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六届省挑回顾 丨以创新实干展望科研之路

政管团委 华南师大政管团委 2022-12-11

夏风送来绿意荷香飘满砚湖在希望的等待里我们收获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7月中旬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落下帷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指导老师们的带领下我院三支参赛队伍经过日夜备战克服各类困难
在科研探索中诠释着韧劲与锋锐以创新实干展望科研之路最终取得佳绩
参赛作品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1项书写下绚烂的科研华章!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获奖队伍的制胜秘诀吧!


一、数据治水队


项目名称:数据赋能何以破解“九龙治水”?——基于广州市300个跨部门协同治水案例的实证分析获得奖项:特等奖项目负责人:王露寒团队成员:曾蕾汀、李东泽、李晓敏、苏启航、黄俊康、赵雨婕、廖丽霞、阮钰涵、潘姿好指导老师:颜海娜、于刚强、刘劲宇

“九龙治水”遇上数据赋能,队伍在数据治水的实证研究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条分缕析,破解难题。成员们的踏实努力为队伍摘得了特等奖的奖牌。
颜海娜老师作为该队伍的指导老师之一,看着队伍一路进步,一路成长。从不大熟悉规范的扎根编码到熟练操作,从最初简单的选题到提高研究问题的张力,从局限于学术意义到理论与现实意义相结合,从困惑于逻辑的解释到直观清晰地在展板上呈现研究问题与运行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队员们不畏艰难的韧性令老师印象深刻。不仅仅是荣誉,“实现自我,挑战自我,队伍拧成一股绳,非常有凝聚力。”这才是参赛带来的真正意义。


二、大挑拍了拍我队


项目名称:柔性治理跨越“数字鸿沟”——基于5388名居民的社区政策行为效应及其政策启示获得奖项:特等奖项目负责人:黄伟俊团队成员:欧昊麟、王译笛、陆晓华、陈芯铭指导老师:傅承哲

这支获得特等奖的队伍致力于研究以“柔性治理”跨越“数字鸿沟”,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
该队的指导老师傅承哲老师认为,此次比赛是一个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科研更深入的看法。“科研这条路看上去非常美好,但走下来是非常骨感的,更多是一种艰辛,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另外,不是每位同学都必须要走或适合走科研道路,但都可以去尝试。个人发展路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把视野拓宽,这样才有前进的目标,才不会内卷。”


三、湾区砥砺队


项目名称:良禽择木而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青年的择业影响因素识别与分类施策研究获得奖项:二等奖项目负责人:肖坤瑶团队成员:陈银娜、黄丹、许淙鸣、吴史文、李梓钰 、吴莹莹、金玥蓉、胡博屹、曾子彦指导老师:杨爱平、王忠

队伍紧跟时代热点和发展趋势,深入探究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分类施策,凭借对“良禽择木而栖”的独到见解获得了二等奖
杨爱平副院长是该队伍的指导老师。杨院提到,研究过程中,队伍遇到较大的困难是课题题目的斟酌和摘要的修改完善,以及对策部分提出的精准施策或分类献策意见。而最打动他的是队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科研态度。杨爱平副院长希望队伍能够通过这项比赛更加具有问题意识,找到更加前沿、更加具有社会价值、政府更加关注的问题,继续坚持这份科研梦。
此外书记与院长也对学院的科研发展寄予深切厚望为学院科研之路指明方向

“本科生科研项目培育,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育人过程。”吴祖兴副书记指出,学院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还需要在“科研项目主题选择的时代性”“科研方法培训指导的科学性、系统性”“成果展示交流平台的多样性”这些方面加强完善,形成在科研学术方面齐头并进、万马奔腾的局面。“希望我们的政管学子能脚踏实地、潜心治学、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服务于社会,成为又红又专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管人。”

许益锋书记也向政管学子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善于总结,勤思进取,规划好大学生活和学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多向老师请教,向优秀榜样学习,找准方向潜心科研,注重实践服务社会;最后是要积极参加党团学活动,勤看书多实践,听讲座拓思路,增强交流合作,融合专业知识大胆参与,不断实现自我的进步!

针对学院目前已有的科研培育措施,胡中锋院长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于参与人数不够多,奖励力度不够大,需要完善有关制度。胡院长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掌握相关研究方法,逐步提升自身能力。

下拉可查看更多采访内容
❖ 颜海娜老师:1. 在本次比赛的全过程中,请问队伍遇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困难吗?您是如何帮助队伍解决问题的?

