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月刊丨社交牛牛,不怕困难

政管团委 华南师大政管团委 2024-05-02


最近,“社交牛逼症”这个词经常在社交中被提起。

相信身为网上冲浪达人的大家,对于“社交牛逼症”这个网络“新”词一定不陌生。

网络上,这个词的出现往往能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比如,具有“社牛”的人能在极短时间内,自来熟地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出其不意。



或是在公众场合做一些“极具个性的行为”,大胆展示,毫不露怯,尽管切换到路人视角,路人们可能已经抠出了“三室一厅”。



以及反客为主,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来源与发展


“社牛”这个词来源于网络视频作者明星双喜哥。他经常在视频里自称马牛逼一类,然后做一些让隔着屏幕看视频的人,都觉得尴尬的事情。这种一点不要面子,一点不在乎别人眼光,彻底放飞自我的社交行为被称为社交牛逼症,和社交恐惧症相对。

在网络上,社交牛逼症现在被引申为人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和压力,彻底放飞自我。
在现实中,拥有“社牛”的群体似乎能在生活中更”游刃有余““社牛们”可以自信大方地做自我介绍
他们能自在地进行汇报、展示他们不畏于在课堂上直抒自己的看法他们能很自然和快速地与大家打成一片并在新的场合里快速地交到朋友
或许你也曾在某些场合希望过拥有一些社牛的特质
在将进行自我介绍想要原地消失的时候在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要找人组队、进行汇报展示感到麻烦和苦恼的时候在海底捞被意外庆生想要逃离这个星球的时候

这些时候,你是否会有些羡慕“社牛”,并对自己的社交恐惧症有些无奈呢?这种想法并不是无中生有,据科学研究,“社牛”的确有其优质性。


“社牛”的优质性


表演型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
“社牛”日常中偶尔彻底放飞自我,这种夸张的表达以及乐于吸引别人的注意的行为往往让人联想到表演型人格。拥有社牛的人,不一定有表演型人格障碍,但往往会有表演型人格倾向
在以往的研究中,表演型人格会跟更多的与病态心理和精神疾病挂钩。但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表演型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学者对10000多名的新兵的调查中发现,新兵表演型人格倾向与智慧、创造力、开放思维、勇气、真诚、热情、仁爱、爱、合作、超越、幽默、信仰、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之间均有弱的正相关。
并且具有表演型人格倾向的男性新兵较无任何人格倾向的男性新兵,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更高。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在能力方面,他们在学习和使用知识上认知能力更强、思维更有创新性、工作效率更高、做事考虑更周全;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更会照顾人,更待人友善,更容易与他人拥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积极品质可能正是我们羡慕社交牛逼症的原因。

高水平的自我暴露
有社交牛逼症的人容易跟人打成一片的原因之一是自我暴露水平高。我国学者李林英将自我暴露界定为: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真实地表现出来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将自我暴露分成三个层次,最浅层的自我暴露是暴露人们的个人基础信息,比如兴趣、爱好等;第二层的自我暴露涉及自己的某些态度、观点等,比如对某新闻的评论或者电影的评析;最深层的自我暴露是隐私,即一些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件、行为、想法等。
我们会羡慕有社交牛逼症的人是因为他们好像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口,就算是一些常人不会说的话、最深层的想法也能轻易说出来,无拘无束,自我暴露水平非常高。
而自我暴露的程度往往和人际交往中关系亲密水平密切关联,我们觉得接触了对方的真实想法,我们更了解对方,我们感觉就会更亲密,比如在班里最会耍宝的同学往往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同学之一。

“社牛”小技巧


虽然“社牛”有一定的优质性,但过度的、影响到他人社交边界和生活的“社牛”,也会令人联想到哗众取宠的“小丑”。
而我们大家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交技巧培养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心情愉悦的“社交牛逼症”。


社交是一种互动,需要以心换心


一是学会倾听社交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自说自话,以自我为中心地娓娓而谈难以引起他人的参与和共鸣。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听得越多就越能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他们就越有可能接受你说的话。
二是拓宽知识面这样无论聊什么,你都有基本的常识,能够与大家侃侃而谈。久而久之,你会培养出能与大家顺畅流利地进行对话的能力。
三是真诚尊重,能够共情只凭社交技巧交友难免让人感到虚伪,只有真诚才能延续对话,建立起友谊。

修炼强大的内心
“社牛”未必都是真的对社交无比自信、游刃有余,有些社牛是对于社交恐惧到了一定程度,在社交中表现出过度兴奋、反常的状态,这不是自我的真实表达,而是掩盖内心恐惧的一种方式。
真正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信、阳光、强大的内心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勇敢的把真实鲜活的自己表现出来,包容他人,包容自己,才会令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敢于散发自己的光芒和魅力。

