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圣典所合伙人与专职律师、实习律师座谈会圆满召开

2017-11-26 朱雨濛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2017年11月24日上午9:00,本年度圣典所合伙人与专职律师、实习律师座谈会在大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圣典所工会联合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组织。


首先,会议主持人周小红主席对会议主题和发起原因进行介绍,主要原因是:

1、为了听到圣典年轻人的心声;

2、推进9月23日圣典合伙人大会上通过的合伙人带领专职律师、实习律师办理案件的决议;

3、经本所辩论赛后产生的人才与资深合伙人深度交流。


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家的相互了解,成就创造合作机会,是对年轻人精神、事业的帮扶会。


黄双强律师

圣典所合伙人黄双强律师谈到,年轻律师最关心案源,本所倪军律师主要以专业口碑闻名;而吴世柱律师则注重宣传出书,推送专业文件;黄双强律师的一位朋友则一直坚持医疗信息推送而获得案源。律师事业前进要点是专业、勤奋、坚持、团队。律师和当事人之间要共同努力实现目标,而在拓展业务的沟通过程中,电话QQ微信目的是为了见面,见面之后的目标是委托。


严国亚律师

圣典所管理委员会严国亚主任认为:律师像医生又不太像,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成长经验,只有50%可以复制。先讲讲个人成长史,95年参加律考,执业于南大中山所,办案之余研究法律全书,搭建法科类知识结构,学习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后程维高案案发,参与程维高女儿开办的南京利德隆房地产公司破产案;东方航空公司飞行员集体跳槽千万巨款索赔案,案件成功后和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实大部分时候受众听得是法理而非法条;谈到案源,严国亚律师在07年江苏省经贸委法治协会的巡回讲课积累了不少企业类客户,他说宣传中出书比名片有用,必须要及时扩大自己的圈子,才能够获得案源机会,才能够获得被宣传者的认可,年轻律师还应当注意微信公众号的维持。年轻律师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同事、师傅,这才是立身之本受益无穷。

他还总结了几个要点供青年律师参考。

学习,律师行业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对自身业务提升有很大帮助,也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

形象,仪表要打理的清清爽爽,律师一定要有一个较为清爽的形象;

敬业,任何事情去做要不能耍小聪明小滑头,这是立身立命的根本,积极的态度;

社交,注重与同事的社交和互动,走出去更加要注重社交,要利用好人脉关系;

效率,今日事今日毕,尽量不要拖延事情,让工作质量受影响。



程化铭律师

圣典所理事会成员程化铭律师说:“讲讲我的从业经历,我自身较为特殊,39岁辞职做律师,从把律师作为终身职业和吃饱饭并且养活老婆孩子两个点考量,我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我辞职做律师正好遇到南京市清理兼职律师,单位不接受我辞职,后司法局给我重新建档。我因为有专利代理资质得以成为双证律师,2001年入世,知识产权法律修订,因此全省推广知识产权工作,我有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我认为,1、社会经验很重要,法律问题即社会问题,处理工作需要责任心和细心、信心、耐心,我个人网站的域名申请服务器租赁都是自己搭建的,整个过程下来,我对于解决网络知识产权问题比较心中有数。2、要在所里宣传自己,律师在哪个领域有所专长有所关注,大家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关心,对于对内对外扩展都会有所帮助,大家应该在网站上发表大量专业文章,让老百姓知晓本所律师。” 

任重律师

圣典所理事会成员任重律师发言:“我03年过了司法考试,一开始从国企出来转型成为律师非常不适应,后来我不停参加资格考试,一建、土地登记代理、专代资格证我都考了下来,给人一个专业的形象我,沿着建筑工程土地开发法律方向前进;我认为人要多学习,做事要踏实,避免做事浮躁。

 

吴世柱律师

圣典所党支部书记吴世柱律师谈到:“简单归纳几点自己的心得:

慎独,耐得住寂寞。年龄大的律师也有这个过程,区别就在于吸收营养和不同时间的学习;

自知,人贵有自知之明,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和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关系,有专业的定位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每年律师人数增加,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律师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大家都要深刻的去思考,要对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有把握;