队伍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在早期遇到的问题就,当时想到的是用扎根编码的方法,那我们可能对于规范的扎根编码可能不大熟悉,那当时我就是找了在质性研究方面非常厉害的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张雪帆老师,来指导大家进行编码。雪帆老师就提到说,扎根理论需要产生颠覆性的理论,建议我们就是用质性编码,所以他在寒假研学活动给我们开了第一个讲座,就讲怎么进行质性编码,开完讲座以后,他再带着大家来操作示范。


那我们可能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就是怎么样让研究问题更加有张力,能够把它往上拔,这个也是当时我们跟学生在群里反复讨论,寻找理论对话点。


然后第三个问题就是在打磨的时候,这些专家就讲到我们没有对策建议。作为中央团委、省团委的比赛,看重的不仅仅是学术意义,更是现实意义,那么我们机制归纳出来之后,对当下有什么启发意义,这个也要增加。学生们先自己写,然后去找刘老师讨论,刘老师擅长写提案,对当下政策、不足和发展方向有很独到的把握。


那我觉得其实最大的一个困难就是我们这个报告,跟一般的报告不大一样,我们不是那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的那种,我们是更多的是通过300个案例的一个质性编码的方法,把数据怎么样来突破九龙治水困境的内在机制机理归纳出来,那我们可能因为这样的一个范式,有些评委不大接受,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困惑,那如果说是碰到公共管理的专家评委呢,可能他就比较理解我们的套路,但如果说是碰上大评委大同行的话,那可能要费很大的口舌来跟他们解释我们这个逻辑,这也就涉及到在展板的呈现上怎么样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研究问题,以及研究问题与运行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提出推广建议。


我刚才还讲到,就是我们课题组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呢,我们也是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我们善于借力。一个指导老师,他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三个指导老师各自有各自的一个特长,那么像我的话呢,我比较擅长把握选题方向,那么它能不能走到国赛这方面我是比较有把握的,而且对于这个什么怎么样来链接调研资源,怎么样来布局,怎么样培训团队组员,我在这块也应该是比较有经验的。


那这个于老师的话呢,他在训练我们队伍怎么样来展示,做presentation,在这样的一个演讲口才方面,非常有这个经验的,他是我们学院的讲师。


那刘老师,因为他是民革的委员,他在写本子方面是非常有经验,并且的话,就是在教同学们来写本子,把我们的这个研究成果给推广开来呢,给甚至是走上两会提案,这方面,他是比较有这个什么比较有这个优势的。


2. 在与队伍的沟通交流中,请问有什么打动过您/影响深刻的事情吗?


我觉得这支队伍从去年暑假开始组建,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几个小姑娘都非常有韧性啊,那天一大早我去河涌中心,我看到门口那个排椅上坐着晓敏,没想到晓敏那么早就过来了,她是从佛山坐大巴过来的,这个小姑娘给我印象很深刻啊,话不多,不善言辞,但是很有韧性,做事情的话呢,很有条理,当时我是非常感动啊。


那我印象还深刻的是,当时我们校挑战杯的颁奖的仪式搞完之后,我们来到孔子像那里,大家兴高采烈的合影的时候呢,我们队伍的这个队长露寒,肚子疼啊,疼得蹲在地上动弹不了,小姑娘真的是也是非常有毅力啊,做任何事情都很专注,很有韧性啊,多大的困难都会想方设法的来克服啊,即使是身体不舒服,那么也硬着头皮去做,去完成这个课题组的任务。


我记得还有一件事情,在大挑队伍刚刚组建起来的时候,交给露寒十个人的队伍,露寒当时有点想打退堂鼓,觉得自己带起十个人这么庞大的科研队伍比较困难。我记得当时我送走小孩上车,然后我在小区的花园里边给露寒留了很多语音,就说怎么样来做一个team leader,怎么样把团队给带起来,最后我们也确实带起来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中也是有很多辛苦的。


3. 您有什么想跟您所带的队伍说的吗?


