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医资讯||警惕就业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874万,同比增长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而受疫情影响,许多现场招聘无法召开,劳动力市场需求减少,再一次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带来困难。在此情况下,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开拓渠道,为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创造条件。求职不易,定要警惕,正值“金三银四”的求职高峰,大家努力收获offer的同时,也要小心“求职陷阱”,避开套路和骗局。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8种求职陷阱,以及应对方法,帮助大家逃出求职路上的各种“坑”。


借招聘骗取个人信息

贩卖个人信息的招聘公司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从而在求职者投递的简历中获得其个人信息。毕业生在看到招聘信息时,一定要查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判断公司的真实性。同时,简历上的部分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通讯地址等,不必写得过于具体,要将重点放在工作经历上。


招聘收取各类费用

虚假招工者以体检费、培训费、押金、手续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待钱财积累到一定数量便人去楼空。若有人遇到此类情况,应保持警惕,查证企业的资质和真实性。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在上岗前提交保证金,或者培训费用,员工应坚决拒绝。


扣留个人重要证件

一些企业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应聘者提交重要证件原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不管是身份证,还是学位证、毕业证,单位都是没有任何权利扣留的。所以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证件原件都不要给任何企业保管。证件只是作为招聘企业核实求职者身份和成绩的标准,正规企业是没有必要保留求职者原件的。


只签就业协议不签劳动合同

一些就业单位只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后的劳动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只试用不聘用

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借口解聘。这样的做法不少见,入职前可查询该企业是否有前车之鉴。此外,应聘者一定要认真阅读劳动合同,并合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口头承诺签约却不兑现

招聘信息与实际不符,导致一些被“骗”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只能被迫接受公司的安排,去不喜欢甚至是不熟悉的岗位,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工作效率也可能较低。招聘企业违反录用承诺,会耽误应聘学生的计划,导致一些应届毕业生放弃了其他好机会,也失去了作为校招生求职的机会,只能去参加社招。


“黑中介”“假猎头”及高薪兼职

“黑中介”“假猎头”向求职者承诺提供高薪职位,但须缴纳服务费。结果是没能帮忙找到好工作,收取的费用也不予退回,打了水漂。还有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诈骗人员发布“兼职刷单,立马返现;足不出户,月薪过万”的信息,炮制出“兼职刷单”陷阱。


受骗进入传销组织

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缴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求职者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培训贷问题

避开“求职陷阱”,防止被骗上当,大家还可参考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选择与正规的专业网站进行合作。求职者无论是应聘还是发布求职信息,都应当将运作时间长、经营规模大、信誉度好的正规专业网站作为首选目标;二是要仔细甄别网上招聘信息,特别是一些来历不明、情况复杂的信息,不要盲目轻信;三是实地应聘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随机应变。比如,对于一些自称招聘者的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明,正常招聘一般不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一旦出现异常或者发现是骗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骗子行骗手段繁多,让人防不胜防。毕业生就业心切,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将个人或家庭联系方式等信息告诉他人或在网上发布,确保择业安全。







动物医学学院网宣部
图文编辑:胡长金
校对:张成州 祖力胡马尔
审核:薛慧婷


往期推荐






骆驼主题建筑设计大赛


三进两联一交友||浓浓师生情


动医招聘(十九)||上海鹏欣农业集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