大气,气场比较重要,接待当事人的技巧;

方法,走好自己的职业之路,做好自己的案件,时间如何事半功倍地用好。

41 32754 41 13657 0 0 3127 0 0:00:10 0:00:04 0:00:06 3127谈谈自己的体会,每天不是专注于看法条,而是去研究法学方法论,从当事人的思路去开拓案件;借力、借势,让别人替你宣传。每一个案子产生裂变效应,这种案源就不会愁了。”

倪军律师

圣典所监事会成员倪军律师说到:“我转业之后,不喜欢过多宣传,就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谈谈吧。

宏观角度,律师本身品牌相对有独立性,身份属性相对重要一些,一个好的律师就是一个好的企业,律师不能着急,急了以后容易失态,一件件案件慢慢做,律师成名周期长。我本身并不认为扫楼这种营销手段,我执业之后做法律顾问,半年执业赚了19500元,有电话咨询都很高兴,我理解年轻人执业的艰辛,但是律师要潜移默化的、有尊严的拓展案源和知名度。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多写,写好之后多在所微信公众号上多发表。我较为看重微信,在朋友圈中也谈一些观点,潜移默化的来拓展案源,但是有时候要注意形象问题。

微观角度,跟当事人接触不要有太多谦虚,每一个细节都要有冲击力,五个细节要经营好,不要看不起小案子,练习内功,多做一些规划,有时候和自己的朋友和同学也可以挨个拜访发放名片,让人脉呈几何倍数增长,多花些时间多看看书,口才非常重要,能否把人抓住,自我演练自我注重,青年律师要慢慢找到自己的路子,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适合。

我有时会研究南京中院和省高院的案例,并且出去试讲,也可以学写作反向代理词。切换思维之后有无更多破绽,重大的诉讼缺陷在什么地方,落实在纸张上。这是一种方法,写到一定功底之后,即是内功也是外功,我有一个刑事案件经过研究就发现此案很有研究价值、改判价值。律师收费要有格局,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价,敢于开律师费。”

孙银生律师

圣典所合伙人孙银生律师谈到:“每个人成长都不太一样,从前一位律师,已经去世了的周结晶律师:

勤奋,很主动做很多事:1、眼勤,和年长律师在一起较多;2、手勤,主动承担各种事务,各个房间打招呼寻求合作机会;

专业,没案子做的时候经常学习;

坚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有了社会资源朋友圈。这是需要一个前进的过程,根据个人的性格去选定自己的方向,要有自己所考虑的适合的方向。”

吉星宇律师

圣典所管委会成员吉星宇律师谈到:“我是在圣典从实习律师做到专职律师到合伙人律师的,在日常的管理中,以前很少能够关注到年轻专职律师的利益和诉求。其实青年律师要考虑一个问题,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律师。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做律师要从专业、性格、家庭、阅历出发。很多人并不适合做律师,家庭条件不允许,刚做律师没案源;已经成家立业,但是又没有业务;一毕业出来就做律师,比较散漫,没有工作纪律性和习惯性,没有朝九晚五的习惯,学校和律师应用存在差异,处理公司法律事务连公司如何运营都无法知晓;如果先工作,阅历人脉有些积累,等条件相对具备了,可以开始进行律师工作。我本人先在广电集团工作了几年再开始进行了律师工作,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我能承受一段时间内没收入,也明白企业的运行,在律师具体的业务对接方面更加有经验,也有不少人脉资源了。朋友给我介绍了第一个案件,没有这个工作经验肯定办不了这个案件,所以青年律师要考虑自己适合不适合现在做律师,律师职业本身没有保障,必然导致心态焦虑,这是我从自身经验给大家提起的建议。”


刘怡含律师

我本人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分别在苏商、中银、圣典执业过,我认为青年律师更多还是靠律师事务所进行案源开拓;目前单位打印机和网络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个案源问题以及案源分配机制的运作亟待解决,要对圣典专业化公司化运作改制;另外就是在培训方面,实习律师不知道该做什么,要有一个入职前的培训,专业化的培训和公益让律师进步更快。