那我想对我们队伍说的是,我们整一个挑战杯的一个参加的过程,其实一步一步走过来,我看到我们的队伍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蜕变,越来越成熟。不仅仅说,通过参加这个比赛能够获得很多荣誉,更主要是在于说我们通过这个比赛能够实现自我,能够挑战自我,能够站在全省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这个也相信也会成为大家人生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那我们在这过程中收获非常多,比如说我们这种团队的精神,包括指导老师,团队。包括我们挑战杯课题组十个同学的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团队啊,就是我们可能大家的意见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是呢,我们都是拧成一股绳,非常有凝聚力,而且的话呢,我们这个团队的同学,也是不功利,即使是在国赛有人数限制,自己的名字没办法写进系统,也毫不计较。

❖ 傅承哲老师:

1. 对于我院目前已有的科研培育措施,您认为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


我觉得目前我院的科研导师制总体设计是蛮好的,能给学生和老师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去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如果说哪里有改进空间的话,因为现在老师带学生去做科研项目,大多是遵循着传统的方式,比如说大挑、金种子这些。


但其实据我所知,在校外有很多有开放数据的比赛都蛮好的。所以我觉得有没有可能学术部那边可以自己收集、或定期收集同学们所关注到的一些近期比赛信息汇总起来推送给科研导师组,让老师与学生以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相关交流,这样就可以把科研导师制做成一个学术科研的共享平台、交流平台。


同时如果现在各导师组之间能增强沟通的话我觉得会更好。比如可以类似以“每月谈”的形式,采用轮席制度,每个导师组轮流主持介绍一个学生科研项目,然后每个导师组都可以进行点评。我觉得这种改进应该可以促进我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对我院学术科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学院今后是否会制定新的措施,进一步孵化培育我院的科研项目呢?


    我觉得可以着重在项目主题的引导方面,除了目前我们比较成熟的和公共管理相关的项目主题,其实还有很多广义上的社会关注的主题,比如行业的发展,平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这一类和时代的主题、脉搏接近的项目,我觉得对于这类项目的辅导和孵化可以更多一些。


3. 就科研学术方面,能否请您给华师政管学子几句寄语呢?


那我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搞科研搞了一定年限,而且带同学们做了一些科研项目的过来人的一些体会吧。我觉得科研这条路肯定是看上去非常的美好,但是其实走下来是非常骨感的,而且这其中骨感还更多来自于说是带有一种艰辛,所以我觉得大家要做好这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另一个就是,我觉得不是每位同学都必须要走或者说适合走科研的路,但是都可以去尝试走科研的路。其实个人发展的路径还是很多的,我觉得大家最重要的是把视野拓宽,或者是通过科研把视野拓宽,这也是学生科研中比较大的一个裨益吧。这也是我作为指导老师去鼓励我的学生团队的,把视野拓宽,这样才有前进的目标,才不会内卷。❖ 杨爱平副院长:

1. 在本次比赛的全过程中,请问队伍遇到过什么印象深刻的困难吗?您是如何帮助队伍解决问题的?


如果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我觉得主要是当时关于队伍课题题目的斟酌,还有摘要的一些修改和完善。


关于题目的斟酌,当时校内的评委和其他专家都认为,这个题目还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所以对于如何斟酌完善,我当时是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我认为这个题目,应该突出湾区的内地九市,因为队伍调研的样本对象都是集中在湾区的内地九市,而不是在整个大湾区,所以当时提出来几个调整方法来聚焦对象,使研究对象更加的清晰。


另一个印象较深的,就是我关于对策那部分提出了一个要精准施策或者说分类献策意见。首先从总体上而言,针对湾区的内地九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总意见,然后针对比如说广州、深圳、珠海、肇庆、东莞等等这九个不同的湾区内地城市怎么样来因地施策,我当时给我带的队伍提出,要采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政策建议相结合,以及精准分类施策的建议,也看到队伍在后续的课题调研中有采纳。


2. 在与队伍的沟通交流中,请问有什么打动过您的事情吗?


我觉得,打动我的是我带的这支队伍的精神和科研态度。在他们跟我几次的沟通过程中,我感觉我带的这支队伍,有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是挺好的。我认为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认认真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这样来来去去打磨,去完善,追求更加完美的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气神还是挺令我感动的。


3. 您有什么想跟您所带的队伍说的吗?


我首先想说的是,挑战杯就是在大学期间让你们培养科研的素养,锻炼科研的能力的一个经历,一个过程。之前也看到你们只拿到二等奖有点沮丧,其实拿到了特等奖或者一等奖当然更好,但是没有拿到也不要紧,拿了个省级二等奖也非常不错。这个只是我们与科研小伙伴在培养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的一段经历,这对以后的学术发展和成长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希望你们能更加具有问题意识,找到更加前沿、更加具有社会的价值、政府更加关注的一些大的问题,然后从小的角度入手,这个是更为重要的一个经验,或者说一个教训,也是以后师弟师妹们做挑战杯的时候,也能吸取这个教训。好的选题代表着成功了一半,课题比拼的最后就是选题的比拼。

❖ 吴祖兴副书记:

1. 对于我院目前已有的科研培育措施,您认为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如果存在,学院想通过什么举措改进?


