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者 / 林戈 陈琼青 吴梦奇

来源 / 智合

1990年,刚来深圳的第一年,高树顺利地拿到了律师从业资格证,成为了深圳市第119名律师,彼时,他是深圳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的一名科员,有着律师梦,也有创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理想。

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当年12月,广东省司法厅批复同意了首批12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拉开了律师体制改革的序幕。在这首批12家律所中,有一家名叫华商的律师事务所,高树便是创始人之一。

后来,这家律所在27年的时间里一路披荆斩棘,雄踞华南,立足粤港澳,紧跟国家战略,走向国际,成为了华南首屈一指的律师事务所之一。

华商是一家和深圳法律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律所,其主任、首席合伙人高树亦是一位见证深圳律师行业发展的律师。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为客户提供具有本土优势、行业优势和国际视野的法律服务。当前,华商总所人数已突破1100人,迈入千人大所行列,在业绩创收上已突破5亿。

本文为精华版,完整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全文亦将收入智合《中国杰出律所访谈·四十周年纪念版》丛书。回眸历史,展望未来,该丛书收入中国百家优秀律所,将于202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面世。





一以贯之的战略:

立足粤港澳,布局全球



图为华商主任、首席合伙人高树

2007年,中国律师行业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区域性法律市场也在高速的发展。这就要求律所,要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格局,而不能只是圈地式的独自发展。高树主任认为,“国际化”是华商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此时,国际大所路伟(现在的霍金路伟)正打算在中国建立一个律所联盟,华商积极响应,作为联盟的发起人,通过所联盟的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跨区域法律服务协作网络和品牌影响力。参与、发起、设立中世律所联盟,也为华商后来的布局打下了重要的地基。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自贸区建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律所,是华商近年的战略思路。

继香港、澳门、赣州、长沙、汕头、龙岗设立分所之后,华商新增了北京、成都、珠海、惠州、黄山、三亚、东莞、深圳光明分所;武汉、南昌、佛山、深圳龙华等分所也已进入实质筹建阶段。在国外,华商已在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设有办公室,并正在筹划与美洲、葡语系国家、欧盟律所的深度合作。

图为高树主任参加世界律师大会

根据ALB China 2019中国最大30家律所排名,华商已跻身中国律所的规模前三十强。华商前期布局主要以总所为原点向周边辐射,但深圳前海等自贸区的设立改变了深圳法律市场的风向,这代表着深圳正在开始和世界直接对接。

自贸区设立不久后,“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国家接连的政策颁布印证了预判。高树认为,华商必须要跟上自贸区的发展,抓住机会。

图为华商前海联营所照片

2014年11月7日,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前海联营所”)正式获准成立,由舒卫东担任前海联营所的主任。对于华商来说,总所与前海联营所之间形成了互补,前海联营所就如华商的“研究院”,通过公司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不断研究和尝试新的模式,开发新的产品。

图为舒卫东律师

舒卫东认为,对深圳来说,深港合作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华商前海联营所不仅具有区域意义,还具有国家和行业的战略意义,作为国内第一家落地前海的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其肩负着为华商开创和突破内地和香港两地律师业务合作的战略性使命。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验证了华商前海联营所设立的前瞻性。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个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华商在大湾区的布局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同年12月10日,经广东省司法厅批准,中国第一家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分所——华商林李黎(前海·广州)联营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其成立旨在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进一步实现内地和港澳法律事务跨区域和跨法域的合作。这标志着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业进一步融合,华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紧接着一周后,华商萧一峰(海口)联营律师事务所揭牌。华商萧一峰联营所作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第一家琼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得益于《海南经济特区律师条例》的实施,这是加强律师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建设的现实举措,也是打造海南自贸区自贸港高质量法律服务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

在过去的27年时间里,华商一直以资本市场、并购、金融、公司业务等领域为主攻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推进,华商会不断拓展涉外投融资、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海商海事等新型专业领域。

目前,由华商牵头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联合沿线国家1000余名律师,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设在华商的“东盟法律合作中心”华南中心也开始发挥招展功能。

图为余沛恒律师

2019年3月,华商在我国香港地区设立分所,这成为了华商打破海外市场,连接国际的重要一步。华商香港分所港方负责人余沛恒针对香港分所的设立解析道,中国香港地区是一个国际性的平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律所走向全球的桥头堡。香港分所的成功落地,代表着华商与海外连接的桥梁已经建立。