吴庭祥律师

大家以前彼此交流过,我13年来到圣典所,实习期过得相对平稳一些,学习和指导这一块师傅和同仁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开始也很焦急,到底是进单位还是做律师。做律师一开始收入也不高,要出去跑案子,我想要有尊严的开拓案源,酒桌上开拓业务我不适合。当时就思考如何实现双赢,现在通过跑步和公益开拓了人脉圈和案源,好多东西都是自己学习出来的。在跑团过程中,人脉开始了拓展,参加每一个大型活动,无形之中累积了相关的能力,对于青年律师我还是想到不要太着急,要开始积累基本功,要把后续业务进展好,对于时间要更多的选择和提升自己。这对我们自己提升很大。


马贻颖律师

马贻颖律师说:“青年律师焦虑主要还是案源上并不是很多,我本人在网站上做了一些推广,希望把每个案子都做好,存在兼顾的问题,如何选择专业化和综合化的路径?”任重律师回答到:“青年律师专业化的问题,我建议先综合后专业,专业化的基础来源于综合化的法律素质,能接触的案件一个都不要放过,三五年的时间让大家有一个沉淀,所有的案子可以接触到的就进行接触。孙银生律师回答到:“青年律师还是要自己成长,自己规范。”


陈言律师

 

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陈言律师就本次会议前青年律师集中谈话进行了总结:“青委会打造了一个平台,让圣典所青年律师们聚集在一起了解生存及发展状况、反映和沟通。让圣典青年律师过上温饱、富足而体面的生活,这是青年委员会的重要使命。目前单位青年律师生存状况主要分三种: 1、师傅带,2、团队带(这种比较少),3、自力更生。只有打破门户之见,才能增强青年律师总团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年律师时间用到哪里去了?很多青年律师的时间一直用在值班上,青年律师法律服务如何形成产品化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严国亚律师提到劳动的法律援助案件非常多,劳动主体问题遇到的非常多,合作出书劳动仲裁实务,进行法律产品化,进行专项的劳动人力资源法律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个别单打独斗的律师缺乏项目化思路。目前只有所里的实习律师值班,如果实习律师一解答就是错的,那么很可能导致本所口碑下降。 如程化铭律师所说,可以促进青年律师与年长律师之间的合作。最重要的问题其实还是在于青年律师自身。虽然青年律师一直反映案源问题,但是正常律师的成长经历是一步一步耐心的走起来的,这代表了青年律师成长的方向。圣典所在南京是平民大所,青年律师慢慢的成长为有经验的律师,这样才能对案件有一个非常精准的分析,圣典所纺锤形的收入结构才可以慢慢形成。此外青委会在12月初还要进行一次交流会。


会议的最后,郝伟扬律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到,青年律师还是要主动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积极参加各种公益事务,让自己充实起来,这样机会自然就来了;朱雨濛律师提出青年律师要保持创业者心态,主动走出去,保持能动性比较强的职业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体现出自己作为一名律师存在的价值。


会议在融洽的气氛中接近了尾声,周小红律师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个所就像人的一只手,虽然分布于手上的5根手指长短不一,但手指之间互相合作,取长补短,不可或缺。单一地以业务量来衡量一个人对事务所的作用就如以手指长短来衡量手指作用一样可笑。事务所真正受人尊重的是那些能够帮助同事们共同发展事业的领路人。只顾着互相攀比业务量,事务所不会有后劲,最后导致的是自私、孤独和同事间的冷漠。律师容易流露出锋芒,如果在同事之间能收敛起来,忘却庭审中的“征战”,将温情的一面留在单位里,我们的人情味就会越来越足。最后,非常感谢大家参与和发自肺腑的发言,今天的收获特别多,会后将慢慢消化!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交流会顺利闭幕。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专利部贺翔部长、徐小花律师、李善战律师、韦清桐律师、方璇律师、武寅律师、丁勤律师、章茜律师、徐涛律师、王倩律师、朱正律师、耿长国律师、左思成律师、左正欣律师、武健等律师代表。



写作:朱雨濛

                                                            摄影:方璇

                                                            编辑:周小红、郝伟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