本科生科研项目培育,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育人过程。这方面,我们学院这两年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2020年初,我院被评为校创新创业先进学院,而在今年的广东省挑战杯科研作品竞赛中我院在学校文科学院中获得了总分第一名,荣获两个特等奖以及一个二等奖,并有一支队伍成功入围国赛。这对于学生数并不算多、而且是新成立的学院来讲,是非常不易的。成绩属于过去,面对当下和未来,我们还是要总结经验,思考问题,以臻于至善为目标不懈努力。


我觉得学院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整体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新起点上,我们还是要在以下几点上做足文章。


第一方面,要引导同学们在科研项目主题选择上紧跟时代需求。让同学关注政策导向和社会问题导向,与社会时事紧密结合。我们学院近期的几个较为成功课题,首先在主题上,都是国家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环境治理、社区治理与数据赋能的结合。主题意义重大,深入做下去,才更有可能脱颖而出。


第二方面,对于解决相应主题的调研方法、研究过程建构以及实施路径方面,要通过对导师力量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进行系统科学的科研方法的培训指导,构建起一个对学生科研学术水平提升的全过程有效导引,让同学们在学术的道路上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局部走向整体,在系统研究一个主题时得到有效且有力的支撑,确保同学们能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走的更扎实、更稳健。


第三方面,要让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论文工作坊、成果展示交流等平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齐心协力,不断释放学术正能量,让学以致用成为习惯,让实践中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动力,让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学术价值导向,最终在学院广大同学中形成在科研学术方面的齐头并进、万马奔腾的局面。


2. 就科研学术方面,能否请您给华师政管学子几句寄语呢?


科研学术之路,就是强国兴邦之路,也是投身其间的学子的成长之路。科研学术路途,如人生其他道路,都需历经艰辛困苦和磨难考验,都是一场不可逆的人生修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我们用专业认知和能力,全力以赴、百折不饶地去解决社会问题时,也就是在实现自我修行提升和自我价值实现。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学术道路的行进过程虽然漫漫,但是很快乐,很值得,因为她有价值,有意义。希望我们的政管学子能脚踏实地、潜心治学、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服务于社会,成为又红又专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管人。

❖ 许益锋书记:

1. 对于我院目前已有的科研培育措施,您认为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

     

我院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表现突出,首次获得两个特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值得热烈祝贺!感谢各位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辛苦付出!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更大的成绩!主要还是要培养科研兴趣,加强科研育人,尤其是要结合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学习,注重实际应用,深耕专业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扎根中国大地潜心钻研,创新思维,我们的项目一定会脱颖而出。


2. 学院今后是否会制定新的措施,进一步孵化培育我院的科研项目呢?


我们学院也会继续鼓励科研创新,做好科研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考虑出台激励措施,加大支持科研力度;并将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实习实践基地,搭建平台,深化交流研讨,助力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想方设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培养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急需的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3. 就科研学术方面,能否请您给华师政管学子几句寄语呢?


我们学院的老师都非常专业、敬业和热诚!在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等方面非常有经验,应多向他们学习!我有三点建议供我们政管学子参考:首先要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善于总结,勤思进取,规划好大学生活和学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多向老师请教,向优秀和榜样学习,找准方向潜心科研,注重实践服务社会;最后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党团学活动,勤看书多实践,听讲座拓思路,增强交流合作,融合专业知识大胆参与,相信我们政管学子一定会更加出彩!❖ 胡中锋院长:

1. 对于我院目前已有的科研培育措施,您认为是否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


主要还是参与人数不够多;奖励力度不够大。


2. 学院今后是否会制定新的措施,进一步孵化培育我院的科研项目呢?


需要完善有关制度。主要是让更多学生参与;增加奖励力度;等等。


3. 就科研学术方面,能否请您给华师政管学子几句寄语呢?


积极参与;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科研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坚守科研初心期待学院迎来更多璀璨荣光!


撰稿|科研部
编辑|网络部
初审|夏晗 黄俊康
复审|吴杰
终审|吴祖兴


往期精选推荐

点击图片跳转



桃桃
本期封底图片提供

封底图片投稿
☞ 点击此处 ☜

政青春/大开研界/微团课/红会周刊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栏


scnuzgtw@126.com
与我们联系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