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英荟萃:《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Ⅱ)

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 2022-04-16



       2018年6月19~21日,由《药学前沿》编辑委员会、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江苏省医健产业联盟共同主办,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药咖荟共同承办的《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四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全球化视野下新药研发生态系统的赋能合作与创新在南京江北新区隆重召开。

6月21日上午会议在两个分会场同时进行,内容紧凑充实,覆盖抗体药与肿瘤免疫治疗、ICH、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等专题。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干货满满的会议摘要~

分会场一


      来自生物药和政策法规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围绕“抗体药与肿瘤免疫治疗”和“ICH规则对中国新药研发产业链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两大主题进行了报告,小编现撷取部分精彩内容,与您分享。





抗体药与肿瘤免疫治疗


  主持人:

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院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药学进展》编委

韩军教授


主题报告一:丽珠医药抗体类创新药物的研发战略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董事、

兼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药学进展》编委

傅道田  博士:

傅道田博士为我们分享了丽珠集团生物药研发进展及思考,详细介绍丽珠单抗公司,现在的丽珠单抗公司具备成熟而且多元化的产品研发管线,在研产品16个(80%创新药),临床阶段6个,8个临床试验同时进行,且具备强大的开发和生产能力、资深的管理团队、清晰的产品开发布局和国际接轨的研发策略(in China,for global)。傅道田博士团队构建了五年报产计划,目前还有一些双抗产品在研中,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一支美国团队和顾问团队。LZMOO3-重组人绒促性素、LZMOO5-人源化抗HER2单抗、LZMO12-人源化抗IL-17A/F单抗、孕妇先兆子痫单抗等项目正在开展中。傅道田博士介绍了团队未来3年发展计划:从研发进入快速发展的产业化阶段,计划2018年将拥有第一个产品报产(LZMOO3),扩大自主生产能力,逐步进入财务独立状态。


主题报告二: 抗肿瘤细胞因子药物的研发

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

徐霆 博士:

徐霆博士的报告首先从自身出发,分享了抗肿瘤的细胞因子药物的研发经历,并详细介绍了IL-2(白细胞介素2)、IL10作为抗肿瘤剂的合理性以及DF203-A 靶向长效 IL10的研制。报告的最后,他就抗肿瘤细胞因子药物的研发提出五点建议:1、寻找合适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如IL2,IL10);2、改善它的稳定性(如PEG;Fusion;Glycosylation;Engineering);3、改善产品的特异性(如mAb fusion;Pro-drug);4、找到正确的组合(如IC;Chemo;RT);5、确定好的生物标志物。


主题报告三:具有高效广谱抗肿瘤活性的新型双特异抗体的研发

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

吴辰冰 博士

吴辰冰博士指出目前抗体药物的开发逐渐超越传统的单抗技术,双抗产品的开发呈现出机制以及适应症的多样性,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已经从技术导向进入机制导向,所以双特异性抗体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易异常活跃。吴博士从双抗技术开发的关键指标出发,指出双抗开发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独特的生物学机制、成药性的判断以及纯化效率是否成熟等,由此可以看出,双抗药物的开发需要跨越很高的技术门槛。吴辰冰领导的岸迈生物技术平台FIT-lg专注于新型双特异性抗体研发,目前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EMB-01显示具有卓越的抗肿瘤技术。


  主持人:

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

徐霆 博士:


主题报告四:翻译后修饰与蛋白药物质量控制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

马宁宁 :

马宁宁教授为大家报告“翻译后修饰与蛋白药物质量控制”研究内容,对蛋白药物来讲,哺乳细胞唯一的优点就是其翻译后修饰水平高。翻译后修饰(PTM)一般会对生物药的活性、药代动力性、分布、免疫原性和溶解度产生影响,例如通过蛋白折叠、未配对巯基、糖化、羧基化等对生物药物的一系列特性产生影响。马教授提到翻译后修饰(PTM)一般由表达细胞和生产工艺决定,其中表达系统具有决定性影响,宿主细胞克隆和培养工艺也对其有显著影响,纯化/制剂起次要影响。最后,马宁宁教授总结道,我们对生物药的翻译后修饰仅仅知道一部分,而随着功能更强的分析设备的诞生,我们对翻译后修饰会有更深的了解。


主题报告五:CAR-T细胞治疗——从血液肿瘤到实体肿瘤

国家卫计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冯振卿 教授:

当代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肿瘤对人类的危害性也大大增加。传统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即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均具一定局限性,利用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疗法凭借其优势而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细胞治疗,目前已经进入精准化、个体化的细胞治疗时代,肿瘤细胞治疗有望成为常规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