从十人小所到千人大所,华商不仅是在布局上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律所管理也是助阵华商屹立为区域强所的重要原因。




集团军作战,塑强所胸襟

对于一家致力于屹立百年的专业服务机构来说,组织基因是其基业长青不可或缺的要素。在1993年创立之初,华商就确立了“保密、承诺、礼貌、沟通”的所训。经过十年的发展,根据时代的变化,华商的文化进一步升级为“专业、诚信、和谐、共进”。此后在2007年和2008年,华商又分别确立了“发扬井冈精神,打造百年华商”和“法律维护正义,法律创造价值”的价值观。与时俱进,是华商本来的面目与特色。

律所管理考验的不仅仅是组织能力,更要求律所着眼自身长远发展,在战略的层面上洞见大势,统领全局。目前,华商采取“律所-专业委员会-专业团队”的三级治理结构。这一运作良好的内部机制,正是始于华商对行业与自身的预见与审视。

为了顺应法律服务外延的不断扩大与律所自身的快速发展,2010年,华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机制改革。

首先,华商将整个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把原先的三级合伙人制变更为两级合伙人制,简化了合伙人的分级,提高了合伙人会议的运作效率。

其次,华商在原先的管委会架构上进行了扩编,建立了首席合伙人负责制下的执行委员会,优化了管委会的组织形式。

再次,华商对所内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全员进入专业委员会,以专业委员会实际承担所内事务管理,下设上百个专业团队,形成了团队内部纵向、横向的新型管理体系。

最后,华商制定了新的财务核算制度,由统收统支改为成本核算制,明确分配利润与承担费用的对象,以适应律所不断扩大的人员规模。

现阶段,华商的核心战略是:一是共同价值观战略的构建;二是人才培养和引进,专业化战略的构建;三是市场和客户战略的构建。

其核心中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构建:“讲政治、重专业、比奉献”。由此,华商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制度构建,如成立律所层面的党委、将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下放到各个专业委员会去负责等。

值得一提的是,华商的专业委员会体系相当独特。“在当下客户需求愈发多样化的态势下,我们需要各个专业委员会像不同兵种一样组建成‘集团军’,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实现多兵种部队相互配合的集团军作战,从而满足客户多维度、多层次的各种需求。”这是高树对专业委员会的诠释,也是他提出的“建立全产业链法律服务体系”这一方针的核心。专委会统筹下的这套管理机制,也极大激发了华商内部的发展潜力。

专业委员会是华商制度上践行“专业”理念的举措,而在人才选用与培养方面,专业理念也始终贯穿其中。对于新律师的招聘或合伙人的引进,华商除学历上设置了相关硬指标外,对实际操作经验与专业技能也十分关注,有一套自己的评判标准。

基于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华商内部从实习生、助理一路成长起来的内生式人才占比超八成。所内培养出的律师在专业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能力都相当出色,同时也对律所有归属感,为华商带来了极强的人员粘性。

作为一家70后、80后占比超80%的律所,华商十分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早在20年前,华商就在高树的主持下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以服务庞大的内生式青年律师群体。目前青年工作委员会已形成职业技能培训、青年律师成长、社会公益活动三大板块的核心工作。

如果说制度文化是筋骨,那么业务就是血肉。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与深挖,是“打造百年华商”的另一重关键所在。




构建全产业链的法律服务体系

2019年,高树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全产业链的法律服务体系”的设想,激发了华商又一轮开拓创新的高潮。

高树说,华商的专业化建设应当围绕四个方面来展开,即引人才、建团队、重专业、拓市场。

目前,华商正致力于专业化建设,着力构建全产业链法律服务体系,锻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精细化法律服务团队。28个专业委员会组成了所内基本的事务管理单元,分别整合了各个团队力量形成“集团军”,让各个业务领域紧密串在律所大战略的主轴上,驱动华商不断做大、做强。

  • 金融:秉专业化,为创新师

金融是华商的传统强势业务领域,创收占比达30%。10多个团队、60多名基本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律师组成的精干一线金融业务团队,让华商博得了绝大多数深圳内资银行的信任。华商服务于深圳各银行,其中约70家总行、近50家分行,并几乎与所有的外资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性市场管理公司都有着业务往来。

