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叙事:一个发展工作者的12年公益旅程

张婷婷 4 发展共学 2021-03-16

行动研究文章推介之十一:回到个人叙事


“叙事与书写都是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只有打败自己内心的那头巨兽,我们和那些被囚禁的诸多自我才能得到自由。对于从事社会工作的我们而言,如何助人,如何能承载一个人的生命之重?所有的疗愈,得从自己开始,在聆听别人的故事前,先聆听自己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开启自己的自我叙事之旅,在叙事中慢慢地长出自己的力量。才能有力量去面对和担当别人的生命,也才能够在与别人生命同行中,彼此照看、陪伴与成长。”这是古学斌老师在《生命叙事与社工自我培力》一文中提到的叙事价值。夏林清老师所提倡的“社会改变取向的行动研究”也强调自我叙事,每个行动者都是自己行动的研究者。透过行动研究的梳理和回看自己的行动脉络,并通过反映对话方法不断检视和看到自己的行动视框,进而促进自我和行动的改变。

本文完稿于2018年,是作者对自己十二年公益从业经历的叙事。并在叙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行动研究的理解,完成从行动者到对行动研究者身份的转变。


一、写在前面:愿我们都能为公益发声

公益是什么,是一项什么工作,从事公益的人在做怎样的事情?想必每一位关心公益的人都想要知道。而清晰的呈现它,则是每一位公益人的责任。我们有义务用自身行动来呈现我们所理解的公益,它是一份怎样的事业?答案定是丰富的。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想用“光”,公益是一束光,始终指引着我,去追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在他成稿于1990年的《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中,对非营利组织所做之事做了阐述。他说,“非营利组织的称呼其实极容易让人误解,但无论怎么叫,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并不在于这些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或“非政府性”的,而在于它们所做的工作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企业提供的是商品或服务,政府则主要进行调控。一旦顾客购买了某一企业的商品,付了费用并对其感到满意,该企业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旦政府的政策卓有成效,则政府就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能。而非营利组织的“产品”既不是一双鞋,也不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法规,而是“经过改变的人类”。它是人类改造的机构,其“产品”可以是一个康复的病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一个年轻人成长为自尊自重的成年人,也可以是一个被完全改变的人生。

尽管先生对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做出这样清晰的划分更多是基于美国经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它与政府、企业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明。但我仍然极认同先生提出的“非营利组织是在做改变人类的事”这一表述,我认为无论做教育、医疗、健康、社区还是其它,最终是为了让人变成更好的人,包括我们自己。

曾担任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主席多年的李志刚先生,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参与到公益服务中,在监狱陪伴服刑的犯人成长超过30年。有人问他:为何能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心力,坚持公益服务这么久?他说,其实这既非坚持也非牺牲,因为在公益服务中他得到了满足,看到了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

他说,对于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计较做了多少或做了多久,只会觉得永远做得不够。而在内心深处他乐于并喜欢公益工作,是因为他相信“爱”能改变一切,而且这些年,从公益服务中悟出的很多人生道理,是他在书本上或其它行业的经历中无论如何都学不到的。这些体会也成了他持续服务的动力,如此循环,弹指一挥间,时光便飞逝了很多年。很多时候,他会禁不住问自己,到底是他帮助了别人,还是别人帮助了他?他说,这可能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吧。

是的,这可能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公益是做人的工作,它让我们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是我认同的公益事业的核心。是我在过往公益行动中身体力行不断强化的结果,也是我在未来公益行动中要始终贯彻和对外传递的信念。

对于一个毕业后就进入公益行业工作至今近12年的我而言,写下这系列文章,是我作为一个公益人的责任和担当。希望通过梳理自己过往的公益经历,呈现我所理解的、所践行的公益,以及我对行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

以下为正文,一共六个篇章,可分别点击标题查看。

二、在大学与“发展”结缘(2002.9-2006.6)

三、在国际机构做志愿者的一年(2006.7-2007.6)

四、国际机构七年的成长.挣扎.思考(2007.7-2013.4)

五、走进国内公益圈的艰难适应与转身(2013.5-2017.12)

六、再启程:通过行动研究,助力公益发展(2018.1--)

、番外:走上公益之路,偶然之外的必然(儿时)


愿这些文字能够丰富大家对公益的认知,如能激起一些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那便也是生命影响生命了。期待有更多的同伴为公益发声,为自己发声。厘清过去,方能在拥抱未来中更坚定的前行,给内心以力量。


#行动研究好文推荐#
1. 古学斌: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2.古学斌:为何做社会工作实践研究?

3.行动研究: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4.寻找变的力量 | 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行动研究
5.孙庆忠:公益行动与行动研究
6.从经典导读参看“社会改变取向的行动研究”的发展
7.什么是参与性行动研究?
8.行动研究中的反映对话:要素、操作与价值

9.杨静:破茧成蝶——实务工作者生产知识的历程

10.这个“失败”的项目,值得一思再思


更多公益同行的生命叙事荐读

《青年行动者研习营 |生命故事侧影

这里有七位公益伙伴的生命叙事,展现了不同领域、不同组织背景中个体的面貌。有农村支教的迷茫与收获,汶川地震的震撼,同志社群的摸索,身处国际组织的水土不服……这些鲜活的文字、深沉的思想,既是写作者心路历程的真实坦露,也是社会及公益行业发展中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情景的个人观察及体会。或许,你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凝视:生命与公益交融之旅》

这是一本书,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一个厚重的生命。譬如这篇李春燕:我的公益路(可直接点击》阅读这些生命故事,不仅能看到了公益人在投入灾后重建过程中体现的人性中光辉的一面,也看到了真实的人在现实中面临的危险、迷惑、困顿及挣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体悟人生的意义、存在的底蕴及为人的价值,理解人们在社会巨变之际、在危险和不确定的人生中、在灾难面前仍能实践的道德生活是什么,一种超越地域性并能引导我们生活的价值观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