冯教授指出,2017年是CAR-T细胞疗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也已成为全球开展CAR-T临床试验最多的国家。接着,冯教授从实验室的研究现状角度,详细介绍了CAR-T细胞疗法研发分类,并举了两项临床试验案例,阐述CAR-T治疗肝癌等实体瘤的良好效果。此外,冯振卿教授还提出了优化CAR-T细胞治疗的新策略,详细介绍了双特异性C-MET/PD-L1 CAR的结构、制备与鉴定,并说明该细胞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主题报告六: 基于SMAB平台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

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命科学事业群总裁

柳振宇 博士:

柳振宇博士从中国抗体产业现状出发,指出中国抗体药物产业才刚刚起步,与国内市场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创新抗体药目前还是跟欧美的“老路”走,以me-too,me-better为主,热门靶点拥挤和重复申报。目前,我国的肿瘤免疫已经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多家企业正在申请PD-1抗体上市,新生代的肿瘤免疫疗法CAR-T,中国企业集体爆发,注册临床个数远超美国,实现弯道超车。金斯瑞从市场定位、商务模式以及技术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柳博士重点介绍了金斯瑞德双特异性抗体创新平台——SMAB。SMAB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双/多特异性抗体平台,经过多个案例分析,SMAB的效果好于单体和联用。在成药性和生产稳定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圆桌对话:

中国抗体药与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发展趋势 


随后,由劲方药业联合创始人、《药学进展》编委吕强博士主持圆桌对话“中国抗体药与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发展趋势”,丽珠集团副总裁傅道田博士、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博士、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徐霆博士、国家卫计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冯振卿教授、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小岩博士参与了热烈讨论。话题围绕抗体药创新的源头在哪里、抗体药产业化的思考、细胞免疫治疗的前景-弯道超车这三个命题“煮酒论战”,各抒已见。现场掌声连连,精彩不断!




ICH规则对中国新药研发产业链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主题报告七:ICH环境下的药物研发

方恩医药发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药学进展》编委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张丹 博士:

张丹博士围绕ICH环境展开具体的汇报,ICH组织成立一方面是为避免重复的临床试验,另一方面是延长有效的专利保护期,通过协调ICH成员国家的审评技术指南,使数据在同一个标准下达到互认。张丹博士提到在ICH国际组织中,产业界和政府方面是平等交流的,在这个组织里面药监系统跟你讨论的时候是完全平等的,在相关会议中大家可以强烈表达观点,但前提是拿出科学的理论或者数据佐证观点。最后,张丹博士总结道,不能只局限在中国单一市场,要有一个盘的考虑,有效应对ICH的到来。


主题报告八:

机遇与挑战——中国加入ICH对业界新药研发的影响

先声药业研发副总裁

陆志红 博士:

首先,陆志红博士从ICH含义与主要职责出发,介绍我国加入ICH的主要历程,并解释我国加入ICH的主要原因。其次,陆博士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差距:1、技术指南的数量、临床研究人员的经验、可开展临床研究的机构数量等;2、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支付体系对创新药的评价、定价和支付能力;3、目前的一些流程与ICH实行的创新药快速推进需求不匹配,如遗传办,无伦理中心(central,IRB),合同多步骤审核签字盖章,分中心小结签字盖章。

总体说来,虽然中国加入ICH将对业界新药研发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但机遇大于挑战。对业界新药研发来说,人才和具有创新/针对未满足需求的产品是企业今后“创新药黄金10年”成败的关键。此外,除了CFDA的法制法规需全面与ICH接轨,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研究者、临床研究机构、IRB、CRO以及院校等等需与企业一起努力来迎接这个挑战。


主题报告九:ICH框架下的中美双报路径与策略

美国汉佛莱医药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合伙人)、

中国区总经理、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药学进展》编委

杜涛 博士:

杜涛博士认为目前政策、人才和资本要素共同推动中国医药创新快速发展,我们正处于中国医药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中美新药双报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政策的异同,加速新药上市;扩大产品市场,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研发能力;解决企业后劲不足的问题、增加开发产品价值,获得更大收益。同时,杜博士还提出了在中美新药双报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问题和中国企业在临床申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最后,杜博士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利用美国FDA的孤儿药政策在中美同时开发孤儿药,这样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可以大大提高。



圆桌对话:

ICH规则对中国新药研发产业链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随后,方恩医药发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丹博士主持“圆桌对话5:ICH规则对中国新药研发产业链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处王宗敏处长、江苏恩华药业首席科学家徐坚博士、精鼎(PAREXEL)研发咨询副总裁李长青博士、美国汉佛莱医药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杜涛博士参加了精彩的对话环节。问题围绕ICH对江苏医药企业的利弊、医药企业又该如何将ICH的利好更加发挥出来等展开热烈讨论。

分会场二


在另一个平行会场,来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围绕“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两大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


  主持人:

