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愤怒,所以行动。
“真理曼陀罗”,是上周参加善导“协作式领导力试验室”工作坊偶遇的活动。大家围圈而坐,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场域分享各自所见所经历的“苦难”,由此与内心深处的行动源头产生链接。圈中间有一个同心圆,同心圆圈上均分地摆放着四个代表不同情绪的物件,“萝卜”代表愤怒,“空碗”代表无助和无力,“石头”代表恐惧,“树枝”代表悲伤。当我们想到苦难,感知到内心的某种情绪在升起想要表达,可以走到同心圆中,拿起代表这个情绪的物件,开始讲述。如果升起不可名状的情绪,可以走到同心圆的圆心讲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讲述者和倾听者。讲述者通过讲述得到疗愈,与内心深处的行动源头产生链接。倾听者通过倾听他者的讲述,引发内心的情绪或行动源头的浮现。
当我走到同心圆,拿起萝卜开始表达我的愤怒时,我看到了真相。我之所以做公益,要为自己发声,去做行动研究,支持和鼓励他者发声的真相,是因为愤怒。愤怒的对象,是我们所身处的复杂的社会系统,所在行业及身边随处可见的不公正、不公平和对人性压迫的现象。因由这股愤怒在内心持续升起来的为反抗不公而行动的力量,相信人人免于压迫和恐惧,有尊严活着的美好社会可以实现。
【一】
第一次感知到这股愤怒,是我工作后的第一次下乡经历。那是2006年8月1日,我跟同事(两男生)去村里跟进项目,那时西部山区的农村大多没有通村路。我们坐车到一座山的半山腰处下车,步行至村里。大概9点我们顺着半山腰往下走,虽是早晨,但阳光打在身上已有火辣辣的感觉,周围没有一丝风。走到山底有一条河,我们需要趟过河从河对岸的山的山底往山上爬,这座山真的很高,在谷底完全看不到顶。同事走得非常快,即便我在学校每天锻炼,还经常跑6000米,都得加紧步伐才跟得上。我走得太急,中途没休息,爬到半山时突觉恶心,悄悄钻进树林,“哇,吐了”。吐出来舒服多了,休息了一会继续往前走,同事在前面等我,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我不想让他们觉得“城里来的孩子娇贵,或女生娇贵,走不了山路,跟不上他们。
继续紧跟他们的步伐,爬到山顶看到不远处坐落在山腰上的村寨。虽然看着近,走过去却得绕着田埂的弯路上上下下近1个小时,临近12点才到村子。午餐后稍作休息,到村小学跟村民开会,了解项目进展、拨付第二期项目款。会议结束,我们在学校休息,等到下午4点太阳没这么毒时返程。走到快6点,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雨来,我们只能就近找到路过的村子避雨。吃过晚饭天已经全黑,只能留宿一晚,我被安排到村小学4楼的杂物间休息。学校停水,我没洗漱直接穿衣躺在杂货间用几块木板支起来的床上。用手擦脸,摸到很多颗粒状的东西落在手上,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些白白的颗粒,好像盐,放到舌头上,果然是咸的。很是惊讶,第一次知道并亲历了人体造盐的过程。又泛起很多说不出来的五味杂陈,很快陷入“农民真苦!”的感慨和沉思中。
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村的村民都盼望一条好走的,可以通车的路,因为他们外出办事或采买,只能步行,住得远的甚至要走一天的山路,一些年长的老人几乎常年不外出。孩子们要走山路去学校,经常发生雨雪天孩子路滑摔倒的事故。村民疾病重症突发,只有等死,根本赶不到医院。我不明白,为什么通水通路这些在城里人人都享受到的基本福利,村里需要自己争取,跟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或自己投钱投物靠投人力来建造。我不明白,为什么住在农村的人不能享受住城里人的待遇,为什么最偏远的地方常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公路沿线的村子就可以集众方资源打造成政府形象/示范工程。农村和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公,以及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因地理位置不同,与上级关系的不同及人为偏见等因素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公,我很愤怒。也很愤怒,为什么同为一个村的村民,男人、女性、老人、儿童,普通村民、村干部在享有公共资源、话语权、决策权方面不平等;为什么妇女、老人的需要和声音无论在村庄的集体议事还是家庭内部,都最容易被忽略;为什么即使妇女在家里既干家务还挣钱,家里的开支和重大决策还是男人、老公说的算?80%以上的农村妇女曾经或正在遭遇家庭暴力却只能默默忍受,或鼓起勇气说出来还要被指责,认为这是家务事,是家丑不可外扬。
也听到无数人把穷人之所以穷的原因归结为“懒,不勤奋”,归结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同理,与他们对话去进一步探索贫穷的真相?或许不是因为懒,而是任凭他们怎么努力都突破不了因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的对他们权益的剥削。试问如果一个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时,还有多少人能够保有对生活的积极向往,愿意继续努力?
