们团结一气渡过难关,这种品质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56个民族是一家,同样的,香港、澳门、台湾也永远同祖国大陆是一家,这是分割不掉的血缘关系。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国土一分都不能少,犯我华者,虽远必诛。


学员:黄莉琳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广州农学旧址,我更加了解我国农民,农业方面的运动对广州,对整个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使我深刻理解了当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党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立志在先驱们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遗志,怀着对党和国家建设的热情,将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

广州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厚重红色文化,农讲所就是历史见证,因此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他们这种大无谓的革命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品行,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和学习,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在祖国需要我们的位置上。


此次实践活动学员们一共去到了7个红色文化地点调研,学习了建党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切身实际争做勇于担当奉献的小青年,最后,我们通过一段回顾视频来一起感受这段旅程的美妙吧。




编辑:周宏槟

资料来源:“艺”心向党--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

初审:程思淇 罗康嘉 修雅泳

复审:凯晴

终审:军





“团聚东职”是我校共青团信息的第一发布平台

致力于校级8个团学组织,13个院(系)团总支资讯发布

及更多精彩内容的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