社恐是什么


那社交恐惧症又是什么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社恐的特征

a.紧张焦虑的状态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社恐是一种持续性的心理状态,有些人本来好好的,突然面临社交性比较强的事情,比如主持大型会议、进行竞聘演讲等,变得紧张焦虑,那并不是社恐。 
b.害怕被审视和负面评价社恐的“恐”,恐的是被人凝视。比如跟不熟悉的人对话、当众表演时,感到在被看着,并对这种凝视感觉到不自在。害怕表现得不好被负面评价、害怕冒犯别人或者因此被人拒绝。
如果符合这两个特征,那很可能是具有社恐。
社恐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有人一紧张就手脚出汗,口干胸闷;有人一焦虑就手抖,避免和人握手;有人当众讲话就脸红,这又叫赤面恐惧症
有些问题有着和社恐类似的表现,“病因”却不一样。比如惊恐障碍,和社恐一样有“回避社交”的表现,但本质上惊恐障碍害怕的是自己的惊恐本身,而社恐害怕的是被审视和别人对自己负面评价。 
有时候社恐会和其它焦虑障碍、重性抑郁同时存在。这种情况一般是社恐先起病,然后引起恶性循环(害怕负面评价→表现出焦虑症状→更容易引起负面评价→更想回避社交→造成社交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所以社恐就像田里的杂草刚冒出了头,越早拔掉越好。 
还有一种常常被误会成“社恐”但实际上并不需要改变的性格:内向。内向和社恐的区别是:内向拥有社交能力,但不想社交,享受独处的感觉;社恐内心希望社交,却缺乏社交能力,逃避社交活动带来的恐惧和麻烦
一言以蔽之:内向是“有力无心”,社恐是“有心无力”。

社恐的成因


或许大家会因社恐影响正常生活,有时也会因自己的社恐而苦恼。但我们也需明白,社恐并不完全是自身的原因。

生理因素(基因方面)


遗传学告诉我们,我们的社恐也许是刻在DNA里的。2014 年 Scaini的元分析研究发现社恐的遗传率为多40% ,即基因对于社恐的影响程度约为40%。

主观因素(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对产生恐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社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许直接经历过一些失败的社交情境,导致了他们对社交有着悲观的看法和预期,因此产生了社恐。
通过观察别人在社交场合里受到伤害也可能导致社交恐惧;通过信息和间接方式的学习也能够让人产生社交恐惧,比如媒体传递的信息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形象尤为重要,自身的吸引力只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因此我们就会在社交过程中更加紧绷,唯恐说错了什么话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客观因素(环境、风险)


文化、习惯等生活环境也是造成社恐的原因。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特别强调集体利益,或者一个人长期孤独,缺少支持,也会引发社恐。
较为突发性的客观因素也会造成社恐。应激性或者羞辱性的事件(比如被欺凌,当众演讲被打击)有可能会引发社恐。比如学生,遭遇过校园暴力后,便可能变得害怕与人打交道。

如何破除社交恐惧


破除社交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练美国心理学家亨德森认为,根本不存在天生的社交达人。社会适应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自我提升追求,并且只有每天都坚持投入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练习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一上来就猛练。
社恐人往往第一步都很难迈出去,因为存在两个心理误区:第一,觉得参加社交一定会有糟糕的事发生。比如去问路,去搭讪,或者吃饭,他会觉得对方一定会很讨厌自己,或者拒绝自己。第二,觉得一旦发生糟糕的事情,自己一定没有办法应对,一定会完蛋。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害怕最后的结果,就像如果你找工作去面试,最后告诉你没通过,很多时候你可能是松口气的。人们最怕的往往是那个“期待能过”和“有可能过不了”之间的感觉。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环境来锻炼社交能力克服恐惧了。
利用互联网的保护功能。先从网上尝试建立一些关系,按照文字→语音→视频→线下见面的顺序,逐步增强互动,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调整内心感知。试着减少内耗,更少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更多关注他人、关注所处场合。社恐人平时很关注自己内心的假想,如果能够在社交中,尝试体会和注意他人的言行、场合的氛围,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走出来一半了。

但以上这些方法适合轻微社恐者自愈。如果社恐已经对生活和工作有了明显影响,或者你想成为一个更自信舒展的人,那么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忙是个“治标又治本”的办法。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无论性格怎么样每天开开心心,过有意义的生活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便已是幸福的生活啦!
至于社交,借用罗翔老师的一句话:“自由是有边界的,要尊重他人。多点真诚,少点尴尬,也许社交可以变得很简单。”

撰稿|心晴逸站

编辑|网络部

初审|夏晗 郭凯欣

复审|叶紫琪

终审|吴祖兴

参考文献:

[1]听说社恐都在偷偷羡慕社交牛逼症?——华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kc0mQU1SEMqyXP_BK95Q2A

[2]“手机是本体,上班躲同事”:害怕社交的人,到底在害怕什么?——壹心理https://mp.weixin.qq.com/s/vKaGiD4DoMnz2sVPhVcyXw

[3]怎样才能患上“社交牛逼症”?| 他们最厉害的不是社交技巧,而是……——壹心理

https://mp.weixin.qq.com/s/c-ZQlwx9g5v04UoaId7A4A

[4]陈海燕,李红政,雷美英 & 王骞.(2017).表演型人格倾向新兵的积极心理品质特征.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06),584-587.

[5]何克,刘丽君.(2002).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97-102.




往期精选推荐

点击图片跳转

木木本期封底图片提供


封底图片投稿☞ 点击此处 ☜
政青春/大开研界/微团课/红会周刊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栏

scnuzgtw@126.com与我们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