我想弥合人与人的距离,弥合阶层间的差距,我想要打破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不公正,我希望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和争取自己的权益,有机会参与决策,努力的付出得到公正的回报,享有自己身而为人应有的权利。
【二】
2014年,当我不再做一线社区工作把视角转向行业,去做推动行业发展,推动公益行动更有效的事情时,依然是因为愤怒。当我看到越来越多使命愿景价值观陈述中以服务人发展,推动社会公正为己任的公益组织,如此自以为是的堂而皇之的做着压制人发展,把人当作工具,制造社会割裂和不公的事,以及同时滋生出的腐败、财务问题,资本引领行业话语,有钱说的算,大佬说的算,一线基于实践的声音渐渐失语的现象时,我感到愤怒。为什么公益变得越来越像资本家的游戏,只看结果,不要过程,只追求眼前利益的短平快,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我想要发声,想要呐喊,但是没有用,我的声音太小了,我的力量太弱了。我很挣扎,甚至开始怀疑,从事公益以来我一直秉持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论和手法,面对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公益环境,是不是适宜,还有其立足之地吗?我还要不要继续做?我感到悲哀,感到无助,于是我去寻找力量,寻找答案。2016年初自筹经费来到云南,拜访了十几位90年代最早从事公益工作的前辈,与他们对谈,聆听他们的故事,他们对公益的理解,也讲述我的故事,我的困惑、愤怒和无助。我们共同探讨行业的现状与未来。通过对话,彼此讲述与倾听,我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力量,也更加认同我从事公益所遵循的价值和理念。
我要为我所认同的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价值和实践发声。让这些声音和实践被当下的公益伙伴听到,吸引认同这一价值实践和伙伴,共同发声,以平衡当下行业不够多元和包容的话语体系。我们把云南访谈整理成稿出了一本小册子《寻——发展(公益)行动的本质与力量》。每每翻阅,或当我心情低落需要力量时,想起与前辈们的对谈情境,会让我重获力量。
【三】
2017年初,我开了公众号“发展共学”。希望通过公众号持续发声,呈现和传递公益、发展的行动和思考,寻找发声同盟。2018年初,发起写作营,希望以写作营这种“轻社群”的方式,陪伴和支持公益行动者发声。我相信对自己的行动和思考进行持续地记录和写作可以帮助我们长出第三只眼,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当下,行动初心、困境和力量之源,并在写作独处和伙伴彼此看见的过程中,获得来自同伴和自己内在力量的滋养。我持续发起写作营,也在持续探索不同形式建立同伴连接,促进彼此对话,共同看见,共同发声的机会和经验,比如2020年开始探索的"故事时刻",“线上共读”,“线下游学”,“议题对谈”等等,希望遇到同道伙伴,共建一个共同体社群,在彼此滋养获得内在力量的同时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理念。我还不知道最终的成员在哪里,彼此遇见后怎么形成共同体,但我相信,它会由合适的相遇者共建产生,我只需去遇见,连接,对话。
我会继续发声,继续探索与伙伴相遇、建立对话的可能。在初心的驱使下,在愤怒的牵引下,也在同伴的滋养中,继续反对压迫,反抗不正。比如在公益行业Metoo事件中,发出《回归理性,才是#Me Too #支持者们的担当》,并编写了公益机构反性骚扰机制建设行动指南。当行业大佬们都在谈论公益规模化,可复制时,我发出《理清公益本质,再谈其它》,希望在探讨公益规模化之前,先理清公益的本质。当我被某基金会秘书长因询问其机构如何处理性骚扰事件的结果被野蛮踢出群时,我发出《秘书长,你为什么踢我出群,我不服!》,为自己遭遇的不公正的待遇伸张正义,跟对方是不是大佬,是谁无关。当我一次一次鼓起勇气发声和行动,表达我的愤怒,也获得了更多继续发声、行动的力量,和同伴的支持。
这些行动,是愤怒驱动的,是愤怒带给我的力量。当我看见这个事实,我也放下了对愤怒的误解。它不是暴力,不是简单的情绪表达,可以成为我行动力量的源泉,是我行动的起源。它让我有真实的活着。也让我从另一个视角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公益历程。感谢自己,依然保持对愤怒的感知并采取行动。也期盼与更多伙伴同行,发声和行动。
如对自己和他人的遭遇感到愤怒,无助,没有力量,想聊聊你为什么做公益?12月13日本周日晚8点-9点半,邀你线上相聚,讲述与倾听彼此故事。6人满,文末留言或后台报名联系,注明为何来?
如对写作营感兴趣,2021年写作营将于1月1日开启。费用299元,点击下文或添加微信号18275285972了解详情,期待与你在新年相遇同行。
如对文中提到的充满未知的社群共同体打动,不要犹豫,撩我聊聊先。发展共学还在寻找编辑志愿者、活动策划志愿者,以及供稿撰稿人等,一起行动,一起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