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

《药学进展》编委

张陆勇教授:


主题报告一:

抗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化学与国际临床试验

南开大学教授、杰青、

国千专家 陈悦教授:

陈悦教授就抗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化学与国际临床试验作了报告。陈悦教授首先介绍了癌症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背景,表示目前发现靶向癌症干细胞的药物十分困难。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成一个针对癌症干细胞的化合物库。随后,陈教授介绍了其研究领域中的APD新型酯肽类天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曾存在物化性质不理想、结构不确定等问题,经过多年改造,他最终建立构效关系、确定结构,优化合成路线,解决了成药性的问题。体内试验结果显示该类药物对癌症干细胞确实具有选择活性,该成果引起了多国药媒的关注。最后,陈教授讲述了他的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候选新药ACT001的研究过程,该新药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已经获澳洲、中国临床试验批准,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进一步巩固了该药物一类新药的地位。


主题报告二:

Mesenchymalstem cell therapy in autoimmune diseases

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

《药学进展》编委

孙凌云 教授:

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一些顽症,是世界医学领域的努力方向,孙凌云教授瞄准这一尖端技术潜心研究。2007年,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孙教授向我们阐明运用MSC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应的机制。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成功的基础上,孙教授又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其他难治性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多发性硬化、肌炎、血细胞减少、克隆病等,水平居国际领先。针对现场嘉宾对MSC来源以及治疗后续复发情况的疑问,他表示MSC来源脐带废弃物等;有的病人治疗后维持时间很长,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主持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田长麟 教授:



主题报告三:

从基础药理研究到临床应用研究

复旦大学 刘新华副教授

来自澳门科技大学药学院朱依谆教授科研团队的刘新华副教授向我们汇报了益母草碱(SCM-198)和硫化氢(ZYZ-802)两个活性单体的研究进展。朱依谆教授团队经10余年艰辛研究,发现从中药益母草中提取并化学合成的单体——益母草碱(又名SCM-198)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心肌保护、以及抗缺血性脑中风等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有关研究发现,益母草碱能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血管新生,防止脑水肿,并且毒性很低。此项目作为国家I类新药候选药物已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大平台孵育成功,并且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2016年,中珠医疗从复旦大学以1.5亿人民币获得该项目,成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又一成功范例。

而硫化氢(ZYZ-802)作为信号分子之一,具有多功能多靶点的特点,并且在心血管保护和免疫炎症调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其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朱教授团队还对其进行了表观遗传学调控,即蛋白修饰。据悉,这两个活性单体目前在中国和美国都进行了临床申报。


主题报告四:

靶向TOll样受体的小分子药物研发

清华大学药学院、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药学进展》编委

尹航 教授:

尹航教授面向靶向Toll样受体的新型小分子免疫调节剂研究做了精彩报告。Toll样受体是人先天免疫的一种机制,过去十几年尹教授一直围绕其做研究,针对不同的蛋白质或蛋白质与核酸的不同相互作用。过量药物可能造成神经炎症反应,他们发现靶向Toll样受体的新型小分子可以特异性抑制过量吗啡引起的神经炎症反应。将该化合物作为化学探针来研究生物机理问题,通过体外体内实验发现Toll样受体确实在机制里起到作用。随后,尹教授讲述了他在清华三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围绕内含Toll样受体,在清华药学平台用细胞过量表达Toll样受体平行筛选出先导化合物。针对结合模式优化,小分子化合物细胞活性达70+ nM,对Toll 8受体有效,对Toll 7受体无效。最后进行结构修饰,将活性提高到pM级别,成为一个靶向Toll受体的高活性高选择性小分子免疫调节剂。


  主持人: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杰青、长江学者、

《药学进展》编委

华子春 教授:


主题报告五:

制剂创新“药芯”技术:现在与未来

中山大学药物制剂工程中心主任、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药学进展》编委

吴传斌 教授:

药物研发进入了制剂创新时代,目前我国投入资金高,但产业化程度低,没有一项真正属于自己的“药芯”产业技术。吴传斌结合自身实验室概况,介绍在创新制剂开发领域的关键技术,包括长效药物微球、一步连续式微粒制备技术、可溶性微针技术、渗透泵技术等。他认为应将成果转化落实到实处,期待真正产品的出现。最后他对我国创新制剂“药芯”技术提出自己的思考:对制剂“药芯”技术攻克工程制备难题,解决微球制剂生产瓶颈;破析原研制剂技术,加速高端制剂高仿进程;加强交叉学科融合,完善微针制剂制备工程。幽默的话语,充实的报告,对在场的嘉宾有深刻的启发。



主题报告六:

抗肿瘤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洋药学专业负责人

徐寒梅 教授:

徐寒梅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多肽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内容,并介绍了多肽开关CAR-T药物的研发过程。多肽药物因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抗衰老、生殖障碍、骨质疏松等。徐教授指出,目前共有100多种多肽药物进入临床试验,400多种多肽药物正处于临床前阶段。近年来,一些新功能如调节肌肉收缩,改进自身miRNA募集,抑癌蛋白等也逐渐被发现。徐寒梅教授团队15年来聚焦多肽药物研究,目前,已完成抗肿瘤转移一类新药AJ1003的全部临床研究,其代谢特点是皮下注射通过淋巴结吸收、代谢,可以进此外,徐教授对其正在研究的第五代CAR-T免疫疗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其设计的第五代CAR-T细胞需要多肽开关才能激活,并具有而该开关也具有抗肿瘤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可以避免脱靶效应,因此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主持人:

暨南大学副校长、

长江学者、杰青专家、

《药学进展》编委

叶文才 教授:


主题报告七:

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药学进展》编委

高翔 教授:

高翔教授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下针对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作报告。高教授首先介绍了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简史,分享了他在任三年来的对国重存在价值和管理核心的几点思考,由浅至深地讲述了国重的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人员组成、内部交流例会、国重鼓楼医院合作中心以及科研成果小结。他展示了一些关于发育异常、代谢紊乱、炎症方面有趣又新颖的研究成果,例如肌源性的脂肪肝、代谢疾病导致心肌病、肝脏疾病导致骨骼问题等等。除了这些,还有涉及肿瘤研究进展、精准模型、创新药物关键技术和资源研究等方面,高教授表示在不断开放交流的同时,希望年轻优秀研究者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去研究一些新颖课题,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主题报告八:

多肽药物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多肽药物开发课题组长 冯军研究员

冯军研究员从多肽药物的定义、比较、开发状况、近十年FDA批准情况、我国多肽药物研发与国外的差距等方面对多肽药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在座的嘉宾对多肽药物有了充分的了解。他结合自己在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实践,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多肽药物的研发布局、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及标志性成果进行介绍。他表示现阶段研发布局主要解决临床急需,同时要注重仿创结合等。与正大天晴合作成立了多肽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标志性成果主要有醋酸加尼瑞克注射液(晴乐)产品,该产品用药需求高,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符合CDE优先审评通道首仿药条件,产品得以更快上市。

                                                                    


下半场会议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药学进展》编委张福利研究员主持。


主题报告九:

抗体药物研制国重实验室重点品种研发进展

华北制药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志明 高级工程师:

来自华北制药的王志明工程师主要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的建设以及狂犬病毒抗体品种的研究进展。华北制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范围从抗体生产上游技术创新到以抗体药物为主的蛋白质药物开发,已上市的产品去年销售额达6.5亿元。接着王工对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抗体的研发进展做了详细汇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狂犬病死亡率位于全球法定传染病死亡数顺位第三位,因此,加快重组单抗的研发进程对于弥补被动免疫制剂的缺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华北制药所研发的NM57狂犬病毒疫苗已完成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中和谱研究以及临床Ⅰ、Ⅱ期试验,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行了分析,计划于今年内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主题报告十:

长效和靶向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国际化

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脂质体研发中心副总裁、

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光 教授级高工:

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南京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光教授在报告会上给我们带来了有关长效和靶向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国际化的主题报告。绿叶生命科学集团作为国内发展迅速的先进企业,它拥有绿叶制药、绿叶医疗、绿叶投资三大板块,主要专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建成了全球化研发体系。

程教授介绍了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强调了经费投入、科研条件、人才团队、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术交流合作。在新药研究方面,程教授主要从长效制剂——微球与靶向制剂——脂质体两个方面讲述,绿叶集团在这两块领域的优异成绩不仅依托关键技术,也离不开它对高端载体材料和基础研究的充分研究。展示了丰硕的科技成果,程教授表示今后将推进高端制剂在发达国家上市,逐步形成开发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具有国际化人才团队的先进企业。




打通最后一公里: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


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徐希平教授主持圆桌对话“打通最后一公里: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南京医科大学周建伟教授、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华子春所长、徐州医科大学印晓星副校长、前沿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谢东董事长、南京药捷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副总裁盛泽娟、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药理部部长李靖均参与了精彩讨论。



撰稿人:马洁,陈飘飘,雕钰惟,马宇,李嘉,杨凡,王雨杉

审校:郑晓南,杨臻峥




精彩还在继续,敬请关注以下系列主题!

全球化视野下生物医药的投资逻辑与风险预警

中外生物医药项目路演


更多精彩回顾,请点击以下主题

主旨报告:创新驱动,引领未来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新药研发模式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药临床试验能力建设



扫描或长按下方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药学进展”微信订阅号,精彩报道等你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