除银行金融业务外,华商还制定了保险金融业务、企业金融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等多个法律服务产品,不仅坚守传统领域,也积极承接新型业务。

图为郑忠林律师

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忠林于2011年加入华商,他认为,金融团队的最大特色在于“术业专攻”。

在创新服务引流行业潮流、保持价格方面竞争力的同时,华商也紧跟国家政策,成立了一带一路法律联合会,并提前踏足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领域,在民间借贷收紧的趋势下抓住金融机构法律服务的风口,继续巩固华商金融业务的领先优势。

  • 资本市场:紧贴时代脉搏的先行者

早在1994年5月,华商经证监会、司法部批准,就取得了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资格,后又在2000年12月,被证监会和司法部认定为“可以从事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及上市法律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华商的证券法律业务长期名列华南前三甲,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基金、投资到IPO、融资的一整套完整的资本市场业务产业链。

图为彭书清律师

2011年加入华商、现任境外资本市场与证券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的彭书清看来,华商的资本市场团队有四个显著的竞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量身定制法律方案;以专业为导向,行业研究精深独到;紧密的合作机制,业务团队精诚团结、交流互动;地处大湾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未来,华商资本市场业务团队将继续巩固IPO领域的专业优势,同时重点拓展债券融资业务,强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研发。在行业层面,华商将紧贴政策,将战略重点放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以在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领域占得先机。

  • 政府法律服务:立足本土,维护正义,创造价值

目前,华商政府法律服务领域已形成了包括十个大型业务团队、上百名律师及助理的服务阵容,并代理了一系列经典案例,如入选2018年度十大政府法律顾问业务典型案例并获得中世律所联盟行政诉讼法律服务大奖的“光明新区1220渣土滑坡事故”行政处罚一案。

图为刘博文律师

政府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博文表示:“我觉得律师以业务为核心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自身收入,也是在服务政府的过程中为深圳法治环境、为深圳法治政府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眼下,华商正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谋划转变,将通过主动形成产品托管来打造政府法律服务产品。同时,华商也致力于在细分领域如土地整备、棚户区改造形成有亮点的拳头产品,从而在政府法律服务这片蓝海中开辟出更广阔的业务空间。

  • 涉外业务:精准服务,全球布局

在涉外投资业务领域,华商曾为数百家客户提供包括红筹搭建、并购、重组、基金、境外上市、境内外投融资、内保外贷、诉讼、仲裁、执行等方面在内的综合法律服务。目前,华商所已形成企业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海外PE和本土PE、本土投资和外商投资相结合的独特服务优势。

2019年11月,华商成立了境外资本市场与证券法律专业委员会以及涉外业务法律专业委员会,力求集中所内涉外专业人员的力量进行一系列涉外法律产品的研发。

图为徐舜芝律师

华商合伙人徐舜芝将华商在涉外投资领域的优势概括为三点:地处深圳,毗邻香港的地域优势;全球通达、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点优势;技能过硬、语种丰富的团队优势。

2019年,华商除了不断开拓新市场之外,还在创新的道路上摸索、前行。11月,华商成立国内首家以律所为主导的“华商合规法律服务中心”,以响应深圳市建设“合规示范区”和打造合规高地的战略。12月,全国第一家以律所为主导的区块链法律研究院又在华商宣告成立,标志着华商离科技创新又靠近了一步,华商就研学、产业和法律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创新迈出了一步,华商构建法律技术以及国际化的努力前进了一步。

既重视创新,又着眼行业的华商将在大战略的指引下继续为构建全链条法律服务体系的愿景而努力。


       结 语

迈克尔·波特说:“战略不是一个目标,应该是方法;其核心就是整合,从而选择什么样的做法可以使你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目前,华商全体合伙人已对华商的发展战略形成共识,那就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构建全产业链法律服务体系。

如果跳脱出华商自身的发展,从整个行业的维度来思考,高树说,他希望华商能够成为深圳律师行业的一个标杆和旗帜,在治理结构、发展理念、运作模式、业务布局等各个方面,留下一些印迹,沉淀出一些不同的东西,从而真正成为“先行示范区”里的“先行示范所”。

如果从中国乃至全球的层面来看,高树希望,能够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开阔的布局,让世界知道——“中国律师有华商”!

责编/Joe 编辑/Willa  分类/原创




阅读原文,畅享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